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底挖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830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底挖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底挖斗<
背景技术
到现在,作为在构成桩底部的部分设有比轴部扩大的扩底部的灌注混凝
土桩的扩底桩被大家所熟悉(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164867号公报及日本 专利特开昭和59-489号公报)。
通过在地面设置立管护壁,在护壁的内侧通过挖掘机进行挖掘形成构成 轴部的部分,在其下方通过扩底挖斗渐渐扩展切削轴部直径形成构成扩底部 的部分,而构筑这样的扩底桩。
该扩底部被构成为具有直径向下方渐渐扩大的圓台形状的扩幅倾斜部 分及在其下方设有的圓筒状的垂直部分。
但是,形成扩底部的地层由于多为桩的支持层,硬地层较多,使用传统 的扩底挖斗有时难以切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硬地层也可容易形成桩的扩底部 的扩底挖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扩底挖斗是用于在构成桩底部的部分形成比 轴部直径扩大的扩底部的扩底挖斗,它包括圓筒状主体部和为扩大该主体部 的直径而被开放可能地形成的扩幅翼部,在该扩幅翼部的侧端部在该侧端部 的延设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旋转自由的旋转切削装置。
在上述扩幅翼部的侧端部的上述旋转切削装置之间,固定有固定切削装置。
而且,更佳是在上述扩幅翼部的下方的上述主体部的下端形成有突出 部。在该突出部可装卸自由地设有调整其直径的圆环状稳定装置。
而且,上述扩幅翼部可构成为,在下端附近形成有宽度大致一定的等宽 部,并且在该等宽部的上方形成为向上逐渐缩小的形状,在其等宽部的侧端 部可以替换上述旋转切削装置及板状的切削板状装置。
而且,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有接受来自钻土机的旋转轴的力的传 递轴部,其^皮设置为在上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移动可能,在该传递轴部可自 由改变方向地连接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的下端与上述扩幅翼部相连接,
在此,上述传递轴部可构成为被滑动自由地收容于安装在上述主体部内 部的导向筒,可根据在该导向筒的上端装卸自由地安装的开度调整板的高 度,设定上述传递轴部的向下方的移动量。
述传递轴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部突出于上述滑动槽,以该滑动槽为向导 可使上述传递轴部在上下方向移动。
象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扩底挖斗,由于在扩幅翼部的侧端部设有多个可 以自由旋转的旋转切削装置,可使该旋转切削装置切入地层将地层切削成沟 状,这样各沟之间的地层将呈脆性,变得容易被切削。因此,即使是坚硬地 层也容易被扩展切削。
而且,由于旋转切削装置之间固定有固定切削装置,所以由旋转切削装 置形成的沟与沟之间的地层,可利用固定切削装置有效率地进行剥落。
而且,由于在扩幅翼部的下方的主体部的下端形成有突出部,可以-使突 出部支撑在地层。
因此,在扩幅翼部打开时即使地层反力作用于主体部,由于突出部被地 层所约束下端位置也不会改变,从而不会偏向一方,能够以正确的形状形成 扩底部。
而且,当扩底前的挖掘孔直径大于扩底挖斗的直径时,通过安装圓环状 稳定装置调整上述突出部的直径,可使中心位置保持不动形成正确形状的扩底部。
而且,可将扩幅翼部的等宽部的侧端部替换为切削板状装置,所以由旋 转切削装置形成为沟状的扩底部的挖掘壁面能够被成形为没有凹凸的光滑壁面。
而且,在施加旋转力的钻土才几的;^走转轴与 一皮传递有该S走转力的传递轴部
之间具有减速装置,从而即使小转矩的相对小型的钻土机也可以在硬地层处 进行扩底。
而且,在使传递轴部滑动的导向筒的上端设有开度调整板,如通过该开 度调整板的高度设定传递轴部向下方的移动量,则可正确且有效率地形成所 希望大小的扩底部。
而且,在导向筒倾斜设有滑动槽,如沿其使传递轴部上下移动,可使扩 幅翼部平滑地张开闭合。


图1 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的扩底挖斗的概略构成的透视图。
图2 说明扩底挖斗构成的侧视图。
