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0371发布日期:2020-10-23 12: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铸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铸工艺是在电铸装置内,通过对胚模外层进行镀金操作而形成硬金制品;然而,现有的电铸装置有如下缺点:为了确保导向性,现有的电铸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块状作为阳极结构,但是,现有的阳极结构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与电铸液发生反应而被电铸液腐蚀,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铸装置,其在确保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阳极结构被腐蚀的可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铸装置,包括电铸缸、挂架、阳极结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电铸缸用于容纳电铸液并可容纳所述挂架;所述挂架用于供外部胚模挂设;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挂架旋转;所述阳极结构固定在所述电铸缸内,并包括钛网;所述钛网的壁上依次涂覆有钌层和铱层。

进一步地,所述钛网的网格呈菱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铸装置还包括铜线,所述铜线用于将外部胚模挂设在悬挂架上。

进一步地,外部胚模呈环状结构;所述铜线具有悬挂段,所述悬挂段用于穿设于外部胚模内,所述悬挂段的两端交叉缠绕以使所述悬挂段围合形成环形;所述悬挂段的口径大于外部胚模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段的口径与胚模横断面积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钛网周向环绕成柱状,且所述钛网的轴线垂直于电铸缸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挂架包括底座、顶框、支杆和多根连接杆;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框上下间隔分置并通过所述支杆连接;多根所述连接杆绕所述支杆呈圆周排列,并分别固定在所述顶框上;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由上至下排列的多根悬挂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依次涂覆有钌层和铱层的钛网作为阳极结构,其中,铱层设置在外层,其导电性能较好,确保了阳极结构的导电性;同时,钛网、钌层和铱层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不易与电铸液发生反应,且钌层耐腐蚀性强,可进一步保护钛网不受腐蚀,从而避免阳极结构被腐蚀;如此,在确保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阳极结构被腐蚀的可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阳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阳极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0、电铸缸;20、挂架;21、底座;22、顶框;23、支杆;24、连接杆;25、悬挂杆;30、阳极结构;31、钛网;311、钛网的网格;32、钌层;33、铱层;50、铜线;51、悬挂段;60、胚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电铸装置,包括电铸缸10、挂架20、阳极结构30、旋转驱动机构;电铸缸10用于容纳电铸液并可容纳挂架20;挂架20用于供外部胚模60挂设;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挂架20旋转;如此,使用时,往电铸缸10内加入电铸液并使电铸液浸没外部胚模60,此时,外部胚模60相当于阴极,之后往电铸液通电,并采用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挂架20旋转,此时,可实现对外部胚模60的电铸,上述电铸原理可从现有技术中获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具体地,阳极结构30固定在电铸缸10内,并包括钛网31;钛网31的壁上依次涂覆有钌层32和铱层33,如此,由于铱层33设置在外层,其导电性能较好,确保了阳极结构30的导电性;同时,钛网31、钌层32和铱层33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不易与电铸液发生反应,且钌层32耐腐蚀性强,可进一步保护钛网31不受腐蚀,从而避免阳极结构30被腐蚀;如此,在确保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阳极结构30被腐蚀的可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钌层32和铱层33的成本比较高,本实施例中,采用在钛网31上涂覆钌层32和铱层33的设置,在确保强度的同时,节省成本;再者,钛网31的网状结构使得其相对现有的块状结构,减少气泡可吸附面积,气泡受到阳极结构30的张力会降低,使得气泡更容易逸出。

进一步地,钛网的网格311呈菱形,可进一步加大与电铸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铸效率。

优选地,本电铸装置还包括铜线50,铜线50用于将外部胚模60挂设在悬挂架20上。

然而,由于电铸液的金离子在胚模60(阴极)有电流通过的地方被还原形成硬金层,铜线50和胚模60在同一个位置长时间接触,使金离子在铜线50与胚模60之间不断积累,最后导致铜线50与胚模60接触点粘连,因此,本实施例中更优先地,外部胚模60呈环状结构;铜线50具有悬挂段51,悬挂段51用于穿设于外部胚模60内,悬挂段51的两端交叉缠绕以使悬挂段51围合形成环形;悬挂段51的口径大于外部胚模60的厚度。如此,胚模60随着挂架20旋转,此时,电铸液对胚模60产生阻力以及胚模60自身惯性,可以有效变换胚模60与铜线50的接触点,避免接触时间过长,从而避免铜线50与胚模60在接触点粘连。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外部胚模60呈环状结构中的“环状结构”是指,胚模60的延伸轨迹呈首尾闭合结构,并不仅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等,比如,该硬金制品为手环、戒指等等。上述悬挂段51围合形成环形的“环形”是指悬挂段51的延伸轨迹呈首尾闭合结构,并不仅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等。

优选地,悬挂段51的口径与胚模60横断面积比为1.2:1,此设置可避免悬挂段51的口径过小,导致电铸时胚模60与铜线50接触过紧,接触位置镀金粘连,最后电铸不良形成凹痕,同时可避免悬挂段51的口径过大,导致电铸时胚模60与铜线50接触不良,导电性不足而无法镀金。

具体地,钛网31周向环绕成柱状,且钛网31的轴线垂直于电铸缸10的槽底。

上述的挂架20包括底座21、顶框22、支杆23和多根连接杆24;底座21和顶框22上下间隔分置并通过支杆23连接;多根连接杆24绕支杆23呈圆周排列,并分别固定在顶框22上;连接杆24上固定有由上至下排列的多根悬挂杆25,如此,可根据外部胚模60的尺寸,将其悬挂在合适高度的悬挂杆25上,且可同时对多个外部胚模60进行电铸操作;其中,采用顶框22设置,顶框22具有镂空结构,可确保电铸液的流动。

上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可为先有的旋转电机、旋转液缸等等,采用旋转电机时,将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挂架2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铸缸、挂架、阳极结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电铸缸用于容纳电铸液并可容纳所述挂架;所述挂架用于供外部胚模挂设;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挂架旋转;所述阳极结构固定在所述电铸缸内,并包括钛网;所述钛网的壁上依次涂覆有钌层和铱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网的网格呈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铸装置还包括铜线,所述铜线用于将外部胚模挂设在悬挂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胚模呈环状结构;所述铜线具有悬挂段,所述悬挂段用于穿设于外部胚模内,所述悬挂段的两端交叉缠绕以使所述悬挂段围合形成环形;所述悬挂段的口径大于外部胚模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段的口径与胚模横断面积比为1.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网周向环绕成柱状,且所述钛网的轴线垂直于电铸缸的槽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底座、顶框、支杆和多根连接杆;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框上下间隔分置并通过所述支杆连接;多根所述连接杆绕所述支杆呈圆周排列,并分别固定在所述顶框上;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由上至下排列的多根悬挂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铸装置,包括电铸缸、挂架、阳极结构、旋转驱动机构;电铸缸用于容纳电铸液并可容纳挂架;挂架用于供外部胚模挂设;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挂架旋转;阳极结构固定在电铸缸内,并包括钛网;钛网的壁上依次涂覆有钌层和铱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依次涂覆有钌层和铱层的钛网作为阳极结构,其中,铱层设置在外层,其导电性能较好,确保了阳极结构的导电性;同时,钛网、钌层和铱层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不易与电铸液发生反应,且钌层耐腐蚀性强,可进一步保护钛网不受腐蚀,从而避免阳极结构被腐蚀;如此,在确保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阳极结构被腐蚀的可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廖斐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黄金谷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