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器材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9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爆破器材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存放爆破器材的爆破器材库,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矿井下 爆破器材库。
背景技术
爆破器材(例如炸药和雷管)是开矿时常用的物品,爆破器材属于危险品,容易爆 炸,因此需要有特殊的贮存方式,且需专人看护并制订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传统上,通常 将爆破器材放置到井上库内,但是井上爆破器材库安全可靠程度低,例如容易被盗窃、未经 授权人的人员容易接近,并且容易被意外引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在于提出一种开设在矿井下面、能够减少或消除爆破器材带来的安全事故的爆破器材库。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设在矿井下且包括第一和第二横向通道,其中第二横 向通道与第一横向通道间隔开预定距离且位于第一横向通道的外侧;第一硐室,所述第一 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一横向通道相连通;第二硐室,所述第二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横向 通道相连通;和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外端分别与运输巷道相连通, 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且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 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由于开设在矿井下面,因此矿工、未经允许的人员不容 易接近,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横向通道间隔开布置,并且第一和第 二硐室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横向通道内侧,因此例如当第一硐室内存放炸药而第二硐室 存放雷管时,炸药与雷管需要通过不同的横向通道存取,因此雷管和炸药相距较远,进一步 提高了安全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相接。作为联络通道的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内端与位于内侧的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 相接,从而第一横向通道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构成一个大体倒U形形状。所述第一和第二硐室分别为多个,其中第一硐室位于第一横向通道的内侧且沿横 向间隔开布置,第二硐室位于第二横向通道的内侧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根据本发明,通过间隔开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和第二硐室,能够增加爆破器材库的 存放容量,而且第一硐室沿横向间隔开,第二硐室也沿横向间隔开,因此存放在各个硐室内 的爆破器材不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相邻的两个第一硐室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硐室之间沿横向间隔开12米。根 据安全要求,通过将相连硐室之间的距离增加到12米,不仅确保了安全性,而且无需过分 增加横向通道的长度,从而既满足了安全要求,又降低了成本。
3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硐室的顶部为拱形。通过将硐室的顶部形成为拱形,能够增 加硐室的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所述第一硐室可以作为存放炸药的炸药硐室,而第二
硐室为存放雷管的雷管硐室。所述第二硐室的室口安装有钢丝网门。在存放雷管的第二硐室室口安装钢丝网 门,能够防止老鼠进入雷管硐室,进一步提高雷管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可以进一步包括空气预热硐室,所述空气预热硐室内设 有加热风机且空气预热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一纵向通道相连通且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 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一纵向通道的右侧。通过在第一纵向通道的入口侧(外侧)设置空气预热硐室,通过安装在空气预热 硐室内的加热风机,向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内鼓送热风,能够保持爆破器材库内的干燥,从 而防止爆破器材变潮失效。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可以进一步包括雷管加工硐室,所述雷管加工硐室通 过其室口与第二纵向通道连通并且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二纵向通道 的左侧;和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所述电雷管导通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纵向通道连通并 且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左侧和雷管加工硐室的外侧。通过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出口侧(外侧)设置雷管加工硐室和电雷管导通试验硐 室,可以在从硐室内取出雷管后在雷管加工硐室内完成对雷管的进一步加工,无需将雷管 带出整个爆破器材库,提高了效率。而且,为了验证,可以在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内进行电 雷管的导通试验,不但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无需在爆破器材库外面进行,提高了效率。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在第一纵向通道内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 栅栏门、防爆门和防火门。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在第二纵向通道内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 栅栏门、防火门和防爆门。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外侧部分内设置栅栏门、防爆门和防火门,能够进 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例如能够防止运输巷道或矿井内发生的事故等给存放在硐室内的爆破 器材带来不利影响,也防止库内爆炸危害库外人员及设施,增加安全性。