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010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的清洗设备,特别是一种不需停并、不需外加水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
洗井是我国油田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国产原由中含蜡质量较高,再加上北方油田所在地气温低等各种原因,在抽油泵和油管壁中会产生蜡质和油垢,并会不断地凝结加厚,使出油管道阻力越来越大,若不及时清洗,将堵塞管道并直接影响产量,减少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每口产油井大约一个月必须洗井一次,杂质少的个别井半年或一年也得洗一次,但有些杂质多的油井甚至每个星期就得洗一次。而我们通常的洗井方式是先将油井停止作业,然后用水罐车将水运至现场、用泵先将水打压、再用锅炉将水加热至70-80度,再不断地用加压的热水回灌到油井的套管中,等待其自然喷出,如此反复循环操作,一般需一至两天的时间才能洗完一口井。这种洗井方式的缺点一是因停井直接影响了生产并造成了产量下降;二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因为洗井用的整个设备造价高、且体积非常庞大,光是运输工具就要一辆大型车,还需外运水并在现场加热后,再注回到油井的套管中,且需数人操作;三是耗时,洗通一口井常需数日。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特提出本实用新型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洗井装置,它不需关井停产,并且不需外加热水,而仅利用出油管中的部分油液量就可完成洗井作业,既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包括一次加热器、二次加热器、和排液泵三部分。
一次加热器的进油口与油井出油口之间通过一进油管相连通,一次加热器的出油口与二次加热器的进油口之间通过一连通管连接;二次加热器出油口与油井套管之间通过出油管相连通;在出油管与二次加热器出油口之间还串接了一加压泵。
原油从进油管进入一次加热器内,一次加热器是一个具有上下两层的碳素体片层式电加热器,由一配电箱供给电源,油管在一次加热器中被弯制成螺旋盘状平面,并被严密包裹在碳素体片层之间;一次加热后,原油沿连通管进入二次加热器;二次加热器由一个外罩、一个位于外罩底部的燃气源、及位于外罩底部并向外罩内吹风助燃的鼓风机组成,油管在二次加热器中被弯制成直立螺旋状,并被罩于外罩内,这样原油在二次加热器中自下而上流动的同时被二次加热;然后经二次加热器出油口,进入一排液泵加压后自出油管流回到油井套管内。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由上,本实用新型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不需停井,不需外用水,而是直接利用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自身油量,凭借油井自身压力从油管中喷返出,经一次加热器和二次加热器二次加热后,再直接注回到套管中。本装置可将原油加热至130摄氏度以上,比现有技术的洗井装置只能将水加热至70-80摄氏度要高得多,因而提高了洗井效率;这样反复循环若干次,最多不超过3-4小时就将一口井洗通了,而且整套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重量轻,只需一台12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即可运输,而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运到现场到洗井操作只需一人,十分便于实施;洗通一口井的成本只有原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还很灵活周到,因有些现场没有电力供应,有些地方液化气使用受到限制,则只要有其中之一的能源供应,本实用新型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洗井功能就可以不受限制,这样其应用范围就更广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与油井管道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碳素体片层式电加热器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中元件符号说明1地面2油井出油3油井套管4进油管 5出油管 6连通管7一次加热器 8二次加热器 9排液泵10一次加热器进油 11一次加热器出油口12二次加热器进油口13二次加热器出油口14进风15鼓风机16液化气罐17液化气进气口18碳素体片层 19外罩20排风21热油回油管22外皮保护层 23绝缘隔温层24绝缘层参见
图1和图2,先来看一下本实用新型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的这一最佳实施例它包括一次加热器7、二次加热器8、和排液泵9三部分。按照原油在管路中的流动方向,各部分的连接依次为进油管4、一次加热器7、连通管6、二次加热器8、加压泵9、以及出油管5。
该装置的进油管4与油井出油口2相连,由于油井出油口2的位置高于本装置,且原油是自身带有一定压力的,这样就有一部分原油自动流入本装置内而无须额外加压。
