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931发布日期:2019-02-15 20: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二次金属化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



背景技术:

现高压直流陶瓷继电器壳体普遍采用滚镀工艺,在滚镀过程中,多个高压直流陶瓷继电器壳体之间因相互撞击而使钼锰层表面产生缺损、暗裂纹,陶瓷表面产生金属镍点等。同时由于高压直流陶瓷继电器壳体属于异型产品,其一侧印刷有对称的圆环形金属层,另一侧印刷有长方框形金属层,滚镀工艺会导致壳体两端面的金属镍层厚度不一致,容易使两端面出现镍层阴阳色差问题。另外,现有的挂具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使产品出现陶瓷损坏、镀镍不均匀、变形等情况,并且挂具与产品接触不良,导电性差,容易出现镀镍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镀镍时产品表面产生缺损、暗裂纹、陶瓷表面产生金属镍点、镍层厚度不均匀而现有挂具均存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包括用于悬挂陶瓷继电器壳体的多根间隔布设的横杆以及用于挂在阴极杆上并与所述横杆垂直连接的多根纵杆;所述横杆上固设有用于悬挂所述陶瓷继电器壳体并与其点接触的若干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用于与所述陶瓷继电器壳体上圆环形金属层点接触并将其卡紧的第一挂钩和用于与所述陶瓷继电器壳体上长方框形金属层点接触并将其卡紧的第二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钩包括固设于所述横杆上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段垂直连接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并折弯至所述圆环形金属层中间孔内的第三段以及与所述第三段连接并折弯伸出所述圆环形金属层中间孔的第四段;所述第三段、所述第四段分别与所述圆环形金属层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125°~140°。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挂钩中包括所述第一挂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挂钩包括固设于所述横杆上的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一分段垂直的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连接并折弯至所述长方框形金属层框内的第三分段以及与所述第三分段连接并折弯伸出金属层框外的第四分段;所述第三分段、所述第四分段分别与所述长方框形金属层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段与第四分段之间的夹角为110°~120°。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挂钩中包括所述第二挂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第二挂钩在所述陶瓷继电器壳体上均匀布设。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挂钩中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挂钩的第四分段的自由端通过第五分段连接,所述第五分段与所述第四分段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进一步地,所述纵杆的上端设置用于悬挂于阴极杆上的第三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所述纵杆分别为表面包覆绝缘橡胶的铜杆、铝杆或铝合金杆;所述挂钩为不锈钢挂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设置了若干组挂钩,每组挂钩包括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利用第一挂钩卡紧圆环形金属层并与其点接触,利用第二挂钩卡紧长方框形金属层并与其点接触;一方面,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分别设置在陶瓷继电器壳体的两侧,保证将陶瓷继电器壳体卡紧,使其不会从挂具上掉落;另一方面,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分别与圆环形金属层、长方框形金属层点接触,而非面接触,在确保挂钩与壳体充分接触从而导电上镍、解决虚镀不良的问题的同时,也避免了挂具在壳体上留下不良痕迹。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实现了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的挂镀,与传统的滚镀工艺相比,解决了多个陶瓷继电器壳体因撞击而使钼锰层表面产生缺损、暗裂纹、陶瓷表面产生金属镍点等技术问题,同时,使用挂具也使壳体两端面形成的镍层均匀,不会产生阴阳色差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悬挂壳体时的第一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悬挂壳体时的第二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挂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挂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陶瓷继电器壳体;2、横杆;3、纵杆;4、挂钩;41、第一挂钩;411、第一段;412、第二段;413、第三段;414、第四段;42、第二挂钩;421、第一分段;422、第二分段;423、第三分段;424、第四分段;425、第五分段;5、圆环形金属层;6、长方框形金属层;7、第三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包括用于悬挂陶瓷继电器壳体1的多根间隔布设的横杆2以及用于挂在阴极杆上并与横杆2垂直连接的多根纵杆3;横杆2上固设有用于悬挂陶瓷继电器壳体1并与其点接触的若干组挂钩4,挂钩4包括用于与陶瓷继电器壳体1上圆环形金属层5点接触并将其卡紧的第一挂钩41和用于与陶瓷继电器壳体1上长方框形金属层6点接触并将其卡紧的第二挂钩42。

上述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设置了若干组挂钩4,每组挂钩4包括第一挂钩41与第二挂钩42,利用第一挂钩41卡紧圆环形金属层5并与其点接触,利用第二挂钩42卡紧长方框形金属层6并与其点接触;一方面,第一挂钩41与第二挂钩42分别设置在陶瓷继电器壳体1的两侧,保证将陶瓷继电器壳体1卡紧,使其不会从挂具上掉落;另一方面,第一挂钩41、第二挂钩42分别与圆环形金属层5、长方框形金属层6点接触,而非面接触,在确保挂钩4与壳体充分接触从而导电上镍、解决虚镀不良的问题的同时,也避免了挂具在壳体上留下不良痕迹。

