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882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应 用于滑坡或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抗滑桩结构因其可靠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在滑坡或边坡治理工程 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通常桩长较大,在适合抗滑及 施工操作要求的截面尺寸下,使得混凝土圬工量及钢筋量都较大,而 且一般为挖孔桩,施工工期较长,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如地下水位较 高时,还会出现施工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因此,对抗滑桩这类较为重 型的支挡结构而言,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经常会出现技术、经济、 施工操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是较为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 要寻求新型的结构轻型、技术经济合理且施工操作简单方便的抗滑支 挡结构。为此,可以借鉴在基坑支护和地基加固工程中采用的树根桩 方法治理滑(边)坡问题。现有的树根桩方法用于支护斜坡(含基坑) 时,主要是在成桩以后于桩顶位置设置连续的梁体结构将各桩连接起 来共同工作,以增强整体抗滑能力,同时,桩体的布置主要设为全竖 向或部分竖向部分斜向(其中有一部分反向边坡倾斜)这两种形式。 现有的这种方法在治理滑(边)坡时,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 将各桩顶用连续的压顶梁连接起来在实际操作中不灵活,会带来施工 中的困难,尤其是当地形条件复杂时(在山区边坡工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尤为突出;二是从承受坡体横向推力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全竖向 还是部分竖向部分斜向(其中有一部分反向边坡倾斜)的桩位型式都 未能充分利用坡体抗滑段的抗滑能力,不利于减小桩体结构的受力, 使桩体结构的受力不合理,造成工程的技术经济性的不尽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的树根桩支护边坡技术进行改进,以便使这种具有诸多 优点的轻型支挡结构有更强的工程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采用顺坡斜向微 型桩压顶板组合结构来抵抗滑坡推力,起到治理滑(边)坡的作用的 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型抗滑桩 组合结构,所述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包括若干个沿垂直滑坡滑动方向 上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 单元下部为若干根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固定于滑坡内(滑床)的小孔径 抗滑桩(桩孔直径可取为110mm 150mm),而在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 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板状结构。桩体顺坡斜向有助于减小作用于其 上的坡体压力,小孔径桩则有利于机械快速施工。所述抗滑桩沿坡体滑动趋势方向倾斜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0 15° 。所述抗滑桩包括3根直径为32mm或其以上的钢筋沿长度方向焊 接成束的束筋,所述滑坡内设有用于装配束筋的桩孔,所述桩孔内束 筋周围灌注水泥砂浆与束筋成型后构成抗滑桩。所述束筋的每根钢筋表面焊接固定设有对中架,各对中架外侧与 束筋轴线间的距离与桩孔半径相等。
所述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中各抗滑桩的中心间距为28d 40d, 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
所述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结构是厚度为 28d 40d矩形板,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其平面尺寸取决于 桩间距,即要在平面上将各桩顶完全覆盖,同时在边缘处还需留出一 定的外伸长度,即板边到各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布桩方向上 桩中心间距的一半。
所述矩形板的上、下均分布有受力主筋和与主筋正交的分布钢 筋,上下分布筋连在一起构成封闭型箍筋。在每排(两个方向)布桩 的方向上,还需布设局部抗冲切箍筋。
所述各抗滑桩桩体内的束筋顶部向上延伸至矩形板板体内弯折 形成弯折端(组成束筋的三根钢筋的弯折端之间在平面上设成约120 °夹角),该弯折端与板体锚固连接。弯起段后续的直线段纵轴线距 板底的竖向距离可取为0. 4~0. 5倍的板厚。钢筋弯起段的内径取为不 小于8d,后续的直线段长度取为不小于6d为宜,以综合满足构造及 受力方面的技术经济要求。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桩组合抗滑 结构,由于可以采用机械成孔,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可大 大縮短工期,而且各顺坡斜向(有助于减小作用于桩体支挡结构上的 坡体压力)微型桩组合后形成了空间刚架结构,在充分发挥边坡岩土体自承能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滑能力,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施工治理滑(边)坡的情况。


图1是施工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的坡体横断面示意图2是坡体开挖施工后的横断面示意图3是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中的抗滑桩平面分布示意图4是在坡体横断面上桩孔分布示意图5是桩孔的平面分布示意图6是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及焊接于其上的对中架布置示意图7是由3根钢筋焊接成的束筋及注浆管在桩孔中的横断面结构 示意图8是在坡体横断面上束筋装配入桩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平面分布示意图IO是在坡体横断面上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11是图10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包括 若干个沿垂直滑坡滑动方向上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 构单元,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下端为若干根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固 定于滑坡内(滑床)的抗滑桩,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 为整体板状结构。