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0150阅读:1337来源:国知局
电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解装置,特别涉及无隔膜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已实际应用在化学材料的制造等。例如已通过电解苏打法制造氢氧化钠(苛性苏打)、氯气、氢气、碳酸钠(苏打灰)等基础化学原料。另外,不限于工业用途,在碱离子整水器等家用设备中也有使用电解技术的产品。使用电解技术有如下优点:能从几乎无活性的无害材料生成活性的物质。例如,以次氯酸钠为代表的次氯酸盐类已被用作漂白剂、杀菌剂而用于上下水的处理、排水的处理、家庭的厨房或者洗涤等。次氯酸盐的制造是使对盐水等碱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进行电解从而得到的氢氧化碱与氯气发生反应而进行制造的方法进行的,或者是通过在无隔膜电解槽中对碱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制造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方法进行的。在使氢氧化碱与氯气发生反应的方法中,能得到高浓度的次氯酸盐水溶液,因此在以销售次氯酸盐水溶液为目的进行制造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但是,需要制造氢氧化碱和氯气的电解设备,因此在大规模的食盐等碱金属氯化物的电解工厂中是随着氢氧化碱或氯气的制造而附带进行制造的。而另一方面,在无隔膜电解槽中对盐水等水溶液进行电解的方法能使用简单的电解设备生成能直接用于水的净化、杀菌的浓度的次氯酸盐水溶液。因此,该方法在使用次氯酸盐水溶液的现场中被利用。并且,次氯酸盐水溶液的电解制造具有如下特征:能根据次氯酸盐水溶液的需要量而使流通的电流增加减少,使对杀菌等有效的氯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因此,通过电解制造次氯酸水溶液的方法具有不需要对次氯酸盐进行储藏、运输的优点。因此,在此前设有液氯的储藏设备而使用氯气的工厂或者储藏有浓厚的次氯酸盐水溶液而使用次氯酸盐水溶液的工厂中,都能通过电解进行次氯酸盐水溶液的制造。在通过碱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的电解来制造次氯酸盐的方法中,认为进行如化学反应式(1)~(3)这样的阳极反应,进行如化学反应式(4)这样的阴极反应。2Cl-→Cl2+2e-···(1)Cl2+H2O→HCl+HClO···(2)H2O→1/2O2+2H++2e-···(3)2H2O+2e-→H2+2OH-···(4)此外,当水溶液成为强酸性(pH为3以下)时,化学反应式(2)的反应速度变慢,有时会通过逆反应而生成氯气。但是,当通过电解制造的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浓度低时,有时被处理水中包含的有机物的浓度会变高,有时无法充分对有机物附着量比较多的除菌对象物进行除菌。作为制造高浓度的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方法,可以考虑使电解液滞留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时间变长的方法、使用将具备阳极和阴极的多个电解槽通过分隔板多级式设置的电解单元的方法。但是,如果延长滞留时间则每单位时间的生成量会变少,如果使用多级式的电极则存在生产性变差价格变高的缺点。另外,在这些方法中,存在会产生大量的氢气而气泡的附着导致电解液与电极的接触面积减少、由于电场的遮蔽等导致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降低、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浓度出现偏差等问题。此外,氢离子指数(pH)小的酸性水溶液具有除菌性,因此可以考虑使次氯酸盐浓度比较低而制造pH小的次氯酸盐水溶液。由此,能制造具有足够的除菌性的次氯酸盐水溶液并抑制所需的电力消耗。但是,酸性的次氯酸盐水溶液存在除了氢气还容易产生氯气的缺点。使用图15~17来说明现有的利用电解制造次氯酸盐水溶液的制造装置。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电解技术的产品通常采用的现有的电解装置100的图。在树脂制的箱体101的内部具备包括第1电极103和第2电极104的电极对。对第1电极103连接有用于施加电压的配线106(引脚),对第2电极104连接有用于施加电压的配线107(引脚)。典型的是,引脚的一方焊接到电极,另一方切削出螺纹从而能与来自电源的配线连接。虽然能使用О型环等来适当地设计箱体101的形状以能防止漏液,但是这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省略。电解装置100具备用于向电极间供应被处理液的供应口108和排放电解后的液体的排放口109。通常,电极对竖直设置,从下方供应被处理液。根据这种构成,在通过电解反应生成气体而在电极表面上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能通过气泡的浮力和被处理液的流动从电极表面容易地除去气泡,能抑制进行电解反应的电极表面的减少。但是,在这种构成中,电极间流路的中央附近的电解液的流速快,端部附近的电解液的流速变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受到电解的时间根据流动的路径而产生偏差,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降低。作为电解装置的应用产品的一个例子,希望尽可能紧凑地组装到图16所示的电解水生成器120来使用。箱体111中具备能与能供应从自来水管或者其它水源压送的水的配管连接的供水口112;以及喷出电解水的喷出口113。能对喷出口113连接将电解水送到供应目的地的配管。具备将该装置打开/关闭的开关114。此外,还能适当具备显示动作状况的指示器、用于各种动作的其它开关,但是这些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省略。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6的电解水生成器120的内部结构的图。从供水口112到喷出口113是由配管115连接的,并且在其间根据需要具备能打开/关闭的电磁阀116。在配管115的中途具有在空间上与电解装置100的出口连接的部位。电解装置100的入口通过软管等配管在空间上与原液罐117连接,在其间具备用于按规定量输送原液的泵118。然后说明该电解水生成器120的基本动作。当使开关114打开时,电磁阀116打开,水从供水口112供应到生成器120内,经过配管115从喷出口113喷出。另外,泵118进行工作,将原液罐117中储藏的原液供应到电解装置100。从电源(未图示)对电解装置100供电,对原液进行电解。通过电解生成的高浓度电解水由供应到配管115并在配管115中流动的水稀释为恰当的浓度。稀释后的电解水从喷出口113经过适当地连接的胶管等配管输送到电解水供应点。当使开关114关闭时,对电磁阀116、泵118、电解装置100的供电被切断而停止动作。另外,在具有多个复极式的单位电解槽的次氯酸盐制造用电解槽中,已知在单位电解槽的电解液的流入部或流出部设有冷却室的次氯酸盐制造用电解槽(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能防止如下情况:所产生的气泡上升而蓄积于电解单元上部,电极上部未浸入电解液而致使电极有效面积减少。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解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电解槽)具备多个相对于水平面而垂直的电极板,被处理液以从下方供应而向上方流动的方式来使用。另外,已知一种熔融盐电解槽,其使阳极和阴极在电解槽中倾斜设置,使生成的氯气移至上方,使生成的锌移至下方(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6-20039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328173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电解装置中,存在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能高效地生成电解生成物的电解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解单元,上述电解单元具备被处理流体流路、至少一组电解用电极对、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上述电解用电极对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并且包括相互相对配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述被处理流体流路设置成: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流体在上述上部电极与上述下部电极之间的电极间流路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从上述流出口流出。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具备电解单元,上述电解单元具备被处理流体流路、至少一组电解用电极对、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包括相互相对配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述被处理流体流路设置成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流体在上述上部电极与上述下部电极之间的电极间流路中流动并从上述流出口流出,因此能使流体在被处理流体流路中流通,通过对电解用电极对施加电压而对流体进行电解处理,生成电解生成物,能连续制造包含该电解生成物的流体。根据本发明,电解用电极对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被处理流体流路设置成流体在电极间流路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因此能高效地生成电解生成物。这一点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进行的实验得到了证实。认为能高效地生成电解生成物的原因如下。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通过下部电极的电极反应而生成气体,因此在下部电极上会产生气泡,能使该气泡以横穿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式向上部电极上浮。通过由该气泡的上浮产生的流体的流动,能搅拌、混合下部电极附近的流体和上部电极附近的流体,能促进上部电极的电极反应。另外,促进了下部电极的上游附近的流体随着气泡的移动而向上部电极方向移动,因此,在下部电极的下游附近的流体中,已进行电解处理的液体成分的比例减少。因此能提高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附图说明图1的(a)(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c)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d)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2的(a)(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c)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d)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3的(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b)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c)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5是在电解实验中制作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6的(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b)~(d)是该电解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概略截面图。