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79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侧板和内侧板的门板。
背景技术
图28示出作为作业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0,上部旋转体12可旋转地 设于下部行驶体11上,在该上部旋转体12上搭载有驾驶室13、作业装 置14、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5。动力装置15被上部罩16和侧门17、 18 等所覆盖。侧门17、 18通过后述的铰链被安装为可自由开闭,并由闩锁 装置19保持关闭状态。
以往,在机动车技术领域中采用的由两张金属板组合起来构成的门 结构为通过外侧板的弯折加工(巻边精加工)来包住内侧板的结构,一 般包住内侧板用的外侧板的板厚较薄,而内侧板的板厚较厚。将该结构应 用于作业机械的侧门17、 18等的门板中的话,承受不了来自外侧的冲击。
还有采用对作业机械的外侧板进行巻边加工以使其包住内侧板的结 构的罩体结构。该外侧板采用与内侧板厚度相等的板材(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l)。
此外,在作业机械中具有发动机罩,该发动机罩在罩主体的内侧安 装有隔音材料或吸音材料作为内衬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228412号公报(第三页,图7-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57804号公报(第二页,图l)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罩体结构中,由于外侧板与内侧板的厚度相 等,因此在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使它们均形成为薄板的情况下,有着容易 在外来的冲击作用下凹陷等问题,此外,为了防止该问题使它们均形成 为厚板的情况下,有着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动机罩中,需要仅以罩主体来确保足够的强度,使得罩主体变重,并且难以确保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 现轻量化的同时获得足够强度的门板。
第一发明是一种门板,该门板包括外侧板;板厚比外侧板薄的内 侧板,其固定于外侧板的内侧面上,并且在该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形成 有空间;以及填充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发泡材料。
在第一发明所述的门板的基础上,第二发明所述的门板的内侧板包 括成形为凹状并与外侧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相对于接合部鼓出成形 的凸部。
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所述的门板的基础上,第三发明所述的门板的 包括巻边加工部,该巻边加工部通过将外侧板的周缘部以包住内侧板的 周缘部的方式折返并压扁而形成。
在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的基础上,第四发明所述 的门板的外侧板的板厚为内侧板的板厚的L2 5.0倍。
在第一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的基础上,第五发明所述 的门板的外侧板和内侧板采用镀锌钢板成形。
在第三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的基础上,第六发明所述 的门板的内侧板包括加强变形部,该加强变形部在通过粘接剂粘接到外 侧板上的接合部,以从靠近外侧板的巻边加工部的位置立起的方式鼓出 成形。
根据第一发明,能够通过由外侧板和比外侧板薄的内侧板所形成的 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实现轻量化,并且通过由内侧板和比内侧板厚的外 侧板所形成的、具有足够高度的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能够廉价地提供 能够相对于外来的冲击确保足够强度的牢固的门板,进而,能够通过发 泡材料使门板自身所产生的声音有效地衰减,即能够提高声音的衰减效 果,实现低噪音化。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相对于内侧板的形成为凹状的接合部而鼓出成形凸部,即使内侧板比外侧板的板厚薄,也能够以通过凹凸结构增强刚 性的方式成形,从而能够提高强度。
根据第三发明,通过以包住内侧板的周缘部的方式使外侧板的周缘 部折返并压扁而形成巻边加工部,即使是比内侧板的板厚更厚的外侧板, 也能够获得一定形状的巻边加工部,能够获得品质稳定的折返结合部。
根据第四发明,通过使外侧板的板厚为内侧板的板厚的1.2 5.0倍, 能够相对于外部冲击确保足够的强度。
根据第五发明,通过采用镀锌钢板来成形外侧板和内侧板,从而能 够强化门板内部的防锈效果。
根据第六发明,由于使立体剖面结构为支柱或横梁那样的加强变形 部以从靠近强度较高的外侧板的巻边加工部的位置立起的方式鼓出成 形,因此加强变形部不具有从巻边加工部释放出来的接合部那样的厚度, 使得两张板利用粘接剂贴合起来的部分的面积最小,能够将粘接剂的收 縮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能够防止门板的外周 部翘曲,从而能够确保形状精度。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门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该门板的外表面的图。
图3是沿图2中的ni—n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该门板的外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该门板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该门板的巻边加工部的剖视图。
图7是该门板的巻边加工部的内表面的图。
