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5566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还包括一与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上述机油滤清器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达到装配及维修方便,杂质可清洗,冷却机油的效果。
【专利说明】
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由于工作的环境温度高、灰尘大、超载严重,所以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发动机、使发动机能够更好的运行、增加发动机的工作寿命,需要采用机油滤清器对发动机机油进行过滤,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见图1,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大多为内置式的机油滤清器,即滤芯10采用内置安装方式安装在右曲轴箱盖12内。这种内置的安装方式不方便对滤芯进行清洗,因为需要全部拆卸下右曲轴箱盖12,若将右曲轴箱盖12拆卸下进行清洗时,会导致机油泄漏。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对这种内置的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只能更换,导致使用成本高,并且由于机油滤清器内置于右曲轴箱盖内,发动机机油没有进行冷却,使发动机机油处于高温状态,不利于发动机工作,影响发动机寿命。
[0003]中国专利号为ZL201520163869,专利名称为“三轮车发动机外置滤芯油冷润滑结构”公开了一种半外置式的机油滤清器结构,主要是在右曲轴箱盖上设有进油孔,该进油孔与右曲轴箱上的机油栗出油孔位置相对并连通,右曲轴箱盖上的进油孔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及油冷器上的进油管与油冷器连接,油冷器的出油管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与机油滤芯进口连接,机油滤芯出口再通过油道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曲轴润滑进油油道通过油道与曲轴润滑孔相通;所述机油滤芯以半外置方式安装在右曲轴箱盖上并通过可拆卸的滤芯盖罩住。这种滤清器结构是在右曲轴箱盖上设置一个凹槽,将机油滤清器可拆卸的安装在该凹槽内,机油滤清器上的油路需要口对口的与相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接连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机油滤清器进行拆卸,对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但是这种结构导致右曲轴箱盖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安装机油滤清器的布局而开设相应的油口和油路,右曲轴箱盖上的油路必须与曲轴箱的油路相匹配和相对;另外,这种结构是安装在右曲轴箱盖上的,并且绝大部分是容置在右曲轴箱盖的凹槽内,而对发动机进行风冷的冷风通常是对准位于曲轴箱上方的发动机部分,而机油滤清器安装于位于发动机下方的右曲轴箱盖上,冷却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单独的油冷器进行油路冷却,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使整体结构更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及维修方便、可清洗机油杂质、无需增设冷器即可冷却机油、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栗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
[0006]作为优化,所述机油滤芯座包括一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油滤芯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当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
[0007]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上朝向机油滤芯座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所述机油滤芯盖通过该抵压凸台将机油滤芯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与机油滤芯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
[0008]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机油滤芯盖方向的安装凸台,所述机油滤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上,该安装凸台使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
[0009]作为优化,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机油滤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
[0010]作为优化,所述机油滤芯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设于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的第一压盖、设于滤网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面的第二压盖以及自恢复弹簧;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以供自恢复弹簧的安装端安装于该安装槽内,在所述自恢复弹簧上远离其安装端的一端上设置有横向挡板;在所述第一压盖上相应于所述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横向挡板以向自恢复弹簧施加压力的凸起,并且在相应于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还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孔面积小于横向挡板的面积;当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内部腔室并流经第二过油通道后,并且当油压逐渐增加能够使所述第一压盖向自恢复弹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起施加压力至所述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因受到压力后压缩自恢复弹簧,自恢复弹簧带动所述横向挡板向远离第一压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机油通过第一压盖和横向挡板之间的间隙流入滤网内。
[0011]作为优化,在所述滤网相应于所述安装凸台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环套于所述安装凸台上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纵截面呈“工”形;在所述第二压盖上相应于安装环的中凹位置开设有穿孔以供所述安装环的中凹部穿设于该穿孔中。
[0012]作为优化,所述滤网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滤网同轴心的凹槽,所述第一压盖贴合于滤网的上端面;所述抵压凸台为三个,三个抵压凸台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三个抵压凸台设于机油压盖上相应于滤网上位于所述凹槽边缘外的凸环的位置处。
