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涂层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72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涂层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杯形容器的至少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是采用一种电化学工艺,比如一种电泳涂层工艺为这样的金属表面提供一种合成保护涂层。在这一电泳工艺中,让准备被涂的金属表面与一种适宜形状的电极邻近并保持间距;在金属表面和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充满电涂层溶液(简称电涂液),在电涂液中被电沉积的材料微粒由适宜的电解质传送;在金属表面和电极之间施加一直流电压,以致使这些材料微粒在电场的影响下向金属表面迁移。这种工艺已被用于涂覆杯形金属容器的表面,比如食品或饮料金属罐的表面。
现已公知(a)使适宜的液体与所述金属表面接触以便处理杯形容器的表面;
(b)使电涂液与金属表面接触,同时在所述金属表面和邻近的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便对金属表面进行电泳涂覆;
(c)借助于直立容器(开口朝上)与内电极之间配置一些静态电涂液,以便仅对杯形金属容器的内表面进行电泳涂覆,将所述的内电极放入按预定装填量装入容器的所述电涂液中直至整个待涂覆的内表面与溶液接触(书GB455,810,克罗斯和布莱克威尔有限公司Crosse & Blackwell Ltd,1936年公开);
d)借助于流动的电涂液对未封闭的,倒置的杯形金属容器的内表面进行电泳涂覆,流动的电涂液从内电极上的喷口向上朝倒置的金属容器的底部喷入,并从金属容器的内表面和内电极之间向下流动(书US,3,922,213,美国铝公司,1975年公开)。
e)采用同样的处理工序(例如为灌装作准备而进行的消毒清洗工序)对杯形金属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处理,在工序中将直立的金属容器封装在一槽中,使容器表面和槽的各相邻表面间保持一很小的间距,该槽在一种实施例中有一未紧固的、铰接的且有开口的底构件(或称槽底盖),该底构件可使金属容器从下面送入。另外在一种主要的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可垂直滑动且可啮合的半槽体,从而可使金属容器能从侧面在水平方向上送入,在处理操作中,只向容器底部内表面送入向下流动的高速湍动液体,而不向液体施加任何电能,所述液体连续流过容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从槽底构件上的开口排出(书US,3,969,136 OXY金属工业公司,1976年公开);
f)采用同样的处理工序(例如为灌装作准备而进行的消毒清洗工序)对杯形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处理,在该工序中将倒置的金属容器封装在一槽中,使容器表面和槽的各相邻表面间保持一很小的间距,采用的结构中包括一槽体,倒置的金属容器被吸入槽体,一个可垂直移动和沿角度方向转开的端盖,该端盖设置在槽体的上端或下端,为加强液体清洗作用,将湍动的处理液体(沿任意方向)送入使其流过容器的内、外表面,但不对液体施加任何电能(书,GB1,498,795,杰克逊,1978年公开);
g)采用同样的操作工序对杯形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处理,在该工序中将倒置的金属容器封装在一槽中,使容器表面和槽的各相邻表面间保持一很小的间距,采用的结构中包括可垂直分开的槽体部分和槽端盖部分,槽端盖部分设置在下面,用于接纳倒置容器的开口端,在进行电涂加工时,将电涂液连续不断地(可沿任意方向)送入使其流过容器的内、外表面。(书US4,094,760,美国铝公司,1978年公开,和相应的GB2,001,348,1979年公开);
h)采用同样的操作工序对杯形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处理,在该工序中,将倒置的金属容器封装在一槽中,使容器表面和槽结构中(电极)的各相邻表面间保持一很小的间距。采用的结构中有一包括可垂直分开的槽体和槽端盖部分的槽,槽端盖设置在上方,用于封闭槽体部分的上端开口,在进行电涂层加工时,使电涂液连续不断地流过容器内、外表面(书GB1,604,035,Metal Box Plc,1981年公开)。
i)对倒置封装入一槽内的杯形容器的内表面和底部外表面进行电泳涂覆,该容器封装入所述槽内并且容器的内、外表面与槽结构(电极)上的各相应邻近表面保持一很小的间距,采用的结构中包括可垂直分开的槽体和槽端盖部分,槽端盖部分设置在上方,用于封闭槽体部分的上端开口,在进行电涂加工时,使电涂液同时流过容器的内表面和底部外表面(书GB2,085,474B,Metal Box Plc,1982年公开);
在直立金属容器结构中,参考上述C)(GB455,810-仅对内表面电涂层)和上述e)(US.3,969,136-非电性质地处理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述C)中的金属容器必须倾倒才能排除其中充填的液体,而在上述e)的结构中,可采用高速通入高压空气来去除流体。
在上述h)(GB1,604,035)的结构中,需在一定的时间内,用高速的流体迅速充满或从槽内和容器之间的通道中排出,在液体通道的某些部分上出现流速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在电涂液中产生真空,因而在一些需涂覆的金属表面区域产生脱涂。此外,在电涂层加工完成后。用高速压力气体来从那些通道中排除电涂液和将容器从槽体中排出会导致在槽中环流的电涂液中产生过量的泡沫(在电涂液环流系统中产生过量的泡沫),还会使排出的容器的部分表面上带上泡沫,这些泡沫在后面的清洗工序中很难排除,而且会使薄膜表面产生疵点,所述的薄膜是通过热固电涂层材料而产生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杯形容器进行电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可以ⅰ)消除现有技术中的电涂层装置的缺点,ⅱ)a.高速涂覆罐体,即以每分钟六百个的速度涂覆,b.在装置的设计范围内,在全速状态下,对所有加工的罐体进行稳定、均匀的高标准涂覆,c.调整处理罐体的速度,以便与生产罐体的和有电涂层装置加入的生产线的速度配合。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成功地实现本发明的改进的电涂层方法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电涂金属容器(比如罐体)表面的电涂层装置包括有一电涂槽。该电涂槽包括有一围绕容器的中空的槽体,一用于封闭槽体的槽端盖;一用于送入电解质的芯棒装置,送入的电解质与容器接触;用于在容器和至少一个槽构件间施加电势差的装置,从而可对与所述槽构件邻近的容器的表面进行电涂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端盖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底部,在施加电势差时,所述的容器开口朝上被夹持在所述电涂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对金属容器的表面进行电涂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所述容器直立放置在槽端盖上,并使其位于中空的槽体下方,槽体中有一中心管式芯棒;b)使槽体和槽端盖相对运动,从而使容器全部进入中空的槽体中,并使槽端盖封闭槽体的下端,并保持在水密状态下,芯棒此时几乎全部插进容器中,但仍与容器的底壁隔开一定间距;c)通过管式芯棒将电涂液送入容器中,并在芯棒周围,从容器的上部开口端排出;d)以预定的方式,在管式芯棒和容器间施加一电涂层电势,从而可对容器的内表面进行电涂层。
这一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即通过在所述槽端盖上形成的通道同时送入另一部分电涂液,这些电涂液流过所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外表面,并将这一部分电涂液从容器的侧壁的上端周围排出;如果需要的话,可在容器和设置在槽体中并同心围绕容器的管形电极间以一预定的方式施加一电涂层电势,从而对容器的外表面进行电涂层。
在所述容器和外围电极间施加电涂层电势的步骤最好推迟到容器和芯棒间的电涂层电流下降至一很低值后再进行。
所述的电涂层电势最好以脉冲的方式施加。
较可取的是,电涂槽围绕一可转动的转台设置,并由其携带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电涂工位,当电涂槽被携带分别通过这些连续的电涂工位时,所述的脉冲电势连续不断地施加。
本发明的其他持征,可由阅读下面的说明及附在说明末尾的权利要求
书,而变得清楚明白。
下面,通过举例并参照附图,叙述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电涂层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以及有关这种设备及方法的各种改进(均根据本发明)。
