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852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生产装置,尤其是适应用高油气比的抽油井,使气体从油液中分离出来的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使用井下气体分离器种类很多,从分离器原理上可分为重力作用式和离心力作用式。重力式气体分离是利用油气密度的差异,小气泡向上运动聚积形成大气泡,经气锚上部孔眼排出,原油向下运动,经内吸管进入抽油泵;离心力作用式是利用油气混合液在分离器内旋转流动,油气的密度不同离心力也不同,从而实现油气分离。然而这些气体分离器功能是单一的,分离效率低,满足不了高油气比抽油井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气体分离器分离效率低、功能单一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重力作用、离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体的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它主要包括外管、衬管、内吸管,三管通过上接头、下接头及其上的内外丝扣连接为一体,其中,外管、衬管、内吸管依次在相邻之间形成环行空间,外管上有割缝,衬管上开有小孔。
外管上的割缝为纵向的、与内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缝。
衬管上开的小孔为径向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油气混合液通过割缝进入外管与衬管的环空受到剪切作用,实现一级分离,由于割缝面积小,油气混合液经过时形成沿外管内壁旋转的高速液流,实现二级分离,气体向上移动排出,剩余未完全分离的油气混合液通过衬管小孔进入衬管与内吸管的环空,利用重力分离原理实现三级分离,最后被分离的油液通过内吸管进入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集重力作用、离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体,分离效率高,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防止气锁,提高泵效。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纵向剖面图。
图2图1中的A---A面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上接头1上端开有丝扣可与抽油泵相连,中部开有放气孔8,下部有一个外丝扣、两个内丝扣分别与外管3、衬管4和内吸管2相应的丝扣相连;衬管4下端与下接头5相连,衬管中部开有小孔6;下接头5下端开有与尾管相连的丝扣,其外表面与外管3下端内表面间隙配合。
由图2可以看出外管3上有两个纵向割缝7,割缝的方向与外管内表面相切且有粗糙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在井下工作过程如下上接头和抽油泵相接,其中间也可接若干根油管,下接头和尾管相接,井下油气混合液通过外管上的纵向割缝进入外管和衬管的环空,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液受到割缝粗糙表面的剪切作用使一部分气体被分离出来,形成气泡上移通过外管上部的放气孔8排出,进入环空的混合液形成漩流,又使一部分气体被分离,剩余的未完全分离的混合液通过衬管的孔眼进入衬管和内吸管的环空,在重力作用下完成脱气的原油通过内吸管进入抽油泵。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它主要包括外管(3)、衬管(4)、内吸管(2),三管通过上接头(1)、下接头(5)及其上的内外丝扣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外管(3)、衬管(4)、内吸管(2)依次在相邻之间形成环行空间,外管(3)上有割缝(7),衬管上开有小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管上的割缝(7)为纵向的、与内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衬管上开的小孔(6)为径向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高效气体分离器,它主要包括外管、衬管、内吸管,三管通过上接头、下接头及其上的内外丝扣连接为一体,其外管、衬管、内吸管依次在相邻之间形成环行空间,外管上开有纵向的、与内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缝,衬管上开有径向小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集重力作用、离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体,分离效率高,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防止气锁,提高泵效。
文档编号E21B43/36GK2714803SQ20042001110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2日
发明者李玉东 申请人:李玉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