[0013]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机油滤芯座的盖合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二密封件。
[0014]作为优化,在所述底板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配合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待安装位置处。
[0015]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将不受发动机结构限制,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达到装配及维修方便,杂质可清洗,冷却机油的效果。通过拆卸安装螺栓,打开机油滤芯盖,清洗油室中杂质,取出机油滤芯对其表面上的杂质清洗。采用外部油管连接,可以将机油滤清器整体拆卸下来,然后再拆卸机油滤芯盖、取出机油滤芯滤网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内部容置腔的开口朝上,防止机油外漏;在进油嘴、出油嘴装配任意长度的油管,该机油滤清器就不必装在发动机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上,可以远离发动机壳体,通过机油滤芯座上的螺栓连接孔装在任何可支撑的位置,由于油管的散热,其机油冷却效果更佳。通过散热片散热,进一步增大机油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内置式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机油滤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机油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在图2的基础上增设进油嘴和出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另一实施例中机油滤芯盖和机油滤芯座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见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1、机油滤芯盖2以及与所述机油滤芯盖2盖合的机油滤芯座3,所述机油滤芯盖2与所述机油滤芯座3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I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I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2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I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过油腔4;在所述机油滤芯座3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4连通的进油孔31及出油孔32,所述进油孔31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栗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32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第一油管、第二油管可根据设计可任意连接到发动机润滑油道上);在所述机油滤芯座3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本方案中,机油滤清器设计为油滤芯座、机油滤芯I和机油滤芯盖2的结构,使机油滤清器与曲轴箱和/或曲轴箱盖完全脱离开,使机油滤清器的结构不受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的限制,其结构大小、形状多变,遵循开模简便、降低成本的原则设计机油滤清器。同时,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的结构受限更小,复杂度降低,无需为机油滤清器让出安装空间,无需根据机油滤清器安装位置来单独设计连接油路(因为现有的为油口对接方式,因此需要在机油滤清器安装位置处设置对应的油路和油口来实现对接),降低了单独设计油路的复杂度,使曲轴箱体、曲轴箱盖的结构更简单,进而使制造成本更低。由于机油滤清器完全脱离于曲轴箱盖或曲轴箱体,采用油管的方式与曲轴箱体或右曲轴箱盖内的油路连通,因此机油滤清器可以设置于摩托车上任何可支撑该机油滤清器的位置处,例如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位于曲轴箱上方的发动机位置处、又例如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曲轴箱盖外部的任何位置等等,使机油滤清器安装在外部,通过自然冷风或者对发动机风冷的冷风的冷却即可达到冷却效果,不必再增设油冷器;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的长度由机油滤清器的安装位置决定,油管延长机油的输送距离,增加机油冷却时间,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也可以通过自然冷风或者对发动机风冷的冷风的冷却,使机油冷却效果佳。
[0026]具体地,所述机油滤芯座3包括一底板33以及设于底板33上的第一容置腔34。本实施例的底板33为圆形底板33,第一容置腔34为与圆形底板33同轴心,这样的结构更方便制造和开模,所述底板33和第一容置腔34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密闭连接方式连成一体。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3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实施例的要求改变,例如多边形、矩形等等,并且第一容置腔34并非一定位于底板33的中心位置。
[0027]所述机油滤芯盖2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34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21,当所述机油滤芯盖2盖合于第一容置腔34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I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I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I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41ο
[0028]在所述底板33上相应于第一容置腔34的底部位置处向机油滤芯盖2的方向凸设有安装凸台35,所述机油滤芯I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以下简称为下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35上,从而使得机油滤芯I的下端面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43。第一过油通道41和第三过油通道43连通后形成截面为开口朝向机油滤芯盖2的呈半框状的过油腔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油腔4可仅由第一过油通道41组成,或者可油第一过油通道41和第三过油通道43连通形成。
[0029]所述出油孔32开设于所述底板33上,从安装凸台35轴向上贯穿所述安装凸台35,用于使机油通过该出油孔32输出,出油孔32外端可以设置一个出油嘴32a,第二油管的一端与该出油嘴32a的外端连通,另外一端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的输入端连通。