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4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内”、“外” “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例如,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图1和2中的横向为左右方向,上方为内侧,下方 为外侧。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设置在矿井下,并且包括第一横向 通道1、第二横向通道2,第一纵向通道3、第二纵向通道4、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2间隔开预定距离,例如12米,第二横向通道2 位于第一横向通道1的外侧(图1中的下侧)。在图1中,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 2大体平行,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2的宽度例如为3米。第一硐室5设置在第一横向通道1的内侧并且通过其室口与第一横向通道1连 通。在图1中设置了三个第一硐室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任何合适 数量的第一硐室5。相邻的两个第一硐室5沿横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开,例如间隔 开12米,设置12米的间隔是有利的,即能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第一横向通道1的长度无 需过长,从而降低了成本。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硐室5用于存放炸药,因此也称为炸药硐室。第二硐室6设置在第二横向通道2的内侧并且通过其室口与第二横向通道2连 通。在图1中设置了两个第二硐室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任何合适 数量的第二硐室6。相邻的两个第二硐室6沿横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开,例如间隔 开12米。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硐室5用于存放雷管,因此也称为雷管硐室。为了增加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的强度,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的顶部形成 为拱形(未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的宽度(图1中横向 方向上的尺寸)为3. 1米,深度(图1中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5米,高度可以根据需要具 体设置。第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的外端分别与运输巷道7相连通,运输巷道7可 以是矿井内的已有运输通道,运输巷道7可以与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2大体平 行。第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分别沿纵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分别 位于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2的左右两侧,从而第一横向通道1的两端分别与第 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相连通,第二横向通道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向通道3和 第二纵向通道4相连通。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二横向通道2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3的部分和第二通道4的 部分分别可以称为第一联络通道和第二联络通道,而运输巷道7与第二横向通道2之间的 第一纵向通道3的部分和第二通道4的部分分别可以称为卸料通道和发放通道。如图1所示,第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的内端(图1中的上端)分别与 第一横向通道1的两端相接,从而第一横向通道1与第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构 成大体倒U形形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第一纵向通道3和第二纵向通道4以及第一横向通道 1与第二横向通道2内可以设置水沟,用于排出爆破器材库内的水,在水沟上面可以设置盖 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由于设置在井下,并且存放炸药和雷管的硐室 分别与间隔开的横向通道连通,因此矿工或其他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容易接近爆破器材库, 炸药和雷管相距较远,从而安全性大大提高。下面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矿井下爆破器材库。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矿井下爆破器材库包括第一横向通道1、第 二横向通道2,第一纵向通道3、第二纵向通道4、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如上所述,在一 个示例中,第二硐室6用作存放雷管的雷管硐室,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目的,在第二硐室6 的室口安装有钢丝网门61。如图2所示,在运输巷道7与第二横向通道6之间在第一纵向 通道3的右侧设有空气预热硐室10,空气预热硐室10通过其室口与第一纵向通道3连通, 且在其室口安装有防火门101。在空气预热硐室10内可以设置加热风机(未示出),用于 将加热的空气鼓送到第一横向通道1、第二横向通道2,第一硐室5、第二硐室6以及第一纵 向通道3的上段部分和第二纵向通道4内,由此能够使爆破器材库保持干燥,以免爆破器材 变潮失效。空气预热硐室10邻近第二横向通道2的右端,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空气 预热硐室10也可以邻近运输巷道7。通过邻近第二横向通道2的右端设置,加热的空气可 以不鼓送到第一纵向通道3的下段部分以及运输巷道7内,由此可以节约加热的空气。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在运输巷道7与第二横向通道2之间在第二纵向通道 4的左侧邻近第二横向通道2的左端设有雷管加工硐室14。雷管加工硐室14通过其室口 与第二纵向通道4连通。雷管加工硐室14用于对从第二硐室6取出的雷管进行加工,以准 备使用。在雷管加工硐室14的外侧(图2中的下方)还设有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13,电雷 管导通试验硐室13通过其室口与第二纵向通道4连通,且在室口设有木门131。通过设置雷管加工硐室14和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13,无需将雷管带出爆破器材 库进行加工,提高了效率。而且,为了验证,可以在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内进行电雷管的导 通试验,不但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无需在爆破器材库外面进行,提高了效率如图2所示,可选地,在空气预热硐室10的内侧设有消防器材硐室12a,消防器材 硐室12a与第二横向通道2的右端相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消防器材硐室12a内放置 有消防器材121a,用于爆破器材库内的消防之用。