其中,图1表示该电涂层设备的透视图;
图2(a)表示沿图1中Ⅱ-Ⅱ直径平面纵剖该设备的转台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b)表示图2(a)中一个电涂槽闭合器的放大的径向纵剖面图;
图3表示沿图1中转台的Ⅲ-Ⅲ径向平面纵剖面图,并表示出载带于转台的几个电涂槽之一的内部结构;
图4表示上述一个电涂槽的局部剖透视图;
图5表示控制向一个电涂槽供给电涂液的一个双向供液阀结构示意图,图5(a)是该阀的纵剖面示意图,图5(b)是该阀的平面视图;
图6表示组成图1设备上部的集流环及电刷装置组件的结构,图6(a)表示该组件局部剖透视图,图6(b)表示该组件的一对转台转动检测器的局部平面图,图6(c)表示该组件的转台基准位置检测器的局部纵剖图;
图7表示图6集流环及电刷装置组件结构的纵剖面示意图,图7(a)表示该组件的集流环承载部,图7(b)表示该组件中与电刷装置承载部相结合的集流环承载部;
图8表示构成电涂层设备一部分的供给及输出装置的排布及外部细节的透视图,图8(a)表示图1下部放大结构,图8(b)表示供给装置的平面图;
图9表示图8中主要结构的进一步示意图,图9(a)表示供给及输出装置的透视图,图9(b)表示输出装置中一机构的透视图;
图10表示图8中供给装置的结构及操作的纵剖面图,它是沿供给装置径向平面剖切的;
图11表示图8中输出装置的结构及操作的纵剖面图,它是沿输出装置径向平面剖切的;
图12表示输出装置中数个夹持装置之一的结构,图12(a)~12(d)分别表示了不言而喻的视图;
图13表示一半转台的径向纵剖面示意图,并示出运行时在设备中循环的电涂液流路;
图14表示一个电涂槽径向的纵剖面示意图,并示出电涂过程中通过槽循环的电涂液流路;
图15表示转台旋转一周中所出现的周期情况示意图;
图16表示加工中控制通过每一涂槽的电涂电流脉冲的主要电路元件示意图;
图17表示转台携带一个电涂槽通过一系列电涂工位时所引起在其中流动的电流脉冲的时序;
图18表示该设备的一个电路原理图;
图19表示转台相对于(a)各种相关的监控装置,(b)各种在硬件和/或软件形式中执行的电监控项目及阶段的关系的示意图;以及图20表示一系列电涂电流-时间的关系图,(a)-(d)的各图说明电涂工序中增加顺序的电流脉冲间的时间间隔的不利影响。
下面,参照这些附图,持别是图1到图2,其中所示设备包括一个固定的基础结构10*,该结构载有一轴承12*,一个可旋转的转台或转盘机构14*(本说明书中,星号表示第一次出现的参考号)。转盘机构包括有被外筒形壁20*在垂直方向上分开的上、下环形板16*,18*,多个在周向隔开且开孔的径向肋22*,以及一个内筒形壁24*。
上环形板16带有一个上层结构26*,为了旋转原因,26设在16中央区,结构26最低处有一支承板28*,该支承板靠在并固定在上环形板16的内周缘30*上。该支承板在中央区支承一轴承32*(其用途将在后面说明),并且,轴承上方有一集流环34*。后者在最上方带有一个中央轴承机构36*和一个电刷装置38*,电刷装置罩着集流环,通过与基础结构10上固定柱42*固接的扭力臂40*,电刷装置被夹持不转。
转台机构的下环形板18下方带有一个有齿的齿环44*,该齿环与一个驱动齿轮46*相啮合。一个装于基础结构10上的齿轮驱动马达连接所述齿轮,并在通电时驱动它。
固定于转台机构14内筒形壁24中的是一漏斗件50*,它位于且覆盖于一静止漏斗件52*的外圆周部分上方。漏斗件52固定于筒形流体收集盘54*的上部,收集盘54本身沿其翼缘支承在基础结构10上支承件56*上。收集盘在其底板58*上形成有多个流体出口60*,以便使收集在盘中的流体能够流到流体储存罐62*中。该底板还带有一个中心卡圈64*,在其下侧固定有泵66*的输送管,用于从储存罐62抽取供给流体,在其上侧固定有一个垂直布置的流体供应管68*的底端。该管68的上端固定于支承在支承板28上的轴承32上,并穿过它延伸。
由支承板向上延伸,并绕轴承32固定的是一个向上延伸的筒形壁70*,该筒形壁的上端由一可移除的罩板72*所封闭,并构成一静止的流体分配腔。形成在该筒形壁中的一系列径向开口已分别固定在一系列流体供给管74*的相应端部。流到这些管的流体量由一静止的筒形挡板76*控制,挡板76固定于垂直供应管68的上端,并且在其筒形壁78*中已形成一系列刻度开口80*,以便当转台机构14绕其纵轴通过顺序的相对于挡板的预定角位置时,实现各个供给管74的流体流量的变化。
转台14还带有一中间环状板82*,该板固定于筒形壁20上,并在其外部带有一上伸壁84*。一个静止筒形壳86*,承载在基础结构10上,筒形壳的上端与上环形板16的周缘搭接;其下端与相关的上伸壁84的上周缘搭接,以便防止流体从壳86所封闭的环形区域中逸出。
转台14的上、中、下环形板16、18和82上已分别形成有32组示于图2中的周向间隔的圆形孔88*、90*及92*。相应各组的孔在垂直方向互相对准。
上环形板16在其每个所述孔88中带有一个垂直独立的电涂槽96*的槽体(94*)。下环形板18在其每个所述孔90中带有一个直立的电涂槽关闭驱动器98*(后边称为“槽关闭器”),在上方,其可运动端带有一个电涂槽关闭件100*(后边称为“槽端盖”)。
槽关闭器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82上的相应孔92,并由该孔定位在那里,所以,槽关闭器98由高压空气启动时,槽端盖100上升进入一个位置,顶住槽体94的下端,从而将其封闭,并因此而构成电涂槽96。
每个槽关闭器98与一固定在中间环形板82(见图2(b))上的套缸102*相配合,在该套缸中有一可作垂直运动的配合细长形管式活塞104*,此活塞由连续供给套缸102的适当的恒定高压空气向上推压,该高压空气由一个供气源(未示出)经一可转动的空气接头106*供给。一个分配支管108*固定在集流环34及一供给管110*的上部。
各个槽关闭器套缸102均被相应的连接管112*连在一起,每一根连接管将一对相邻的套缸连起来。这样形成的环状气动系统,通过4根所述供给管110,与所述分配支管108在四个等间距位置连接起来,所以,所有的套缸由供给的高压空气恒定地驱动。
在每一槽关闭器98中,有一个管形活塞杆114*,其上端连到一个盖形接收座板115*,活塞杆还固定到细长活塞104的上端,并且在活塞杆下端(远离槽盖)附近还带有一个横向双端螺栓116*,其上带有一个可转动的凸轮从动轮118*。
其上端固定到坐板115上的一个保护套筒罩119*包围着套缸102。该套缸的上端带有一个电涂液排放密封环120*。密封环与上述的罩相配合,封闭该环上方的空间,通气孔121*设在管状活塞104上端,以便当活塞和活塞杆在套缸中运动时,经管状活塞杆114的下开口端,使该封闭的环形空间(限定于活塞104上端和罩119之间)得以通气,所述下开口端与设备的干区相沟通。
一个弧形凸轮122*支承在基础结构10上位于中间环形板82的下方,布置得与相应槽关闭器98的下部径向相邻,以便当槽封闭器由转台14带动作圆周运动、进入并通过相对于基础结构10预定的角位置区时,与相应的凸轮从动轮118相配合,并使之就位。
当转台通过所述角位置区转动时,该凸轮的垂直深度逐渐变化,其方式为引起每一槽关闭器活塞杆114依次地下降(其结果是该凸轮的深度增加,并且与供到该槽关闭器的高压空气的偏置力反向)到其最低位置,之后又在供到该槽关闭器的高压空气偏置力作用下上升到其最高位置,并伴随着凸轮的深度减小。
下面参照图3和图4,每一槽端盖100包括一个环形罐支承板123*以及多个周向隔开,从该支承板向上凸伸的绝缘销124,该罐支承板的上表面126的轮廓,紧密地补偿罐体128*底壁的轮廓,该罐体128将在槽中作电涂处理。销124用于与待电涂罐体128相啮合并作为其最小的基底支承。
罐支承板123装在一个盖支承/供给件130*中形成的凹槽中,并由一夹环132*保持定位。一个弹性密封环134*固定在一个环形槽中,该环形槽由罐支承板123和夹环132上的相对的环形表面所构成。盖支承件130用螺栓固定到相关的槽关闭器98的上端板115上。
每一槽体94包括一个倒置的金属盖部138*,盖部138装在转台14的上环形板16上形成的所述孔88中,并用穿过盖部138的一体式法兰140*的螺栓固定,该盖部还有一个一体式向上的管状延伸部142*。
一个电极组144*同心地布置于盖部138中,并被连在盖部低端的保持环146*单独地保持在其中。所述电极组包括一个中心管状电极148*,其上端带法兰,并且其下端由一个带孔的端盖150*所封闭。该电极的上端用一个薄环状绝缘片152*与盖部相邻部分实行电绝缘。一个接线柱154*拧入中心电极的法兰中,向上延伸穿过安装并密封在盖部上壁处的一个管状绝缘体156*,并固定在一个第一供电电线158*的接线眼中。
一个管状带孔的绝缘体160*装在盖部138的上部并封围住中心电极148的法兰,安装在该管状绝缘体中,并与中心电极法兰相邻近但与之电绝缘的是一个管状的、罐体接触电极162*,在其底端带有一个埋头孔164*,以接收待电涂罐体128的上边缘166*,并与外翻的上边缘发生电接触。一个第二接线柱168*拧到这个管状电极上端,径向向外延伸穿过一个安排并密封在盖部138侧壁172*中的管状绝缘体170*,并且固定在一个第二供电电线170*的接线眼中。
一个管状外电极170*由一支承在保持环146上的外肩178和一电绝缘隔离环179*支承在盖部138中。这一管状外电极的上部邻接着管状绝缘体160和管状罐接触电极162。在外电极176和相邻的罐接触电极162及保持环146之间插入的绝缘垫圈180*,182*,分别为那些部件提供电绝缘。
一个第三接线柱184*螺纹连接在外电极176的下部,径向向外延伸,并在其上套装了第三供电线186*的接线孔及连接电线188*的接线孔,连接电线188的远端通过螺栓190*被连接在罐体支承盘123的下侧。
