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眼修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827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眼修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钻井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井眼修复器。
背景技术
现在还没有专门的井眼修复器,使用中多用钻具稳定器代替使用,但钻具 稳定器多为直稳定棱,要么虽然是螺旋稳定棱,但其稳定棱与稳定器本体交接 的角度都不够圆滑,造成钻柱下入时,由于稳定棱与井壁摩擦较大以及稳定棱 最大外径长度较长,工具的通过性不高,同时也容易造成卡钻、脱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过性的专用井眼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修复器本体中间外径较大并设有螺旋 修复棱和螺旋导流槽,修复器本体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下连接扣,另一
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螺旋修复棱绕修复器本体中部螺旋缠绕;螺 旋导流槽也绕修复器本体螺旋缠绕,向内部凹陷;螺旋修复棱和螺旋导流槽间 隔排列;螺旋修复棱上有耐磨齿。螺旋修复棱为三条或三条以上,螺旋修复棱 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 两端与稳定器本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与螺旋导流槽形成 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螺旋修复棱靠近下连接扣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的一边平缓,所述 的螺旋修复棱外面是耐磨层,螺旋修复棱上的耐磨齿比螺旋修复棱突出一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的螺旋修复棱设置为四条或三条,并且等距离 分布在稳定器本体上;螺旋导流槽也相应的设计为四条或三条,并且等距离分
布在稳定器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修复棱为类似球状设计具有 优秀的导入功能,能很顺利的通过复杂井段,保证钻柱串下人成功率,同时极 大的缩短修复棱最大外径的长度,球状外形设计还可以降低扶正器对井壁的擦 挂,减少了整个钻柱串与套管或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从而极大 的减小了钻柱串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钻柱串的通过性和作业效率;特别是修复 棱为三条,导流槽也为三个并且较大时,改变了钻井液流场,有利于提高钻井 液循环效率,增加井下垮塌物的通过性,提高了井下安全和钻井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1的半剖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 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1,修复器本体1中间
直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修复器本体1的一端是有钻具螺
纹联接的下连接扣ll,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12;螺旋修复棱2
绕修复器本体中部1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3绕修复器本体1螺旋缠绕,向内 部凹陷;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 磨齿4比修复棱突出一点,螺旋修复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 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 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 形。螺旋修复棱2靠近下连接扣11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12的一边平 缓,而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 导流槽3也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 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l,修复器本体l中间直径
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修复器本体1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 接的下连接扣ll,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12;螺旋修复棱2绕修 复器本体中部l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3绕修复器本体1螺旋缠绕,向内部凹 陷;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磨齿 4比修复棱突出一点,螺旋修复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 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交接 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 螺旋修复棱2靠近下连接扣11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12的一边平缓, 而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导流 槽3也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权利要求1、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1),修复器本体(1)中间外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修复器本体(1)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下连接扣(11),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12);螺旋修复棱(2)绕修复器本体中部(1)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3)绕修复器本体(1)螺旋缠绕,向内部凹陷;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其特征在于螺旋修复棱(2)为三条或三条以上,螺旋修复棱(2)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螺旋修复棱(2)靠近下连接扣(11)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12)的一边平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外面是耐磨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 上的耐磨齿(4)比螺旋修复棱(2)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导流槽(3)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眼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 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导流槽(3)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眼修复器,修复器本体(1)中间外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螺旋修复棱(2)绕修复器本体中部(1)螺旋缠绕;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螺旋修复棱(2)为三条或三条以上,螺旋修复棱(2)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采用上述结构的井眼修复器,比现有用作替代器的稳定器更能提高提高钻井液循环效率,增加井下垮塌物的通过性,提高了井下安全和钻井质量。
文档编号E21B33/13GK201354618SQ20092007914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
发明者华 吴, 王建东 申请人: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