图3 图2的A—A剖面图。
图4 说明扩幅翼部的扩幅范围的说明图。
图5 (a)说明旋转切削装置的挖掘形状的扩大详图,(b)说明切削板 状装置的挖掘形状的扩大详图。
图6 (a )表示扩底挖斗置于扩幅前的挖掘孔的状态的说明图,(b )表 示扩幅时的扩底部及扩底挖斗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说明扩底挖斗的排土方法的透视图。
图8表示实施例1的设置有开度调整板的扩底挖斗的剖面图。
图9说明实施例2的导向筒构成的图,(a)为(b)的C-C剖面图,(b) 为从(a )的B-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0 说明实施例3的设有下部稳定装置部的扩底挖斗的概略构成的 透视图。
图11 表示实施例3的突出部的构成的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参照图面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构筑桩底部的直径大于轴部直径的扩底桩时使用的本实施形 态的扩底挖斗1的构成的透视图。
首先,从构成来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扩底挖斗1包括圓筒状主体部11, 及为扩大该主体部11的直径而被开放可能地形成的两枚扩幅翼部12、 12。
该扩底挖斗1是安装在钻土机(未图示)上的装置,其通过栓等拆卸自 由地安装在钻土机的旋转轴2的下端,该钻土机具体说具有旋回体,吊杆, 钢绳,旋转轴2等。
该扩底挖斗1的主体部ll被形成为具有能插入到如图6(a)所示的挖 掘孔60中左右的直径,该挖掘孔60由未图示的挖掘用挖斗挖掘形成。该主 体部11的上部设置有圆环状的稳定装置4。
而且,在扩底挖斗1被吊起时扩幅翼部12、 12被关闭且形成圓筒状主 体部11的侧面的一部4分,如图6 (b)所示插入到挖掘孔60时^皮打开而切削 挖掘孔60的壁面来扩幅。
该扩幅翼部12,如图2所示在下端附近形成有宽度大致一定的等宽部 12a,且在等宽部上方形成有向上逐渐缩小的三角形状的三角状部12b,如图 4所示形成为平面视呈圆弧状。
该等宽部12a比如被形成为500mm左右的高度,由该等宽部12a切削的 部分构成厚度500mm左右的扩底桩的底板。
而且,在该扩幅翼部12的侧端部,如图1所示,在该侧端部的延^L方 向间隔设有多个旋转切削装置121。
该旋转切削装置121如图5 ( a )所示,算盘珠状的切削装置121a被安 装为以被固定于侧端部的轴121b为中心旋转。
而且,在该旋转切削装置121与121之间固定有多个固定切削装置122, 其向侧方的突出量小于旋转切削装置121向侧方的突出量。
也就是说,该旋转切削装置121比固定切削装置122向外侧突出,旋转 切削装置121首先与挖掘壁面6接触,把地层切削成沟状。
而且,由于该旋转切削装置121以轴121b为中心旋转,所以与硬地层 接触时利用旋转可以防止发生过大的应力。
而且,在主体部11形成有在闭合扩幅翼部12、 12时可收容旋转切削装 置121和固定切削装置122的缺口部lla。
而且,在该扩幅翼部12的下方的内侧面固定有连接部件141的下端, 通过该连接部件141由作用力使扩幅翼部12张开闭合。
也就是说,如图1、 2所示,在主体部11的内部收容有与钻土机的旋转 轴2的下端连接的传递轴部14,连接部件141的上端利用万向联轴节构造可 自由改变方向地连4妄于该传递轴部14的下端。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该传递轴部14和旋转轴2的下端之间装有 减速装置3,减速装置3的下部与传递轴部14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5连接。 而且,该连接法兰5的上部及下部由如图7所示的补强板5a、 5b被补强。
该减速装置3在由于旋转而在扩底挖斗1加载时作动,其是通过降低扩 底挖斗1的旋转速度而增大转矩的装置。也就是说,根据在减速装置3的内 部组合的齿轮数进行减速及转矩的增大,从而即使是比较小规模的钻土机也 可以构筑具有大口径的扩底部的扩底桩。
而且,传递轴部14被收容于上端开口的筒状导向筒15中,其被构成为 可以在主体部11的上下方向(轴向)移动。
在该导向筒15的外周面的上部及下部通过焊接等分别固定有安装板 151的一侧,安装板151的另一侧固定在主体部11的内侧面。
另外,在该导向筒15的相对的周面部,在导向筒15的纵向延设有长圓 状的滑动槽152、 152,从该滑动槽152、 152突出有作为连接传递轴部14 和连接部件141的连接部的连接杆142。
该连接杆142如图3(图2的A-A断面)所示,^皮插入并贯通补强管14a, 该补强管14a嵌入在圆筒管状的传递轴部14的下端附近的在轴垂直方向贯 通的孔内。
该连接杆142的两端从滑动槽152、 152突出,在其突出的两端部分别 装有圓筒状补强套142a、 142a。