图8是该门板的内表面侧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该门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IO是示出该门板的内部加强板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图10 (a) 是将内部加强板定位到内侧板内并进行粘接的剖视图,图10 (b)是将内 侧板和内部加强板定位于外侧板的巻边加工中途的周缘部内的剖视图,图10 (c)是对外侧板进行巻边加工并接合固定有内侧板和内部加强板的 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该门板的内侧板上形成的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的剖 视图。
图12是为了与图11进行对比而示出没有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的 情况的参考图。
图13是示出在该门板的内侧板上形成的凹曲面状的第一级角部和 第二级角部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该第一级角部和第二级角部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和中 心的立体图。
图15是为了与图14进行对比而将第一级角部和第二级角部的凹曲 面的曲率半径设为相等的情况下的参考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该门板的内侧板上形成的粘接剂积留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该门板的粘接剂积留部的剖视图。
图18是该门板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具有该门板的作业机械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2是该门板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门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的图。
图24是沿图23中的niv-n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的放大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门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7是该门板的内表面的图。
图28是示出作业机械的概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21:外侧板;22:空间;23:内侧板;24:发泡材料;27:接合部; 29:凸部;33:巻边加工部;34:粘接剂;56:加强变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1和图22所示的 第二实施方式、图23至图2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图26和图27所 示的第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20示出作为作业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0,上部旋转体12可旋转地 设于下部行驶体11上,在该上部旋转体12上搭载有驾驶室13、作业装 置14以及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5。动力装置15被上部罩16和侧门17等 所覆盖。侧门17通过后述的铰链被安装为可自由开闭,并由后述的闩锁 装置保持关闭状态。
图1至图5示出一侧的侧门17的门板20,如图1和图3所示,该 门板20具有外侧板21;内恻板23,其相对于该外侧板21冲压成形为 凹凸状,该内侧板23的凹部固定于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且在内侧 板23的凸部和外侧板21之间形成有空间22;以及发泡材料24,其填充 在所述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空间22中。
外侧板21的板厚形成为内侧板23的板厚的1.2 5.0倍。换言之, 内侧板23使用板厚比外侧板21薄的铁板、冷轧钢板(SPCC等)或者镀 锌钢板。例如,在外侧板21是板厚为1.2mm的铁板、冷轧钢板或者镀锌 钢板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彼此相反的强度和加工性,内侧板23优选使用 板厚为0.6mm、 0.8mm等的薄铁板、冷轧钢板或者镀锌钢板,其适于用 模具一次击打而成,因此通过冲压来成形下面将要说明的各种凹凸部以 获得预定的强度。
以往的作业机械用侧门一般采用SPCC等冷轧钢板,然而在这种具 有多层结构的门的情况下,有可能因结露等而影响其内部的防锈效果, 因此通过采用镀锌钢板成形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从而强化了门板20 内部的防锈性。
如图1所示,发泡材料24是将贴附于内侧板23的内表面上的未发 泡状态下的片状的发泡材料24a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空间22 内加热并使之发泡而成形的。发泡材料24a优选为具有20倍左右的体积 膨胀率的高发泡性的橡胶类吸音材料。发泡材料24a的加热优选使用烤漆用加热设备,并与烤漆同时进行。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外侧板21上通过孔加工而设置有多组作为通 气孔集合部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是将形 成为正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25经通气孔25各边的结合部集合成蜂窝状 而构成的。
如图5所示,内侧板23具有成形为凹状并与外侧板21接合的作 为凹部的接合部27、 28;和相对于这些接合部27、 28鼓出成形的凸部29。
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与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对应 地沿横向形成三列,在这些接合部27上,分别通过孔加工设置有比外侧 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大的通气用开口部30。
艮口,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与在内侧板23的作为凹部 的接合部27上开口形成的通气用开口部30 —一对应地设置有多组,而 且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形成得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 部26稍大。
