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380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尾气进管、净化筒、尾气排管,净化筒内有下气腔、风腔、列管、上气腔、第一净化腔、第二净化腔、上盖;净化筒有一腔排污阀、二腔排污阀,风腔有进风口、热风出口,热风出口连接供暖设备;液位控制仪连接液面信号器、进液电动阀、加液泵。本实用新型可使内燃机尾气经降温、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后得到净化排放,特别适用于农用车、农业机械的柴油内燃机;其对农村大自然环境的安全,特别是对蔬菜、粮食的安全都有其重要意义。其结构设计新颖实用科学合理,适用于各类拖拉机、汽车、公交车、载重车、船舶、发电机组、农用车和农业机械的内燃机上使用。
【专利说明】
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可使内燃机尾气经降温、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经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后得到净化排放的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是拖拉机、汽车、公交车、载重车、船舶、发电机组、各类农用车和农业机械的的动力,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对大气和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柴油内燃机的尾气,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更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大量的拖拉机、各类农用车、农业机械的内燃机,其尾气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伴随而来的是带来严重的环境和空气污染;随着内燃机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排放的尾气对大气和环境的安全,特别是对蔬菜、粮食的食用安全,对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环境都有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大多拖拉机内燃机尾气所排放的余热,也未得到余热利用,也白白直接散热到大气中了。因此,以上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加以认真的解决;这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农机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探讨、科研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可使内燃机尾气经降温、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最后使尾气得到净化排放。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有尾气进管、净化筒、尾气排管;其特征在于:净化筒底部的法兰盘下面有尾气进管,法兰盘上面的净化筒内有下气腔,下气腔上面的下花板、上花板间的风腔内有列管,上花板上面有上气腔;上气腔上面的净化筒内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有第一净化腔,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有第二净化腔;第一隔板的上面有与上气腔相通的倒升气杯,倒升气杯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第二隔板的上面有与第一净化腔相通的倒升气杯,倒升气杯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第三隔板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相通的升气管,升气管上面的净化筒上口有螺纹连接的上盖;上盖有与其内相通的尾气排管,尾气排管上端有帽支杆固定的防雨帽;第三隔板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相通的满流管,满流管下端低于多个小气孔;第二隔板上面有上端在第二净化腔内而下端在第一净化腔内的满流管,满流管上端高于多个小气孔,下端低于第一净化腔内的倒升气杯杯壁上的多个小气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面的净化筒内壁有一腔排污孔、二腔排污孔,一腔排污孔、二腔排污孔分别连接一腔排污阀、二腔排污阀;下花板、上花板间的风腔的下部有进风口,上部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连接供暖设备,进风口有进风管连接风机;第二净化腔有加液口连接进液电动阀,进液电动阀有进液管连接加液栗,加液栗有出液管连接净化液容器;净化液容器上面有加液管连接加液阀,加液阀上面有漏斗;第一净化腔有高于多个小气孔的满流口,满流口连接满流阀;与第一净化腔内的满流口平齐的液面信号器有信号线连接液位控制仪,进液电动阀、加液栗分别有信号线连接液位控制仪。