而且,使旋转轴2在如图3所示的R方向旋转时,通过减速装置3将旋 转力传给传递轴部14,传递轴部14进行旋转,装在伴随此旋转的连接杆142 的补强套142a、 142a推动导向筒15使其旋转,利用通过装在导向筒15的 安装板151而被传递的旋转力,主体部11旋转。
在相反方向延设的连接部件141、 141的上端被分别以可自由改变方向 的方式固定在该补强套142a、 142a。
并且,如图2所示,连接部件141的下端^皮可自由改变方向地连接在安 装于扩幅翼部12的内侧面的固定部141a。
如此构成的扩底挖斗1,如图2的两点锁线所示,相对于主体部11传递 轴部14呈被上提的状态时,连接杆142的补强套142a位于滑动槽152的上 端,连接部件141竖起,扩幅翼部12、 12闭合。
传递轴部14从该状态向下方移动时,补强套142a沿滑动槽152下降,
并且由于连接部件141的上下万向联轴节改变方向,该连接部件141倾斜, 扩幅翼部12、 12被向侧方推出而张开(参照图2的实线及虚线)。
为说明扩幅翼部12、 12的动作,图4表示一方的扩幅翼部12张开,另 一方的扩幅翼部12闭合的状态的平面图。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状态,扩 幅翼部12、 12同时开闭。
如图4所示,由扩幅翼部12可以形成与扩幅前的直径大致相同程度宽 度的环状扩幅部,换言之可以形成近3倍直径的最大扩底部120。
并且,在主体部ll的内部,为防止扩幅翼部12闭合时过多进入内部, 设置有闭翼停止器125,通过^f吏该闭翼停止器125与扩幅翼部12的侧端部附 近的内周面相接触,使扩幅翼部12停止在规定位置。
而且,在设置于扩幅翼部12的内周面的固定部141a以可自由改变方向 的方式连接有连接部件141的下端,如图4所示扩幅翼部12在张开及闭合 时,连接部件141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化。
另外,在主体部11的下端,如图1、 2所示,在扩幅翼部12、 12的下 方形成有突出部13。比如,对于3m左右高度的扩底挖斗1设有高度为 200-600mm左右高度的突出部13。
而且,在该突出部13开闭自由地设有圓锥形的盖部131,如图7所示通 过打开该盖部131使主体部11内部积存的挖掘土砂排出。
其次,就本实施形态的扩底桩的构筑方法及其作用加以说明。
首先,在钻土机的旋转轴2的下端安装上挖掘用挖斗(未图示),构筑 如图6 (a)所示的圆筒状挖掘孔60。
然后,把挖掘用挖斗从挖掘孔60吊起并从旋转轴2上拆除,把扩底挖 斗1安装到旋转轴2的下端。
在这种状态把扩底挖斗1下降到挖掘孔60,使扩底挖斗1的下面与挖掘 孔60的底部相接触形成图6(a)所示的状态。
接着,驱动钻土机使旋转轴2旋转时,则通过由减速装置3减速并传递 的旋转力使扩底挖斗1开始旋转。由于是通过该减速装置3,使得对于扩底 挖斗1的旋转的抵抗力即使大时,较小的旋转轴2的转矩也可使其旋转。
并且,由于该减速装置3可以收容于主体部11的内部,因此可降低为 把扩底挖斗1安装于旋转轴2所必需的高度,相对小型的钻土机也可以安装 使用。
这样,在使扩底挖斗1的下面接触到挖掘孔60的底部的状态时,扩底
挖斗1的主体部11不再下降。相对于此,被传递有旋转轴2的自重等的传 递轴部14沿导向筒15下降。
而且,在主体部11不再下降的状态而只有传递轴部14下降时,则以可 自由改变方向的方式连接在该传递轴部14下端的连接部件141的下端向外 侧扩展,扩幅翼部12、 12略有张开。
在该扩幅翼部12、 12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旋转切削装置121和固定 切削装置122,如图5 ( a )所示由旋转切削装置121将挖掘壁面6切削成沟 状,并且其间的地层由固定切削装置122拨削。
也就是说,旋转切削装置121面向外侧呈锐角形状,因此是坚硬地层也 容易切入,另外,即使切入的地层过于坚硬抵抗力很大时,由于进行旋转可 以避免过大应力发生,从而几乎不会发生切削装置121a的破损及短期内的 磨耗。 '
而且,由于利用旋转切削装置121先将地层切削成沟状,所形成的沟之 间的地层的上下约束力减小变得易于塌落,因此,通过固定切削装置122可 有效率地进行剥落,而且可以减少作用于固定切削装置122的负荷。
而且,如果挖掘壁面6被切削,则扩幅翼部12、 12进一步变得容易向 外侧扩展,随着旋转轴2的旋转扩底挖斗1进行旋转,并且扩幅翼部12、 12 的开度也渐渐扩大,最终形成如图6 (b)所示的如在圓筒形的上部结合有截 头圆锥形状的扩底部60b。
并且,如图6(b)所示,如果扩幅翼部12、 12开始张开,突出部13 成为被埋设状态且被地层所约束,因此,扩幅时的抵抗力即使增大,扩底挖 斗1的下端位置也不会改变,扩幅翼部12、 12的左右开度可以成为均等, 可在正确的位置以正确的形状形成扩底部6 0b。