固定并密封在盖部138的管状延长部分142的最上端的是一个流体供应管192*,在流体供应管的下端带有一个通常关闭的止回橡胶阀件194*,在其上端带有一根供应管196*。仅当作用在阀件上的流体压力足以打开阀件时,阀件194才允许流体从供应管196流入电涂槽;因此,当流体压力从供应管上切断时,阀件阻止了电涂流体从供应管192进入电涂槽的损失。
在盖部138的管状延长部分142的上端附近有一横向开口198*,它通过一个固定在管状延长部分142上的止回阀200*与一个低压供气管202*相连。该阀与一个位于带孔锥形座上的锥形橡胶阀件配合,并允许低压空气通过环绕中心电极148的环形空间流入槽体94,但阻止电涂流体从槽体排出。
盖支承件130带有一个流体通道204*以向开口206*供应流体,开口206位于罐体支承盘123的中部。远离开口206的该通道的端部包括一个垂直入口段208*,在它的上端是一个凹状截头锥形阀座210*。
盖支承件130还带有一个直立的致动阀的推杆212*。相邻的盖支承件被相反地伸出,以允许每对相邻的盖支承件上的推杆相互靠近。
转台14的上环形板16的上表面带有16个双阀门214*(见图2和图5),双阀门位于各对槽体94的径向向内位置处。每个这种阀门214都有一个与所述流体供给管74中的一个连接的一个入口通道216*。通过各自的常闭的提升阀218*,220*,该入口通道与各自的出口通道222*,224*相连。一方面,每个这种出口通道向上与相关槽体94的所述流体供应管196相连,另一方面,向下与一个下指的止回阀门226*,228*相连,阀门226,228位于转台的上环形板16的下侧。这些止回阀门与橡胶阀件229*配合,并带有下指的,弹性的外凸出口嘴230*232*,橡胶阀件229与关闭供应管192下端的阀件194在结构和工作上相似,外凸出口嘴230,232中的每一个,当相关的盖支承件升起而关闭电涂槽时,与相关盖支承件130上的所述凹状阀座210啮合,从而构成了一个到罐体支承盘123的中心开口206的流动通路。
由相关的电涂槽关闭器的两个盖支承件130带有的推杆212与各自的挺杆234*,236*垂直地对正,挺杆234,236从阀门214垂悬,通过转台的上环形板16伸出,并且可由各自的推杆212操纵,从而起到使各自的提升阀工作的作用。
这样,当一个电涂槽关闭器98工作而升起相应的盖支承件130和因此关闭相应的电涂槽96时,电涂槽的关闭和相应阀出口嘴(如230)与它的相应的阀座210的啮合关闭同时发生,以及与相应的提升阀(如218)的升起同时发生,从而使得流体从流体供给管74通过上供应管196流到相应的槽体94,因而充满了罐体128的内部,罐体128位于槽体94内并将要在电涂槽内涂层。流体同时还流到罐体支承盘123上的中心入口206,因而迅速淹没了该罐体128的外部。
通过流体供应管196,管192和止回阀件194进入槽体的电涂流体,通过加工在底盖150上的一系列纵向通道238*,如果必要通过加工在底盖150上或其附近的一系列径向通道240*进入要被电涂的罐体128的内部,充满罐体后,电涂流体升高到形成在罐体接触电极162和管形绝缘体160上部的径向孔242的水平,并通过孔242从槽体逸出。然后流体通过一个形成在盖部138上的环形通道244*和两个周向隔开的斜的出口通道246*流到两个柔性排出管248*。这些管穿过转台14的内壁20和24,将流体排到上漏斗体50上,从漏斗件50流体通过收集盘54和排出孔60流到储存槽62。
通过加工在罐体支承盘123上的中心入口206进入封闭的电涂槽内的电涂流体,围绕罐体128升高到罐体上边缘166的水平,从上边缘166它通过形成在罐体接触电极162和管形绝缘体128升高到罐体上边缘166的水平,从上边缘166它通过形成在罐体接触电极162和管形绝缘体160之间的径向和纵向通道250*排到环形通道244。
现在参照图6和图7,集流环34基本包括一个外环形板252*,该环形板252有从其伸出的径向隔开的外筒状壁254*,内筒状壁256*和中筒状壁258*。中筒状壁258固定在一个环件260*上,环件260本身固定在四个等距隔开的、中空的垂直柱262*上,柱262是由固定在转台上环形板16的内周缘30上的一个环形件263*支承的。
环形板252带有一个中心轴承支承盘264*,从其中心伸出一个中空轴承轴266*。轴承套268*被两个垂直隔开的轴承座圈270*支承在轴承轴266上,轴套268本身支持电刷装置38。轴承轴266和相应的轴承套268构成了所述中央轴承机构36。
外筒状壁254在其外部带有3个垂直隔开的集流环分段278*组成的分段集流环272*,274*,276*。这些集流环分段彼此相同,相互之间绝缘,并与承载它们的筒状壁绝缘。借助于绝缘接线住280*,在壁254的内侧对这些集流环分段进行永久性电连接,接线柱280穿过该壁并将集流环分段固定在该壁上。每个分段环包括三十二个集流环分段,即对每个电涂槽都有一个分段。
上分段环272的分段在它们的相应的接线柱280上连接了所述相应的第一供电线158的远端,该供电线158被连接在相应的电涂槽的内电极148上。
中分段环274的分段在它们相应的接线柱280上连接了所述相应的第三供电线186的远端,该供电线186被连接在相应电涂槽的外电极176和123上。
下分段环276的分段在它们相应的接线柱280上连接了所述相应的第二供电线174的远端,该供电线174被连接在相应电涂槽的罐体接触电极162上。
位于三个分段环上的垂直对正的分段与同样的电涂槽96的各种电极相连。所述供电线通过相应的中空的垂直柱262向下被连接在相应的电涂槽上。
电刷装置38包括一个圆环形电刷支持板282*,它由轴承套268中心地支承,并在其预定的部件上伸出十七个周向隔开的电刷支持杆284*。每个所述杆上带有一个电绝缘支持件,在该支持件上,彼此相叠地支承有三个电刷盒285*,在电刷盒285内,碳刷286*被偏压弹簧(未示出)顶着与垂直对正的分段接触。电刷支持杆284的角间距等于电涂槽96的角间距,因而也等于分段的角间距。
每个电刷支持杆284都与三个电接线柱288*,290*,292*相关联,这些接线柱固定在并穿过电刷支持板282,并位于相应的电刷盒285附近位置,在该位置,相应的碳刷286的柔性道线287*连接在这些相应的接线柱上。
三根一组的供电线294*,296*、298*被连接在相应的接线柱组288、290、292上,并引到适当的直流电源300*的供电端。直流电源300连接到监控装置302*,并由该装置控制。一个交流供电系统(未示出)向该直流电源输入,通过全波可控硅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所需要的直流电压。
集流环34包括一个下水平盖板304*,它从环件260径向向外地延伸,从而面对由电刷支持板282周边支持的外部垂直盖板306*,并与之隔开一段距离。
相应的电涂槽96的低压供气管202的上端与管308*相连,管308从集流环支持板252,264伸出,并在它们相应的上开口端伸入入口310*,入口310围绕轴承板264的上圆周平面312*形成。
一个腰形支管314*位于该环形平面312之上,并盖住了该表面的预定数量的入口310,并由立柱316*限制以防周向运动,立柱316固定于支管314的顶部并可滑动地穿过盖板318*,盖板318盖住了成形在电刷支持板282上的腰形开口。支管位于立柱316上的压力弹簧320*顶压,而与环形平面312滑动接触,并被限制在盖板之下。
一个低压、高流量的供气源(未示出)可借助于一个连接器324*与支管314连接,连接器324被固定在盖板318上,并以液密滑动的关系穿过支管314的顶部。
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安装在设备前端的是供给和输出装置326*、328*,该两装置借助于齿轮330*,332*由可旋转的转台14驱动,齿轮330,332与该转台的带齿的齿环44啮合。
供给装置现参照图8到图10,供给装置326包括一个可旋转的传送轮334*,它载有一组八个罐体夹爪336*,夹爪围绕传送轮互相隔开,当相应的电涂槽关闭器98通过供给装置附近的预定的第一或供给工位时,随转台的旋转夹爪用来把相应的罐体128传送到相应的电涂槽关闭器98,罐体128是借助于一个同步的螺旋供给输送机338*供给的。环绕传送轮一部分延伸的导轨340*,使得罐体在所述夹爪之一的推动下沿一预定的弧形轨迹从输送机338运动到位于供给工位的电涂槽。
从图10可见,每个罐体夹爪在传送轮334内都被支承在一个可伸缩的轴342*上,该轴被螺旋压簧344*偏压到一个外部凸轮导向位置。在传送轮内的该轴上有一凸轮从动轮346*,该轮在偏压弹簧的作用下被径向向外地顶在一个固定的、一般为圆环形凸轮348*的内成形表面上。该凸轮表面被如此形成,即当罐体夹爪运动进入把一个罐体放在随后进入供给工位的电涂槽端盖时,凸轮表面逐渐地、暂时地稍稍移进,从而当电涂槽端盖100运动进入、通过并移出供给工位时以使罐体夹爪能够跟着电涂槽端盖100的轨迹350*走一短程。这样,由于罐体夹爪和电涂槽端盖沿同一轨迹移动了一短程,从而能使罐体被合适地传送到并放置在电涂槽端盖上。导轨340也如351*所示的那样成形,从而使罐体进入并沿该轨迹350移动。
更详细地说,传送轮334还包括一个被颠倒的杯形件500*,该件被固定在驱动轴502*的顶部,驱动轴502从一个扭矩限制装置(未示出)上通过一个管形护罩504*升出,扭矩限制装置被连接到齿轮330上。该护罩向上穿过一个横向支承槽钢506*,在该支承槽钢的表面上支承着一个固定的传送轮定位止推座508*。固定在该止推座上的是一个传送轮支承装置510*,它带有一个润滑油存储槽512。一个构成该油槽内壁的直立管形件514*封闭了驱动轴502,驱动轴502在该管形件514中穿过并与之有间隙。在管形件514的上端有一个密封件516*,以防止润滑油从该管形件和驱动轴之间排出。
传送轮包括一个从属的内筒形壁518*,它的下端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滚珠轴承的座圈520*上,滚珠轴承本身被支承在一个横向板522*上。该板522由螺钉固定在一个直立中部筒形壁524*上,该筒形壁升到油槽的外面并在其下部有一个孔526*,以便可使油槽内的润滑油循环。