如图6至图8所示,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这样的巻边加工 使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 扁。SP,外侧板21具有巻边加工部33,该巻边加工部33通过以包住内 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扁而形成的周缘部31来咬合内侧板 23的周缘部32。
如图6所示,内侧板23的至少周缘部32利用粘接剂34粘接在外侧 板21上,利用该粘接剂34在巻边加工部33处将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 接合起来并进行密封。粘接剂34优选为具有粘性和热固性的浆糊型结构 用粘接剂。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处分别将外侧板21角 部的折返部分和中间弯折部的折返部分切割,从而形成有角部切槽35和 中间弯折部切槽36。内侧板23的与外侧板21的角部切槽35对应的角部 成形为圆弧状。
图9是侧门17的分解立体图,以夹在外侧板21和相对于该外侧板 21定位并固定在外侧板21内侧面的内侧板23之间的方式固定有铰链安装用的内部加强板41。
关于该内部加强板41,在中央部设置有反复形成有凹凸部的凹凸接合部42,在该凹凸接合部4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连续地形成有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与这些铰链安装面部43、 44相邻且呈凹槽状地形成有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
相对于该内部加强板41,在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侧的凸部29上,在中央部设置有反复形成有凹凸部的凹凸接合部47,在该凹凸接合部4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开口形成有铰链安装口 48、 49,与这些铰链安装口 48、 49相邻且呈向下方凸出的凸起状地形成有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1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2。
内部加强板41的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的大小不同。同样,内侧板23的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1和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52的大小也不同。分别设置在内部加强板41和内侧板23的一侧的对应位置上的、 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和定位用配合部51相互凹凸配合,分别设置在内部加强板41和内侧板23的另一侧的对应位置上的、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和定位用配合部52相互凹凸配合。
在进行该内部加强板41的定位配合时,内部加强板41的凹凸接合部42紧贴在内侧板23的涂布有粘接剂的凹凸接合部47的背面,并且使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与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口 48、 49位置对齐,从而通过这些铰链安装口48、 49,分别将铰链53、 54焊接安装到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上。
如图9所示,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上设有用于安装闩锁装置的安装孔55a、 55b。
图10示出了组装有内部加强板41的门板20的制造方法,图10(a)表示将内部加强板41定位在内侧板23的相对于外侧板21鼓出成形为凸状的凸部29内,并利用涂布于凹凸接合部42、 47之间的粘接剂进行粘接。在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的与外侧板21接合的接合部面上也涂布有热固性的粘着剂34。图10 (b)表示在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巻边加工中途的弯折且敞开的状态下,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的内侧板23夹设着内部加强板41嵌入到该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内,并将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相对于外侧板21进行定位。图10 (c)表示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从而将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接合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进行密封。
如图11所示,关于内侧板23,相对于形成为凹状并与外侧板21紧贴的接合部27,鼓出成形有凸部29,在该凸部29的中间部形成有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利用粘接剂34粘接在外侧板21上,凸部29的相对于接合部27立起的立起部分57连续地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5和图8等所示,凸部29和加强变形部56沿着凹状的接合部27形成为环状。
图12是为了与图11进行对比而示出没有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的情况的参考图,在如图11所示那样可通过加强变形部56设置圆弧状的立起部分57的情况下,相对于外侧板21以较小的角度91 (<02)立起,并且由于具有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因此能够将凸部29设定为足够高的高度H1 (〉H2)。