这样的扩底桩,比如对于直径900隱左右的轴部60a,可使扩底部60b 扩大达到200Qmm左右。
另一方面,该扩幅挖掘时产生的挖掘土砂由旋转的扩幅翼部12、 12收 集于主体部11的内部。
而且,如果将旋转轴2提升,则传递轴部14沿导向筒15上升,连接于 该传递轴部14的连接部件141升起,并且扩幅翼部12将闭合。
在该状态下把旋转轴2继续提升时,连接杆142的补强套142a与滑动 槽152的上端接触,主体部ll将被提起。
这样,把内部收容有挖掘土砂的扩底挖斗1移至丟土位置,如图7所示 打开盖部131,从扩底挖斗l排出挖掘土砂。
并且,如此由旋转切削装置121和固定切削装置122切削形成的挖掘壁 面6,如图5 (a)所示会有形成凹凸的情况,如果想使挖掘壁面6形成为没 有不平整处的面时,首先把扩底挖斗l提升,将固定有旋转切削装置121的 挖掘刃从装卸部124拆下,将其更换为如图5(b)所示的板状的切削板状装 置123,该切削板状装置123通过装卸部124固定于扩幅翼部12的侧端部。
然后,再次将扩底挖斗1插入到挖掘孔60,使旋转轴2旋转且扩展扩幅 翼部12、 12,使切削板状装置123与挖掘壁面6相接触从而可形成没有不平 整处的光滑的挖掘壁面6。
这样,在挖掘形成的挖掘孔60中插入钢筋笼并灌入混凝土,从而完成 由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形成扩底桩的施工。
实施例1
以下,就上述实施形态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而且,对于和在上述实施 形态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均等部分的说明采用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图8是表示为调整传递轴部14的下降量在导向筒15的上面设置开度调 整板7的状态的图。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使连接杆142的补强套142a与滑动槽 152的下端相接触,将扩幅翼部12、 12扩展到最大限度,但是,根据扩底桩 的不同有时不必要将扩底部60b扩幅到最大扩底部120。
因此,在导向筒15的上面配置板状的开度调整板7,其具有比传递轴部 14的直径大的贯通孔,可以进行调整使传递轴部14不会过度下降。该传递 轴部14的移动量可通过开度调整板7的高度加以调整,此高度由每一块板 的高度及板数目调整。
并且该开度调整板7被分割为对等的两块,该两块板由合页开闭自由地 连接,因此可从传递轴部14的侧面方面容易地进行安装。
而且,在该实施例l中,未安装有上述实施形态中配置的减速装置3, 通过连接法兰5把旋转轴2的下端与传递轴部14的上端连接起来。
另夕卜,在连接法兰5的下面设有补强板5a,可以进行补强以保证即使与 开度调整板7相冲突也不会变形。
而且,传递轴部14下降到预定位置时,该连接法兰5的下面与开度调 整板7相接触,传递轴部14不再向比该预定位置更下方下降。
这样,传递轴部14的下降在途中停止时,则扩幅翼部12、 12也停留在 张开到途中的状态,因此可停留在所希望的扩底部60b的大小处。
而且,其他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形态大体相同,在这里省略说明。
实施例2
以下,就上述实施形态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而且,对于和在上述实施 形态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均等部分的说明采用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将就使用在周面倾斜设置有滑动槽152A 的导向筒15A的情况加以说明。
该导向筒15A至少是上方开放的圆筒状管材,其介由被固定在外周面的 上部及下部的连接板151A、 151B固定在主体部11A的内侧面。
并且,如图9(a)、 (b)所示,在该导向筒15A的周面形成有向与轴向 交叉的方向倾斜的滑动槽152A。其中,图9 (a)是图9 (b)的C-C剖面图, 图9 (b)是从图9(a)的B-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在该滑动槽152A的两侧,设有圓筒形状的补强管153、 153以进行补强。
传递轴部14被收容于上述导向筒15A中,在传递轴部14的下端设置的 连接杆142的补强套142a从滑动槽152A突出。
而且,传递轴部14边旋转边在上下方向移动时,则突出的补强套142a 边改变方向边上下移动。也就是说,如图9 (b)所示,补强套142a与滑动 槽152A的上端接触时在图左侧突出,当与下端接触时呈在纸面垂直方向突 出。