在第二纵向通道4的右侧,与雷管加工硐室14相对地设有另一个消防器材硐室 12b,其内放置消防器材121b。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根据需要,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地方 设置消防器材硐室,或者仅仅放置消防器材。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运输巷道7与第二横向通道2之间,在第一纵向通道 3(即在卸料通道)内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栅栏门8a、防爆门9a和防火门11a。可选 地,可以在运输巷道7与第二横向通道2之间,在第二纵向通道4 (即在发放通道)内沿从 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栅栏门8b、防火门lib和防爆门%。通过在第一纵向通道3内设置栅栏门8a、防爆门9a和防火门Ila和在第二纵向通 道4内设置栅栏门Sb、防火门lib和防爆门%,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例如能够防止运 输巷道7或矿井内发生的事故等存放在硐室内的爆破器材带来不利影响,反之,例如第一 横向通道1、第二横向通道2、第一硐室5,第二硐室6,以及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3,4的上段部分发生的事故等也不会对运输巷道7或矿井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图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破器材库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 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下爆破器材库的使用。首先,通过运输巷道将爆破器材例如炸药和雷管运送到卸料通道处,通过第一纵 向通道3分别将炸药和雷管放置到第一硐室5和第二硐室6内,如果各个通道内潮湿,则启 动加热风机向通道内鼓送热风,以进行干燥。当需要使用爆破器材时,从第一硐室5取出炸药,然后从第二纵向通道4出来。从 第二硐室6取出雷管。预先可以在雷管加工硐室14进行加工;可以在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 13内进行电雷管导通试验,以验证电雷管是否失效。将取出的炸药和雷管送到需要爆破的现场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该爆破器材库设在矿井下且包括第一和第二横向通道,其中第二横向通道与第一横向通道间隔开预定距离且位于第一横向通道的外侧;第一硐室,所述第一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一横向通道相连通;第二硐室,所述第二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横向通道相连通;和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外端分别与运输巷道相连通,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且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内端 分别与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硐室分别为多个, 其中第一硐室位于第一横向通道的内侧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第二硐室位于第二横向通道 的内侧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硐室之间以及相 邻的两个第二硐室之间沿横向间隔开1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硐室的顶部为 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硐室为炸药硐室且第二硐室为雷管硐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硐室的室口安装有钢丝 网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空气预热硐室,所述空 气预热硐室内设有加热风机且空气预热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一纵向通道相连通且在运输 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一纵向通道的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雷管加工硐室,所述雷管加工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纵向通道连通并且在运输巷道与 第二横向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左侧;和电雷管导通试验硐室,所述电雷管导通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纵向通道连通并且在运 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设置在第二纵向通道的左侧和雷管加工硐室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破器材库,其特征在于,在运输巷道与第二横向通道之 间在第一纵向通道内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栅栏门、防爆门和防火门,且在运输巷道 与第二横向通道之间在第二纵向通道内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有栅栏门、防火门和防爆 门。
全文摘要
一种爆破器材库,该爆破器材库设在矿井下且包括第一和第二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与第一横向通道间隔开预定距离且位于第一横向通道的外侧;第一硐室,第一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一横向通道相连通;第二硐室,第二硐室通过其室口与第二横向通道相连通;和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的外端分别与运输巷道相连通,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且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纵向通道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爆破器材库,由于开设在矿井下面,因此矿工、未经允许的人员不容易接近,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此外炸药与雷管存放在与不同横向通道连通的硐室,相距较远,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文档编号E21F17/00GK101929352SQ20091008833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刘晓宇, 刘育明, 徐开吉, 辛涛, 逄铭璋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