[0030]所述进油孔31开设于底板33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处,进油孔31呈L形,从底板33向机油滤芯盖2的方向开设后,再朝过油腔4方向开设,从而使进油孔31与过油腔4连通,本实例是与第三过油通道43连通。同样的,进油孔31外端可以设置一个进油嘴31a,第一油管的一端与该进油嘴31a的外端连通,另外一端与机油栗的出油油道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所述进油孔31可以直接从侧面向过油腔4方向开设,由此可出,进油孔31、出油孔32的开设方式无限制,只要能够使进油孔31、出油孔32与过油腔4连通即可。
[0031 ]所述机油滤芯盖2盖合于第一容置腔34的开口端,具体采用插接式盖合,在第一容置腔34的开口端端面向所述底壁的方向开设有内环槽341,在所述机油滤芯盖2上相应于所述内环槽341的位置处开设有相匹配的外环槽211,机油滤芯盖2上位于所述外环槽211内的内环壁212与所述内环槽341凹凸配合,在所述机油滤芯盖2与机油滤芯座3的盖合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为设于所述内环槽341与所述外环槽211之间的O形密封圈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可以是设置于内环槽341的底壁上的密封垫,或者是将密封垫设置于机油滤芯盖2与机油滤芯座3的接触面上。
[003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容置腔34的腔壁可局部加厚或者全部加厚该腔壁,以便于在加厚部分设置内螺纹孔342,在机油滤芯盖2上相应于内螺纹孔342的位置处设置安装支耳213,在安装支耳213上开设螺栓过孔,在将机油滤芯盖2插设于第一容置腔34内后,使安装螺栓穿过所述螺栓过孔后与内螺纹孔342螺纹配合,从而使机油滤芯盖2更牢固的盖合于机油滤芯座3上。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所述内环槽341的槽壁上可设置内螺纹,在所述机油滤芯盖2的内环壁212上设置外螺纹,机油滤芯盖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盖合于机油滤芯座3上。
[0034]在所述机油滤芯盖2上朝向机油滤芯座3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22,所述机油滤芯盖2通过该抵压凸台22将机油滤芯I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I与机油滤芯盖2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41、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43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4。所述抵压凸台22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每一个抵压凸台22均为外凸弧,每相邻两个抵压凸台22之间连接与抵压凸台22弧度相匹配的弧线后,形成一个圆形。这样设计有好处是,凸台与机油滤芯盖2能够呈整体加工,在加工时,可以首先从机油滤芯盖2向机油滤芯I方向凸设一环形凸起,然后在环形凸起上开设三个大小相同的缺口,即可形成上述三个外凸弧。采用这样的结构,非常方便抵压凸台22的加工,使三个抵压凸台22与机油滤芯盖2一体成形,整体性更好。可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压凸台22的数量、形状等均可有不同的变化,此处描述的形状和数量不能作为对抵压凸台22的限制。例如在一起实施例中,直接在所述环形凸起上开设多个过油槽,或者开设多个过油孔。
[0035]所述机油滤芯I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11、设于滤网11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2的一端(以下称上端)面的第一压盖12、设于滤网11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面的第二压盖13以及自恢复弹簧14;在所述滤网11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111以供自恢复弹簧14的安装端安装于该安装槽111内,在所述自恢复弹簧14上远离其安装端的一端上设置有横向挡板112;在所述第一压盖12上相应于所述横向挡板112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横向挡板112以向自恢复弹簧14施加压力的凸起121,并且在相应于横向挡板112的位置处还开设有过油孔122,所述过油孔122的孔面积小于横向挡板112的面积。
[0036]所述滤网11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滤网11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2的一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滤网11同轴心的凹槽,所述第一压盖12贴合于滤网11的上端面;所述三个抵压凸台22设于机油压盖上相应于滤网11上位于所述凹槽边缘外的凸环的位置处。
[0037]在所述滤网11相应于所述安装凸台35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环套于所述安装凸台35上的安装环15,所述安装环15的纵截面呈“工”形;在所述第二压盖13上相应于安装环15的中凹位置开设有穿孔以供所述安装环15的中凹部穿设于该穿孔中。在所述安装凸台35与机油滤芯I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具体设置在安装环15的中凹部分与第二压盖13接触的位置处,第一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垫16或密封圈。
[0038]由于滤网1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压盖12和第二压盖13,又在第二压盖13与安装环15的中凹部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因此过油腔4的机油不能从第三过油通道43进入滤网11 (SP不能从滤网11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面进入滤网11),由于滤网11的外侧面没有设置压盖,因此过油腔4的机油可以从第一过油通道41进入滤网11,再由于滤网11的上端设置有自恢复弹簧14、横向挡板112等部件,因此当油压小于自恢复弹簧14的弹力时,机油不能从第二过油通道进入滤网11(即不能从滤网11相应于机油滤芯盖2的一端面进入滤网11)。只有当滤网11的外侧面被机油中的杂质堵塞,机油不能从滤网11的外侧面进入滤网11时,随着进入过油腔4的机油的逐渐增加,当油压逐渐增加到能够使所述第一压盖12向自恢复弹簧14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起121施加压力至所述横向挡板112,所述横向挡板112因受到压力后压缩自恢复弹簧14,自恢复弹簧14带动所述横向挡板112向远离第一压盖1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机油通过第一压盖12和横向挡板112之间的间隙流入滤网11内。设计自恢复弹簧14、横向挡板112等部件,避免了因杂质太多堵塞滤网11油路中断的问题,可以增长滤网11的工作时间,减少清洗滤网11的清洗频率,还可以起到临时过滤的作用。
[003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33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31,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331—一配合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331后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待安装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结构,例如卡接、扣接、焊接、粘接、铆接等等。