图7的(a)(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9的(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b)~(f)是该电解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概略截面图。图10的(a)(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12是示出电解实验的测定结果的坐标图。图13是用于说明电极间流路中的流体和气泡的流动的图。图14的(a)~(c)是在电解实验中制作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15的(a)(b)是现有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16是现有的电解水生成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的电解水生成器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8是示出电解实验的测定结果的坐标图。图19是在电解实验中制作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0的(a)~(c)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电解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解单元,上述电解单元具备被处理流体流路、至少一组电解用电极对、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上述电解用电极对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并且包括相互相对配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述被处理流体流路设置成: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流体在上述上部电极与上述下部电极之间的电极间流路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从上述流出口流出。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电解用电极对被配置为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小于50度。根据这种构成,能提高电解单元的电解效率。这一点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进行的电解实验得到了证实。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被处理流体流路具有接近电极间流路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侧弯曲流路或者接近电极间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下游侧弯曲流路。通过使被处理流体流路具有上游侧弯曲流路或者下游侧弯曲流路,能将通过电解反应产生的气体高效地从电极间流路排出,因此能抑制因气体滞留造成的电解效率降低。另外,通过使被处理流体流路具有上游侧弯曲流路,能使被处理流体流路中的液体的流动中产生湍流。通过在靠近电极处设置弯曲流路,在弯曲流路中产生的湍流的影响会延及电极间流路。由此,能从不大产生气泡的电极间流路的入口附近提供充分的搅拌效果,因此能促进电极表面附近的物质的扩散,能提高电解效率。另外,通过使被处理流体流路具有下游侧弯曲流路,即使在电极间流路中存在未能充分溶解的气体,也能再次在弯曲流路中进行搅拌。例如,在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根据条件有时会发生氯气未充分溶解于水溶液而导致次氯酸类的生成效率降低的情况,但根据这种构成,能促进氯气向水溶液的溶解和向次氯酸类的转化,因此能提高实际的电解效率。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上部电极设为阳极,下部电极设为阴极。根据这种构成,能通过下部电极的阴极反应而产生气泡,能利用气泡所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提高电解效率。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下部电极具有面积比上部电极的电极面的面积大的电极面。在将下部电极设为阴极,将上部电极设为阳极,并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如果上部电极的电极面与下部电极的电极面为大致相同的面积,则在上部电极附近,由于气泡所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而会使氯气的气泡溶解、减少,气泡导致的电极有效面积的减少得到抑制,但是在下部电极没有这种效果,而有时会由于氢气的气泡而导致电极的有效面积减少。因此,下部电极的电极有效面积比较小,而成为电解反应限速的主要因素,有时无法有效利用上部电极的面积。通过使下部电极的电极面的面积比上部电极大,能缓解上述现象,能有效利用电极面积,能提高上部电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电解效率。而且,根据上述构成,在下部电极的上游侧产生的氢气的气泡到达竖直上方的作为阳极发挥作用的上部电极附近时,能在其附近接触到已经在上部电极的上游侧发生电解而pH下降的水溶液,因此能高效地将氯气转化为次氯酸类。而且,根据上述构成,在下部电极产生的氢气即使按液体的流速而从竖直向上方向上浮至下游侧,其也能接近上部电极附近,因此氯气能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比例会增加。特别是在产生大量氢气的情况下,即使上部电极的下游侧被气泡遮蔽了电场,也能期待通过电场向在下游侧伸出的电极的迂回或直接与电极接触的气泡的氧化等而多少增加一些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氯气的比例。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还具备稀释部,上述流体是水溶液,电解用电极对设置成从上述水溶液中包含的含氯化合物以电化学方式生成次氯酸根离子,流出口的水溶液含有重量比为4000ppm以上的次氯酸根离子,稀释部设置成生成含有从流出口排出的次氯酸根离子的水溶液的稀释液,稀释液为pH7.5以下。根据这种构成,含有次氯酸根离子且氯气的排放得到抑制,并且能以高的电解效率制造pH为7.5以下的电解水。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电解单元设置成以电化学方式从含氯化合物生成次氯酸根离子,上部电极设为阳极,下部电极设为阴极。根据这种构成,通过下部电极的阴极反应产生的氢气的气泡会以横穿流速方向的方式移动到上部电极附近,因此能在电解单元内促进阳极附近的液体与阴极附近的液体的搅拌。另外,随着氢气的气泡向阳极附近的移动,阴极附近的碱性的水被搬运到阳极附近,通过阳极反应产生的氯气会与偏碱性的水溶液接触,因此能促进氯气向次氯酸类等的转化。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在电极间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小的方向上的电解单元的截面之中,将包括上部电极而不包括下部电极的面设为C,将包括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这两者的面设为D,将不包括上部电极而包括下部电极的面设为E时,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配置为:面C最靠上,面E最靠下,面D位于面C和面E之间。根据这种构成,在下部电极产生的气泡即使由于流速而从竖直上方流向流出口侧,其也能接近上部电极附近。例如,在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在下部电极的下游侧产生的氢气即使按液体的流速从竖直向上方向上浮至下游侧,其也能接近作为阳极的上部电极附近,因此氯气能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比例增加。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上部电极朝向下部电极弯曲成凸状,下部电极朝向上部电极弯曲成凹状。而且优选上部电极的曲率比下部电极的曲率小。根据这种构成,能使在作为阳极的上部电极产生的氯气等的气泡从电极中央部向端部排出,能抑制气泡造成的电极的有效面积减少,并且能提高中央部的电解效率。另外,在作为阴极的下部电极产生的氢气等的气泡不会被氯气等的气泡妨碍而能迅速向上部电极附近移动,因此能增大在下部电极产生的气泡所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在通过电解产生次氯酸类的情况下,能通过该气泡所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促进氯气向次氯酸类的转化。由此也能减少氯气的气泡,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电极的有效面积的减少,能更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另外,气泡从上部电极的中央部向端部移动从而产生从中央部向端部方向的流速矢量,与现有的电极单元结构相比,中央部的流速变快而在端部流速变慢,能抑制在中央部流动的电解液和在端部流动的电解液发生电解程度的偏差。而且,能使在上部电极的中央部的气泡与在端部的气泡少,因此在流速往往比较快的中央部,电解效率上升,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在中央部流动的电解液与在端部流动的电解液的电解程度的偏差。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上部电极中的至少一部分是网眼状的电极,在上部电极的与下部电极相反的一侧(以下称为背面侧)设有空间。进一步优选本发明的电解装置具备在上述空间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部电极电连接的电极。根据这种构成,能将上部电极上的气泡向背面侧排出,因此,能抑制因上部电极的面向下部电极的一侧的面被气泡覆盖而导致电极有效面积减少,能提高电解效率。另外,在通过电解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从下部电极上升来的氢气气泡被氯气的气泡妨碍的情况比较少,能容易地与在上部电极的附近生成的pH比较高的水溶液接触,因此能高效地将氯气转化为次氯酸类。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在设置于壁面的电极也能通过网眼的间隙部分进行电解。由此能进一步增加电极有效面积。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下部电极为网眼状的电极。认为根据这种构成,从上部电极来看,在下部电极的表面产生的气泡的一部分会以覆盖网眼的空隙部分的方式生长。由此,与具有光滑面状的电极面的电极的情况相比,能减少被气泡覆盖而变得无效的电极面积的比例。另外,如果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双方使用网眼电极,则会导致电极表面的凸凹变大,在电极间流路中难以形成层流。由此,容易在电极间流路中形成涡流、湍流,能促进气泡从电极的剥离。