[0005]本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净化液容器内加注净化液,净化液可以是水,为了进一步提高尾气的净化效果,净化液中还可以含有化学物质,其可以和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水溶液中或生产沉淀物,能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之后,开启液位控制仪,液面信号器未检测到第一净化腔内有净化液,液位控制仪自动开启进液电动阀和加液栗,给第二净化腔加注净化液,当第二净化腔内净化液液面到满流管上口时,净化液经满流管上口自动下流至第一净化腔内,当净化液液面加注到高于多个小气孔时,液面信号器检测到净化液液面后,液位控制仪自动关闭进液电动阀和加液栗,此时,可启动内燃机工作。工作时,内燃机尾气由尾气进管接入,通过列管时,由风机把尾气的高热风冷换热,尾气的余热通过热风出口连接供暖设备加以利用;内燃机尾气经风冷降温后,进入第一净化腔内的倒升气杯内,从净化液液面下的多个小气孔内散射出,并通过净化液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使内燃机尾气进行第一级洗涤、沉淀、净化;净化后的尾气又从净化液内上升进入第二净化腔内的倒升气杯内,同理,尾气又通过第二净化腔内的净化液进一步的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之后由升气管上冲进入尾气排管,再上冲至防雨帽的下面排出。另外,第一净化腔、第二净化腔内的净化液下层沉淀的有害颗粒物要经常排放,净化液溶解了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后也要续新,此时,可通过一腔排污阀、二腔排污阀排放。至此,内燃机尾气经降温、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后,得到了余热利用和净化排放。
[0006]本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使内燃机尾气经降温、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后得到净化排放;其两级净化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内燃机尾气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我国农村大量使用的拖拉机、各类农用车、农业机械的柴油内燃机,其不但可使内燃机尾气的余热得到了再利用;而且,会对大自然环境的安全,特别是对蔬菜、粮食的食用安全都有其重要意义。本实用新型其结构设计新颖、实用、科学合理,适用于各类拖拉机、汽车、公交车、载重车、船舶、发电机组、农用车和农业机械的内燃机上使用。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说明书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09]图中1:1.防雨帽,2.帽支杆,3.尾气排管,4.上盖,4-1.螺纹,5.满流管,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6-3.第三隔板,7.倒升气杯,7-1.升气管,8.小气孔,9-1.一腔排污阀,9-2.二腔排污阀,9-3.满流阀,9-4.进液电动阀,9-5.加液阀,10.净化筒,10-1.第一净化腔,10-2.第二净化腔,11.净化液,12.加液口,13.二腔排污孔,14.一腔排污孔,15.满流口,16.液面信号器,17.信号线,18.液位控制仪,19.风腔,20.上气腔,21.上花板,22.热风出口,23.列管,24.进风口,25.进风管,26.风机,27.法兰盘,28.下花板,29.下气腔,30.尾气进管,31.加液栗,32.出液管,33.净化液容器,34.加液管,35.进液管,36.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说明书附图1中,本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有尾气进管、净化筒、尾气排管;其特征在于:净化筒(10)底部的法兰盘(27)下面有尾气进管(30),法兰盘(27)上面的净化筒(10)内有下气腔(29),下气腔(29)上面的下花板(28)、上花板(21)间的风腔(19)内有列管(23),上花板(21)上面有上气腔(20);上气腔(20)上面的净化筒(10)内有第一隔板(6-
1)、第二隔板(6-2)、第三隔板(6-3),第一隔板(6-1)与第二隔板(6-2)之间有第一净化腔(10-1),第二隔板(6-2)与第三隔板(6-3)之间有第二净化腔(10-2);第一隔板(6-1)的上面有与上气腔(20)相通的倒升气杯(7),倒升气杯(7)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8),第二隔板(6-2)的上面有与第一净化腔(10-1)相通的倒升气杯(7),倒升气杯(7)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8);第三隔板(6-3)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10-2)相通的升气管(7-1),升气管(7-1)上面的净化筒(10)上口有螺纹(4-1)连接的上盖(4);上盖(4)有与其内相通的尾气排管(3),尾气排管(3)上端有帽支杆(2)固定的防雨帽(I);第三隔板(6-3)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10-
2)相通的满流管(5),满流管(5)下端低于多个小气孔(8);第二隔板(6-2)上面有上端在第二净化腔(10-2)内而下端在第一净化腔(10-1)内的满流管(5),满流管(5)上端高于多个小气孔(8),下端低于第一净化腔(10-1)内的倒升气杯(7)杯壁上的多个小气孔(8);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上面的净化筒(10)内壁有一腔排污孔(14)、二腔排污孔(13),一腔排污孔(14)、二腔排污孔(13)分别连接一腔排污阀(9-1)、二腔排污阀(9-2);下花板(28)、上花板(21)间的风腔(19)的下部有进风口(24),上部有热风出口(22);热风出口(22)连接供暖设备,进风口(24)有进风管(25)连接风机(26);第二净化腔(10-2)有加液口(12)连接进液电动阀(9-4),进液电动阀(9-4)有进液管(35)连接加液栗(31),加液栗(31)有出液管
