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2180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设于轴承体上的第一进油孔、设于浮动轴承上的第二进油孔、设于浮动轴承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为空心转轴,其内部设有用于储油的空腔,转轴的外壁上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转轴改变为可用于储油的空心转轴,可以失去油压时出油起到润滑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干摩擦引起的设备损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对轴承体结构做出改变,适用性广。
【专利说明】
一种涡轮増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增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箱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组成转子总成,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后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轴承体组件是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部件,轴承体的油腔内充满起冷却和润滑作用的机油,通过封油盖密封,油腔包裹着转子部分做高速旋转。
[0003]目前,涡轮增压器中基本都采用浮动轴承结构,涡轮转轴和浮动轴承之间存在由发动机主油道分流后的机油所产生的油膜,通过油膜为转子总成提供径向支撑。该结构使得发动机在启动时,用户需要怠速三分钟等待机油栗工作来建立油压,停车时,用户需要要怠速三分钟来保持油压,否则极易造成涡轮转轴和浮动轴承由于缺油发生干摩擦,造成烧轴从而导致增压器损坏,损失巨大。
[0004]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尝试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83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储油器的涡轮增压器轴承体,其在增压器轴承体的外部设置了一个储油器,当设备停止工作,供油设备不供油时,储油器中储存的油能够继续流入增压器轴承体中起到润滑的作用,防止发生干摩擦。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且需要外设储油器,成本增加,且外设的储油器也需要额外的安装空间,需要对现有汽车中的空间结构做出重新设计,成本巨大,以上原因也使得该技术没有被推广应用,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润滑效果好。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设于轴承体上的第一进油孔、设于浮动轴承上的第二进油孔、设于浮动轴承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为空心转轴,其内部设有用于储油的空腔,转轴的外壁上设有通孔。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的轴承体,缺少预先或延时润滑的功能,而外置储油器的结构又显得不现实,使得目前还没有能够很好解决干摩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另辟蹊径且突破常规,将浮动轴承内的转轴设为空心转轴,用于存储润滑油或机油,这样当油栗停止工作油压消失后,转轴在惯性下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该过程中,转轴内的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通孔中流出,进入转轴与浮动轴承内的空隙中,起到润滑的作用,防止干摩擦。
[0009]更为重要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结构简单,对轴承体的原本结构没有改动,可方便的适用于现有的设备中,且空心的转轴更加结束原材料,降低了一些成本。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进油孔对齐或错开。该结构使得工作过程中,空心转轴转动,其中一个通孔与第二进油孔对其时,方便油进入转轴的空腔中储存起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转轴改变为可用于储油的空心转轴,可以失去油压时出油起到润滑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干摩擦引起的设备损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对轴承体结构做出改变,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轴承体组件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承体组件进油时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承体组件出油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轴承体组件的示意图,包括轴承体I上的第一进油孔U、设于浮动轴承2上的第二进油孔21、设于浮动轴承2内的转轴3。第一进油孔11与供油设备相连,油通过第一进油孔11、第二进油孔21进入到浮动轴承2与转轴3之间的空隙中,产生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这种结构使得供油设备不工作时,失去油压,润滑油减少,导致发生干摩擦,造成烧轴从而导致增压器损坏,损失巨大。
[0017]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设于轴承体I上的第一进油孔11、设于浮动轴承2上的第二进油孔21、设于浮动轴承2内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为空心转轴,其内部设有用于储油的空腔32,转轴3的外壁上设有通孔31,具体的,所述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通孔31,且其中一个通孔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进油孔21对齐或错开。
[0018]工作时,供油设备中的油通过第一进油孔11、第二进油孔21进入到浮动轴承2与转轴3之间的空隙中,产生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与此同时,油通过通孔31进入到空心转轴中的空腔32中,并储存在其中,保证一定的油压。当供油设备停止工作,油压消失后,转轴I在惯性下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该过程中,转轴I内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通孔31中流出,进入转轴3与浮动轴承2内的空隙中,起到润滑的作用,防止干摩擦。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在设备刚启动时,空心转轴中的储存的油也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溢出,进入到转轴3与浮动轴承2内的空隙中,起到润滑的作用。
[0019]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上变化不大,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很好的解决了启动和关闭时,油不够导致润滑不足的问题,保护了转轴3和浮动轴承2。而且空心转轴具有转动惯量低和结构强度好等优点,使用寿命更长,且节省了原料,减低了成本。
[0020]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设于轴承体(I)上的第一进油孔(11)、设于浮动轴承(2)上的第二进油孔(21)、设于浮动轴承(2)内的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为空心转轴,其内部设有用于储油的空腔(32),转轴(3)的外壁上设有通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中的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31),且其中一个通孔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进油孔(21)对齐或错开。
【文档编号】F01D25/16GK205578047SQ201620363779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邓永宏
【申请人】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