一个泵油套筒528*包围了直立管形件514,其上端被固定在传送轮的内筒形壁518中,并在其孔内加工了一个螺旋形的泵油槽530*。这样,传送轮旋转时,来自油槽的油沿螺旋槽上升,并在套筒528的上端被送入一组径向的分配槽532*,从该槽,润滑油可通过垂直嘴534*进入下面封闭的空间。
传送轮的外筒形壁536*的下边缘有一环形槽538*,油槽512的外筒形壁540*的薄的上边缘在该槽内延伸,从而防止了电涂流体进入油槽。用524*标明的润滑油的水平面维持在这一高度,即阻止传送轮外壁的舌状物-槽连接处和油槽之间的油泄漏。
在传送轮圆周上八个等距离隔开的位置处各安装着一个相应的罐体夹持装置544*,该装置可拆下地被支承在径向对正的大孔546*和小孔548*内,此两孔546,548分别加工在传送轮的外、内筒形壁546和548上。
每个罐体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带槽体550*,在带槽体的一端带有一个固定法兰552*及一个相邻插口部分554*,以用来把罐体夹持装置定位及固定(用未示出的螺钉)在孔546中,而带有一个塞头部分556*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小孔548内。
在可伸缩轴342的外端支撑着相应的罐体类爪336,可伸缩轴342可滑动地被支承在相应的径向对正的孔558*和560*内,孔558,560加工在带槽体550的相应的端部,轴342还有一个中部收敛部分562*以支承一个垂直短轴564*。该短轴被一个螺母566*固定在其位,螺母566通过一个支承在带槽体滑道上的滑块567*与带槽体啮合,在短轴下端可旋转地支承着一个凸轮从动轮346。偏压弹簧344被置于该可伸缩轴的轴肩和带槽体的轴肩之间的可伸缩轴上。
横向板522的外圆周有一个直立壁568*,其向内的表面构成了所述圆环形凸轮348。
密封环570*装在可伸缩的轴上,并位于固定法兰552后面,这样可防止电涂液流入传送轮中,而且还可防止润滑油泄出。环形管套做成柔性波纹管572*的形式,装在可伸缩的轴342和固定法兰552上,管状伸出部574*设置在该法兰上,所有的上述装置均为同一目的服务。
输出装置现参看图9和11,该输出装置328也包括一个可转动的传送轮352*,其上沿圆周间隔地设有八个罐体夹持装置354*,夹持装置的布置使得它们依次顺序地夹持罐体,罐体是由转台14旋转传送到输出装置附近预定的输出工位。每一个夹持装置是这样排列的,当电涂槽端盖100通过输出工位时,使得夹持装置可轮流地从槽端盖轻轻夹住和移走位于它面前的罐体,然后当传送轮转动时,使罐体绕其横轴顺时针(从传送轮看去)转过180°角,这样可以把留在罐体中的电涂液倒进位于下面的槽中(未示),接下去就是将开口端向下的罐体释放到一输出输送机356*上,最后传送轮继续转动,夹持装置回到自己最初的位置,准备夹持输出工位上的下一个罐体。
在传送轮352中,每一夹持装置354均带有可转动的转轴358*,该轴上的齿轮同可垂直往复运动的齿条360*啮合。该齿条被一个压缩弹簧361*弹性偏压到其最低位置,并同传送轮中的凸轮从动轮362*相结合,该凸轮从动轮同静止的环形凸轮364*相配合,该环形凸轮在圆周上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当夹持装置在输出工位准备夹持罐体时,从动轮下面的凸轮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传送轮从输出工位转过开始的半圈期间,静止凸轮使齿条暂时地处于较低的位置,然后,在第二个半圈期间,将使齿条回到它偏置的较高位置。齿条的这种运动因而使相联的夹持装置轴358转过180°(因此旋转被夹持的罐体,可把罐里的东西在传送轮旋转方向上倒出),然后回到其初始位置,这些过程均在传送轮转过整一圈时完成,以期实现所需的罐体夹持装置的操作。
每一罐体夹持装置354均有一可动的夹爪366*,它被偏置到紧闭夹持罐体的位置,且在传送轮中随凸轮从动件368*而动作,从动件368径向向内偏置,同圆周半径变化的静凸轮370*相接触。该凸轮和从动件结构应该以下述方式布置(a)使夹持装置处于放开的位置,处于准备夹持罐体的状态,然后移动到输出工位,(b)然后是当传送轮转动使夹持装置转过该输出工位时,使可动夹爪轻轻闭合,暂时夹住罐体,这样使在随后罐体转到开口朝下位置的过程中始终被夹住,最后(c)当夹持装置靠近输出输送机时夹爪回到松开的位置,这样就松开夹紧的罐体,把它放到该输出输送机上。夹持装置的夹爪保持松开的状态,直到夹持装置被带到下一个要被夹持和输送的罐体处与其接触为止。
更详细地讲,输出传送轮352包括一保护帽600*和圆筒602*,在保护帽600*下面是圆筒602,它基本上是由圆筒形外壁604*所组成,该壁由两垂直隔开、与外壁做成一体的横壁606*、609*组成。圆筒602可由辅助的圆锥轴承座圈610*、612*带动旋转,它们在外侧与所说的横向壁606、608接合,在里侧同垂直放置的管状轴承件614*配合。该轴承件从一个做成整体的环形储油槽620*的内壁616*垂直向上延伸。油槽具有垂直的外圆筒壁620*,该壁的上边缘向上伸进做在圆筒壁下边缘上的槽内,以这种方式来防止电涂液流入传送轮。
环形传送轮定位板622*用螺钉拧紧在储油槽618的底壁624上,定位板底下有一接合部分,它同本身用螺钉固接在横向通道628*上的传送轮定位座626*相啮合。
吸油套筒630*衬在管状轴承件614内,其底部由滚珠轴承圈632*支承,而轴承圈放在由油槽底壁624和传送轮定位板622组成的槽中,套筒630在其外圆柱表面做有螺旋吸油槽634*。
传送轮驱动轴636*从同齿轮332相接的转矩限定装置(未标出)中伸上来,通过圆管形套筒638*、支承槽钢628及吸油套筒630,由可调连接装置640*把轴636固接在横向圆环形驱动板642*上,而板642由螺钉644*固接在上圆筒壁606上。在吸油套筒630上端加工有轴向伸出的齿646*,它同加工在驱动板642内的驱动槽相啮合。
润滑油被抽到吸油套筒630的顶部,然后向下流到(a)开有把油导向上轴承圈610的垂直油孔的隔板648*上,以及(b)向外通过横向径向通道650*去润滑装在传送轮内的其它运动部件。
在传送轮圆周八个等间距位置上分别装有罐体夹持单元652*,该夹持单元652可拆下地装在开在圆筒形壁604上的孔654*中。每个罐体夹持单元652包括一个由螺钉657*固定在孔654中的法兰656*,一个圆形密封盖658*由螺钉660*装在法兰上。该密封盖把装有旋转轴358的滚珠轴承圈662*固定就位。该轴包括一个组件,组件由小齿轮664*和与其做成一体的转轴666*以及夹持装置支承件670*组成,其中轴666装在滚珠轴承圈662内,支承件670穿进所述的密封盖658,所有这些元件是可转动地装在一起的。
密封环672*装在滚珠轴承圈的任一侧,这样可以阻止电涂液从传送轮外面流进来并阻止润滑油从传送轮中漏出。密封盖658和夹持装置支承衬管668也带有挡板674*,以便把所述液体的渗漏减少到最小值。
法兰656靠近小齿轮664处有一孔,相应的垂直往复齿条360穿过该孔,同上述的小齿轮啮合。该齿条具有上、下支承轴676*,678*,二支承轴分别可滑动地穿过传送轮上、下横向壁606、608的轴承衬套680*、682*。上支承轴676环绕有压缩弹簧361,而在下支承轴的下端装有一横向销钉684*及滚珠轴承圈686*,该轴承圈的外圈构成了所述的凸轮从动轮362。
环形凸轮688*装在油槽618的底壁624上,它具有一垂直的高度不一的圆筒壁690*,该壁位于所述的凸轮从动轮362的下面并支承该从动轮,这样就构成了环形凸轮364。
齿条及有关部件由径向通道650滴下的油滴润滑。
转轴组件358具有一个中心孔,在孔中,在小齿轮轴666内形成两相隔一定距离的支承表面692*、694*,两支承表面内承装有可滑动的夹持装置操作轴696*。该操作轴带有(a)在其内端,由可转动地固定在轴承座700*的滚珠轴承698*构成的凸轮从动件368;(b)在外端,从夹持装置支承件670最外端伸出的夹持装置操作按钮702*,以及(c)在中间部位,一根撑在轴696和小齿轮轴666孔内两相对轴肩上的压缩弹簧704*,以使夹持装置操作轴径向向内偏置。
凸轮从动珠698位于与凸轮环706*外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凸轮环环绕并用螺钉固定于中央管状支承件614。该凸轮环在径向深度不等,构成静凸轮370,通过夹持装置操作轴696,可操作相应的夹持装置。
每一罐体夹持装置354的结构在图12中可清楚地看到,这里所示的是从传送轮上拆下来的夹持装置。罐体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夹持块708*,它的后面成形有圆柱形安装座710*,用来同在夹持装置支承件670上的柱塞部分711*相接合。夹持块用三个螺钉712*拧到支承件670上,螺钉分别拧入夹持块内侧沉孔内。
夹持块的前端面在714*处做成对称形式,以适合要被夹持装置运送和倒空的罐体128的圆柱形状,该端面在间隔布置的垂直伸长区716*分开,这样形成四个在圆周上间隔布置的罐体接纳面718*。
夹持块被夹在两夹爪板720*、722*中间,两夹爪板由四个垫钉724*~730*隔开一定距离,并与夹持块隔开。沉头固定螺钉732*拧入这些垫钉的各端,这样把夹爪板夹紧到垫钉中,形成所述的夹持夹爪366。类似的三个垫钉724~728比较简单,连紧的垫钉以所需要的间距把夹爪板固定起来。垫钉724、726及730以较大的间隙穿过开在夹持块上的孔734*。垫钉730具有(a)直径减小的两端,此两端插入开在夹持板上的凹口并装有垫环736*;以及(b)中间支承部分738*,它能在夹持块上的支承孔740*中转动。因此,夹爪366通过垫钉730以铰链形式装在夹持块上。密封环742*套在垫环736上,用来防止电涂液流入夹持块和夹爪相配合的支承面。