另外,在通过电解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能使气泡长大之前的比表面积大的氯气的微小气泡从电极剥离而与上部电极附近的pH较低的水溶液接触,因此氯气能迅速溶解而转化为次氯酸类。另外,也会促进电解液的搅拌,因此能更高效地进行电解单元内的氯气的溶解和向次氯酸类的转化。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在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具备气泡引导件。优选该气泡引导件是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分离的板状的构件,该板状的构件从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平行的位置倾斜设置。另外,优选该板状的构件以实质上垂直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方式设置。根据这种构成,在下部电极的表面产生的气泡的一部分上升到大致中部后,由气泡引导件直接变更路线,或者随着由气泡引导件改变后的液流而被间接地变更路线。由此,与没有气泡引导件时相比,气泡的轨道复杂化。另外,能利用在气泡引导件后方产生的湍流对电解液进行搅拌。另外,能利用气泡引导件抑制气泡彼此合为一体而变大,因此气泡的溶解性良好。由此,与没有气泡引导件时相比,在下部电极产生的气泡与在上部电极附近被电解的液体接触的概率进一步增大。不仅是气泡,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附近的电解水也会受到气泡引导件产生的湍流的影响,因此除了气泡以外,上部电极或下部电极附近的电解水也会被搅拌。由此,电解反应的扩散限速得到大幅度改善,并且通过气泡的混合搅拌促进了气泡的溶解。由此,总体上促进了电解反应,因此电解效率提高。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气泡引导件为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分离的柱状的构件,该构件的柱的轴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实质上平行地设置。根据这种构成,能使气泡的移动和液体的流动不会被不必要地妨碍,并且使有效电极面积的减少成为最低限度,并且对气泡、液体产生搅拌效果。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电解单元具备:第1电极支架,其固定有下部电极;第2电极支架,其固定有上部电极;以及间隔物,其配置在第1电极支架和第2电极支架之间,在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相互重叠的方向观察间隔物时,间隔物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重叠设置。而且优选在第1电极支架或者第2电极支架中,至少固定电极的部分为凹状,固定电极的面与间隔物的面的距离(凹部的深度)大于所固定的电极的厚度。根据这种构成,能对气泡、液体产生搅拌效果,并且即使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电极翘曲、电极的固定发生松动,也能降低两电极接触的可能性。由此能提高电解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两者。另外,通过改变间隔物的厚度能容易地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因此能容易地变更为与目的相符的各种规格,因此容易进行电极支架等部件的共用化。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具备从与被处理流体流路的一部分以及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的表面平行的面内冒出的突起部,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形成被处理流体流路的结构中的对称面上。在现有的结构中,电极间流路的中央附近即电极中央附近的流速较快,因此在该部分流动的电解液被电解的时间短。在除此以外的端部流速较慢,因此在该部分流动的电解液被电解的时间长。由此,电解液不会被均匀电解,因此成为发生浓度不均匀的主要因素。另外,当设定为适合于在中央部流动的电解液的电解条件时,在端部流动的电解液会从中途就被过度电解,或者完全没有发生电解而致使电极的面积无效。当设定为适合于在端部流动的电解液的电解条件时,在中央部流动的电解液不会充分电解。任何一种情况都无法高效地进行电解,但是通过设置突起部,能以非常简单的结构降低中央部的流速并且提高端部的流速,因此具有能抑制浓度不均匀的发生,或者使电解的效率变好的优点。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被处理流体流路的形状为:在将上部电极、下部电极、流入口、流出口以及突起部投影到沿着与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的电极面平行的面截取的截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情况下,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宽度比较宽,流入口、流出口和突起部的宽度比较窄。根据这种构成,能提高流速的均匀性,能抑制浓度不均匀,能提高电解效率。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在被处理流体流路中,靠近流出口的流路的截面积比电极间流路的截面积大。根据这种构成,能抑制流出口附近的流速的偏差,并且使气泡容易排出。另外,例如在次氯酸类的生成中,即使产生了未转化的氯气,在流路的截面积大的部位也能期待搅拌效果和滞留效果,由此能期待氯气向次氯酸类的转化得到促进。因此能期待效率的提高。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在电极间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这两侧分别具有突起部。在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大小特别是在流速方向上较长的情况下,例如在上游侧有突起部而下游侧没有的情况下,在下游侧会再次产生中央附近的流速快而在端部流速慢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上游侧和下游侧这两侧设置突起部,能抑制流速偏差变大。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电解单元具备: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构成电极间流路以外的流路的电极支架;以及突起部,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部电极、下部电极、这些电极的基材或者在物理上与这些电极结合的构件结合,并且也与电极支架结合。根据这种构成,能通过设置突起部将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固定于电极支架,因此不需要另外固定电极。因此,不使构成、结构复杂化就能实现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突起部或者包含突起部的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电性材料,包括该导电性材料的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电连接。根据这种构成,能利用包括该导电性材料的构件将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固定于电极支架,对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施加电压,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对电极施加电压的引出线。因此,不会使构成、结构复杂化。另外,不需要如现有的电解用电极对那样加装引脚等电极端子引出用部件,能减少部件个数(引脚),能减少引脚装配工时。另外,作为其它引出电极端子的方法,虽然有预先对电极安装端子用的凸耳的方法,但是在冲孔时会产生材料的浪费,在加装时产生加装工序。另外,虽然针对电解液从引出部的泄露难以使用廉价的O型环来密封,但是根据本发明,不会产生如上的浪费或工序。而且,虽然还有在电极的背面侧引出电极端子的方法,但是在现有的电极中在背面焊接有焊条。在本发明中也能采用焊接,但是即使不使用焊接,也能进行电极的固定和电极端子的引出。因此,由于不存在焊接工序因而不会有焊接的失败,即使在电极端子的部件中发生故障也能容易地修补。如果已进行焊接,则需要将焊缝剥除而再次焊接新的焊条或者更换电极本身。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突起部的表面中的至少离相对电极最近的部位为非导体。根据这种构成,能抑制在突起部的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具有突起部的构件与构成电极表面中的电极间流路的主面的法线方向平行配置,利用该构件将电极支架和电极连接。由此,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将上部电极或者下部电极固定于电极支架,对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施加电压。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固定有下部电极的第1电极支架和固定有上部电极的第2电极支架实质上为相同的形状,并且以相互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在第1电极支架和第2电极支架间配置有间隔物,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重叠的方向观察时,间隔物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重叠。根据这种构成,即使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电极翘曲、电极的固定发生松动,也能降低两电极接触的可能性。由此,能提高电解装置的安全性。另外,通过改变间隔物的厚度能容易地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因此能容易地变更为与目的相符的各种规格,因此能容易进行电极支架等部件的共用化。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重叠的方向观察时,间隔物与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的边缘部分重叠。根据这种构成,能抑制在容易发生电场集中而容易发生劣化的电极边缘发生电解。由此,能使电解稳定,并且能抑制电极损耗,实现长寿命化。优选在本发明的电解装置中,电解单元设置成对含有氯原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进行电解,生成相当于4000ppm以上的浓度的次氯酸根离子或者氯分子或者这两者,通过将它们稀释而生成pH7以下的次氯酸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上述方案能显著提高次氯酸水的生成效率。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附图、以下的记载所示的构成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附图、以下记载所示内容的限定。