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

文档序号:52708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按以下步骤进行:(1)选用n型Si(111)硅圆晶片,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2)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条件下加热清洁其表面;(3)向表面沉积Au原子,获得具有不同重构的表面结构;(4)将In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获得矩形薄膜片层;(5)施加直流电场驱动电迁移,控制电迁移扩散,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本发明通过预先沉积在硅表面的异质金属膜层将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的迁移扩散,扩散的结果是原始膜层均匀展宽而表面形貌不被破坏,有效地消除某些结构缺陷,如使薄膜表面普遍存在的三维岛状结构趋于平整化,实现原子级表面加工。
【专利说明】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外场作用下固体表面原子的迁移运动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背景的基础问题。半导体娃基底上施加一个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直流电场时,其表面上发生的一系列电迁移扩散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物理意义。众所周知,作为半导体工业中最重要的材料,硅和各种硅基微/纳结构器件构成了现代电子与信息产业的基石;而各种纳米结构的器件化和实用化都需要建立在纳米材料的控制生长和相关物理效应的澄清的基础之上。因此,深入探索外场作用下材料表面纳米尺度形貌和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宏观的外力作用实现对纳米结构的操纵已经成为许多纳米技术应用中的关键。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工具,对表面原子或原子团簇施加纵向电场进行操纵移动以形成各种微小的纳米结构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成熟技术,但它在构建包含更多原子(如IO4?IO6个原子)的较大尺寸纳米结构时并不适用;而同样广为人知的自组装生长技术虽然适于制备包含大量原子的纳米结构,但却难以实现其局部结构的精细调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电场控制制备纳米结构在技术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通过水平方向上直流电场的作用使单晶硅基片的膜层均匀扩展来形成纳米有序结构。
[0004]本发明的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5]1、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Ω.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06]2、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Χ 10_8Pa的超高真空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 IOK并保持2?6s,清洁其表面;
[0007]3、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0.1?I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具有不同重构的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 ± IOK ;所述的不同重构的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是指7X7、(7Χ7+5Χ2)、5Χ2、(5Χ2+α - V 3Χ V 3)、α- V 3Χ V 3或 β- V 3Χ V 3 表面结构;
[0008]4、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 ;[0009]5、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5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6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763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
[0010]上述方法中,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50?200 μ m,掩模材质选用
金属钽。
[0011 ] 上述方法中,沉积金属的单原子层(monolayer, ML)数表示金属的覆盖度,一个单原子层(ML)对应于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包含7.8 X IO14个原子。
[0012]传统电迁移制备纳米间隙结构是利用其破坏性,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属于半导体表面异质电迁移,是通过水平方向上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膜层均匀扩展来形成纳米有序结构。不同于发生在集成电路微小互联引线中导致金属或合金薄膜材料破坏失效的传统电迁移,半导体表面电迁移是一类独特的物质输运现象,它起因于表面原子的定向移动,对表面形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按照迁移物的特点,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其一,对于清洁的硅邻晶表面,即表面只存在同质的硅吸附原子时,直流电场和电流依作用方向的不同会形成复杂的表面形貌(包括规则台阶结构、台阶束和台阶蜿蜓结构);自从A.V.Latyshev等首次报道在邻晶Si (111)面上直流电所导致的台阶结构不稳定性以来,国际上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此现象的唯象研究和理论建模上,其目的是寻找这些表面台阶结构的控制因素,期望这些特定尺度、有序排列的台阶可以作为薄膜材料外延生长时的优先成核中心或作为合成纳米结构的模板;曾有人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了在邻晶面上生长量子线和量子点的实验,但是由于单原子台阶形状很不规则,很难得到有序排列的量子线和量子点;其二是表面异质电迁移,它指的是当对清洁的半导体硅基底施加水平方向直流电场时,预先沉积在硅表面的异质金属膜层将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的迁移扩散,扩散的结果是原始膜层均匀展宽而表面形貌不被破坏,并且通过原子在表面的迁移运动,还能有效地消除某些结构缺陷,如使薄膜表面普遍存在的三维岛状结构趋于平整化,实现原子级表面加工。
[0013]本发明的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清洁的单晶硅基片上透过掩模沉积薄膜,也可以先在整个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某一种金属(如金、银或铜),然后再利用掩模沉积形成叠层薄膜,
[0014]通过硅基片两端用钽金属夹具(同时也作为电极)固定,硅基底上用于驱动电迁移扩散而施加的直流电场是沿着水平方向的,这使得原先沉积成规则形状的膜片能够按要求演变成不同尺寸、形貌和表面结构;通过电迁移参数的调控也可以获得具有一定成分的单金属、合金或硅化物纳米结构。
[0015]在已知衬底材料和镀膜材料的性质条件下,精确控制施加表面直流电场的电流大小、取向和时间,利用电迁移扩散的特点,达到按需移动的目的;事先沉积0.1?I单层的金原子,构成不同的表面移动平台,在此之上沉积的其它金属的迁移扩散速率可以被精确控制。
[0016]本发明利用与分子束外延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反射高能电子衍射装置,在通电驱动电迁移扩散的同时,可连续观察测量样品表面形貌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并进行记录。纳米结构形成以后,依据所配备电子能谱仪情况,可对该纳米结构进行原位或非原位的化学成份、价态和电子结构的分析表征。【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Au原子覆盖度与温度(不同重构表面结构)关系曲线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真空室,2、电子枪系统,3、单晶硅基片,4、二次电子探测器,5、线性运动操纵机构,6、挡板,7、蒸发源,8、观察、控制和记录系统,9、光纤,10、衍射电子束,11、掩模;
[00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单晶硅基片与电极布置示意图;
[0021]图中,3、单晶硅基片,12、掩模窗口,13、钽电极;
[00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两个单原子层厚度(2.0ML)的金属铟(In)在清洁的Si(Ill)硅表面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扫描电镜观察图;图中,(a)初始薄膜,(b)施加0.1A电流作用lmin,衬底温度630K, (c)施加0.1A电流作用IOmin, (d)施加0.1A电流作用30min, (e)施加0.3A电流作用3min,衬底温度763K, (f)施加0.3A电流作用IOmin,(g)施加0.3A电流作用20min ;
[00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两个单原子层(2.0ML)厚度的金属铟(In)在预先沉积覆盖了 1.0单原子层金(Au)的Si (111)-β- V 3Χ V 3_Au表面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电子显微图;初始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a)图完全相同,(m)施加0.1A电流作用lmin,衬底温度630K,(η)施加0.1A电流作用4min。
[00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两个单原子层(2.0ML)厚度的金属铟(In)在预先沉积覆盖了 0.5单原子层金(Au)的Si (111)-5X2-Au表面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电子显微图;初始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a)图完全相同,(x)施加0.1A电流作用lmin,衬底温度630K, (y)施加0.1A电流作用IOmin, 630K, (z)继续施加0.2A电流持续IOmin,衬底温度763K。
[00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两个单原子层(2.0ML)厚度的金属铟(In)在预先沉积覆盖了 0.7单原子层金(Au)的Si (111)-(5Χ2+α- V 3Χ V 3)-Au表面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电子显微图;初始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a)图完全相同,(U)施加0.1A电流作用5min,衬底温度630K, (V)施加0.1A电流作用IOmin,630K, (w)施加0.1A电流持续至30min,630K。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分子束外延室为日本真空(ULVAC)制造的分子束外延室。
[0027]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观测设备为日立S - 42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 -SEM)和微探针型反射高能电子衍射(μ -probe RHEED)装置。
[0028]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线形运动操纵机构为ULVAC制造的分子束外延室配套使用的的线形运动操纵机构。
