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3910阅读:2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多属以桩侧摩阻力为主的摩擦型桩,为了加固桩侧泥皮和一定范围的土体,增强桩侧阻力,可以采取桩侧后注浆的装置和工艺。现有的灌注桩桩侧注浆装置为在桩身钢筋笼上纵向附着带注浆阀的注浆钢导管,是内置型注浆装置,注浆时,需冲破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实施注浆,且必须在成桩后两天内注浆,正好与成桩作业交叉,造成施工工序繁乱,同时也会因冲破桩身保护层给钢筋腐蚀留下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桩的承载力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避免成桩交叉作业,避免桩身钢筋腐蚀的隐患。
本发明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纵向附着在桩身钢筋笼上的注浆钢导管,注浆钢导管上端部与地面高压输浆软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注浆钢导管下端都与加筋PVC软管连通,加筋PVC软管上分布有注浆单向阀。
上述加筋PVC软管环向呈花瓣形布置在钢筋笼外侧,花瓣凸出部位设注浆单向阀。注浆钢导管下端部经倒T型三通接口与加筋PVC软管插接连通,形成闭合环路。
上述加筋PVC软管纵向呈波浪形布置,其波谷由细钢丝与预制钢筋笼绑扎固定,其波峰处设注浆单向阀。加筋PVC软管纵向沿桩长呈波浪形布置2~6根。
上述注浆单向阀是在加筋PVC软管上环向设置1~2排注浆孔,在注浆孔上安放活动孔帽,外包敷橡胶带和防水胶带。
注浆孔上的活动孔帽可以是图钉或钢珠,橡胶带是橡胶内车胎。
这种灌注桩桩侧后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成桩后2~30天内实施无损混凝土注浆,加固桩侧泥皮和一定范围的土体,注浆液通过地面上的高压输浆软管,经注浆钢导管、加筋PVC软管和注浆单向阀在桩土界面处实施注浆。浆液水灰比根据土的类别和是否水饱和确定淤泥、淤泥质软土及饱和中粗砂、砾砂、卵砾石的水灰比为0.45~0.55;饱和一般粘性土、粉土、粉细砂的水灰比为0.50~0.65;非饱和一般粘性土、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卵砾石的水灰比为0.70~0.90。在浆液中可以加入1~4%的外加剂。
本发明的优点由于注浆装置为处于桩土界面的外置型,可根据桩侧土层合理布置注浆点,提高注浆加固效果,无需冲破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实施注浆,因而不必在成桩后2天内注浆,避免与成桩作业交叉,同时也不致因冲破桩身保护层给钢筋腐蚀留下隐患。根据土的不同类别和含水情况确定浆液水灰比,以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大幅提高桩的承载力。经桩侧后注浆对桩侧阻力的增强幅度分别为淤泥、淤泥质软土为20~30%,一般细粒土(粘性土、粉土、粉细砂)为30~60%,粗粒土(卵砾石、砾砂、中粗砂)为80~200%。注浆单向阀既能承受深层高水头压力不受损,防止泥沙涌入管内堵塞,又能使浆液顺利排出而不回流。适用于泥浆护壁灌注桩、钢套管护壁灌注桩和干作业灌注桩。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Ⅰ-Ⅰ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节点A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节点B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Ⅱ-Ⅱ剖面的示意图。
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包括纵向附着在桩身钢筋笼1上的注浆钢导管2,注浆钢导管2上端部与地面高压输浆软管连通,注浆钢导管下端部与加筋PVC软管3连通,加筋PVC软管3上设注浆单向阀4。注浆单向阀4在加筋PVC软管3上环向设置1~2排注浆孔,在注浆孔上安放图钉6或钢珠5,外包敷橡胶内车胎7和防水胶带8。
由图1~4可见,实施例一是A型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加筋PVC软管3环向呈花瓣形布置在钢筋笼1外侧,花瓣凸出部位设注浆单向阀4。注浆钢导管2下端部为倒T型三通锥形接口9,与加筋PVC软管3插接连通,形成闭合环路。软管的凸出部分凸出钢筋笼1外缘15~20cm,凸出部分设单向注浆阀4 。
由图5~6可见,实施例二是B型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加筋PVC软管3纵向呈波浪形布置,其波谷由细钢丝与预制钢筋笼1绑扎固定,其波峰处设注浆单向阀4。加筋PVC软管3下端用加热法封闭,纵向沿桩长2~6根均可呈波浪形布置。
本发明的工艺是于成桩后2~30天任何一天内实施桩侧后注浆,加固桩侧泥皮和一定范围的土体,注浆液通过地面上的高压输浆软管,经注浆钢导管、加筋PVC软管和注浆单向阀在桩土界面处实施注浆。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包括纵向附着在桩身钢筋笼上的注浆钢导管,注浆钢导管上端部与地面高压输浆软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注浆钢导管下端部与加筋PVC软管连通,加筋PVC软管上分布有注浆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PVC软管环向呈花瓣形布置在钢筋笼外侧,花瓣凸出部位设注浆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钢导管下端部经倒T型三通接口与加筋PVC软管插接连通,形成闭合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PVC软管纵向呈波浪形布置,其波谷由细钢丝与预制钢筋笼绑扎固定,其波峰处设注浆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PVC软管纵向沿桩长呈波浪形布置2~6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单向阀是在加筋PVC软管上环向设置1~2排注浆孔,在注浆孔上安放活动孔帽,外包敷橡胶带和防水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上的活动孔帽是图钉或钢珠,橡胶带是橡胶内车胎。
8.一种灌注桩桩侧后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成桩后2~30天内实施无损混凝土注浆,加固桩侧泥皮和一定范围的土体,注浆液通过地面上的高压输浆软管,经注浆钢导管、加筋PVC软管和注浆单向阀在桩土界面处实施注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的水灰比根据土的类别和是否水饱和确定淤泥、淤泥质软土及饱和中粗砂、砾砂、卵砾石的水灰比为0.45~0.55;饱和一般粘性土、粉土、粉细砂的水灰比为0.50~0.65;非饱和一般粘性土、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卵砾石的水灰比为0.70~0.9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注桩桩侧后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中加入1~4%的外加剂。
全文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工艺,包括纵向附着在桩身钢筋笼上的注浆钢导管,注浆钢导管上端部与地面高压输浆软管连通,注浆钢导管下端部与加筋PVC软管连通,加筋PVC软管与注浆单向阀连接。由于注浆装置为处于桩土界面的外置型,可根据桩侧土层合理布置注浆点,无需冲破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在成桩后两天内实施注浆,避免与成桩作业交叉,同时也不致因冲破桩身保护层给钢筋腐蚀留下隐患。可增强桩侧阻力,大幅提高桩的承载力。
文档编号E02D5/34GK1319701SQ00100760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8日
发明者刘金砺, 祝经成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