这样,与连接部件141连接的补强套142a被构成为在导向筒15A的周 围边旋转边上下移动,可使扩幅翼部12、 12在开闭时产生的扭曲相抵,从 而在连接部件141和万向连轴节等处不会产生过剩的应力,可以圓滑地使扩 幅翼部12、 12张开和闭合。
而且,其他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形态或实施例1大体相同,在 这里省略说明。
实施例3
以下,就上述实施形态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而且,对于和在上述实施
形态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均等部分的说明采用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在该实施例3中,对在已挖掘出比主体部11直径大的轴部60a的挖掘 孔6 Q中形成扩底部6 Ob的情况加以说明。
这样,在比主体部11的直径大的挖掘孔60中插入扩底挖斗1时,由于 主体部11与挖掘孔60的壁面之间存在间隙,如图10所示,在主体部11的 上部及下部分别装备稳定装置4和下部稳定装置部133,使在扩底时主体部 11的中心位置不发生偏离。
也就是说,上部稳定装置4的1/4圓弧状滑动板4a在直径方向被推出, 充填于主体部11和挖掘孔60的壁面之间。如图11所示,下部稳定装置部 133被以圆环状设置于和主体部11具有相同直径的躯体部132的外周,充填 于躯体部132和挖掘孔60的壁面之间。如此,实施例3的突出部13A主要包括圓筒状的躯体部132,在其外周 设置的圓环状的下部稳定装置部133,堵塞躯体部132的下面的圆锥状盖部 131。
并且,该下部稳定装置部133是比如由4个1/4圓弧状的钢制盒体的圓 弧部133a接合形成,在该圆弧部133a的圆周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在直径方 向延设的凸条133b和凹条133c。
而且,圓弧部133a的凸条133b及凹条133c分别与其两侧的圆弧部 133a、 133a的凹条133c及凸条133b嵌入连接,如图11所示通过螺栓133e 把邻接的圆弧部133a接合起来。
并且,在该圓弧部133a的内周面的略中央,如图11所示形成有凸部 133d,使该凸部133d嵌合的凹部132a形成在躯体部132的外周面(参照图 10)。
而且,通过使圆弧部133a的内周面与躯体部132的外周面相接触,使 凸部133d和凹部132a嵌合,如图11所示使用螺栓134将两者加以接合。
这样,如果下部稳定装置部133的外周面被光滑地连续形成,在使扩底 挖斗1旋转且打开扩幅翼部12、 12时,即使偏心荷载一时作用于突出部13A, 由于下部稳定装置部133嵌入挖掘壁面6,也不会成为扩底挖斗1的旋转障 碍。
并且,下部稳定装置部133自身由于凸条133b插入凹条133c而被坚固 地一体化,且其与躯体部132也通过凸部133d和凹部132a的嵌合而被坚固
地一体化。
因此,可充分抵抗扩底挖斗1旋转时在躯体部132和下部稳定装置部133 之间产生的剪力及圆弧部133a间产生的剪力。
因为象这样在张开扩幅翼部12、 12时所受的来自地层的抵抗在扩底挖 斗1的下部比上部增大,所以在该实施例3中只有下部稳定装置部133构成 为圓环状,但是并不限于此,上部稳定装置4也可以具有和下部稳定装置部 133同样的结构。
而且,其他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大体相同,在这 里省略说明。
以上,参照图面详细记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及实施例,具体的构 成并不只限于本实施形态及实施例,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程度的设计变更包 含在本发明内。
比如,在本实施形态中,直到扩幅翼部12、 12的上方一直设置有旋转 切削装置12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旋转切削装置121构成为可拆卸 式,在挖掘地层较软的情况下,进行将上方的旋转切削装置121拆除等调整 也是可以的。