第1实施方式图1的(a)、(b)分别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1的(c)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图1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1的(d)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图1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解单元10,电解单元10具备被处理流体流路7、至少一组电解用电极对5、流入口8以及流出口9,电解用电极对5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并且包括相互相对配置的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并且设置成在下部电极4中进行生成气体的电极反应,被处理流体流路7设置成:从流入口8流入的流体在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的电极间流路6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从流出口9流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电解单元10)中,板状的上部电极3和板状的下部电极4以相对的方式固定于箱体1,在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形成有电极间流路6。此外,在将电解用电极对5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时,位于上方的电极是上部电极3,位于下方的电极是下部电极4。电解单元10是具有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装置,是电解装置15的构成单位。在图1中,电解装置15包括1个电解单元10,但是电解装置15也可以包括多个电解单元10。多个电解单元10可以是以使被处理流体流路7成为并联的方式组合,也可以是以使被处理流体流路7成为串联的方式组合。箱体1设置成能与上部电极3及下部电极4一起形成被处理流体流路7。箱体1的材料能使用对在被处理流体流路7中流动的流体和通过电解附带生成的气体具有耐性的材料。具体地说,考虑到耐久性,箱体1的材料能使用氟树脂、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箱体1可以具有管状结构,也可以具有将多个构件组合而形成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结构。在箱体1具有管状结构的情况下,能将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固定在管状结构的内壁面上。在箱体1具有将多个构件组合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固定有上部电极3的第1构件和固定有下部电极4的第2构件组合来形成被处理流体流路7。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第1构件和第2构件之间夹着第3构件。另外,构成箱体1的构件或者箱体1也可以是固定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的电极支架。被处理流体流路7设置成:从流入口8流入的流体在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的电极间流路6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从流出口9流出。流入口8能通过泵与电解原液的罐连接。由此,能使罐内的电解原液流到被处理流体流路7,能进行电解处理。另外,流出口9能与蓄积电解处理后的流体的罐、将电解处理后的流体向使用该流体的部位输送的送液管、稀释部等连接。另外,通过使流体在电极间流路6中从下侧向上侧流动,能将在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产生的气体高效地从电极间流路6排出,能抑制因气体滞留导致的电解效率的降低。另外,能在比电极间流路6的下端靠下侧设置流入口8,在比电极间流路6的上端靠上侧设置流出口9。由此,能将在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产生的气体高效地从电极间流路6排出,能抑制因气体滞留导致的电解效率的降低。被处理流体流路7包括箱体1的一部分和电极间流路6。理想的是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内壁面包括尽可能宽广的电解用电极对5的表面和尽可能狭小的箱体1的表面。根据这种构成,能使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内壁面中包含的进行电解反应的电极表面变大,能使对电解没有贡献的表面尽量变少。如果使电极表面变大,则能以低的电流密度进行充分的电解反应,因此能延长电解用电极对5的电极寿命,另外,也能提高电解效率。另外,如果使对电解没有贡献的表面变狭小,则在相同电解能力下能使电解单元10的内容积变小,因此能提高电解装置15的起动特性。在利用电解装置15制造电解水的情况下,能加快电解水浓度的上升。电解用电极对5包括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图1所示的电解单元10具有一组电解用电极对5,但是也可以具有多组电解用电极对5。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以上部电极3的主要面(电极面)与下部电极4的主要面(电极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设置成在上部电极3的主要面与下部电极4的主要面之间形成有电极间流路6。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以上部电极3的主要面与下部电极4的主要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该电极间流路6是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一部分。根据这种构成,能通过在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施加电压而对在电极间流路6流动的流体进行电解处理,能生成含有电解生成物的流体。另外,也可以是上部电极3朝向下部电极4弯曲成凸状,下部电极4朝向上部电极3弯曲成凹状。而且,上部电极3的曲率也可以比下部电极4的曲率小。此外,对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连接有用于在电极间提供电位差的配线,该配线与电源装置连接。该配线也可以是用于将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固定于箱体1的导电性构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可以设置成上部电极3为阳极,下部电极4为阴极,也可以设置成上部电极3为阴极,下部电极4为阳极。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设置成在下部电极4进行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由此,能高效地生成电解生成物。另外,在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这两者进行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的情况下,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设置成使下部电极4的气泡的产生量较多。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固定于箱体1。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可以利用螺钉构件固定于箱体1,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箱体1。另外,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可以固定在箱体1的平面上或者曲面上,也可以固定在箱体1的槽中。在图1所示的电解装置10中,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设置在箱体1的槽中,以使得在被处理流体流路7中不产生台阶的方式设置。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的形状可以是平面板状,也可以是曲面板状。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可以实质上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图1所示的电解单元10中包含的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为方形板状,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另外,能使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的大小为例如长边为8cm,短边为3cm。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也可以具有网眼结构,也可以具有穿孔结构,还可以具有多孔质结构。另外,在上部电极3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网眼结构或者穿孔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部电极3的与下部电极4相反的一侧(背面侧)设有空间。另外,也可以在该空间的壁面上设有与上部电极3电连接的辅助电极。由此,能将上部电极3的电极面上的气泡向背面侧排出,能抑制有效电极面积减少。另外,能在辅助电极上进行电极反应,能使有效电极面积变大。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由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使用不溶性电极。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也可以具有在其表面上担载或涂覆有Pt、Pd、Ir、Ru等催化剂的结构。由此,能高效地进行电解反应。例如,能将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中的作为阴极的电极设为包含Ti、Pt或其它金属的电极,将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中的作为阳极的电极设为包含Ir、Ru的电极、Pt等的不溶性电极。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电解用电极对5)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以将上部电极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位于下部电极4的竖直上方的方式设置。另外,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配置为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小于50度。另外,该倾斜角度能设为5度以上45度以下,另外,能设为15度以上32度以下。此外,倾斜角度是上部电极3的与下部电极4相对的面(主要面,电极面)的倾斜角度,或者下部电极4的与上部电极3相对的面(主要面,电极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上部电极3的倾斜角度与下部电极4的倾斜角度实质上是相同的。由此,能使电极间距离实质上固定,能抑制电流集中的发生。通过这样配置电解用电极对5,能提高电解效率。