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348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磨擦,从而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磨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栗等各种设备,机油栗的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它一般包括栗盖和栗体,在栗盖和栗体之间用螺钉连接,栗体内设有内转子、外转子、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传统的机油栗在高速运转时流量(或排量)比较大,而发动机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大的流量,在这个过程中,多余的机油造成发动机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因此发动机耗功较大,从而使发动机油耗较大,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效果。为此出现了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即在机油栗体上设置偏心设置的定子和转子、以及回油路控制腔,定子上设弹性元件,当回油路控制腔内油压增大直至克服弹性元件上预压力时,定子转动,并且改变了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矩,使得排量减小;但是由于可其排量减小与弹性元件产生的压力成线性关系,虽然实现了可变排量,但是当发动机转速上升后,由于排量减小过快,机油栗无法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
[0003]因此,就需要一种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机油栗体具有二级变排结构,机油栗体排量的减小能够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实现覆盖全工况的能量节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具有二级变排结构,其排量的减小能够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实现覆盖全工况的能量节省。
[0005]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机油栗体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机油栗体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有用于与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机油栗体包括偏心环、反馈油腔I和反馈油腔Π,所述反馈油腔I通过反馈油路I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朝着使机油栗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所述反馈油腔Π通过反馈油路Π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通过电磁阀的开关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I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
[0006]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线及信号输入接头,所述机油栗体上设有用于规范导线布置的线夹。
[0007]进一步,所述偏心环上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对应反馈油腔I所产生的油压的初始变量压力。
[0008]进一步,所述偏心环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阻力臂,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阻力臂的一侧与所述机油栗体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偏心环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动力臂,所述机油栗体设有用于容置动力臂的凹位,所述反馈油腔I及反馈油腔Π分别形成于动力臂与凹位之间。
[0010]进一步,所述反馈油腔I和反馈油腔Π被设在动力臂上的密封件分开,且所述密封件也是偏心环的转动中心。
[0011]进一步,所述机油栗体还包括设在偏心环内的转子,所述转子上沿径向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将偏心环内腔分隔成多个容积值不等的液压腔。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反馈油腔I为常通油腔,能够通过反馈油路I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朝着使机油栗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使排量减小;当发动机转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动作使反馈油腔Π得以通过反馈油路Π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I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从而使机油栗流量的减小能够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实现覆盖全工况的能量节省。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9、机油栗体I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机油栗体I上的电磁阀2,所述电磁阀2设有用于与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9(即汽车ECU)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机油栗体I包括偏心环3、反馈油腔141和反馈油腔Π42,所述反馈油腔141通过反馈油路151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3朝着使机油栗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所述反馈油腔Π 42通过反馈油路Π 52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通过电磁阀2的开关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141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反馈油腔141与反馈油腔Π 42独立设置,反馈油路151与反馈油路Π 52也独立设置;电磁阀2可设在反馈油路Π 52上控制反馈油路Π 52的导通;反馈油腔141为常通油腔,能够通过反馈油路151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3朝着使机油栗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使排量减小;当发动机转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2动作使反馈油腔Π 42得以通过反馈油路Π 52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141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从而使排量的减小能够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实现覆盖全工况的能量节省。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线61及信号输入接头62,所述机油栗体I上设有用于规范导线61布置的线夹7;电子控制单元9可与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扭矩传感器等部件相连并接收相关信号,电子控制单元中预设电磁阀2的动作控制参数,在信号达到预设标准后向电磁阀2发送控制指令,实现自动控制,使机油栗流量的改变更能体现发动机的工况需求;线夹7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机油栗布局的规范。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环3上设有弹性元件31,所述弹性元件31具有对应反馈油腔141所产生的油压的初始变量压力;弹性元件31可为设置有预压力的调压弹簧;所述机油栗体I还包括设在偏心环3内的转子8,所述转子8上沿径向设有多个叶片81,所述叶片81将偏心环3内腔分隔成多个容积值不等的液压腔3a;当反馈油腔141内的油压克服弹性元件31的预压力后,可推动偏心环3转动,从而改变机油栗内偏心环3与转子8的偏心距,来改变机油栗输出的流量;所述偏心环3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阻力臂32,所述弹性元件31设于所述阻力臂32的一侧与所述机油栗体I之间。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环3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动力臂33,所述机油栗体I设有用于容置动力臂33的凹位la,所述反馈油腔141及反馈油腔Π42分别形成于动力臂33与凹位Ia之间;动力臂33可呈从内往外发散状的扇形,凹位Ia的形状与之对应,防止脱位;所述反馈油腔141和反馈油腔Π42被设在动力臂33上的密封件9分开,且所述密封件9也是偏心环3的转动中心;密封件9优选为圆柱销。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机油栗体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机油栗体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有用于与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机油栗体包括偏心环、反馈油腔I和反馈油腔Π,所述反馈油腔I通过反馈油路I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朝着使机油栗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所述反馈油腔Π通过反馈油路Π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通过电磁阀的开关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I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线及信号输入接头,所述机油栗体上设有用于规范导线布置的线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环上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对应反馈油腔I所产生的油压的初始变量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环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阻力臂,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阻力臂的一侧与所述机油栗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环外圆周壁在径向上延伸形成动力臂,所述机油栗体设有用于容置动力臂的凹位,所述反馈油腔I及反馈油腔Π分别形成于动力臂与凹位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油腔I和反馈油腔Π被设在动力臂上的密封件分开,且所述密封件也是偏心环的转动中心。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栗体还包括设在偏心环内的转子,所述转子上沿径向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将偏心环内腔分隔成多个容积值不等的液压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机油泵体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机油泵体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有用于与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机油泵体包括偏心环、反馈油腔Ⅰ和反馈油腔Ⅱ,所述反馈油腔Ⅰ通过反馈油路Ⅰ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产生用于迫使偏心环朝着使机油泵流量减小的方向推动的油压,所述反馈油腔Ⅱ通过反馈油路Ⅱ与系统主油道连通并通过电磁阀的开关产生用于抵抗反馈油腔Ⅰ所产生的推力的油压;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变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具有二级变排结构,其排量的减小能够持续供应发动机所需油压,实现覆盖全工况的能量节省。
【IPC分类】F01M1/16, F01M1/02
【公开号】CN205154294
【申请号】CN201520972164
【发明人】段伟, 陈杰
【申请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