如图13所示,内侧板23的凸部29具有比加强变形部56更靠接合部27侧的凹曲面状的第一级角部61和隔着加强变形部56形成的凹曲面状的第二级角部62,并且在各角部61、 62的凹曲面之间以将加强变形部56形成得最狭小的方式形成非平面部63,以使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和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不经平面部地接近。
如图14所示,为了形成这样的非平面部63,优选将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比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r大,且使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的中心P62位于比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的中心P61更靠角部内侧的位置。
图15是用于与图14进行对比的参考图,将第二级角部62a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与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r相等的话,则会在各角部61、 62a的凹曲面之间形成使加强变形部56扩大到最大的平面部64。
如图16所示,内侧板的利用粘接剂34粘接到外侧板21上的接合部27中具有粘接剂积留部68,该粘接剂积留部68形成用于积留粘接剂34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
该内侧板23的粘接剂积留部68沿着通气用开口部30呈连续凸状地设于纵向的接合部27中,所述通气用开口部30设于与外侧板21的通气孔25对应的位置。
如图17所示,该粘接剂积留部68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的剖面以高度h/宽度w=l/2 l/4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粘接剂积留部68从接合部27立起的立起部69的剖面形成为凹状的圆弧剖面形状。
如图5所示,内侧板23具有相对于接合部27、 28鼓出成形的凸部29,但在该凸部29中,在通气用开口部30的上部和下部也设置有凸状的加强用凸部29a,该加强用凸部29a沿着连续地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横向的接合部27而连续地鼓出成形,进而,如图18所示,在横穿该加强用凸部29a的方向上呈凹状地形成有强化用凹部70。
如图19所示,该强化用凹部70的深度D被设定为加强用凸部29a的整个高度H的1/3 1/2。在内侧板23的加强用凸部29a与外侧板21之间填充有发泡材料24。
接下来,说明该门板20的制造工序。
如图1所示,在内侧板23的凸部29内粘贴有发泡材料24a,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也粘贴有发泡材料24a,如图IO (a)所示,将铰链安装用的内部加强板41接合到内侧板23的一侧的凸部29内,进而,在内侧板23的作为凹部的接合部27和内部加强板41上涂布与外侧板21进行粘接所需的热固性的粘接剂34,如图IO (b)所示,对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进行定位使它们重合,如图10 (c)所示,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并压扁,从而将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接合到外侧板21的内侧面。
然后,通过烤漆用加热设备的加热使粘接剂34固化,从而使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粘接起来,并且,如图l所示通过烤漆用加热设备的加热使发泡材料24a发泡,从而发泡部件24填充在空间22内,进而,通过烤漆用加热设备的加热对预先喷涂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外表面上的涂料进行烧结。
例如,关于粘接剂34的热固,在150'C下进行5分钟的加热;关于发泡部件24的发泡,在150'C下进行20分钟的加热;关于烤漆,在180°C 200'C下进行20分钟的加热。这些加热可以使用已有的烤漆用加热设备来进行。
最后,如图5所示,使铰链53、 54分别穿过内侧板23的铰链安装口 48、 49,并通过角焊等焊接并安装到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上,并且将闩锁装置19安装到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安装孔55a、 55b中。
接下来,对图1至图2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门板能够通过由外侧板21和比该外侧板21薄的内侧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来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通过由内侧板23和比该内侧板23厚(具有内侧板23的板厚的1.2 5.0倍)的外侧板21形成的、具有足够高度的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对来自外侧的冲击确保足够的强度,从而能够以便宜的价格提供牢固的门板。
并且,能够通过填充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的发泡材料24来吸收振动,从而能够使门板自身所产生的声音有效地衰减,即能够提高声音的衰减效果、实现低噪音化。
如图3和图5所示,通过相对于内侧板23的成形为凹状的接合部27使凸部29鼓出成形,即使内侧板23的板厚比外侧板21的板厚薄,也能够以通过凹凸结构增加刚性的方式成形,能够提高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使外侧板21的周缘部32折返并压扁而形成巻边加工部,即使是比内侧板23的板厚更厚的外侧板21,也能够获得一定形状的巻边加工部33,能够获
得品质稳定的折返结合部。
艮P,利用外侧板21的周缘部咬合内侧板23的周缘部进行结合的巻边加工部33,通过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的方式折返并平坦地压扁,因此与使外侧板21的弯折加工部鼓出成圆形剖面的现有巻边精加工相比,能够使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部33的形状稳定,保证均一的质量。