在图1所示的电解单元10中,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以倾斜角度为θ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1的(d)那样,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配置为:在从与下部电极4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时,实质上为相同大小的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实质上在整个面中重叠。另外,如图1的(c)那样,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配置为:在从竖直方向A观察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在重叠区域16中重叠。另外,电解单元10设置成被处理流体从电极间流路6的下侧向上侧流动,设置成在下部电极4进行产生气体(气泡11)的电极反应。在这种电解单元10中,如图1的(b)那样,通过下部电极4的电极反应在下部电极4上产生气泡11,能使该气泡11横穿流体的流动方向而向上部电极3上浮。利用由该气泡11的上浮产生的流体的流动,能对下部电极4附近的流体和上部电极3附近的流体进行搅拌、混合,能促进上部电极3的电极反应。另外,下部电极4的上游附近的流体随着气泡11的移动而被促进向上部电极3方向移动,因此,在下部电极4的下游附近的流体中,已进行电解处理的液体成分的比例减少。因此能提高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由电解用电极对5生成的电解生成物例如能是次氯酸类。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从流入口8将碱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供应到被处理流体流路7(电极间流路6),向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施加电压来进行如上述的化学反应式(1)~(4)那样的电解反应,能制造次氯酸盐水溶液(电解水)。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能施加电压使得上部电极3成为阳极,下部电极4成为阴极。由此,能在下部电极4产生H2气体的气泡,能利用该气泡的上浮对水溶液进行搅拌、混合,能提高次氯酸类的生成效率。另外,能抑制阳极附近的水溶液成为强酸性,因此能使上述化学反应式(2)的反应速度加快。因此,能提高次氯酸类的生成效率。第2实施方式图2的(a)、(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的(c)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图2(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2的(d)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图2(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的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在图1所示的电解装置中,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配置为在从方向B观察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实质上在整个面上重叠,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中,两者配置为上部电极3位于较上方的位置。具体地说,如图2的(d)那样,在从与下部电极4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在重叠区域17中重叠,但是上部电极3中包含的上部区域不与下部电极4重叠,下部电极4中包含的下部区域不与上部电极3重叠。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中,在电极间流路6的流路截面积最小的方向上的电解单元10的截面之中,将包含上部电极3而不包含下部电极4的面设为C,将包含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这两者的面设为D,将不包含上部电极3而包含下部电极的面设为E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配置为:面C最靠上,面E最靠下,面D位于面C和面E之间。根据这种构成,能如图2的(c)那样在从竖直方向A观察时,使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重叠的重叠区域16变大。在这种电解单元10中,如图2的(b)那样,通过下部电极4的电极反应产生气泡11,能使该气泡11横穿流体的流动方向而向上部电极3上浮。另外,如图2的(c)那样,重叠区域16宽广,因此能使在下部电极4产生的气泡11上浮而接近上部电极3的概率变高。另外,即使在下部电极4产生的气泡11中通过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流动而上浮的气泡11流到下游侧,也能使气泡11以高概率接近上部电极3。因此,能使气泡11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变大,能更有效地促进上部电极3的电极反应。因此能提高电解生成物的生成效率。例如,在利用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将下部电极4设为阳极,将上部电极3设为阴极,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在下部电极4产生的氯气即使按液体的流速从竖直向上方向上浮至下游侧,其也能接近作为阴极的上部电极3附近,因此能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比例增加。第3实施方式图3的(a)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3的(b)是用于说明从竖直方向A观察图3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图3的(c)是用于说明从与下部电极的电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图3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时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的重叠的图。在图1、2所示的电解装置15中,上部电极3的电极面和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大小,但是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中,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比上部电极3的电极面大。另外,如图3的(c)那样,在从与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垂直的方向B观察电解装置15,并将下游侧的伸出长度设为D,将上游侧的伸出长度设为U,将横侧的伸出长度设为S时,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能以满足D>U≥S的方式设置。另外,如图3的(b)那样,在从竖直方向A观察电解装置15的情况下,能以使上部电极3的整个面与下部电极4重叠的方式设置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例如,在将下部电极4设为阴极,将上部电极3置为阳极,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如果上部电极3的电极面和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为大致相同的面积,则在上部电极3附近,由于气泡的搅拌、混合效果而会使氯气的气泡溶解、减少,气泡所导致的电极有效面积的减少得到抑制,但是在下部电极4没有这种效果,有时会由于氢气的气泡而导致电极有效面积减少。因此,下部电极4的电极有效面积比较小,成为电解反应限速的主要因素,有时无法有效利用上部电极3的面积。通过使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的面积比上部电极3大,能缓解上述现象,能有效使用电极面积,能提高上部电极3的每单位面积的电解效率。而且,根据上述构成,在下部电极4的上游侧产生的氢气的气泡到达竖直上方的作为阳极发挥作用的上部电极3附近时,能在其附近接触已经在上部电极3的上游侧发生电解而pH下降的水溶液,因此能高效地将氯气转化为次氯酸类。而且,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下部电极4产生的氢气按液体的流速从竖直向上方向上浮至下游侧,其也能接近上部电极3附近,因此氯气能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比例增加。特别是在产生大量氢气的情况下,即使上部电极3的下游侧被气泡遮蔽了电场,也能期待通过电场向在下游侧伸出的电极的迂回或直接与电极接触的气泡的氧化等而多少增加一些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氯气的比例。第4实施方式图4是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1~3所示的电解装置15具有直线状的被处理流体流路7,但是在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中,被处理流体流路7具有接近电极间流路6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侧弯曲流路25或者接近电极间流路6的下游侧端部的下游侧弯曲流路26。此外,电解装置15可以具有上游侧弯曲流路25和下游侧弯曲流路26这两者,也可以具有任意一者。例如,流入口8或者流出口9中的至少一方能设置成流入口8或者流出口9附近的流路的方向与电极间流路6的方向不平行。由此,能设置上游侧弯曲流路25或者下游侧弯曲流路26。根据这种构成,能使被处理流体流路7中的液体的流动中产生湍流。通过在电解用电极5的附近设置上游侧弯曲流路25,能使在弯曲流路中产生的湍流的影响延及电极间流路6。由此,能从不大产生气泡的入口附近提供充分的搅拌效果,因此能促进电极表面附近的物质的扩散,能提高电解效率。另外,通过设置下游侧弯曲流路26,即使在电极间流路6中存在未能充分溶解的气体,也能在弯曲流路中再次进行搅拌。例如,在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根据条件而有时会发生氯气未充分溶解而导致次氯酸类的生成效率下降的情况,但是根据这种构成,能促进氯气的溶解和向次氯酸类的转化,因此能提高实际的电解效率。优选下游侧弯曲流路26设置为在电解用电极对5生成的气泡能利用其浮力向流出口9上浮。由此,能将气泡从被处理流体流路7及时排出,能抑制因气泡滞留引起的电解效率的降低。第5实施方式图6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另外,图6的(b)~(d)是第5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概略截面图。第5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具有组装型的电解单元10。在第5实施方式中,电解单元10包括3个部件,其中的2个是图6的(b)所示的固定有下部电极4的第1电极支架31和图6(d)所示的固定有上部电极3的第2电极支架32,剩下的1个作为间隔物33配置在第1电极支架31和第2电极支架32之间。另外,从电解用电极对5重叠的方向观察时,间隔物3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解用电极对5重叠。另外,在电极间流路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突起部35。另外,设有上游侧弯曲流路25和下游侧弯曲流路26。间隔物33设置成在上部电极3与下部电极4之间形成电极间流路6。