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圆弧板状的扩幅翼部12,但并非只限于 此,比如三角状部12b是框架构造也可以。而且,对于主体部ll,堵塞等宽 部12a、 12a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圓弧板状即可,在其上方也可采用框架构造 或省略向上方扩展的三角形状的部分。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关于减速装置3被收容于扩底挖斗1的内部 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只限于此,比如减速装置3与稳定装置4也可形 成为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扩底挖斗,用于在构成桩底部的部分形成比轴部的直径扩大的扩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主体部;和为扩大该主体部的直径而被开放可能地形成的扩幅翼部,在该扩幅翼部的侧端部在该侧端部的延设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旋转自由的旋转切削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扩幅翼部的侧 端部的上述旋转切削装置之间,固定有固定切削装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扩幅翼部 的下方的上述主体部的下端形成有突出部。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幅翼部在 下端附近形成有宽度大致一定的等宽部,在该等宽部的上方形成为向上逐渐 缩小的形状,该扩幅翼部的等宽部的侧端部被构成为旋转切削装置与板状的 切削板状装置可替换。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幅翼部在下端 附近形成有宽度大致一定的等宽部,在该等宽部的上方形成为向上逐渐缩小 的形状,该扩幅翼部的等宽部的侧端部被构成为旋转切削装置与板状的切削 板状装置可替换。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的 内部,设置有接受来自钻土机的旋转轴的力的传递轴部,该传递轴部被设置 为在上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移动可能,在该传递轴部可自由改变方向地连接 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的下端与上述扩幅翼部相连接,在上述旋转轴的下 端与上述传递轴部之间设有减速装置。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有接受来自钻土机的旋转轴的力的传递轴部,该传递轴部被设置为在上 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移动可能,在该传递轴部可自由改变方向地连接有连接 部件,该连接部件的下端与上述扩幅翼部相连接,在上述旋转轴的下端与上 述传递轴部之间设有减速装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轴部被滑动自由地收容于安装在上述主体部内部的导向筒,在该导向筒的上端装卸自由 地安装有开度调整板,根据该开度调整板的高度设定上述传递轴部的向下方 的移动量。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轴部被滑动 自由地收容于安装在上述主体部内部的导向筒,并且在上述导向筒周面形成 有向与轴向交叉方向倾斜的滑动槽,上述传递轴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部 突出于上述滑动槽,以该滑动槽为向导使上述传递轴部在上下方向移动。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底挖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突出部装卸自 由地设有圓环状的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用于调整上述突出部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硬地层也容易形成桩的扩底部的扩底挖斗。该扩底挖斗(1)用于在构成桩底部的部分形成比轴部(60a)直径大的扩底部(60b),其包括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1)和为扩大该主体部(11)的直径而被开放可能地形成的扩幅翼部(12),而且在扩幅翼部(12)的侧端部在该侧端部的延设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旋转自在的旋转切削装置(121)。
文档编号E02D5/16GK101100929SQ20071012742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5日
发明者久保丰 申请人:系统计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