本实施抗滑桩统一布置成向顺坡方向(坡体滑动趋势方向)倾斜,其与竖直方向夹角可为10° 15° ,或者考虑坡体地形地质特征并 结合便于施工操作等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图1中标号2为坡体坡面线, 1为坡体上为设置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而进行的坡体开挖部分, 图2为拟设置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的部位在开挖施工后的示意 图,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的抗滑桩按图3所示的抗滑桩分布标记 3分布;每根抗滑桩的骨架为一束钢筋9,采用3根直径为不小于32mm 的钢筋6 (—般可取为直径为32 的HRB400钢筋,以便于批量购买, 或根据具体受力情况和购买的难易程度确定钢筋直径)沿长度方向隔 一定的距离(可取为2m)焊接成束,桩孔4直径可取为110 150mm, 具体可根据钻孔机械的常用孔径规格并结合所设钢筋直径大小综合 确定,若钢筋直径较大则做成较大直径的桩孔,反之则可做较成小直 径的桩孔,如当采用直径为32mm的钢筋时可采用直径为130mm的 桩孔,在桩孔中下置束筋时,采用对中架7 (隔一定间距焊接在每根 钢筋的同一侧),使束筋橫截面的重心和桩孔的形心重合,在桩孔中, 束筋周围通过灌浆管8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和束筋成型后构成桩 体;各抗滑桩的中心间距以不小于28d (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 径)且不大于40d为宜,以综合满足受力及构造方面的技术经济要求; 各抗滑桩要深入滑面以下一定的深度,需根据具体抵抗滑坡推力的大 小以及受力稳定性等条件综合设计计算确定。本实用新型将抗滑桩顶 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板状结构可做成有一定厚度的矩形 板ll,其平面尺寸取决于桩间距,即要在平面上将各桩顶完全覆盖,同时在边缘处还需留出一定的外伸长度,即板边到各边桩中心的距离
宜不小于相应布桩方向上桩中心间距的一半,板厚度以不小于28d(d 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为宜,且一般也不宜大于40d,以综合 满足构造及受力方面的技术经济要求;矩形板的上下均需布置受力主 筋12 (纵轴向同坡体潜在滑动方向),还需布置与主筋正交的分布钢 筋13,上下分布筋可连在一起做成封闭型(即成为封闭型箍筋)。此 外,在每排(两个方向)布桩的方向上,还需布设局部抗冲切箍筋。 具体所设钢筋的直径及间距由工程实际情况按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 确定;各抗滑桩桩体内的束筋先需要向上一直延伸到板体内距板底一 定距离位置处,然后再进行弯起处理,实现与板体的锚固连接,弯起 段10后续的直线段纵轴线距板底的竖向距离可取为0. 4 0. 5倍的板 厚。每根桩体内组成束筋的三根钢筋的弯起段及其后续的直线段之间 在平面上设成约120°夹角,由于桩体倾斜,三根钢筋的弯起角度有 所不同,如若桩体倾斜角度为15° ,则三根钢筋可布成一根弯起 105° (弯起段后续的直线段纵轴方向同坡体潜在滑动方向)、另外两 根均弯起85°的形式以近似处理。钢筋弯起段的内径取为不小于8d, 后续的直线段长度取为不小于6d为宜,以综合满足构造及受力方面 的技术经济要求。
用此种斜向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治理滑(边)坡主要可按下面的 方法施作,其示意图如下列图所示,即从图1顺次到图11逐步实现。
1)适当开挖滑(边)坡岩土体至设桩位置顶部,并平整成局部 平台,如图l所示;2) 可从坡体边缘处开始,对一个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按照设桩位置放线,标明各桩心位置,如图2、图3所示;3) 可采用机械钻孔的方法对该单元的各桩依次成孔,如图4、图5所示;4) 对此单元的各桩依次下钢筋(束筋及对中架预先焊接好),并同时置入合适口径的注浆管,参见图6至图9所示;5) 对相应的压顶板立模并绑扎钢筋,注意桩顶钢筋伸入板体的连接构造,如图10、图ll所示;6) 采用水泥砂浆依次连续浇注此单元的各桩,边浇注边提升管体,直到各桩浇注完成,然后立刻用混凝土浇注压顶板,直到板体浇 注完成,此即完成一个微型桩组合抗滑单元的施工,再以一定的间距 跳槽施工其它的单元,方法同前,直到完成所有的微型桩组合抗滑单元为止。
权利要求1、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包括若干个沿垂直滑坡滑动方向上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下部为若干根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固定于滑床内的抗滑桩,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板状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抗滑桩沿坡体滑动趋势方向倾斜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IO。 15° 。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抗滑桩的桩孔直径可为110mm 150腿。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中包括3根直径为不小于32mm的钢筋沿长 度方向焊接成束的束筋,所述滑坡内设有用于安装束筋的桩孔,所述 桩孔内束筋周围灌注水泥砂浆与束筋成型后构成抗滑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筋的每根钢筋表面焊接固定设有对中架,各对中架外侧与束筋纵 轴线间的距离与桩孔半径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中各抗滑桩的中心间距为 28d 40d, 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结构是 厚度为28d 40d矩形板,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所述矩形板在平面上将各抗滑桩桩顶完全覆盖且在覆盖抗滑桩边缘处向外延 伸,其延伸的长度不小于相应布桩方向上桩间净距的一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矩形板的上、下均分布有受力主筋和与受力主筋正交的分布钢筋, 上下分布筋连在一起构成封闭型箍筋;在每排布桩方向上,设有与所 述受力主筋或分布钢筋封闭搭接的局部抗冲切箍筋。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抗滑桩桩体内的束筋顶部向上延伸至矩形板板体内弯折形成弯 折端,该弯折端与板体锚固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束筋的三根钢筋的弯折端之间在平面上呈120°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该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包括若干个沿垂直滑坡滑动方向上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单元下端为若干根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固定于滑床的小孔径抗滑桩,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桩组合结构,由于可以采用机械成孔,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可大大缩短工期,而且各顺坡斜向微型桩组合后形成了空间刚架结构,在充分发挥边坡岩土体自承能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滑能力,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治理滑(边)坡的情况,也便于与植被护坡结合形成隐形支挡结构。因此,此种结构具有抗坡体滑动、安全可靠、施工快捷、节省造价、易与植被护坡结合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1148621SQ20082006175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1日
发明者肖世国 申请人:肖世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