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235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散热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汽车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散热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承担着发动机中冷却液的降温功能,散热器的散热量不足会造成多种较严重的问题。现在的散热器主要包括左右水室、上侧板、以及散热器芯片等部件,冷却液在散热器散热管内流动,从而与散热器散热管外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为发动机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现有的汽车散热器一般都是冷却液直接在散热管内流通,冷却液流动速度均衡,而且由于散热管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能过长,导致液体流动路径短,散热性能较差,不能很好的解决散热管的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强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解决散热器散热不足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及汽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散热器结构,包括主板、水室;
[0006]所述主板与水室扣压连接;
[0007]所述水室中设有多个散热管和多个散热翘片;
[0008]所述散热管与散热翘片交替排列并固定连接;
[0009]所述散热管内部设有多个扰流点。
[0010]其中,所述主板呈矩形结构。
[0011]其中,所述水室设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
[0012]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主板两侧呈对角线设置。
[0013]其中,所述水室上设有:
[0014]排气口、补水口、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和/或第四安装结构;
[0015]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对称固定连接在水室两侧;
[0016]所述第三安装结构与第四安装结构对称固定连接在水室两侧;
[0017]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一侧;
[0018]所述补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架构的一侧。
[0019]其中,所述多个散热管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上;
[0020]所述多个散热翘片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上。
[0021 ]其中,所述散热管为铝制扁管。
[0022]其中,所述散热翘片为“V”型片状结构。
[0023]其中,所述水室为工程塑料制成。
[0024]其中,所述散热管与其相邻的散热翘片焊接连接;
[0025]所述各个扰流点之间设有间隙。
[00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结构。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散热管内设置多个扰流点,增加了散热管的管内湍流,不但可以增强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解决散热器散热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管内的湍流,减小散热器的外廓尺寸,节省汽车前机舱内的布置空间,解决了机舱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不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和散热翘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散热管;2-扰流点;3-散热翘片;4-主板;5-水室;6_第一安装结构;7_进水口 ; 9_排气口 ; 10-第二安装结构;11-补水口; 12-出水口; 13-第三安装结构;14-第四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散热器散热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以增强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解决散热器散热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管内的湍流,减小散热器的外廓尺寸,节省汽车前机舱内的布置空间,解决机舱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00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结构,
[0037]包括主板4、水室5;
[0038]所述主板4与水室5扣压连接;
[0039]所述水室5中设有多个散热管I和多个散热翘片3;
[0040]所述散热管I与散热翘片3交替排列并固定连接;
[0041]所述散热管I内部设有多个扰流点2。
[0042]优选地,所述主板4呈矩形结构;所述多个散热管I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4上;所述多个散热翘片3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4上。
[0043]所述主板4、多个散热管I以及多个散热翘片3通过焊接形成一整体芯体结构,所述主板4为铝制材料,其散热性能较好,且重量较轻。
[0044]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室5上设有一进水口7和一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 7设在水室的一侧,所述出水口 12设在水室的另一侧;所述进水口 7与出水口 12在主板4两侧呈对角线设置。这样设置使得进水口 7和出水口 12的相距距离最长,水室中的水的流动距离相应延长,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0045]进一步的,所述水室5上还设有:排气口9、补水口11、第一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结构10、第三安装结构13以及第四安装结构14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46]所述第一安装结构6与第二安装结构10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室5的两侧;
[0047]所述第三安装结构13与第四安装结构14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室5的两侧;
[0048]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6和第二安装结构10为水室5的两个上侧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13和第四安装结构14为所述水室5的两个下侧安装结构,四个安装结构将水室固定在需要散热的部件上;
[0049]所述排气口9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0的一侧,位于所述水室5的最上侧,用于排除水室5中的热量;
[0050]所述补水口11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架构13的一侧,位于所述水室5—侧的中间位置,用于给水室5补充水。
[005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水室5为工程塑料制成,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好,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寒性能,耐腐蚀性能较好,受环境影响较小,容易加工,是水室5材料较好的选择。
[0052]所述散热管I为铝制扁长管结构,其导热面积较大、导热性能较好。
[0053]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散热管I中的扰流点2与散热翘片3交替排列,增大了整体的散热效果,且通过增加散热管I内的管内湍流,可以减小散热的外廓尺寸,节省汽车前机舱内的布置空间,减缓机舱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0054]如图3所示为散热管I和散热翘片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散热管I中设有多个不规则形状的扰流点2,所述扰流点2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部件做相应的调整,不同形状的扰流点2的布置可以调整液体的湍流程度,进而与散热器的散热量及阻力压降相匹配。其大小以及各个扰流点2之间的间隙也可根据使用部件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
[0055]其中,所述散热翘片3也是铝制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对散热管I传过来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翘片制成“V”型片状结构,进一步的增大了其散热面积,散热性會K?——^ο
[0056]所述散热器I与其相邻的散热翘片3交替焊接,使散热面积达到最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005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结构。
[005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4)、水室(5); 所述主板(4)与水室(5)扣压连接; 所述水室(5)中设有多个散热管(I)和多个散热翘片(3); 所述散热管(I)与散热翘片(3)交替排列并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管(I)内部设有多个扰流点(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4)呈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室(5)设有一进水口(7)和一出水口(12); 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12)在主板(4)两侧呈对角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5)上设有: 排气口(9)、补水口(II)、第一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结构(10)、第三安装结构(13)和/或第四安装结构(14); 所述第一安装结构(6)与第二安装结构(10)对称固定连接在水室(5)两侧; 所述第三安装结构(13)与第四安装结构(14)对称固定连接在水室(5)两侧; 所述排气口(9)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10)的一侧; 所述补水口( 11)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13)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管(I)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4)上; 所述多个散热翘片(3)的两端焊接在所述主板(4)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I)为铝制扁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翘片(3)为“V”型片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5)为工程塑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I)与其相邻的散热翘片(3)焊接连接; 所述各个扰流点(2)之间设有间隙。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散热不足的问题。该散热器结构包括主板、水室;所述主板与水室扣压连接;所述水室中设有多个散热管和多个散热翘片;所述散热管与散热翘片交替排列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内部设有多个扰流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不但可以增强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解决散热器散热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管内的湍流,减小散热器的外廓尺寸,节省汽车前机舱内的布置空间,解决了机舱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IPC分类】F28F1/00, F01P11/00
【公开号】CN205243621
【申请号】CN201520979348
【发明人】王宏宇, 唐滔, 李睿哲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