此时,虽然在外侧板21的角部和中间弯折部处使外侧板21的周缘部弯折加工也不容易进行,然而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角部切槽35使外侧板21的角部的折返部分设有切口,此外通过中间弯折部切槽36使外侧板21的中间弯折部的折返部分设有切口,因此即使是在外侧板21的角部和中间弯折部,也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使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折返并被平坦地压扁的加工。
如图6所示,通过采用粘接剂34的粘接和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部33,能够使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可靠地成为一体。
如图7所示,由于内侧板23的与外側板21的角部切槽35对应的角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内侧板23的角部从外侧板21的角部切槽35突出来。
如图8所示,由于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被设置成比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大,因此即使在将内侧板23与外侧板21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体时产生有制造上的公差,即,由于冲压成形品的形状公差的大小使得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的位置没有准确地对齐,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也是在通气用开口部30的范围内偏移,因此能够防止内侧板23堵塞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不会损失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面积,能够确保预定的开口面积,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位置对齐,能够提高制造时的作业性。
通过多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和通气用开口部30,能够确保足够的通气用开口面积。
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双重结构的门板中,相对于内侧板23的受限的通气用开口部30,通过外侧板21上能够呈蜂窝状且高密度地开口形成的通气孔25,能够形成开口面积效率高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并且由于该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是将形成为正六边形的多个通气孔25经通气孔各边的结合部呈蜂窝状地集合起来而构成的,因此能够在确保各通气孔25之间的结合部强度的同时,使所述结合部形成得细以减小流体阻力,并且能够通过将圆孔或四边形孔集合起来构成的通气孔集合部来减少通气孔25之间的结合部由于空气气流的阻碍而产生的紊流。
如图9所示,内部加强板41在门板20的使内侧板23相对于外侧板21鼓出的凸部29处被固定在内侧板23和外侧板21之间,通过该内部加强板41能够加强凸部29处的强度,特别是由于该内部加强板41相对于内侧板23通过凹凸配合进行定位,因此只要在制造时进行凹凸配合,就能够准确地控制内部加强板41的位置,能够将内部加强板41准确地定位并固定在加强效率最高的位置上。
艮卩,通过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 51的凹凸配合以及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 52的凹凸配合,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长条状的内部加强板41相对于内侧板23的定位。
由于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5、 51与另一侧的定位用配合部46、 52的大小不同,因此内部加强板41的朝向错误的话,内侧板23的定位用配合部51、52与内部加强板41的定位用配合部45、46的位置无法对齐,因此能够将具有方向性的内部加强板41准确地组装到内侧板23内。
由于铰链53、 54是穿过在内侧板23上开口形成的铰链安装口 48、49后,焊接在内部加强板41的铰链安装面部43、 44上的,因此与将铰链53、 54安装到内侧板23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铰链53、 54的安装强度。
如图IO所示,在对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进行巻边加工的中途的弯折且敞开的状态下,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的内侧板23夹设着内部加强板41嵌入并定位于该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内,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31通过巻边加工以夹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32的方式折返,从而将内侧板23和内部加强板41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门板的制造方法将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中途的周缘部31有效应用于内侧板23的定位,同时能够通过内部加强板41确保相对于外侧板21形成为凹凸状的内侧板23的凸部29处的强度。
如图ll所示,通过由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闭截面结构,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并且内侧板23在相对于与外侧板21紧贴的接合部27鼓出成形的凸部29的中间部,呈阶梯差状地形成有加强变形部56,因此与图12所示那样只形成有凸部29的内侧板23的相比,能够实现强度的提高,能够提高门板整体的强度。
