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68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连接的除气管;其中,所述除气管包括: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一支管连接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容置腔与膨胀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此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设置方式,保证了散热器工作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已越来越普遍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了提高汽车的性能,各大厂家在汽车生产工艺上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0003]例如,为了降低整车风阻,在整车造型上,机舱前端设计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因前端冷却模块的位置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车机舱前端的设计,目前在布置上不断将前端冷却模块降低以降低整车的风阻,但是此种布置方式会使得散热器的布置位置趋于偏低,但考虑到整车离地间隙的要求,动力总成的位置不能与散热器同步降低,从而导致散热器中的热蒸汽受布置位置的影响,不易于从散热器排到膨胀罐中,若散热器中残留过多水蒸汽,可能会使得散热器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破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的布置方式,使得发动机的热蒸汽不易从汽车的散热器中排出,会导致散热器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包括:
[0007]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0008]以及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连接的除气管;
[0009]其中,所述除气管包括:
[0010]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入水口;
[0011 ]与所述第一支管连接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容置腔与膨胀罐连通;
[0012]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均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管的横截面积。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为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积均相等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还包括:
[0016]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上;
[0017]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0018]与所述第一支管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
[0019]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且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连接部位的两侧;
[00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器的上横梁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插安装螺栓的安装孔,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上横梁上的固定孔,将所述第一支管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上。
[0022]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还包括:
[0023]第一^^箍和第二卡箍;
[0024]所述第一卡箍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部位;
[0025]所述第二卡箍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部位。
[0026]—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
[00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8]上述方案,通过在发动机冷却水管上设置排除管道内热蒸汽的除气管,避免了冷却液中的热蒸汽积压到散热器中,使得散热器因压力过大造成破裂;此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设置方式,保证了散热器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用户乘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置有固定架的除气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置有固定架的除气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置有固定架的除气管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4]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置有固定架的除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的布置方式,使得发动机的热蒸汽不易从汽车的散热器中排出,会导致散热器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及汽车。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包括:
[0038]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
[0039]以及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均连接的除气管;
[0040]其中,所述除气管包括:
[0041]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支管310,所述第一支管3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00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3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2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200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入水口;
[0042]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的第二支管320,所述第二支管320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支管320的第二容置腔与膨胀罐连通;
[0043]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
[00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动机冷却水管上直接设置除气结构,使得在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便将部分热蒸汽排出,从而减少了进入散热器的热蒸汽的总量,降低了散热器中因排气不及时,使得其内部压力过大而造成破裂的风险。
[0045]进一步,如图3所示,冷却液在流经第一支管310时,多余的热蒸汽可以经由第二支管320排出到膨胀罐中。具体地,冷却液沿图3中的点划线箭头方向流入到第一支管310内,沿虚线箭头方向流出第一支管310,其中,冷却液中的热蒸汽沿实线箭头方向从第二支管320排出到膨胀罐中。
[0046]需要说明的是,该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在安装时,第一管路100与发动机的出水口连接,第二管路200与散热器的入水口连接,冷却液由发动机经过该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流动到散热器中,实现了发动机的散热,在安装时,需要将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上除气管的安装点设置的高于散热器的安装点,以便于热蒸汽的排去;需要说明的是,在布置冷却水管时把水管位置抬高,并在冷却水管中布置上具有除气功能的管路,以利于热蒸汽的排放,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冷却发动机,为整车燃油经济性做贡献。
[004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排出热蒸汽时,避免冷却液遗洒到发动机舱中,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支管320的具体设置方式为:
[0048]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支管320均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31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管320的横截面积,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支管320的横截面积应远远小于第一支管310的横截面积,只要满足热蒸汽可以由第一支管310中顺利排出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冷却液的遗洒,所述第二支管320和所述第一支管310所成的角度为90度,且所述第二支管320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圆形横截面的切线方向。
[0049]为了保证第一支管310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上述三者的结构设置方式为:
[0050]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均为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积均相等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的内径。
[0051 ]在进行三者的安装时,通过将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分别套在第一支管310的两端,使得三者处于无缝连接状态,避免了冷却液在接口处的遗洒。
[0052]同时,为了保证三者接口连接的可靠,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还包括:
[0053]第一^^箍410和第二卡箍420;
[0054]所述第一卡箍4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一管路100的连接部位;
[0055]所述第二卡箍4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的连接部位。
[00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具有相同的结构设置,均为具有预设宽度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圆环形结构设置有未封闭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置有闭合该圆环结构的闭合部,在进行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的安装时,分别将圆环形结构对准第一支管310与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的接缝处,然后利用闭合部将该圆环结构锁紧即可;设置有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保证了接口处连接的牢靠性。
[0057]需要说明的是,因该除气管上设置有热蒸汽排出管,所述该除气管在使用时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还包括:
[0058]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上;
[0059]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0000]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
[0061 ]第一支板331和第二支板332,且所述第一支板331和所述第二支板33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320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部位的两侧;
[006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331和所述第二支板332上的固定板340,所述固定板340与所述散热器的上横梁连接。
[0063]通过将除气管固定在散热器的上横梁上,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除气管随车身的运动而来回移动,从而影响除气管的排气质量的问题。
[0064]应当说明的是,固定板340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实现与散热器的上横梁的连接,为了方便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安装与拆卸,优选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板340的固定,具体地设置方式为:
[0065]所述固定板3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插安装螺栓的安装孔341,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341以及所述上横梁上的固定孔,将所述第一支管310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上。
[0066]上述实施例的具有除气功能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所述除气管在冷却系统管路布置上比较灵活,易于保证除气管位于整车水系的最高点;该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本体采用注塑件,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易于取得,质量轻、成本低、且安装方便;该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中的除气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在不同走向的冷却软管上使用。
[0067]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密度不同原理,对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的水管口和气管口进行设计,使得冷却系统的热蒸汽与冷却液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流,利于冷却系统热蒸汽的排放,缩短了冷却系统的除气时间,加速冷却发动机,达到了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除气管可广泛应用在闭式冷却系统的散热器进水软管中。
[00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
[0069]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该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保证了热蒸汽的及时散去,降低了因散热器中堆积过多的热蒸汽,导致散热器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破裂的风险,尽可能地保证了用户的乘车安全。
[0070]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 以及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均连接的除气管; 其中,所述除气管包括: 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支管(310),所述第一支管(3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00)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3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2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200)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入水口; 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的第二支管(320),所述第二支管(320)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支管(320)的第二容置腔与膨胀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支管(320)均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31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管(320)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均为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积均相等的圆管,且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管路(10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上; 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 第一支板(331)和第二支板(332),且所述第一支板(331)和所述第二支板(33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320)与所述第一支管(310)连接部位的两侧;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331)和所述第二支板(332)上的固定板(340),所述固定板(340)与所述散热器的上横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插安装螺栓的安装孔(341),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341)以及所述上横梁上的固定孔,将所述第一支管(310)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 所述第一卡箍(4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一管路(100)的连接部位; 所述第二卡箍(4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管路(200)的连接部位。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结构。
【文档编号】F01P11/02GK205503264SQ20162017262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7日
【发明人】赵颖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