夹持块上开有第一螺纹孔744*,它同容纳垫钉724的间隙孔734相交。一根编置弹簧746*放在孔744内,并由平头螺钉748*上紧,使它同垫钉724相接触。
夹持块还开有孔754*以及扩孔756*,它们的轴线与容纳垫钉726的间隙孔734相交。该扩孔构成了上述的用来容纳可旋转的支承件670的柱塞711的座710。
当一夹持装置354安装并固定在夹持装置支承件670上时,夹持装置操作按钮702放在邻近但与夹爪操作垫钉726不接触的位置,这样夹爪偏置在闭合的位置,该位置由上紧的调节螺柱限定。当传送轮旋转时,静凸轮环706周期地、暂时地推动凸轮从动件698、700及使夹持装置操作轴696径向向外推向偏置弹簧698,因此引起夹爪操作按钮702推动及暂时地移动垫钉726,这样可暂时地使夹持装置的夹爪相对于夹持块张开。
夹爪板720、722做成所示的形式,它的每一罐体夹持面758*与罐体推出面760*间隔一个区域762*。这些与罐体接触面相对于夹持块上的罐体接触面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当夹爪处在夹持罐体的闭合位置时,该罐体在圆周上与这些接触面接触的长度稍微超过罐体的半圆周长。
由夹持块708和夹爪366围起来的空间的入口相对夹持装置旋转轴线倾斜大约25°的角度,此倾斜角度取决于当罐体分别在(a)电涂槽端盖100和(b)在夹持装置夹爪里运动时,两环形运行轨道的相对直径。选定好角度,使其适合罐体夹持装置的有关轨迹,使罐体进入位于输出工位上的夹持装置中。
对于一个给定直径的罐体来说,当夹爪366处于张开的位置时,由夹持装置围成的空间入口的尺寸约大于罐体直径1毫米。在张开和闭合位置之间,夹爪366的罐体接触面758只需运动大约一毫米的路程就足以能满意地夹持和松开罐体。
由于罐体从电涂槽端盖进入张开的夹持装置的运动轨迹基本上同罐体从夹持装置释放到输出输送机356一样,所以夹爪的这一小的运动是可实现的。在夹持罐体与接下来释放罐体期间,夹持装置本身翻转过来,传送轮的旋转把罐体的运行方向倒过来。
夹爪的闭合位置是可调的,以使得施加在电涂过的罐体上的压紧力减至最少,这样当夹持块和夹爪上的罐体接触面同罐体接触时不会损坏新涂在罐体上的涂层。
当夹持装置操作轴696致动而张开夹持装置时,随后而来的夹持装置夹爪366相对于夹持块708的张开运动,将引起罐体推出面760向罐体施加一推力,这样使罐体完全同罐体接触面718脱离,自由地落在输出输送机上。这种装置可保证将罐体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释放到输送机上。
参考已经描述的附图及图15和19,将对上述的设备操作方式进行描述。
图15是有关于传送轮14和电涂槽96的平面简图,在传送轮转过一周期间会发生各种操作过程,下面将描述一周的操作过程。
图19是类似的有关于传送轮、各种电力供应线路、监控装置及构成上述的供应和控制装置300和302的机构的简略平面图。
运行时,传送轮14和相关的供给和输出装置326,328以一恒定的速度同步转动,该速度由罐体生产/加工线决定,加工线包括电涂装置;泵66,它通过中央管68、相联的分配腔70、72及分配管74以一定的压力把电涂液供给电涂槽供给阀214;高压空气,通过旋转供应联接器106、支管108和供气管110把高压空气输送内联的电涂槽闭合套缸102内,以便将所有的电涂槽端盖100向上推到它们的高位;低压空气,它被供给腰形的支管314内,从那里再分别供到暂时相接的供应管202和相联的止回阀200及电涂槽体94;以及电源300和相关的控制装置302,以便给各个电刷装置通电。
通过在螺旋供给输送机338上设置一可控制的“罐头停止”装置400*(见图19)(需要时用来挡住罐头),罐体被直立传送,即底壁位于最低处,该输送机把罐体分开并把它们以适当的间距传送给供给装置326。
每只罐由供给装置的夹爪336(携带器)连续地引导通过(a)一个“进罐”临位传感器402*,其功能是在夹爪336中有一个罐通过传感器时,则向控制装置302发一信号,(b)一个“预称量罐”传感器404*,用于感测每只进入罐流行列前已被称量过的罐上专门标出的标记,并且每一具有这样标记的罐由此通过时,就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
供给装置与转台进一步转动,每只罐由与之相连的夹爪336夹持着依次转送到降低的电涂槽端盖100上,然后到达供给工位,向下放置在从罐支承板123凸起的支承销126上。通过静止凸轮122使电涂槽端盖暂时保持在一适当低的位置。
由于每只转送到供给工位的罐都经过同一过程,则引进中的一只罐将继续通过一个典型的转台14的操作周期。
转台14完成一次回转期间,每一电涂槽96和与其相连的部件便被携载着相对于基础结构10连续转过三十二个等间隔位置或等间隔区域。这些工位在下面将称为“工位1”、“工位2”等等。工位1定为供给工位,在此工位将一只待电涂的罐引入一个电涂槽中封闭。
当放有罐的电涂槽端盖渐渐下降通过紧接的三个工位到静止凸轮122的高度时,在输送到相连的槽封闭器套缸102的压缩空气作用下,使得凸轮从动轮118上升,电涂槽端盖封闭住相连槽体,因而完全将罐包封住,通过接触电极162与其实现电接触,并将罐紧紧固定在支承销126上。
一个装设在静止凸轮122附近的“槽关闭”临位传感器406*用以在最高处检测每一槽封闭器从动轮118的出现,当通过“槽封闭”位置时,随着这一情况出现便传给上述控制装置302一个信号,指示出正通过的槽已被完全封闭并准备接收电涂液。
槽封闭器最后的向上运动还导致连带的推杆212起动槽供给阀214上的两个相联的提升阀218、220,这使电涂液经供给管196迅速流到槽体94,同时,经止回阀226、228流到罐支承板123,从而同时以快速电涂液流完全充满并浸没罐128。
这种液体与罐的一个表面流动接触后,便连续地离开槽,通过排液口246和管道248返回贮液罐62,再通过泵66进行再循环。在工位“5”和预定的少数在后的工位,此液体以最大流速流到电涂槽,这是由于流到供给管74的液流不受阻碍地流过阻流板76的圆柱壁78中的大排出口80。
罐的充分浸没状态一直持续到该罐移到另一个在后的工位,即工位“8”。
电涂液流路线进入中央部分,如图13中所示的竖直供给管68之后,为简单起见,围绕液流路线的所有部分都以相同形式的断面线示出。同样,在图14中更详细地表示出通过一个电涂槽96的液流路线,但在此情况下液流通过的各部件是以适当的不同形式的断面线表示。
比如,当罐达到工位10时,与电源300相联的监控装置302有效地经相联的集流环分段和与该工位相接的电刷,在被封闭的罐128和内、外电极148,176,123之间施加小的测试电压,以便进行短路测试(例如,通过观察一个预充电的槽的电荷损失,或者通过测量罐与内、外电极间的电阻),然后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反应,确定在罐128与内、外电极148,176,123之间是否存在短路。完成这种测试后,向控制装置302发出信号,表示现在被封闭的罐中没有短路,电涂加工可以开始,而被提供信号的控制装置302则已经收到与槽有关的其他必要的反馈信号指示(a)在槽中有一个罐,(b)该槽已被真正封闭。
这时,流过槽的液流速率渐渐降为一个较低值,此后,由于在阻流板壁78中并置着一个较小的限流口80,该阻流板壁上具有一导向连接电涂槽供给管74的开口,使得液流率保持上述低值。
每一电涂槽依次行进经过在后的一组预定工位期间,电源300(包括一个受开/关控制的可控硅桥式整流电路)提供一预定直流电压脉冲通过与特殊工位相连垂直设置的必需的电刷,也就通过与电涂槽连接的相关的集流环分段,从而在内电极148与罐128之间流过一直流脉冲电流,这样就使涂料以电泳的形式从液体中沉积在罐的内表面上。
每一这样的脉冲只是在集流环分段与带电电刷的整个接触区之间完全实现接触时开始,而恰好在这些集流环分段与电刷的整个接触区的完全接触断开之前终止。这样保证了电涂电流以尽可能长的时间流动并以尽可能短的时间中断。这点是非常有益的,其理由将在后面作解释。其次,这一措施避免了在带电电刷与集流环分段之间接通和切断电接触时引起电火花和电弧的可能性。实现电压脉冲宽度的控制可以通过一个与转台旋转同步的定时电路,还可以通过一个转台位置响应电路,后者更佳。
现在参照图16中所示的示意草图,与电源300相连的监控装置302包括(a)用于累计每次这种电流脉冲通过时被输送到电涂槽上的电荷量(库仑)的积分器372*;(b)用于累计在每次脉冲结束时在所有单独次脉冲中输送到电涂槽上的电荷量总数的累加器373*;(c)用于与一个预设的总电荷量参考值相比较的比较器374*;以及(d)用于在电涂槽进一步行进通过其余工位过程中,无论何时输送电荷总数超过预设值时,阻止过多的脉冲电流传送到电涂槽的装置。通过这样的器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效地获得在罐的内表面涂上所需要的沉积层厚度(或重量)。后面作解释。
电监控装置302还包括一个电涂槽保护装置378*,用来检测当电流正流过时槽中开始出现短路状态的电流和电压,并且响应这一检测状态提供一个输出信号用于(a)尽可能迅速地去掉由电源300提供给槽的电压,(b)毫不延迟地闭合一个低阻抗分流电路380(为了方便后面称为“Crowbar”电路),该电路直接联到供给电涂槽的可控硅桥式电路的输出电路。在电源电压迅速衰减之前快速闭合分流电路,使已上升的跨接电压和此后流入槽的电流降到一个较低值,从而使对电涂槽产生的危害减为最小。
为了确定何时相联的垂直的集流环分段组处于与在特殊工位上的所需的垂直电刷完全接触,以及随后何时脱离开完全接触,在集流环34的环形板252的圆周部分加工了一连串等间隔的半圆凹口382*,这些凹口与各自的集流环分段相通。在电刷承载板282上邻近板252的开凹口圆周部分装有两个固定的临位检测器386*,388*,两检测器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由(a)电刷286的宽与(b)相邻两集流环分段间的空气间隙389*宽度,以及(c)在开关断开反应时间过程中罐所发生的最大一段行程之和来决定。临位检测器386,388检测每一由此连续通过的凹口382,并随着“开关接通”和“开关断开”而提供信号给监控装置302,以便表明这些凹口的通过,以及此后相对于各自的垂直电刷组286前后边缘的集流环空气间隙。