通过借助于形成为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抬高凸部29的高度Hl,在负荷方向上的剖面二次力矩与高度Hl的三次方成比例,因此能够在结构上提高强度,同时利用相对于接合部27连续地形成为圆弧状的凸部29的立起部分57能够使相对于外侧板21的角度91形成得比图12的角度02更小,因此即使通过粘接剂34将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粘接到外侧板21上时所产生的多余的粘接剂34流出到凸部29内,也能够在凸部29的立起部分57和外侧板21之间残留足够厚度的粘接剂34,从而能够防止粘接剂34向凸部29内扩大,并且借助于残留形状较厚的固化了的粘接剂34,能够提高内侧板23相对于外侧板21的粘接强度。
如图5所示,接合部27、与沿该接合部27形成为环状的凸部29以及加强变形部56互相加强,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内侧板23的强度。
如图13和图14所示,内侧板23具有加强变形部56,该加强变形部56呈阶梯差状地形成于凸部29的中间部,该凸部29相对于紧贴在外侧板21上的凹状的接合部27鼓出成形而成,在位于比该加强变形部56更靠接合部27侧的位置上的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与隔着加强变形部56形成的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之间具有使加强变形部56形成为最狭小的非平面部63,以使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和第二级角部62不经平面部地接近,因此能够消除如图15所示那样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与第二级角部62a的凹曲面在平面部64处分离的情况下的不连续性,在用外周缘部被固定了的钣金材料轧制成形内侧板23时,能够使钣金材料如图14所示那样容易从连续的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流向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从而能够提高角部的冲压成形性。
如图14所示,具有比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的曲率半径r大的曲率半径R的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是比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更平缓地敞开的曲面,因此与具有图15所示那样的放大了的平面部64的加强变形部56相比,在该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处,材料的流动更为平滑,并且,由于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的中心P62比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的中心P61更靠角部内侧,因此第二级角部62的凹曲面靠近第一级角部61的凹曲面,从而在轧制成形内侧板23时,材料从第二级角部62向第一级角部61的流动变得平滑。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利用粘接剂34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中设有粘接剂积留部68,该粘接剂积留部68形成用于积留粘接剂34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因此在将内侧板23按压并紧贴在外侧板21上时,从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之间被挤出来的粘接剂34残留在粘接剂积留部68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中,从而能够保持该粘接剂34固化时的接合力。
连续地设置在纵向的接合部27中的粘接剂积留部68在用于侧门时还起到上下方向的支柱的作用,能够提高相对于上下方向的荷重的强度。
在酷暑环境下使用时,在与外侧板21的通气孔25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的情况下,使粘接剂34残留在内侧板23的粘接剂积留部68中,该粘接剂积留部68沿该通气用开口部30呈连续凸状地设置在接合部27中,因此即使是较小的粘接面积也能够保持粘接剂34的接合力,可靠地提高强度,并且通过内侧板23的沿通气用开口部30呈连续凸状地设置在接合部27中的粘接剂积留部68,也能够提高接合部27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开口部周边的强度降低。
以高度/宽度=1/2 1/4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剖面的粘接剂积留空间67为高度受限的扁平状空间,因此从外侧板21与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之间被挤出到粘接剂积留空间67中的粘接剂34积留在被挤出的位置并固化,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粘接剂34的接合力。
如图17所示,在形成为凹状的圆弧剖面形状的粘接剂积留部68的立起部69和外侧板21之间形成有逐渐扩大的微小间隙,因此容易使粘接剂34均匀地停留在该立起部69的间隙中,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粘接剂34产生的接合力。
如图5所示,通过沿着连续地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如图18所示那样连续地鼓出成形的凸状的加强用凸部29a,能够实现粘接在外侧板21上的内侧板23的强度的加强,并且通过在横穿该加强用凸部29a的方向上呈凹状地形成的强化用凹部70,能够使通过加强用凸部29a进行的加强更为牢固,总的来说,通过利用具有相互交叉的方向性的加强用凸部29a和强化用凹部70使内侧板23形成复杂的凹凸形状,从而能够使内侧板23的加强变得更为牢固。
如图19所示,通过使强化用凹部70的深度D形成为加强用凸部29a的整体高度H的1/3以上,从而能够防止在强化用凹部70过浅的情况下进行冲压成形时产生回弹等成形不良的情况,并且通过使强化用凹部70的深度D形成为在加强用凸部29a的整体高度H的1/2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强化用凹部70在过深的情况下强度降低。
深度D设定为加强用凸部29a的整体高度H的1/3 1/2的强化用凹部70没有完全将加强用凸部29a断开,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加强用凸部29a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设置连续的发泡材料24。