另外,优选第1电极支架31和第2电极支架32的至少固定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的部分为凹状,固定上部电极3或者下部电极4的面到与间隔物33接触的面的距离(凹部的深度)大于所固定的电极的厚度。由此,能对气泡、液体产生搅拌效果,并且,即使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电极翘曲、电极的固定发生松动,也能降低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接触的可能性。由此能提高电解装置15的电解效率和安全性这两者。另外,通过改变间隔物33的厚度能容易地改变上部电极3和下部电极4间的距离,因此能容易地变更为与目的相符的各种规格,因此能容易地实现电极支架等部件的共用化。金属支架31、32的材料例如能设为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等树脂。另外,在图6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15中,固定上部电极3的螺钉41和固定下部电极4的螺钉41成为电极端子45。螺钉41的材料能设为金属材料,例如能设为金属钛。图7的(a)、(b)是用于说明图6(a)所示的电解装置15中的流体的流动的概略截面图。此外,图7的(b)是图7(a)的单点划线F-F处的电解装置15的概略截面图。一般已知流路中的流速是中央部的平均速度V1快,靠近端部的部分的平均速度V2慢。另外,如果其它条件固定,则电解的每单位体积的化学变化量即通过电解生成的所希望的成分的浓度k与受到电解的时间t大致成正比,为k∝t。因此,如果电极的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平均流速方向的长度在中央部和端部均为大致相同的长度L,则t=L/V,因此k∝L/V。因此,在中央部流动的水溶液中的所希望成分的生成浓度为k1∝L/V1,在端部为k2∝L/V2,若浓度偏差的指标采用k1―k2,则k1―k2=L(1/V1-1/V2)。如图7的(a)、(b)那样,如果在电极间流路6的上游设置突起部35,则突起部35相对于流路中液体的移动成为障碍物,会将流体从中央部向端部引导。因此,每单位截面积流动的流体的量在中央部变少,在端部变多。因此,如果在简化系统中考虑,则平均起来在中央部流动的流速为V1-v,在端部流动的流速为V2-v,(v>0)。此时的浓度偏差k1-k2=L(1/(V1-v)-1/(V2-v)),v只要满足V1-V2>v就能使浓度偏差变小。第6实施方式图8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8所示的电解装置15中包含的电解单元10至少包括电解用电极对5和构成电极间流路6以外的流路的电极支架30,具有突起部35的构件(在图8中为电极端子45)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解用电极对5或者电解用电极对5的基材或者在物理上与电解用电极对5结合的构件结合,并且还与电极支架30结合。根据这种结合结构,能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电极支架30。因此,不会使构成、结构复杂化。另外,根据上述结合结构,能强化电解用电极向5对电极支架30的固定。由此,能提高电解单元10的可靠性。另外,突起部35或者与突起部35结合的构件(在图8中为电极端子45)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电性材料,上述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与电解用电极对5电连接。另外,能将具有突起部35的构件沿着电解用电极对5的表面中的构成被处理流体流路7的主面的法线方向配置,并与电极支架电极连接。例如,能将突起部35和电极端子45设为一体的构件。电极支架30和电解用电极对5在规定的位置具有适合于电极端子45的大小的孔。在电极端子45中,在与突起部35相反的一侧的至少恰当的部位切削有槽。能使用适合于该槽的螺帽42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电极支架30,并且能通过电极端子45从电极支架30的外部向电解用电极对5施加电压。根据需要使用O型环47、垫圈48、弹簧垫圈49,由此能抑制漏液的发生。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电极支架30的孔中设置内螺纹结构的槽,在电极端子45设置外螺纹结构的槽,将该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组合,由此将金属支架30和电极端子45接合。根据这种结构,不使用螺帽就能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电极支架30。另外,作为其它方法,例如也能将电极支架30和电极端子45一体成型。根据这种结构,能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电极支架30,对电解用电极对5施加电压,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对电解用电极对5施加电压的引出线。因此,不会使构成、结构复杂化。另外,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电极支架30,对电解用电极对5施加电压。突起部35的表面中的至少离相对电极最近的部位也能是非导体。例如能通过对突起部35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等而形成非导体的膜。另外,也可以用树脂等涂覆突起部35的表面。由此,能抑制在突起部35的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能抑制生成多余的成分、生成浓度发生大的变动。第7实施方式图9的(a)是第7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另外,图9的(b)~(f)是第7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概略截面图。此外,图9的(d)是图9的(c)的点划线G-G处的间隔物33的概略截面图,图9的(e)是图9的(c)的点划线H-H处的间隔物33的概略截面图。第7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具有组装型的电解单元10。在第7实施方式中,电解单元10包括3个部件,其中的2个是图9的(b)所示的固定有下部电极4的第1电极支架31和图9(f)所示的固定有上部电极3的第2电极支架32,剩下的1个是图9(c)~(e)所示的间隔物33,配置在第1电极支架31和第2电极支架32间。另外,在图9所示的电解装置15中,将电极间的间隔物的开口36形成得比图6所示的电解装置15窄。另外,间隔物33配置为:在从与下部电极4的电极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间隔物33与上部电极3的边缘部及下部电极4的边缘部重叠。由此,能抑制在容易发生电场集中而容易发生劣化的电极边缘进行电解反应。由此,能稳定地进行电解处理,并且能抑制电极损耗,使电解用电极对5长寿命化。第8实施方式图10的(a)、(b)分别是第8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第8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具备第1~7实施方式的电解单元10、原液罐51以及稀释部53。配管57用箭头示出,该箭头也示出配管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图10的(a)所示的电解装置15具有如下构成:对作为稀释部53的稀释罐54中蓄积的蓄水55,注入由电解单元10进行电解处理后的溶液,而生成稀释液。图10的(b)所示的电解装置15具有如下构成:在作为稀释部53的混合部59中,将利用电解单元10进行电解处理后的溶液与流水混合,而生成稀释液。在图10的(a)、(b)中,未图示出对电解单元10内的电解用电极对5供电的配线、根据需要具备的送液泵等。根据这种构成,能制造包含电解生成物的稀释液。另外,在对具有氯原子的物质的水溶液进行电解来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能生成抑制了氯气的排放的稀释液。第9实施方式图11是第9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第9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除了使用将电解用电极对5以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的电解单元10以外,具有与图16、图17所示的现有的电解水生成器120同样的构成。另外,第9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15的基本动作也与现有的电解水生成器120同样。在电解装置15中,理想的是,在打开开关64的同时不使电磁阀66、电解单元10、泵68进行动作,而是在恰当的定时打开电磁阀66,将水从供水口62供应到电解装置15内并经过配管65从喷出口63喷出。另外,在恰当的定时使送液泵68工作,将原液罐67中储藏的电解原液供应到电解单元10。在恰当的定时从电源(未图示)向电解单元10供电,对原液进行电解。通过电解生成的高浓度电解水被供应到配管65,由在配管65中流动的水稀释为恰当的浓度。稀释后的电解水从喷出口63通过适当连接的胶管等配管输送到电解水供应点。当将开关64关闭时,对电磁阀66、送液泵68、电解单元10的供电在恰当的定时被切断,电解装置15的动作停止。实际上,根据目的设定最佳的序列,例如在具备各种联锁的基础上,在首先打开电磁阀后,对上次动作时残留在电解单元10内的原液稍微进行电解之后开始原液供应等。例如,在首先想要尽量抑制生成高浓度的电解水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优选按电磁阀66、送液泵68、电解单元10的顺序打开。反之,在想要使电解水浓度的上升变快的情况下,能使用按电解单元10、送液泵68、电磁阀66的顺序打开等的方法。在动作停止的情况下仍想在使用电解水后用水清洗的情况下,只要在关闭电解单元10和送液泵68后,保持电磁阀66打开规定时间,就能在大约规定时间的期间进行清洗。另外,在想要避免高浓度的电解水蓄积在电解单元10内的情况下,也能先关闭电解单元10,然后将送液泵68打开一段时间,用电解原液来稀释或者几乎置换电解单元10内的高浓度电解水。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电磁阀66也打开。当然,这些原液和水是额外需要的,因此在频繁地反复使用的情况下,理想的是设计成不需要进行这种动作,这自不必说。实验例1制作如图1所示的电解装置,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化来进行电解实验。电解用电极对5采用的是包括长边为8cm、短边为3cm的1mm厚的钛板的电极(称为Ti电极)和在长边为8cm、短边为3cm的1mm厚的钛板上通过烧结法涂覆有氧化铱的电极(称为Ir覆盖Ti电极)。以使Ti电极与Ir覆盖Ti电极大致平行,电极间距离为1mm~5mm的范围内的方式,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箱体1来制作电解装置。另外,将电源装置与电解用电极对5连接,使得Ti电极为阴极,Ir覆盖Ti电极为阳极。以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约-50度~约+50度的方式改变设置角度而对所制作的电解装置进行设置,从下侧对被处理流体流路7按固定流量供应3~4%的氯化钠水溶液。此外,在电解用电极对为竖直时,倾斜角度为0度,以Ir覆盖Ti电极(阳极)处于上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倾斜时,倾斜角度为正的角度,以Ir覆盖Ti电极处于下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倾斜时,倾斜角度为负的角度。然后,利用电源装置对电解用电极对5供应5A的恒定电流,对氯化钠水溶液进行电解处理。另外,施加电压为约4~5V之间。另外,对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进行有效氯浓度(mg/L)的测定。图12示出有效氯浓度的测定结果。