[0040]为了更进一步增加机油冷却效果,请参见图7,在机油滤芯座3和机油滤芯盖2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片5。
[0041]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设计机油滤芯座3、机油滤芯盖2、装有滤网11和密封件的机油滤芯I等零件,并装成一个整体部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拼装:把机油滤芯I装在机油滤芯座3上,使安装环15固定于安装凸台35上;将O形密封圈23装在机油滤芯盖2的外环槽211上,然后机油滤芯盖2装配在机油滤芯座3中(O型密封圈起径向密封作用),再用安装螺栓将机油滤芯盖2和机油滤芯座3连接紧固为一个整体部件;机油滤芯I被机油滤芯盖2上的抵压凸台22压紧在机油滤芯座3安装凸台35上从而达到紧固及密封作用,待安装好后,机油滤芯I的各个表面与内部腔室之间创建过油腔4。
[0042]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3]机油从机油滤芯座3上的进油孔31进入过油腔4,通过机油滤芯I上的滤网11过滤,再从机油滤芯座3上的出油孔32流出,杂质积存在过油腔4中。若杂质太多,滤网11堵塞较多,机油压力增大,当机油压力大于预先设定值,克服弹簧的压力,使横向挡板112向内移动,机油将从抵压凸台22之间的间隙通道、第一压盖12上的过油孔122、第一压盖12与横向挡板112之间的间隙进入滤网11,再从机油滤芯座3上的出油孔32流出,避免因杂质太多堵塞滤网11造成油路中断的问题。由于机油滤清器为独立的整体,可将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外,因此当机油从机油滤芯座3上的进油孔31到机油滤芯座3上的出油孔32流出的过滤过程中,机油通过机油滤芯座3、机油滤芯盖2把热量传递给大气,机油得到冷却。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将不受发动机结构限制,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达到装配及维修方便,杂质可清洗,冷却机油的效果。通过拆卸安装螺栓,打开机油滤芯盖2,清洗油室中杂质,取出机油滤芯I对其表面上的杂质清洗。采用外部油管连接,可以将机油滤清器整体拆卸下来,然后再拆卸机油滤芯盖2、取出机油滤芯I滤网11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内部容置腔的开口朝上,防止机油外漏;在进油嘴31a、出油嘴32a装配任意长度的油管,该机油滤清器就不必装在发动机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上,可以远离发动机壳体,通过机油滤芯座3上的螺栓连接孔装在任何可支撑的位置,由于油管的散热,其机油冷却效果更佳。通过散热片散热,进一步增大机油冷却效果。
[00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栗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座包括一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油滤芯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当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上朝向机油滤芯座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所述机油滤芯盖通过该抵压凸台将机油滤芯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与机油滤芯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机油滤芯盖方向的安装凸台,所述机油滤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上,该安装凸台使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机油滤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设于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的第一压盖、设于滤网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面的第二压盖以及自恢复弹簧;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以供自恢复弹簧的安装端安装于该安装槽内,在所述自恢复弹簧上远离其安装端的一端上设置有横向挡板;在所述第一压盖上相应于所述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横向挡板以向自恢复弹簧施加压力的凸起,并且在相应于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还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孔面积小于横向挡板的面积;当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内部腔室并流经第二过油通道后,并且当油压逐渐增加能够使所述第一压盖向自恢复弹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起施加压力至所述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因受到压力后压缩自恢复弹簧,自恢复弹簧带动所述横向挡板向远离第一压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机油通过第一压盖和横向挡板之间的间隙流入滤网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网相应于所述安装凸台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环套于所述安装凸台上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纵截面呈“工”形;在所述第二压盖上相应于安装环的中凹位置开设有穿孔以供所述安装环的中凹部穿设于该穿孔中。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滤网同轴心的凹槽,所述第一压盖贴合于滤网的上端面;所述抵压凸台为三个,三个抵压凸台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三个抵压凸台设于机油压盖上相应于滤网上位于所述凹槽边缘外的凸环的位置处。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机油滤芯座的盖合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二密封件。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配合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待安装位置处。
【文档编号】F01M5/00GK205689262SQ201620529847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公开号201620529847.3, CN 201620529847, CN 205689262 U, CN 205689262U, CN-U-205689262, CN201620529847, CN201620529847.3, CN205689262 U, CN205689262U
【发明人】杨世容, 陈仁硕, 谢同春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