(32)连接净化液容器(33);净化液容器(33)上面有加液管(34)连接加液阀(9_5),加液阀(9-5)上面有漏斗(36);第一净化腔(10-1)有高于多个小气孔(8)的满流口(15),满流口
(15)连接满流阀(9-3);与第一净化腔(10-1)内的满流口(15)平齐的液面信号器(16)有信号线(17)连接液位控制仪(18),进液电动阀(9-4)、加液栗(31)分别有信号线(17)连接液位控制仪(18)。
[0011]说明书附图1中,本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净化液容器(33)内加注净化液,净化液可以是水,为了进一步提高尾气的净化效果,净化液中还可以含有化学物质,其可以和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水溶液中或生产沉淀物,能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之后,开启液位控制仪(18),液面信号器(16)未检测到第一净化腔(10-1)内有净化液(11),液位控制仪(18)自动开启进液电动阀(9-4)和加液栗(31),给第二净化腔(10-2)加注净化液(II),当第二净化腔(10-2)内净化液(11)液面到满流管
(5)上口时,净化液(11)经满流管(5)上口自动下流至第一净化腔(10-1)内,当净化液(11)液面加注到高于多个小气孔(8)时,液面信号器(16)检测到净化液(11)液面后,液位控制仪
(18)自动关闭进液电动阀(9-4)和加液栗(31),此时,可启动内燃机工作。工作时,内燃机尾气由尾气进管(30)接入,通过列管(23)时,由风机(26)把尾气的高热风冷换热,尾气的余热通过热风出口(22)连接供暖设备加以利用;内燃机尾气降温后进入第一净化腔(10-1)内的倒升气杯(7)内,从净化液(11)液面下的多个小气孔(8)内散射出,并通过净化液(11)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使内燃机尾气进行第一级洗涤、沉淀、净化;净化后的尾气又从净化液(11)内上升进入第二净化腔(10-2)内的倒升气杯(7)内,同理,尾气又通过第二净化腔(10-2)内的净化液(11)进一步的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之后由升气管(7-1)上冲进入尾气排管(3),再上冲至防雨帽(I)的下面排出。另外,第一净化腔(ΙΟ-?)、第二净化腔 (10-2) 内的净化液 (11) 下层沉淀的有害颗粒物要经常排放,净化液 (11) 溶解了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后也要续新,此时,可通过一腔排污阀(9-1)、二腔排污阀(9-2)排放。至此,内燃机尾气经余热利用、两级洗涤、沉淀、净化,溶解其有害气体和沉淀其有害颗粒物后,得到了余热利用和净化排放。
【主权项】
1.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利用和净化装置,有尾气进管、净化筒、尾气排管;其特征在于:净化筒(10)底部的法兰盘(27)下面有尾气进管(30),法兰盘(27)上面的净化筒(10)内有下气腔(29),下气腔(29)上面的下花板(28)、上花板(21)间的风腔(19)内有列管(23),上花板(21)上面有上气腔(20);上气腔(20)上面的净化筒(10)内有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第三隔板(6-3),第一隔板(6-1)与第二隔板(6-2)之间有第一净化腔(10-1),第二隔板(6-2)与第三隔板(6-3)之间有第二净化腔(10-2);第一隔板(6-1)的上面有与上气腔(20)相通的倒升气杯(7),倒升气杯(7)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8),第二隔板(6-2)的上面有与第一净化腔(10-1)相通的倒升气杯(7),倒升气杯(7)的杯壁上有多个小气孔(8);第三隔板(6-3)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10-2)相通的升气管(7-1),升气管(7-1)上面的净化筒(10)上口有螺纹(4-1)连接的上盖(4);上盖(4)有与其内相通的尾气排管(3),尾气排管(3)上端有帽支杆(2)固定的防雨帽(I);第三隔板(6-3)上面有与第二净化腔(10-2)相通的满流管(5),满流管(5)下端低于多个小气孔(8);第二隔板(6-2)上面有上端在第二净化腔(10-2)内而下端在第一净化腔(10-1)内的满流管(5),满流管(5)上端高于多个小气孔(8),下端低于第一净化腔(10-1)内的倒升气杯(7)杯壁上的多个小气孔(8);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上面的净化筒(10)内壁有一腔排污孔(14)、二腔排污孔(13),一腔排污孔(14)、二腔排污孔(13)分别连接一腔排污阀(9-1)、二腔排污阀(9-2);下花板(28)、上花板(21)间的风腔(19)的下部有进风口(24),上部有热风出口(22);热风出口(22)连接供暖设备,进风口(24)有进风管(25)连接风机(26);第二净化腔(10-2)有加液口( 12)连接进液电动阀(9_4),进液电动阀(9-4)有进液管(35)连接加液栗(31),加液栗(31)有出液管(32)连接净化液容器(33);净化液容器(33)上面有加液管(34)连接加液阀(9-5),加液阀(9-5)上面有漏斗(36);第一净化腔(1-1)有高于多个小气孔(8)的满流口(I5),满流口(I5)连接满流阀(9-3);与第一净化腔(IO-1)内的满流口(I 5)平齐的液面信号器(16)有信号线(I 7)连接液位控制仪(18),进液电动阀(9-4)、加液栗(31)分别有信号线(17)连接液位控制仪(18)。
【文档编号】F01N5/02GK205559024SQ20162031045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邵长山
【申请人】邵长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