从本结果来看,如果以使作为阳极的Ir覆盖Ti电极处于上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就能提高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具体地说,当使电解用电极对5在约5度到约45度的范围倾斜时,与使电解用电极对5竖直时相比有效氯浓度提高了约5%。另外,当使电解用电极对5在约15度到约32度的范围倾斜时,与使电解用电极对5竖直时相比有效氯浓度提高了约10%。当电解用电极对5的倾斜过大时,有效氯浓度降低,在约50度时与竖直(0度)时的有效氯浓度成为相同程度。因此,以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50度范围的方式设置电解装置较好,电解用电极对5的倾斜角度优选为5度~45度(提高约5%),更优选以使其成为15度~32度的方式设置电解装置。另外可知,通过以使作为阳极的Ir覆盖Ti电极的一部分位于作为阴极的Ti电极的竖直上方的方式配置电解用电极对5,能使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变高,能提高电解效率。使用各种氯发生用电极材料,或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溶液例如氯化钠水溶液、盐酸或者两者的混合液等,或使水溶液的送液量变化,或使电解条件(电压、电流量)变化来进行同样的实验,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根据情况,也有在竖直(0度)时和最佳倾斜(0度~约50度)时的有效氯浓度在测定误差的范围中为相同程度的情况,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在向使阴极侧在上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与图12同样在约23度时降低约10%,在约45度时降低约20%。因此,虽然根据电解条件预计会有竖直(0度)为最佳角度的情况,但是在实用上优选多少倾斜一些从而使阳极在上的方式。其原因是,在将电解装置组装到各种设备时必然存在组装公差,在实际使用组装好的各种设备的情况下,并不一定在严格水平的场所使用。因此,从竖直(0度)向阳极侧、阴极侧以相同程度倾斜的情况下,优选预先设置成向有效氯浓度的降低少或有效氯浓度上升的方向倾斜。最佳的倾斜会根据电解装置的结构、被电解水溶液的组成、送液量、电解条件等而发生变化,但是如上所述,在实用环境中会发生振动、摇晃、倾斜等。鉴于这一点,例如在预计使用形态中留有5度的余量的情况下,优选在5度~45度的范围中设置为最佳的倾斜。典型的范围预计为20度~30度的范围,但是为了实现能降低电解装置要组装到的装置的高度的优点,能倾斜到45度来使用。此外,在本实验例中,为了观察泡的状态而在箱体1中采用了透明性高的丙烯酸树脂,但是只要对供应到电解装置的水溶液、通过电解产生的各种已电解物质、产生的气体等具有耐性即可,当然能在箱体1中使用各种材质,如果能确保所希望的可靠性,则也能使用聚丙烯等。在如本实验例这样产生氯类的水溶液、气体的情况下,关于箱体1的材质,一般来说,氯乙烯树脂在耐性的高度和加工性、成本低廉方面是最优选的。虽然通过这样以使阳极的一部分位于阴极的竖直上方的方式将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配置会使电解效率提高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认为有如下假设。在阴极处,认为进行如上述化学反应式(4)那样的电极反应,产生H2。所产生的H2比较难溶解,因此几乎都成为气泡。并认为由于电解用电极对5的倾斜使阴极位于阳极的竖直下方,因此H2的气泡由于其浮力而离开阴极上浮,移动到阳极的附近。因此,在阴极产生的气泡会以横穿水溶液的流速方向的方式移动,从而阴极附近的水溶液和阳极附近的水溶液的搅拌得到促进。另外,H2的气泡移动到阳极附近,因此阴极附近的偏碱性的水溶液也被运送到阳极附近,因此如上述化学反应式(2)那样的氯气向次氯酸等的转化得到促进。另外,阴极上游附近的水溶液随着气泡的移动而被促进向阳极方向移动,因此,在阴极的下游附近的水溶液中,已进行电解处理的液体成分的比例减少,因此对于电解有效地发挥作用。图13是使电解用电极对的倾斜角度为0度的情况下的电极间流路的示意图。在将电解用电极对设置成倾斜角度为0度的情况下,在电极间流路中从下向上流动的水溶液流动的方向与由电极表面的电解反应产生的气泡从下向上上浮的方向一致。因此,如图13中示出的箭头线那样,较靠近阴极的水溶液及气泡与较靠近阳极的水溶液及气泡会以较难混合的状态在电极间流路中进行流动。在以阳极成为上部电极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配置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电解也不产生气泡,则也认为水溶液会与图13同样地流动。但是,在进行电解特别是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状况大不相同。在气泡在水溶液中从阴极向阳极上浮时,在气泡与水溶液的速度矢量不同的情况下,会相互成为阻力而进行动量的交换。在典型的例子中,当在静水中存在气泡时,气泡会由于浮力而向上方移动,但也已知会随着该运动而产生水流。在倾斜的电极间流路中即在具有倾斜方向的流束的水溶液中,所产生的气泡会受到由于浮力而向上移动的力。因此,气泡的移动方向与水溶液流动的方向不平行,而从下部电极(阴极)向上部电极(阳极)的方向移动,且比水溶液流动的方向还要向上。此时,随着气泡的移动,水溶液也产生从下部电极(阴极)向上部电极(阳极)的方向移动的运动。由此,阴极附近的水溶液产生向阳极附近移动的流动。其结果是,阳极侧生成物和阴极侧生成物进行良好的混合。下面考虑使电解用电极对以阴极成为上部电极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也就是说考虑图12的坐标图为负的倾斜角度的情况。在作为下部电极的阳极产生的气泡如上述化学反应式(1)、(3)那样是氯气、氧气,但是如上述化学反应式(2)那样,氯气容易溶于水而生成次氯酸。因此,与在作为上部电极的阴极产生的H2气体的气泡相比,在作为下部电极的阴极产生的气泡的量较少。因此,在下部电极产生的气泡带来的搅拌效果小。而且,在作为上部电极的阴极产生的量较多的气泡沿着阴极表面移动。因此,被气泡覆盖的阴极的表面的面积变大,会阻碍阴极与水溶液的接触,使电解效率降低。因此认为对电解起到不利作用。此外,在本实验例中将阳极设为上部电极而得到了更好的结果,但根据本假设可知,根据进行电解的情况,有时通过将产生的气泡较多的一方电极设为下部电极,将产生的气泡比较少的一方电极设为上部电极,能提高电解效率。接下来,为了确认该假设,将电解用电极对的倾斜角度设为0度,制作如图14的(b)那样使作为阳极21的Ir覆盖Ti电极的上端比作为阴极22的Ti电极的上端向上侧错开1cm的电解装置以及如图的14(c)那样使阴极22的上端比阳极21的上端向上侧错开1cm的电解装置。从下侧对这些电解装置的被处理流体流路7按固定流量供应氯化钠水溶液,在阴极22和阳极21之间供应5A的恒定电流来进行电解实验。其它实验条件、测定方法与上述电解实验同样。在使用使阳极21向上侧错开的电解装置的电解实验中,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mg/L)为约65mg/L。另外,在使用使阴极22向上侧错开的电解装置的电解实验中,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mg/L)为约60mg/L。这样,在使用使阳极21向上侧错开的电解装置的实验中比使用使阴极22向上侧错开的电解装置的实验得到电解反应生成物的效率高了1成左右。这一点如图14的(a)所示,在不产生气泡的情况下,无法期待气泡的效果带来的搅拌混合效果。另外,在产生气泡的情况下,如果气泡的量在两侧为相同程度,则认为无论哪个电极在上,气泡的效果都是大致同等的。然而,如本实验这样使用产生的气泡量不同的阳极21和阴极22的情况下,情况就不同了。在本实验的情况下,主要从阳极21产生的氯气易溶解于水溶液,因此气泡量较少,生成氢气的阴极22的气泡量较多。图14的(b)和图14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该状态的图。在如图14的(b)那样使阳极21向上侧错开的情况下,当由阴极22产生的气泡量足够多时,预计气泡会移动到阳极附近,能提供对水溶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效果。在如图14的(c)那样使阴极22向上侧错开的情况下,在阴极22生成的气泡无法移动到阳极附近,预计至少与图14的(b)相比气泡带来的对水溶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效果小。在搅拌、混合的效果小的情况下,在阳极下侧已进行了电解处理的水溶液沿着阳极的电极面上升,因此预计在阳极上侧的电解效率会降低。在搅拌混合效果大的情况下,新鲜的原液被供应到阳极表面,因此预计电解效率会提高。因此,气泡带来的对水溶液搅拌、混合的效果与实验结果定性地匹配。因此,在本实验中使阳极21向上侧错开而得到了更好的结果,但是根据本假设可知,根据进行电解的情况,有时通过使产生气泡较多的电极设于下方,将产生气泡较少的电极设于上方,能提高电解效率实验例2制作如图1那样在电极间流路6的流路方向上具备流入口8和流出口9的“纵置”型的电解单元10、如图4那样以流出口9朝上的方式设有上游侧弯曲流路25和下游侧弯曲流路26的“横置(向上)”型的电解单元10以及如图5那样以流出口9朝下的方式设有上游侧弯曲流路25和下游侧弯曲流路26的“横置(向下)”型的电解单元10,进行电解实验。在电解实验中,以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约23度和约45度的方式设置电解装置15,从下侧按固定流量对被处理流体流路7供应3~4%的氯化钠水溶液,利用电解用电极对5进行电解处理。另外,进行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ppm)的测定。其它的条件与实验例1是相同的。表1示出电解实验的结果。从表1可明确得知,“横置(向上)”型的电解装置的电解效率高。虽然其原因不确定,但有可能是因为:电极间流路的接近上游侧端部的上游侧流路存在某种程度弯曲或者接近下游侧端部的下游侧流路存在某种程度弯曲,更能使流束或气泡的流动随机化,提高了电解效率。如果流体弯曲后的气泡流动越顺畅越好,则也可以考虑如图20的(a)那样将出入口特别是出口侧流路设于竖直方向。从量产容易性考虑,则也可以考虑如图20的(b)、(c)那样用配管部70来设置成竖直方向。[表1]倾斜角度纵置型横置(向上)型横置(向下)型23度73ppm77ppm70ppm45度66ppm73ppm59ppm实验例3制作如图6的(a)所示的电解单元10,进行电解实验。制作出的电解单元10包括如图6的(b)~(d)那样的3个部件,其中的2个是相同形状的电极支架31、32,以相互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剩下的1个是间隔物33,配置在2个电极支架间,在从电解用电极对5重叠的方向观察时,间隔物3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解用电极对5重叠。另外,在制作出的电解单元10中,使用具有突起部35的钛制的螺钉41。电极支架31、32和间隔物33使用丙烯酸树脂制造的构件。作为阳极的上部电极3采用大创工程制造的用于生成次氯酸钠的不溶性电极。作为阴极的下部电极4采用Nilaco制的钛板。另外,调整间隔物33的厚度使得电极间距离为1mm~5mm的范围内来组装3个构件。在本实验例中电极支架等采用的是丙烯酸树脂制,因此能观察电解单元10中的状况。但是由不透射短波长的光特别是UV的丙烯酸树脂制作的。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光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产品中,优选使用完全不透光的材料。电极支架31、32、间隔物33使用螺钉41、螺帽42和未图示的垫圈、弹簧垫圈、O型环来固定。在本实验例中为可分解的状态,但是从长期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电解单元10的粘接面采用强力的粘接剂等以防止电解液泄露。另外,间隔物33采用耐药性、气密性高的垫圈从而能兼顾厚度调整和密封。而且,为了谋求大量生产所带来的降低成本,也能通过一体成型来一次性制作电解单元10。