[0029]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金属In蒸发源的重量纯度99.9999%。
[0030]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Au蒸发源的重量纯度99.9999%。
[0031]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钽的重量纯度99.9999%。
[0032]实施例1[003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真空室1,电子枪系统2,二次电子探测器4,线性运动操纵机构5,挡板6,蒸发源7,观察、控制和记录系统8,光纤9,衍射电子束10,掩模11 ;
[0034]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35]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2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36]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15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
[0037]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3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2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K~763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如图4所示。
[0038]实施例2
[0039]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同实施例1 ;
[0040]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 ^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41]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2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42]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1.0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β - V 3X V 3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 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 ± IOK ;
[0043]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15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
[0044]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4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 温度为630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如图5所示。
[0045]实施例3
[0046]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同实施例1 ;
[0047]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48]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2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49]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0.5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5X2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 873±10K ;
[0050]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15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
[0051]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2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lO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K~763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如图6所示。
[0052]实施例4
[0053]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同实施例1 ;
[0054]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55]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4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56]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0.7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5Χ2+α- V 3Χ V 3)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1父10_如1,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101(;
[0057]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15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0058]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5~3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由直流电场驱动的结构演变过程如图7所示。
[0059]实施例5
[0060]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同实施例1 ;
[0061]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 ^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62]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4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63]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0.1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7X7+5X2)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 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 ± IOK ;
[0064]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20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
[0065] 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5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6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763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
[0066]实施例6
[0067]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装置同实施例1 ;
[0068]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 Ω.cm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0069]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IOK并保持6s,清洁其表面;此时获得清洁的Si(Ill)7X7表面;
[0070]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I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α - V 3X V 3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 ± IOK ;
[0071]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5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钽;在蒸发镀铟膜时,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装置随时监测衍射斑点花样,当出现V 3X V 3表面重构的衍射花样时就表明铟的覆盖度刚好为1/3ML(三分之一单原子层),并记录这个时间;根据蒸镀铟的速率和时间就能准确控制沉积铟薄膜的覆盖度大小,当蒸发速率相同,蒸发时间为覆盖度1/3ML的时间的6倍时,既得到覆盖度为2.0ML的铟膜;
[0072]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5A,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6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用镜面抛光的电阻率为50?100Ω._的η型Si (111)硅圆晶片,沿长边平行于〈1-10〉方向进行切割,制成长方形的单晶硅基片; (2)将单晶硅基片固定于分子束外延室的真空室样品台上;在真空室压强<2X10_8Pa的超高真空条件下,将单晶硅基片加热至1473 ± IOK并保持2?6s,清洁其表面; (3)通过蒸发源向表面经过清洁的单晶硅基片表面沉积0.1?I层Au原子,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具有不同重构的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沉积时控制真空室气压(lX10_7Pa,单晶硅基片温度为873 ± IOK ;所述的不同重构的金吸附单晶硅表面结构是指7X7、(7Χ7+5Χ2)、5Χ2、(5Χ2+α - V 3Χ V 3)、α- V 3Χ V 3或 β- V 3Χ V 3 表面结构; (4)将金属In在室温下通过分子束外延室内的掩模上的狭缝窗口蒸发沉积到单晶硅基片中心位置,在单晶硅基片上获得矩形薄膜片层,矩形薄膜片层的厚度为2.0±0.2ML ; (5)沿着〈1-10〉方向对单晶硅基片上的矩形薄膜片层施加直流电场开始驱动电迁移,控制矩形薄膜片层的电迁移扩散,电流强度为0.1?0.5Α,施加电流的时间为I?60min,施加电场时单晶硅基片的温度为630?763K,在单晶硅基片表面获得准二维金属纳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控制在单晶硅基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掩模的窗口为长方形或狭缝式,宽度在50?200 μ m,掩模材质选用金属钽。
【文档编号】B82Y40/00GK103745917SQ201310751681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时方晓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