接下来,图21和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总的来说,在该实施方式中,侧门17没有图1至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酷暑对策用的外侧板21的蜂窝状通气孔集合部26以及内侧板23的通气用开口部30,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以较宽的面积与外侧板21的背面粘接,因此强度提高了。其他结构与图l至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接着,在图23至图2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总的来说,在该实施方式中,侧门17没有图1至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其他结构与图1至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接下来,在图26和图2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总的来说,在该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反地,在侧门17上,靠近巻边加工部33附近地设置有图1至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阶梯差状的加强变形部56。
艮卩,对于图23至图2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的作业机械用多层结构的侧门17,利用粘接剂34将其外周部粘接起来,并且通过外侧板21的外周缘部的巻边弯曲加工(下面,称作"巻边弯曲")而结合起来,为了确保该巻边弯曲部具有足够的粘接面积,使凸部29的立起部分离开巻边加工部33足够的距离,然而对于这种不具有从巻边加工部33释放出来的接合部27那样的厚度,且两张板通过粘接剂34贴合起来的部分的面积较大的结构,粘接剂34的收縮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容易使外周部翘曲,难以确保形状精度。
因此,如图26所示,在能够通过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部33与外侧板21粘接的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以从靠近巻边加工部33的位置立起的方式鼓出成形内侧板23的加强变形部56。总的来说,使加强变形部56鼓出成形到巻边加工部33的折返端缘部为止,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
由此,由于使立体剖面结构为支柱或横梁那样的加强变形部56以从靠近弯曲长度接近约10mm且强度较高的外侧板21的巻边加工部33的位置立起的方式鼓出成形,因此不具有从巻边加工部33释放出来的接合部27那样的厚度,且两张板利用粘接剂34贴合起来的部分的面积最小,能够将粘接剂34的收縮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能够防止门板20的外周部翘曲,从而能够确保形状精度。
此外,如图27所示,在酷暑环境下使用该侧门17时以如下方式应对酷暑外侧板21的通气用开口部26a和开口于内侧板23的接合部27上的通气用开口部30a,在从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的一侧框部到另一侧框部的范围内在横向上开有较大的开口。
进而,在一侧框部的铰链安装部48a、 49a分别设有一对铰链安装孔48h、 49h,利用螺栓将铰链(未图示)安装到铰链安装部48a、 49a上,该螺栓穿过这些铰链安装孔48h、 49h,并且拧入到焊接于在外侧板21和内侧板23之间设置的内部加强板(未图示)上的内螺母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图20或图28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等作业机械的门板。
权利要求
1. 一种门板,其特征在于,该门板包括外侧板;板厚比外侧板薄的内侧板,其固定于外侧板的内侧面上,并且在该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形成有空间;以及填充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发泡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 内侧板包括成形为凹状并与外侧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 相对于接合部鼓出成形的凸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 该门板包括巻边加工部,该巻边加工部通过将外侧板的周缘部以包住内侧板的周缘部的方式折返并压扁而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 外侧板的板厚为内侧板的板厚的1.2 5.0倍。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 外侧板和内侧板采用镀锌钢板成形。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 内侧板包括加强变形部,该加强变形部在利用粘接剂粘接到外侧板上的接合部,以从靠近外 侧板的巻边加工部的位置立起的方式鼓出成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获得足够强度的门板。门板(20)包括外侧板(21)、内侧板(23)以及填充在它们之间的空间(22)中的发泡材料(24)。内侧板(23)被冲压成形为凹凸形状,其接合部(27)固定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且在凸部(29)与外侧板(21)之间形成空间(22)。外侧板(21)的板厚为内侧板(23)的板厚的1.2~5.0倍。将外侧板(21)的周缘部以包住内侧板(23)的周缘部的方式折返并压扁,从而形成卷边加工部(33)。
文档编号E02F9/00GK101548051SQ20088000096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宇户亮二 申请人:卡特彼勒日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