第三个固定的临位检验器399*装在电刷承载板282中,被安排检验数据标志器392*的通过,该标志器被紧固在集流环承载板252的顶部,该检验器提供给监控装置302一个转台“零”信号或数据信号,此数据信号连同由其它两检验器386,388提供的信号,能使监控装置(a)正确开始和终止在电涂槽行进通过各个工位过程中供给每个特殊槽的电涂脉冲电流,和(b)在其他各工位执行另外的功能。
在这种处理过程中,如果罐的外表面及内表面被电涂过,那末,运用必要的脉冲电流加到与中部分段集流环274的集流环分段接触的电刷时就要被推迟,直到该槽已移到比如是工位17时为止,释放到外电极176和123的电荷量同样在每一连续脉冲结束时被测量和积累(加),以便确定至此已供给正受电涂的罐的外表面的总电荷。同样,当最后的脉冲结束已输送的总电荷超出一个预设参考值时,即超过所要求的外涂层厚度和重量时,禁止给外电极176,123加任何电流脉冲。
在电涂加工进行时供给任一电涂槽的连续脉冲电流量,适于在初始时以较高的流量然后渐渐降低流量,延迟提供作外电涂的脉冲电流直到随后作内部电涂加工为止,这样就具有减小供给罐接触电极162的最大电流量的作用,因此就可减小供此使用的电线和电刷装置的尺寸。
类似于装置372到376的控制装置,是为作电涂罐的外表面提供延迟脉冲电流而设置。
如果需要,电涂加工可一直持续到电涂槽到达第25工位时为止。当槽从该工位移到下一工位时,静止凸轮122开始降下凸轮从动轮118(与槽闭器的偏置力相反),以及随后降下槽封闭器活塞杆114和相联的电涂槽端盖100及罐128。槽端盖最初的向下运动把电涂槽打开,使逸出液从围绕此罐外侧流入一环绕转台14的由中间板82与内外壁20、84形成的槽中。
这一下降运动还将推杆212与槽供给阀214的挺杆234脱离开,因而使相联的提升阀218关闭并切断向电涂槽供给电涂液。与此同时,电刷承载板264中相联的低压空气供给口310下移,并沿腰形导气支管314行进,因此,在槽通过此工位及其他逐渐快到输出工位29的少数几个工位过程中,可以使由导气支管输入的低压空气经输送管202和止回阀200到槽体的顶部。
输送此低压空气有助于迅速减少罐内所含液体量,其次,当槽端盖下降到低处准备移走罐时,为使罐充分稳定地保持在与槽端盖100的支承销126相接触的位置提供了空气稳定力。
在工位29,罐体被输出装置308的夹持装置354轻轻夹住,并被从槽端盖上取下,同时随输出传送轮352的转动由夹持装置携带的罐,在放开之前被关于横轴转过180度以便向前倒空留存在罐中的液体,然后罐朝下放在输出输送机356上。
电涂槽通过最后的电涂工位之后,监控装置302还可进行一种比较,即将槽通过各个工位期间由所有发出的脉冲电流供给槽的总电量与预设定的参考值加以比较,万一该总电量没有超过参考值就提供一个“剔除”信号,表明此罐的涂层厚度不符合要求。此剔除信号用于启动一个固定在输出输送机356旁边的剔除装置408*,以便由该装置在次品罐通过时直接喷出一股空气将次罐扫离输送机落入一个废品仓。
标有预称量标记的罐同样地在样品取回工位被类似的一股空气直接吹离输出输送机,这股空气是在每一这样标记的罐由此通过时由控制装置302启动样品取回装置410*才喷射出的。
另一个临位传感器412*(“进罐”)装设在与输出装置328邻近、恰好在由输出装置328将罐放置到输出输送机356上的转送点下游的位置。当一个罐没有能放到输送机上而仍被输出装置的夹持装置携带着通过该传感器时,该传感器提供给控制装置302一个信号。
当每一罐体通过了所有电涂工位时,可进行一种“完整性”检查(通过一电测试装置),以便检查沉积涂层的完整性,一旦一只罐未能作检测,就向控制装置302提供一“差错”信号。这一信号会导致产生一个“剔除”信号发给剔除装置,因而使不合格罐在剔除工位被从输出输送机上除掉。
控制装置302包括多种移位寄存器元件,这些元件实现了硬件与软件装置的有益结合,用参考标号414*,416*和418*表示在图19中。这样的寄存器元件表明了在电涂罐被携带着沿停罐装置的上游位置到样品工位的下游位置期间每个电涂槽的速度和每个封闭在槽内的罐体的状态。
寄存器414表示,当转台转动电涂槽经过各个工位时每个槽中是否有一个罐。寄存器416表示用于寄存至此每一在电涂被封闭在槽内的罐体的内表面时由电涂槽接收的总电荷量(以数字形式表示)。类似地,寄存器418表示用于寄存至此每一在电涂被封闭在槽内的罐体外表面时由电涂槽接收的总电荷量(以数字形式表示)。单个的移位寄存器被表示为每一个具有六十四级,并从两个临位传感器386和388接收移位脉冲(“槽接通”和“槽关断”)。一个传感器在相应的成套电刷与正继续移向电刷的集流环分段充分接触时便提供控制信号,该信号开始输送电涂电流给这些电涂槽;另一个传感器恰在相应的成套电刷与正继续离开电刷的集流环分段断离充分接触之前提供控制信号,该信号促使其后中断上述电流。
在一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下操作电涂装置时,其控制装置也含有另外两个分别与寄存器416和418相类似的数据移位寄存器420*和422*。寄存器420接收来自(图中)未示出的装置的、代表着时间周期的信号,在这些时间周期期间,每个电涂槽在通过对罐体内表面进行电涂的各个电涂工位时就接收电流。该寄存器由此就按顺序地依次记录下到目前为止所经过的这些时间周期的各个总和,而在这些时间周期期间,每个电涂槽都接收了电涂罐体内表面所需用的电流。类似地,寄存器422接收来自(图中)未示出的装置的、代表着时间周期的信号,在这些时间周期期间,每个电涂槽在通过对罐体外表面进行电涂的各个电涂工位时就接收电流。该寄存器由此就按顺序地依次记录下到目前为止所经过的这些时间周期的各个总和,而在这些时间周期期间,每个电涂槽都接收了电涂罐体外表面所需用的电流。
因此,何时停止对每个电涂槽供给电涂电流,可以根据与下面两个预定参考值的任一个来确定,即(a)与表示所需输送给每个电涂槽的总电荷(量)值的预定参考值的比较,或者(b)与另一个表示所需经过的总的时间的预定参考值的比较,在该时间内,每个电涂槽内将有电流流过。在前一种情况下,寄存在两个寄存器416和418中的数据与待输送的总电量的适当参考值(以电涂内表面或外表面而定)进行比较;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寄存在两个寄存器420和422中的数据则与电流在每个电涂槽流动所经过的时间与适当参考值(以电涂内表面或外表面而定)进行比较。
在该后一种情况下(即以经过的总时间为基础),装置的操作要保证每个电涂槽接收电流(该电流的大小能在经过的时间的参考值期间产生所要求的涂层),并在电涂过程结束时将已电涂的罐体上的涂层结果与另一个参考值(该参考值表示达到所要求的涂层所需要的库仑数)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该已电涂的罐体接收的库仑数少于达到所要求的沉积涂层材料的重量所需要的库仑数时,就将该已电涂的罐体作为废品剔除。
如果必要,可以使低压空气源在紧接着将一个罐体放置到位于供给工位处的槽端盖100上后,电涂槽90通过一个或多个工位期间,经支管314和管子202与电涂槽96相连,以使该罐体稳定地置于槽端盖上。
在微处理机中记录下各种信号,以及在其中电涂了被剔除的罐体的那些电涂槽的标记,使得装置的操作者能够确定哪些个别的电涂槽需要维护或更换。
在给罐体的内部和外部输送液体的液体管路上设置两个止回液体阀194和226/228有一个优点,即当电涂槽在电涂过程结束时被打开后,在这两个阀之间截聚了大量的电涂液体,该电涂液体则可储备起来用于下一个电涂循环。这一点对于液体循环泵66的输出量和速率具有相当大的有利影响,并且还减少了充满电涂槽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环形系统中的所有电涂槽封闭器98的套缸102相互连接起来能够使高压空气需要量达到最小,因为当套缸接近输出工位时,从这些套缸排出的空气被正在离开供给工位的套缸所接收。
电路及控制装置下面先简单地讨论一下先有技术中的控制技术和电路,然后再对本发明的用于实现上述操作方式的电路和控制装置进行描述。它们是对先有技术的改进。
在我们的书GB2,085,722B中(读者可以注意有关其内容的更多的资料),分开了一种电涂装置,在该装置中,依次将罐体封装在围绕着一个旋转转台环形布置的各个电涂槽中。随着转台输送这些电涂槽使其依次通过各个电涂工位,这些电涂槽的电极系统就通了电,从而使与每个罐体内表面接触的流动电涂液体中的电涂材料在该罐体内表面依次沉积三层。
在这些连续工位的每个工位处都有一副固定的电刷,当安装在转台上的各副集流环分段由于转台的转动而通过该电刷副时,该电刷副就依次与这些集流环分段副相接触,从而依次使与各副集流环分段电联接的电涂槽电极系统通电,每个电涂槽的电极系统都串联在所述各个集流环分段副中的一对集流环分段间。
在三副电刷两端加上通用的直流电压,从而导致每个电涂槽电极系统依次通电三次。与给各自的电刷副供电的各个电路相串联的电开关能够单独地接通或断开加到各个电刷副上的电压,从而单独地控制在各个工位上电涂槽中的电涂过程。
同步装置保证了只在各电刷副完全与各自的集流环分段副相接触后才将电压加到各个电刷副上,而此时各集流环分段副也正好移入与各个电刷副相接触。
同时,定时控制装置也保证了在某一预定的固定时间周期未中断加到各个电刷副的电压,使得当转台以其最高速度转动时,在各个电刷副的完全接触被破坏之前就中断电涂电流通过各个电刷副的流动,从而防止电刷与集流环分段交接处出现电火花或电弧。
作为采用这些电流控制形式的结果,每当转台在低于其最大速度下转动的,电涂电流在电刷与集流环分段完全接触被破坏的瞬间之前就停止了,其结果是,在那个电涂槽中的一个电脉冲中止和下一个电脉冲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随着转台转速的降低而增大。