上述陶瓷继电器壳体二次金属化用挂具实现了陶瓷继电器壳体1二次金属化的挂镀,与传统的滚镀工艺相比,解决了多个陶瓷继电器壳体1因撞击而使钼锰层表面产生缺损、暗裂纹、陶瓷表面产生金属镍点等技术问题,同时,使用挂具也使壳体两端面形成的镍层均匀,不会产生阴阳色差的问题。

优选地,参照图4,第一挂钩41包括固设于横杆2上的第一段411,与第一段411垂直连接的第二段412,与第二段412连接并折弯至圆环形金属层5中间孔内的第三段413以及与第三段413连接并折弯伸出圆环形金属层5中间孔的第四段414;第三段413、第四段414分别与圆环形金属层5点接触。上述第一挂钩41的结构设计使第一挂钩41不仅能够在圆环形金属层5处卡紧陶瓷继电器壳体1,同时实现与圆环形金属层5的点接触,避免挂钩4在金属层上留下不良痕迹的同时避免存在虚接触情况,从而保证导电上镍且保证钼锰层的镀镍效果,镍层均匀。第一挂钩41与圆环形金属层5对应设置,故接触点最少为4个。

优选地,第三段413与第二段412之间的夹角为125°~140°。上述第三段413与第二段412之间角度是根据陶瓷继电器壳体1本身的结构设计的,增强了第一挂钩41与壳体圆环形金属层5的弹性接触,保证导电上镍,避免导电不良和镀镍稳定性差,解决虚镀以及金属层产生阴阳色差的问题。

优选地,每组挂钩4中包括第一挂钩4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上述第一挂钩41与圆环形金属层5相对应,每个圆环形金属层5至少对应一个第一挂钩41。增加上述第一挂钩41的数量,能够使其对壳体的卡紧力度更大,同时增加了挂钩4与圆环形金属层5之间的接触点数量,避免导电不良,保证镀镍的稳定性;另外形成立体悬挂定位构造,形成立体的多点挂靠支撑,保证悬挂件的稳定性。

优选地,参照图5、图6,第二挂钩42包括固设于横杆2上的第一分段421,与第一分段421垂直的第二分段422,与第二分段422连接并折弯至长方框形金属层6框内的第三分段423以及与第三分段423连接并折弯伸出金属层框外的第四分段424;第三分段423、第四分段424分别与长方框形金属层6点接触。上述第二挂钩42的结构设计使第二挂钩42不仅能够在长方框形金属层6处卡紧陶瓷继电器壳体1,同时实现与长方框形金属层6的点接触,避免挂钩4在金属层上留下不良痕迹的同时避免存在虚接触的情况,从而保证导电上镍且镍层均匀。每个第二挂钩42与长方框形的接触点为2个。

优选地,第三分段423与第四分段424之间的夹角为110°~120°。上述第三段413与第四段414之间角度是根据陶瓷继电器壳体1本身的结构设计的,增强了第二挂钩42与壳体长方框形金属层6的弹性接触,保证导电上镍,避免导电不良和镀镍稳定性差,解决虚镀以及金属层产生阴阳色差的问题。

优选地,每组挂钩4中包括第二挂钩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第二挂钩42在陶瓷继电器壳体1上均匀布设。上述第二挂钩42用于卡紧长方框形金属层6的一侧,至少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挂钩42以保证壳体的稳定性。增加上述第二挂钩42的数量,能够使其对壳体的卡紧力度更大,同时增加了挂钩4与长方框形金属层6之间的接触点数量,避免导电不良,保证镀镍的稳定性;另外形成立体悬挂定位构造,形成立体的多点挂靠支撑,保证悬挂件的稳定性。

优选地,每组挂钩4中两个相邻第二挂钩42的第四分段424的自由端通过第五分段425连接,第五分段425与第四分段424之间的夹角为120°~140°。上述第二挂钩42的第四分段424自由端相互连接,使第二挂钩42对壳体的卡紧力度增加且更加稳定;第五分段425与第四分段424的夹角保证第四分段424与长方框形金属层6之间的点接触,而第五分段425与金属层不接触,保证第二挂钩42之间的点接触而非线接触或面接触,避免镍层留下不良痕迹。

优选地,纵杆3的上端设置用于悬挂于阴极杆上的第三挂钩74。上述第三挂钩74保证阴极杆与纵杆3的接触,避免导电不良、镀镍稳定性差的问题。

优选地,横杆2、纵杆3分别为表面包覆绝缘橡胶的铜杆、铝杆或铝合金杆;挂钩4为不锈钢挂钩。上述横杆2、纵杆3分别为铜杆、铝杆或铝合金杆,材质优选纯铜,导电性能好并且易加工;表面包覆绝缘橡胶,耐腐蚀,杜绝挂具主体电流的不良损耗,同时减少挂镀溶液中镍离子的损耗。上述挂钩4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弹性性能优越,不容易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