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预铸基础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10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预铸基础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半预铸基础层,是指一种采用半预铸地梁方式在施工处制作的建筑物基础层。
背景技术
建筑物现场的动工,需待相关主管单位核准相关许可证照后才可开始进行,而目前建筑物基础层建造方式,是采用完全现场灌浆的方式,指在建造建筑物基础层时,直接在建造现场搭设地梁及底板钢筋笼,封模后再以混凝土灌浆形成地梁及底板后,于各地梁上方之间再设置顶板强度所需的钢筋网及灌浆所需的下模,另以混凝土灌浆形成顶板后成为建筑物基础层,但因现场搭设钢筋笼的空间狭小,不利于工作人员定位钢筋笼内各钢筋的位置,故需花费较多的施工时间,且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不一,会造成建造出的基础层无法维持一定的优良品质,另因地梁钢筋笼所有周围另需封模及灌浆,又所须灌浆的体积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待其干硬,故所需工期过长。又因为施工场所通常在室外,所以会受到该段时间内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刮风、下雨、日照的时间、温度的变化等等,会造成地梁无法维持一定的优良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习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半预铸基础层,可于相关主管单位核准相关许可证照前,即可于工厂或建筑物现场邻近处,进行半预铸地梁生产,待获得开工许可时,可立即于现场施工,简化现场施工流程以缩短施工时间,另可使各钢筋位置精确的目的,且可提高并维持其品质。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半预铸基础层,其中包括复数个半预铸地梁、底板、顶板所组成,其中各半预铸地梁外侧设有复数个底板衔接筋、腰筋及箍筋,各轴向箍筋内侧搭设有主筋,各径向箍筋间以帽盖互相搭接,各半预铸地梁间以腰筋互相搭接,底板是为底板层筋并与底板衔接筋互相搭接灌浆,且位于各半预铸地梁间下方,顶板是为上层板筋及具凹凸状的钢浪板上下设置,并架设于各半预铸地梁上侧方之间,钢浪板凹部处设置有下层板筋互相搭接灌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半预铸的方式,先行铸造地梁,可得到维持一定优良品质的地梁,并使各钢筋搭接位置精确,并能节省施工时间,简化现场施工的流程,而凹凸状的钢浪板同时具有顶板强度所需的钢材及顶板灌浆时所需的下模板,故不需另装设顶板灌浆时所需的下模板,可有效缩短施工时间,确具有其实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完成上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预铸地梁实施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预铸地梁另一实施例图。
附图中10--半预铸地梁 11--底板衔接筋12--腰筋121--腰筋13--箍筋14--结合孔20--底板21--上层板筋22--下层板筋30--顶板31--上层板筋32--钢浪板321--凸部 322--凹部33--下层板筋40--帽盖50--主筋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半预铸基础层包括设于施工处的半预铸地梁10,位于各半预铸地梁10之间设有底板20、顶板30。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厂内铸造的半预铸地梁10,其外侧设有复数个底板衔接筋11、腰筋12及弯折的箍筋13,又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预铸地梁10另一实施例,其结构大都与前述相同,唯不同的是半预铸地梁10与腰筋121为个别分离,且腰筋121一端设有螺纹,而半预铸地梁10的相对应处设有可与腰筋121端部螺纹螺合的结合孔14,结合孔14内部并具有可与腰筋121端部螺纹螺合的螺纹(图中未示),藉此可使半预铸地梁10与腰筋121结合。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底板20的底板层筋,包括上层板筋21及下层板筋22,上、下层板筋21、22分别由交错排列的钢筋结合组成,前述顶板30的钢材包括上层板筋31及凹凸的钢浪板32,钢浪板32上具有连续弯折而成的凸部321及凹部322上设置有沿其轴向的下层板筋33。
组合时,请参阅图1、2所示,首先将下层板筋22铺设于地面上,再将半预铸地梁10放置于预定位的位置,并使半预铸地梁10下层的底板衔接筋11与下层板筋22互相搭接,再将上层板筋21与上层的底板衔接筋11互相搭接,如图3所示,且各半预铸地梁10之间以腰筋12互相搭接,如此连续搭接半预铸地梁10、下层板筋22及上层板筋21后,再以混凝土灌浆后形成底板20,另将钢浪板32架设于各半预铸地梁10上侧方之间,在钢浪板32的凹部322内放置下层板筋33,另于箍筋13的弯折处内侧搭设有主筋50,再将帽盖40与箍筋13及主筋50结合,最后将上层板筋31搭设于帽盖40上,以混凝土灌浆其顶板30,待干硬后即完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半预铸基础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半预铸地梁、底板、顶板所组成,其中各半预铸地梁外侧设有复数个底板衔接筋、腰筋及箍筋,各轴向箍筋内侧搭设有主筋,底板是为底板层筋并与底板衔接筋互相搭接灌浆,且位于各半预铸地梁间下方,顶板是为上层板筋及具凹凸状的钢浪板上下设置,并架设于各半预铸地梁上侧方之间,钢浪板凹部处设置有下层板筋互相搭接灌浆。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半预铸基础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半预铸地梁间以腰筋互相搭接。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半预铸基础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同一半预铸地梁的各径向箍筋间以帽盖互相搭接。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半预铸基础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底板层筋为复数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半预铸基础层,因习用的现场铸造方式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无法维持一定的品质,且工期冗长,故有其改进的必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半预铸地梁设于施工处,各半预铸地梁与铺设在地面的底板的钢筋连续搭接后灌浆,另将顶板所需的凹凸状的钢浪板及上、下层板筋搭接在各半预铸地梁上侧之间,半预铸地梁上方具有帽盖与箍筋及主筋结合,以混凝土灌浆形成顶板后便完成本实用新型,如此可提高并维持基础层的品质,使建筑物的基础层更加稳固并大幅缩短工期。
文档编号E02D27/01GK2732832SQ200420050920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0日
发明者尹衍樑 申请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