这种电涂电流控制(以及借助于一个参考库仑数与实际输送的库仑量的比较而剔除具有不满意涂层的罐体)系统被认为是不利的,因为随着转台速度的降低,发现电涂材料的沉积量逐渐下降,尽管通过每个电涂槽的脉冲的宽度和数目保持不变。这种情况示于图20中,其中的图线(a)至(d)示出了在保持另一个脉冲和电涂槽参数值不变时,增加电流脉冲间隔的结果。
在这些图中,相同幅值相同宽度(为80微秒)的电脉冲分别由10、40、70、和100微秒的不同脉冲间隔分隔开来。随着在各个例子中脉冲间隔的增大,输送给电涂槽的电量从11.87库仑分别降到9.7、9.1和8.7库仑,电涂材料沉积量从332毫克分别降到272,255和244毫克。这些图是在对容积为33毫升的DWI(拉拨铁壁的)锡铁皮饮料罐电涂一种以环氧树脂为基的材料时获得的。
这些图示出了,(a)在每个电脉冲期间,由于罐体的覆盖层盖逐渐增大和变厚而使沉积材料层的电阻增大时,从而电流幅值逐渐下降;(b)采用短的时间间隔时,每个脉冲开始时的电流上升较快,而采用长的时间间隔时,电流上升则较慢。这种电流上升较慢的原因认为是在两脉冲之间的间隔相间沉积层电阻增大所造成的即,该间隔越长,电阻变组实越大。
相似地,人们认为既然在由脉冲通过期间沉积在罐体表面上的电涂材料层仍然是相当“敞开”着,以使电解的水和气体(O2)的离子体能移动,那么在电流间隔期间,在沉积层内就会发生某种分子重新排列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密聚的,因而电阻更大的沉积层,而脉冲间隔越大,该沉积层就会越密聚(堆聚得越密)。因此,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脉冲间隔应该尽可能地短。
此外,人们认为上述现象可以等同地应用于阳极沉积材料和阴极沉积材料(例如,丙烯酸型的、聚脂型的或环氧树脂-丙烯酸型的电涂材料),这些材料在温度为30℃上下,使用电压为250伏上下的条件下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基体(例如铝、钢或锡铁皮)。
因此,如在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方面中所提到的那样,没有采用固定宽度的电脉冲,相反,在电刷与集流环分段之间的完全接触建立后,允许每个电脉冲继续下去,直到电刷与集流环分段之间的完全接触要被断开为至。达到这种状态的一种容易的方法是采用位置检测器,以检测转台相对于某一基准所处的角度位置,并且在电刷和集流环分段之间刚实现完全接触的瞬间产生电源接通控制信号脉冲,而在这些完全接触的继续刚要中止时产生电源断开信号。这种检测器可以包含例如两个检测器,用于依次检测所经过的一系列凹口中的每一个,这些凹口按照电涂槽的角距相间地布置在转台上。
这样,采用本发明的这种布置,对于某个具体转台转速来说,脉冲宽度总是处于可能的最大值,而脉冲间隔总是处于可能的最小值,因为电刷和电流环分段完全接触的解个时间都利用了,并且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之间的比值始终不变,而与转台速度的大小无关。由于脉冲宽度现在取决于转台速度,并且随着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那么,所要求的电涂材料的沉积将根据该速度的大小在不同的时间周期范围内出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另一个持征,(a)对输送到各个工位处的每个电涂槽的电荷数量(库仑)进行测量并累加起齿以产生一个代表着到目前为止由已经通过该电涂槽的各支电流输送给该电涂槽的总电荷数的控制信号,(b)该信号重复地与代表着所要求的电涂材料沉积量的某预定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以及(c)每当总电荷信号超过参考信号时,就产生一个禁止信号,当该电涂槽通过随后的各个工位时,该禁止信号用于禁止其它电流脉冲输送到该电涂槽。
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达到了所要求的电涂材料的沉积量,而不论转台转速的大小如何,因为在低转速时,较大宽度的脉冲使禁止信号较早地产生,而在高转速时,较小宽度的脉冲需要较多的脉冲,以沉积相同数量的电涂材料。而且,还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电涂材料的沉积量,因为在任一个电涂槽中的电流是在完成了电涂材料沉积的工位开始中断的。
现在参照图18和图19中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用于供给和控制通过装置的各个电涂槽的电涂电流的主电路(包含电源300监控装置302的电路)。为了简单起见,集流环分段278的各个分段集流环272至276在这里用短划线700*,702*,704*表示,每一短划线表示一个集流环分段278,靠近分段278的是与之相配的电刷286。
电涂直流电脉冲通过一个可调变压器708*和一个可控硅整流器差动式桥路710*而从一个三个交流电源706*得到。桥路710*的负极端712*接地,其正极端连接到12个相似的相互并联的电涂电路716上。
每个电路716都包含串联在一起的一个限流/短路检测电阻718*(该电阻718*有一个中心抽头经一个“急剧短路”的电涂槽短路可控硅(SCR)720*与地相接。),一个与分段集流环276相接触的电刷286(该电刷与各自的罐体128相连),罐体128和封装着该罐体的电涂槽96的内部电极148,一个与分段集流环272相接触的电刷286(该电刷与电涂槽的内部电极148相连),和一个由一个可控硅(a,d,c)一个直接耦合变流器(DCCT)724*以及一个接地回线726*构成的电子选择器722*。
与分段集流环274相接触的数目为三个的一组电刷286中的每个电刷通过各自相似的电路728*都与地线726相连,其中的分段集流环274与各个电涂槽外部电极176,123相连,而电路728*中的每一个都含有串联于其中的电子选择器730*,它是由一个可控硅和一个直接耦合变流器732*构成的。
直接耦合变流器724,732将电流信号供给各个“库仑处理”元件734*,736*,元件734和736中的每一个都含有一个积分器(未示出),用于对相联的直接耦合变流器的输出信号求积(相对于时间),以产生一个数字“库仑”信号作为其本身的输出信号,该信号代表着由流入相关联的电涂槽电极系统的电涂电流所输送的电荷量。
供给电涂槽的电涂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可调变压器708的输出电压来控制。
可控硅整流器桥路710由一个电桥控制电路738*以接通/断开的方式进行控制,电桥控制电路738经控制电路740*接收控制信号。
通过确定在电涂槽选择控制电路746*的各个输出电路742*,744*处是否有起动控制信号的存在,有选择地对选择器可控硅开关722、730通电,而实现对各个电涂槽中的电极系统通电。
控制电路746从各个移位寄存器44至422的输出电路得到输入控制信号,而这些寄存器则从“库仑处理”部件/单元734/736中得到输入信号数据。
其它数据经接收来自“库仑处理”部件/单元734、736,以及一个“急剧短路”控制电路750*的输入信号的“过电流及急剧短路信号处理”部件/单元748*输送到上述那些寄存器中。处理部件748根据输入的信号和数据确定电涂槽的标记,并将该标记送入寄存器414,在该电涂槽中建立了一个过电流和/或一个短路电路。
急剧短路可控硅720由一个急剧短路控制电路750*进行控制,急剧短路控制电路750*从各个限流电阻718上的各个抽头752*中得到表示各个电涂电流过量值的输入信号。
在图19的示意图中,以不同的方式示出了图18中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连同由平面视图示出的可转动转台及其相关联的电涂槽96和控制装置。
上面涉及的数字式数据移位寄存器和其它数据处理元件可以装在任何一个合适的普通型的微处理机中,例如一种称为“MAC85”的处理机,而且各个处理元件/单元可以由软件和软件的任何当组合而构成。只要适当,该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均采用本说明书中早先指定给这些元件的符号。
同时,在上述供给装置326中,起动凸轮348和凸轮从动件346以使罐体夹爪336缩回,从而使罐体128沿着由导轨36360限定的路线运行而不会使罐体128承受径向压迫,而且已经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减小弹差344的向外偏压作用以及除去凸轮348和凸轮从动件346是可能的。在这种改型的供给装置中,只用导轨340,351就足以将罐体128导入电涂槽96中,而夹夹336只需提供能保持罐体和导轨之间相接触的轻微偏压作用。
如果希望,那么甚至由夹爪336提供的这种轻微的偏压作用也可以省去,这只需要再添加一内导轨,以使罐体128能沿着由外导轨340和351限定的轨迹运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涂金属容器(128)的电涂层装置,该装置有电涂槽(96),它包括一围绕容器(128)的中空的槽体(94);用于封闭电涂槽(96)的槽端盖(100);用于引入电解液使其与容器(128)接触的芯棒装置(148,150);用于在容器(128)和至少一个电涂槽构件(148,150)之间施加一电势差的装置(300,302),从而对邻近电涂槽构件的金属表面进行电涂层,其中在施加电势差时,所述的槽端盖(100)设置在所述槽体(94)的底部,所述的容器(128)被夹持在所述电涂槽(96)中,且开口朝上。