原油从进油管4经一次加热器进油口10流入一次加热器7内,然后沿被弯制成螺旋盘状平面的油管流到一次加热器出油口11。一次加热器7是一个碳素体片层式电加热器,为将压差阻力降至最小,一次加热器进油口10位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上面,并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内圆心处进入,而其出油口11则位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外圆周处,这样就能使原油沿该螺旋盘状平面从里向外流动;碳素体是一种电加热元件,因其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可任意成型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炼钢业,本实用新型也采用了这种材料,参见图3,在每层碳素体片层18的内面按所包裹的螺旋盘状油管的形状成型,并覆有一层绝缘层24,所述的每层碳素体片层18的外面分别覆盖有绝缘隔温层2 3和外皮保护层22;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碳素体加热器为圆形,但实际上可根据需要加工成方形等不同形状。由于油管被包裹在两层碳素体片层18之间,因此在这一流动过程中原油可实现第一次加热。
此后,原油通过连通管6,并经二次加热器进油口12进入二次加热器8内,其燃气源是由一液化气罐16和一燃气炉盘(图中未示)提供的;油管在二次加热器8中被弯制成直立螺旋状;因本装置采用明火加热,为节能和安全起见,设一外罩19,罩于二次加热器8外部,外罩19上部设一排风口20;二次加热器进油口12位于该直立螺旋状的外圆周处、并从外罩19的底部进入,二次加热器出油口13则位于该直立螺旋状的内圆心处、并从外罩19的顶部穿出;这种将管道自下而上、从大到小的盘旋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集中火力、利用能源;为提高液化气的燃烧效率,还设计了一台鼓风机15,通过进风口14向炉内送风。
原油经二次加热后,从外罩19的顶部进入热油回油管21,然后经排液泵9加压后,通过出油管5注入油井套管3内。在回注过程中,热的原油将套管、油管、及抽油泵的管壁上所附着的蜡质油污等溶解、融化,然后原油从油井出油口2中被抽出,完成一次循环。
另外,为节能保温起见,本装置的连通管6、热油回油管21、及出油管5的管道外部设有保温层,以保证回注油井套管中的原油温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可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据以作出各种变化与衍生,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配有一配电箱,其特征在于一次加热器(7)的进油口(10)与油井出油口(2)之间通过一进油管(4)相连通;一次加热器(7)的出油口(11)与二次加热器(8)的进油口(12)之间通过一连通管(6)相连通;二次加热器出油口(13)与油井套管(3)之间通过出油管(5)相连通;在出油管(5)与二次加热器出油口(13)之间的热油回油管(21)上串接一加压泵(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加热器(7)是一个具有上下两层的碳素体片层式电加热器;二次加热器(8)由一个外罩(19)、一个位于外罩(19)底部的燃气源、及位于外罩(19)底部并向外罩内吹风助燃的鼓风机(15)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管在一次加热器(7)中被弯制成螺旋盘状平面,并被严密包裹在所述的两层碳素体片层之间;其中一次加热器进油口(10)位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上面,且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内圆心处进入该螺旋盘状平面,而一次加热器出油口(11)则位于该螺旋盘状平面的外圆周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碳素体片层的内面按所包裹的螺旋盘状油管的形状成型,并覆有一层绝缘层,所述的每层碳素体片层的外面分别覆盖有绝缘隔温层和外皮保护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管在二次加热器(8)中被弯制成直立螺旋状,并被罩于外罩(19)内;二次加热器进油口(12)位于该直立螺旋状的外圆周处、并从外罩(19)的底部进入,二次加热器出油口(13)则位于该直立螺旋状的内圆心处、并从外罩(19)的顶部穿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二次加热器(8)中的燃气源是由一液化气罐(16)和一燃气炉盘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连通管(6)、热油回油管(21)、及出油管(5)的管道外部设有保温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配电箱包括一控制开关,并与所述一次加热器之间通过一供电电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返式二次加热洗井装置,其中的一次加热器是一个具有上下两层的碳素体片层式电加热器;二次加热器由一个外罩、一个位于外罩底部的燃气源及一鼓风机组成;油管在一次加热器中被弯制成螺旋盘状平面,并被包裹在碳素体片层之间;油管在二次加热器中被弯制成直立螺旋状,并被罩于所述外罩内;原油在本装置内经二次加热后再通过一排液泵加压返回油井内;本装置不需停井,不需外用水,仅利用油井本身的一部分液量就可完成洗井作业,且造价低、重量轻、操作维护简便。
文档编号E21B36/00GK2469176SQ0120437
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2日
发明者黄孟柱 申请人:黄孟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