另外,为了进行比较,也制作了未设有突起部35的电解单元来进行电解实验。其它构成与上述电解单元10是相同的。一边对制作出的电解单元10的被处理流体流路7按5~80ml/分钟输送3~4%的氯化钠水溶液一边进行电解时,设有突起部35的电解单元10与未设有突起部35的电解单元相比,能以高的电解效率进行电解处理。实验例4制作如图9(a)所示的电解单元10,进行电解实验。制作出的电解单元10包括如图9的(b)~(f)所示的部件,间隔物33的开口的大小比图6所示的电解单元10窄。另外,间隔物33以间隔物33与上部电极3的边缘部及下部电极4的边缘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电解的溶液是氯化钠水溶液的情况下,电解效率与实验例3几乎无差别,但是在对氯化钠水溶液添加盐酸而使电解液成为酸性的情况下,由图9的构成的电解单元10生成的次氯酸类的浓度高,并且浓度变动小。因此,根据如图9的构成,显著提高了电解效率和所生成的物质浓度的稳定度。认为其原因是,通过设为如图9所示的构成,在电解用电极对5中较无偏差地进行电解反应,并且也比较均匀地进行了搅拌。另外,认为通过将被处理流体流路7设为如图9所示的构成,在电极间流路6以外也能得到被处理流体的搅拌和均匀化的效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实质上的效率和稳定性。实验例5使用如图10的(a)、(b)那样的电解装置15,进行包含电解生成物的稀释液的制造。电解原液52采用3~4%的氯化钠水溶液,使用如图6的(a)所示的电解单元10,在理论上生成4000ppm的次氯酸的条件下进行电解处理。然后,利用稀释部53用纯水对处理后的水溶液进行稀释,制造稀释液。另外,为了比较,将电解用电极对的电极面与竖直方向平行的现有的电解单元组装到如图10的(a)那样的电解装置,制造稀释液。在使用现有的电解单元的电解实验中,在pH7以下的酸性区域中氯气无法充分溶解于水溶液,在稀释罐中用于稀释的纯水中潜藏有气泡的情况下,稀释液表面附近的氯气浓度也超过0.5ppm,有的情况下为2ppm以上。此外,迄今为止,通过电解生成高浓度低pH的次氯酸尚未广泛实用化,认为这是由于,在现有的方法中,在低pH下容易产生氯气,而难以通过电解高效地生成高浓度的液体。而另一方面,在使用如图10的(a)那样本实验例的电解装置15的电解实验中,制造出的稀释液的pH在6~8的区域内,次氯酸浓度为1000ppm以上,稀释液表面附近的氯气浓度为0.5ppm以下。因此,在本实验例的电解装置15中,与比较例相比能显著抑制氯气的排放。另外,在本实验例的电解装置15中,通过电解产生的氯气能高效地溶解于水溶液,因此到稀释液的次氯酸浓度超过1000ppm为止所需的时间也显著缩短。在使用如图10的(b)那样的本实验例的电解装置15的电解实验中,测定排出稀释液的配管57的末端的排出附近的氯气浓度为0.5ppm以下。实验例6制作如图19所示的电解装置,与实验例1同样地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化来进行电解实验。电解用电极对5采用包括长边为5cm、短边为1cm的1mm厚的钛板的电极(称为Ti电极)和通过烧结法对长边为5cm、短边为1cm的1mm厚的钛板涂覆有氧化铱的电极(称为Ir覆盖Ti电极)。以使Ti电极和Ir覆盖Ti电极大致平行,电极间距离为1mm~5mm的范围内的方式,将电解用电极对5固定于丙烯酸树脂制的箱体1,制作电解装置。另外,将电源装置72和电解用电极对5连接,使得Ti电极为阴极,Ir覆盖Ti电极为阳极。在本实验例中,并非如实验例1那样电极形成流路的一部分,向大致固定方向供应被处理流体的封闭流路型电解单元的形态,而是在被称为所谓分批式的方式的电解槽74中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约-60度~约+60度,改变设置角度来进行设置。对电解槽74投入3~4%的氯化钠水溶液。此外,电解用电极对5为竖直时,倾斜角度为0度,以Ir覆盖Ti电极(阳极)处于上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时,倾斜角度为正的角度,以Ir覆盖Ti电极处于下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时,倾斜角度为负的角度。然后,利用电源装置72对电解用电极对5供应1A的恒定电流,对氯化钠水溶液进行电解处理。另外,施加电压为约4~5V之间。另外,进行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mg/L)的测定。图18示出有效氯浓度的测定结果。根据本结果,与实验例1相反,当以作为阳极的Ir覆盖Ti电极处于下侧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时,能提高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具体地说,当使电解用电极对5在至少约-60度以内的范围倾斜时,与使电解用电极对5竖直时相比,有效氯浓度提高。另外,当使电解用电极对5在约-20度到约-45度的范围倾斜时,与使电解用电极对5竖直时相比,有效氯浓度提高了约5%。当电解用电极对5的倾斜过大时,表现出有效氯浓度降低的趋势,在约-60度时为与竖直(0度)时的有效氯浓度相同的程度。因此,以使电解用电极对5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60度的范围的方式设置电解用电极对5较好,优选电解用电极对5的倾斜角度为20度~45度(提高约5%),这样将电解用电极对5设置在电解槽74中较好。另外可知,通过以使作为阳极的Ir覆盖Ti电极的一部分位于作为阴极的Ti电极的竖直下方的方式来配置电解用电极对5,能提高电解处理后的水溶液的有效氯浓度,能提高电解效率。作为电解用电极对5的方向,有使短边为水平的情况和使长边为水平的情况,但都是当以阴极侧在上的方式使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时电解效率更好。这样,在分批式的电解槽74中,与封闭流路型的电解单元不同,以使电极阳极的一部分位于阴极的竖直下方的方式将电解用电极对5倾斜配置,从而提高电解效率。该区别的原因不明,认为有如下假设。在阴极,认为与实验例1同样进行电极反应,产生H2。所产生的H2较难溶解,因此几乎都成为气泡。在此,与封闭型电解单元不同,在分批式的电解槽74的特别是包含侧面在内的开放面积多的情况下,限制效应小,因此在电极间存在H2气泡的平均时间短,自然地供应新鲜的待电解物质来替换H2的气泡,因此电解效率良好。另外,自然供应的待电解物质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因此电极间的已电解浓度,在此是次氯酸类的浓度保持为比较低的浓度。在阳极产生而未完全转化为次氯酸的氯气由于浮力而上升,向阴极侧移动。此时,阴极附近的偏碱性的水溶液与H2、氯气的气泡相比移动速度慢,因此与从阳极侧移动来的氯气接触的机会增加,氯气向次氯酸等的转化得到促进。在阴极侧在下的情况下,产生的H2气泡由于其浮力而向阳极侧移动,电极间充满H2的气泡,有时会附着滞留于阳极侧,阳极与待电解物质接触的面积显著减少。在实验中角度为80度以上时,阳极表面几乎全被H2的气泡覆盖,电解效率显著降低。这样,认为由于电极间的待电解物质的量的减少、气泡导致的实效电极面积的减少、新鲜的待电解物质流入的阻碍等而导致电解效率降低。另外,认为在阳极附近的水溶液、阳极产生的氯气被H2的气泡从电极间向侧面等开放面挤出而流出,因此没有如封闭型电解单元那样促进阴极附近的水溶液和阳极附近的水溶液的搅拌,也没有促进氯气向次氯酸等的转化,有时氯气会原样从待电解物质向空间排放,因此有效氯浓度低。在封闭型电解单元的情况下,H2的气泡与倾斜方式无关地被保持于电极间以及待电解物质的供应量受限,这些点是不同的。在这种状态的封闭型电解单元中,当使阴极侧在上时,H2从阴极的脱离变慢,因此认为H2的覆盖效果会造成阴极的有效电极面积降低和妨碍待电解物质接近阴极表面附近,因此电解效率降低。如果使阴极侧在下,则会促进H2的脱离,因此会抑制H2的覆盖效果所造成的阴极的有效电极面积降低,以及对阴极表面供应新鲜的待电解物质。另外,H2的气泡移动到阳极附近,因此阴极附近的偏碱性的水溶液也被运送到阳极附近,从而氯气向次氯酸等的转化得到促进。另外,阴极的上游附近的水溶液随着气泡的移动而被促进向阳极方向移动,因此,在阴极的下游附近的水溶液中,已进行电解处理的液体成分的比例减少,因此对于电解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在封闭型电解单元中,对电解单元内供应的待电解物质受到限制,因此已电解的物质的浓度容易变高,在本实验例中为次氯酸类的浓度容易变高。如果次氯酸浓度过高,则电解效率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使在阳极产生的氯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电解单元内不转化为次氯酸类而是从出口排放,与稀释部以后的水接触转换为次氯酸类,更能抑制电解单元内的次氯酸类的浓度上升,电解效率变好。这样,根据情况,电解效率变好的条件是不同的。认为以阳极比阴极位于上方的方式使电极对倾斜设置较好的情况如下:(i)电极实质上成为电解槽或者流路的壁面的一部分的封闭型电解单元,(ii)上述电解单元具备被电解物质的入口和通过电解产生的物质和未电解物质的出口,(iii)具备从入口强制地供应被电解物质的单元或者从出口强制地吸出通过电解产生的物质和未电解物质的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构时。此外,上述强制供应的单元能采用如下方法:用泵向上述入口送入,或者用泵从上述出口吸引,或者将稀释部及其周边设为产生文丘里效果的结构而从上述出口吸引,或者将罐设于上方而利用重力送入等。优选能实现最稳定送液的具备泵的方法。如果允许某种程度的偏差,则不使用泵而具备利用文丘里效果、重力的结构,会不需要使泵工作的能量,而节能,减少泵成本,因此优选。当然,也能将泵、文丘里效果以及重力任意组合、全部组合来使用。例如在实验例1中,为了能尽量按固定量供应而采用了使用管泵进行送入的结构。另外,在满足如下至少1个条件的情况下,认为以阳极比阴极位于上方的方式将电极对倾斜设置更好:(a)进行从阴极侧产生气泡的电解的情况;(b)得到在阳极侧产生的物质或该物质方式进行化学反应而成的物质的情况;(c)电解单元的出口具备稀释部的情况;以及(d)通过电解产生的物质浓度在电解单元内为较高浓度的情况。另外,在满足(a)~(d)中的多个条件的情况下,满足(a)~(d)中的全部条件的情况下,也认为以阳极比阴极位于上方的方式将电极对倾斜设置更好。在实际存积的被电解物质中具备电解用电极对的结构中,在没有将被电解物质对强制供应或吸出的单元的情况下,认为以阳极比阴极位于下方的方式将电极对设置更好。在本结构的情况下,随着气泡的上升而被动地进行待电解物质的供应。另外,与封闭型电解单元相比,未转化为次氯酸类的氯气在短时间内容易地以气相排放。认为封闭型电解单元更加抑制以气相排放的原因在于促进向次氯酸类的转化的因素多,例如:所供应的待电解物质的量受到限制,因此由于电解单元内的限制效应和H2气泡带来的搅拌效果而容易进行向次氯酸类的转化;稀释部中的氯气向次氯酸类的转化得到促进;在稀释部以后的稀释水流动的线内也继续进行氯气向次氯酸类的转化等。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3:上部电极,4:下部电极,5:电解用电极对,6:电极间流路,7:被处理流体流路,8:流入口,9:流出口,10:电解单元,11:气泡,15:电解装置,16:从竖直方向观察时的重叠区域,17:从与下部电极的主要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重叠区域,21:阳极,22:阴极,25:上游侧弯曲流路,26:下游侧弯曲流路,30:电极支架,31:第1电极支架,32:第2电极支架,33:间隔物,35:突起部,36:间隔物的开口,37:电极支架的槽,41:螺钉,42:螺帽,43:螺钉孔,45:电极端子,47:O型环,48:垫圈,49:弹簧垫圈,51:电解原液罐,52:电解原液,53:稀释部,54:稀释罐,55:蓄水,57:配管,59:混合部,61:箱体,62:供水口,63:喷出口,64:开关,65:配管,66:电磁阀,67:原液罐,68:泵,70:配管部,72:电源装置,74:电解槽,75:被处理流体,77:配线100:电解装置,101:箱体,103:第1电极,104:第2电极,106:第1配线,107:第2配线,108:供应口,109:排放口,111:箱体,112:供水口,113:喷出口,114:开关,115:配管,116:电磁阀,117:原液罐,118:泵,120:电解水生成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