2.用于电涂金属罐或其它中空体(128)的电涂层装置,所述的罐或中空体(128)是一端由底部端壁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容器,该装置包括有一可转动的转台(14),许多个由转台(14)携带并与其一同转动的电涂槽(96),从而这些电涂槽被携带通过连续加工工位,在其中一些工位上,在所述的电涂槽(96)中进行电涂加工,以便对暂时封闭在电涂槽中与流动的电涂液接触的罐体进行电涂,在该装置中,每一电涂槽(96)包括a)一中空的槽体(94),槽体(94)上端封闭而下端开口,b)一用于封闭槽体(94)开口端的槽端盖(100),槽体(94)和槽端盖(100)可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以便封闭和敞开电涂槽(96);槽端盖(100)可接纳和支承一所述的罐体(128),且使罐开口朝上,并可沿将槽体(94)和槽端盖(100)关闭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把罐体(128)通过所述槽体的开口送入槽体(94),当所述的电涂槽关闭后就把罐体(128)整个封闭在所述的电涂槽(96)中;槽体(94)包括第一电极(148,150),该电极可伸入封闭在电涂槽(96)中的所述罐体(128)的内部,该电极与所述的罐体(128)邻近,但保持一定间距,还有第二电极(162),它在罐体(128)的开口端处与罐体电接触;所述的第一电极(148,150)是中空的且包括一液体输送装置(192、238,240),装置(192、238、240)将所述的电涂液直接送往所述罐体(128)的底部端壁,从而使所述的液体流入罐体(128)并与其侧壁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的槽体(94)还设有一液体排出装置(242,244),它们设置在所述罐体(128)开口的上方,用于排出在所述罐体内流动的液体,电连接体(154,168)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电极(148,150;162)电连接,并且在水密的状态下从所述的槽体(94)中伸出与电源(300)连接。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的槽体(94)包括第三电极(176),该电极(176)围绕在所述罐体(128)周围并与其保持一定间距,该电极(176)还有电连接装置(184),装置(184)在水密的状态下从所述的槽体(94)中伸出,并与电源(300)连接。
4.如权利要求
2或3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槽端盖(100)包括有a)一个第四电极(123),b)用于接纳所述罐体(128)并将其支承在所述槽端盖(100)之上且使其悬空离开所述第四电极(123)的支承装置(124),从而使所述罐体(128)的底部端壁的外表面垂直离开所述的第四电极,c)用于将所述第四电极(123)与电源(300)连接起来的电连接装置(190)。
5.如权利要求
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电涂槽(96)中,所述槽端盖(100)包括液体输送装置(204-208),装置(204-208)将电涂液直接送往所述罐体(128)的底部端壁,从而使所述的液体流入并与所述底部端壁和罐体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的槽体(94)上设有液体排出装置(250,244),它们设置在所述罐体开口端的上方,用于排出在所述罐体外流动的液体。
6.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192,238,240;204-208)以并联的方式与一普通的双位液体供应阀(214,220)连接,每一所述的输送装置(192,238,240,204-208)包括一个在通常状态下关闭的止回阀(229),该阀(229)在所述的供应阀(214,220)开启时,在液体压力下自然打开。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普通供应阀(214,220)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204-208)之一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阳连接件和阴连接件(232,228;210,130),当所述槽体(94)和所述槽端盖(100)处于封闭状态时,这些构件相互啮合。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普通供应阀(214,220)和所述的槽体(94)与一支承结构(16)连接,所述的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的供应阀(214,220)和所述的槽端盖(100)的液体输送装置(204-208)之间。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承结构(16)和所述槽端盖(100)上的阳连接件和阴连接件(232,228;210,130)。
10.如权利要求
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在每一所述的电涂槽(96)中,所述的普通供应阀(214,220)由分别与所述槽体(94)和槽端盖(100)相连的配合构件(236;212)操作,从而当所述的槽体(94)和槽端盖(100)相对移动至封闭所述的电涂槽(96)时,所述的液体供应阀(214,220)被打开,使电涂液流入所述的电涂槽(96)。
11.如权利要求
2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涂层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电极(148,150)相连的所述液体输送装置(192,238,240)包括有一喷管(192),喷管(192)与所述第一电极(148,150)同心设置且与第一电极保持一定间距,所述的槽体(94)包括气体输送装置(198-202),装置(198-202)将气体在一定压力下送至所述的第一电极(148)和所述的喷管(192)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气体输送装置(198-202)包括一个通常呈关闭状态的止回阀(200),该阀(200)可使气体在压力下进入第一电极(148,150)并防止电涂液通过该阀泄漏。
12.一种对金属容器表面进行电涂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金属容器直立放置在一槽端盖上,并使其位于一中空的槽体下面,该槽体中装有一中心管式芯棒;2)使槽体和槽端盖相对移动,从而使金属容器整个进入中空的槽体中,槽端盖将槽体下端封闭,并保持在水密状态下,芯棒几乎整个伸入金属容器中,但与容器底部端壁保持一定间距;3)使电涂液通过管式芯棒流入金属容器中,并将液体在芯棒周围、从金属容器的上端开口处排出;4)以预定的方式在管式芯棒和金属容器之间施加一电涂电压,从而可对金属容器的内表面进行电涂层。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包括同时通过在所述槽端盖上形成的通道送入电涂液的步骤,所送入的电涂液与所述金属容器的底壁和侧壁的外表面接触,并从所述容器的侧壁的上端周围排出。
14.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一预定的方式在金属容器和一管形电极之间施加电涂电压的步骤,所述的管形电极由所述的槽体携带,并与金属容器同心且围绕在其周围,从而可对金属容器的外表面进行电涂层。
15.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金属容器和管形电极之间施加电涂层电压的步骤延迟至金属容器和芯棒之间的电涂层电流降低至一个较低值后才进行。
16.如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电涂层电压以脉冲的方式施加。
17.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电涂槽围绕在可转动的转台周围,并被其携带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电涂层工位,当电涂槽被转台携带分别通过这些连续的电涂层工位时,所述的脉冲电压不断地连续施加。
专利摘要
一种高速电涂层装置具有多个沿着转台(14)的周缘设置的电涂槽(96)。每个罐体(128)直立地放置在空心槽体(94)下方的槽端盖(100)上,并借助于槽端盖向上移动而被引入槽体中。几股电涂液流同时注入并浸没罐体(128),并且每个电涂槽通过转台携带的集流环分段(272-278)与设置在相应电涂层工位上的相应的电刷组(28)接触而接收电涂层电流脉冲。
文档编号C25D13/14GK87104632SQ87104632
公开日1988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6日
发明者弗莱德里克·威廉·约维特, 罗伯特·亨利·哈里森, 基斯·维斯特, 凯文·约翰·波普 申请人:金属箱公共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