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筒吊挂方法、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56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筒吊挂方法、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采掘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筒吊挂方法、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采掘过程中尤其在岩巷掘进过程中通常采用放炮进尺。从以往的风筒吊挂法来看,通常在两端固定在巷道内的钢丝绳上栓铁丝,通过栓在钢丝绳上的铁丝将风筒吊挂在巷道内,此种安装方法由于铁丝与钢丝绳之间的滑动摩擦较大致使风筒在钢丝绳上的滑动不顺畅,另外,钢丝绳和铁丝易被氧化生锈,也会使摩擦阻力增加导致滑动不畅,这样,风筒在风力作用及放炮时不能及时沿钢丝绳滑动,受爆炸轰击容易导致风筒脱落甚至被崩烂等现象的发生,风筒采用此种方式吊挂在钢丝绳上,放炮不可避免对迎头(即掘进工作面)的风筒产生破坏,风筒会出现脱落、被埋、脱节、崩烂等现象,影响对迎头的供风,从而带来瓦斯超限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筒吊挂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避免风筒从钢丝绳上脱落和被崩烂带来瓦斯超限的安全隐患,在放炮期间实现安全供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筒吊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在风筒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使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均与所述风筒连接;步骤2)在采掘巷道的掘进工作面处固定钢丝绳的一端;步骤3)将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从所述动滑轮底部轮缘的滑槽内穿设,并使所述动滑轮能沿该钢丝绳滚动;步骤4)将所述钢丝绳的该端绷紧固定在所述巷道的送风口处;所述风筒的长度小于所述钢丝绳的长度,并且所述风筒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动滑轮和风筒一起沿所述钢丝绳往复移动。本发明提供的风筒吊挂方法,用滚动连接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连接,减小摩擦阻力,使得风筒能在钢丝绳上顺畅的移动,延长了风筒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由于风筒在钢丝绳上移动受阻导致的脱落或损坏等现象,从而消除了掘进工作面供风不足引起的瓦斯超限等安全隐患;确保在放炮期间风筒的正常工作。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方便风筒安装,实现风筒在巷道内的钢丝绳上顺畅移动,运行安全可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风筒组件,该悬挂式风筒组件包括风筒和设置在所述风筒上的至少两个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扣环和与所述扣环连接的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所述扣环沿所述风筒外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扣环通过吊具悬挂于所述动滑轮中心轴的两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风筒系统,包括两端固定在巷道内的钢丝绳和悬挂在所述钢丝绳上的悬挂式风筒组件,所述悬挂式风筒组件为上述的悬挂式风筒组件,所述钢丝绳穿设于构成所述悬挂式风筒组件的动滑轮底部轮缘的滑槽内。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利用动滑轮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铁丝与风筒连接,在将悬挂式风筒组件安装到钢丝绳上时更为便捷,另外动滑轮与钢丝绳之间为滚动摩擦,铁丝与钢丝绳之间为滑动摩擦,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摩擦阻力,便于悬挂式风筒组件在钢丝绳上顺畅的移动,避免由于摩擦阻力大导致风筒脱落和毁损引起巷道掘进工作面供风不足带来瓦斯超限的安全隐患。


图I为本发明风筒吊挂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风筒吊挂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风筒吊挂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风筒吊挂方法按照实施例二的步骤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风筒吊挂方法照实施例二的步骤实施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悬挂式风筒组件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不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本发明悬挂式风筒组件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附图标记I-巷道;11-掘进工作面; 2-钢丝绳;21-内沿第一端; 22-内沿第二端; 3-风筒;4-动滑轮;41-滑槽;5-扣环;6-吊具;7-滑轮组;71-穿设孔;8-连接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4、5所示,本发明的风筒吊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I组装悬挂式风筒组件,在风筒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动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使动滑轮的中心轴均与风筒连接;S2在采掘的巷道I的内沿第一端21 (靠近巷道I掘进工作面11处)固定钢丝绳2的一端;巷道I的内沿第一端21靠近巷道I的掘进工作面11 ;S3将悬挂式风筒组件从钢丝绳2的另一端穿设在其上;从钢丝绳2的该端穿设;该悬挂式风筒组件包括风筒3和沿风筒3长度方向悬挂设置在其外壁上的至少两个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4,穿设钢丝绳2时从动滑轮4底部的滑槽内穿过,动滑轮4的中心轴连接风筒3,钢丝绳2能相对动滑轮4在外力作用下滚动;S4将钢丝绳2的另一端绷紧固定在巷道I的内沿第二端21 (靠近巷道I送风口处);风筒的长度小于内沿第一端21到内沿第二端22之间的距离,并且风筒3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动滑轮4 一起沿钢丝绳2往复移动。本发明采用的吊挂结构简单,取材和设置方便。对放炮时产生的炮后冲击波反应灵敏。整体造价低廉,可以长期使用。正常使用时维护简便,放炮后风筒会直接回到原来的位置上。避免或减小风筒受损及与之相连的负面影响。大大减少风筒报废率和投入成本。在放炮过程中风筒受炮轰击后冲击波和炮崩岩(煤)块的引向沿着拉丝向后(内沿第二端)移动,见图5。在此过程中炮后冲击波和炮崩岩(煤)块作用在风筒上产生反方向的力使之向后移动,从而避免或减小风筒遭受的损坏。最后放炮后,风筒受局部通风机不断供风的作用,沿风流方向带动滑轮组回到巷道内沿第一端的位置上,保持原位。其中步骤SI还可置于步骤S2之后,在进行步骤S3中进行。
实施例二如图2、4_7所示,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I包括以下步骤Sll在风筒2外壁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扣环5 ;扣环呈直线排列;S12动滑轮组件具体为一个动滑轮4,通过吊具6使每个扣环5分别悬挂在动滑轮4中心轴的两端;S2固定钢丝绳2 —端;在采掘的巷道I的内沿第一端21固定钢丝绳2的该端,内沿第一端21靠近巷道I的掘进工作面11 ;内沿第一端21与掘进工作面11之间的距离在5-10米之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确保风筒的安全;S3将钢丝绳2的另一端依次从连接在风筒3上的滑轮底部穿设于该钢丝绳2上,并使钢丝绳2置于动滑轮4轮缘的滑槽41内。S4固定钢丝绳另一端;将钢丝绳的该端绷紧固定在巷道内沿第二端22 ;巷道内沿第一端21与巷道内沿第二端22之间的连线呈水平方向(不限于水平方向,亦可倾斜,直线方向即可)并且巷道内沿第二端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在20-30米之间(根据每次放炮进尺量的大小及放炮轰击力的大小设置);风筒的长度小于巷道内沿第一端到巷道内沿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并且风筒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连接件一起沿钢丝绳往复移动;巷道内部顶端设置有顶底板,顶底板到风筒之间的距离在3-5米之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以使风筒能在放炮轰击波最为强劲的范围内,受炮轰冲击波和炮崩岩(煤)块的引向沿着钢丝绳向后(巷道内沿第二端)移动。在此过程中炮轰冲击波和炮崩岩(煤)块作用在风筒上,产生与供风反方向的力使之向后移动,从而避免或减小风筒遭受的损坏。最后放炮后,风筒受局部通风机不断供风的作用,沿风流方向带滑轮回到巷道内沿第一端的位置上,保持原位。实施例三如图3、8、9所示,作为实施例二的一种变形,步骤S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在风筒3外壁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扣环5 ;扣环呈直线排列;S12’动滑轮组件具体为一个滑轮组7,滑轮组7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动滑轮4构成,动滑轮4中心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8连接,动滑轮4轮缘的滑槽对置形成一个封闭的穿设孔71,通过吊具6使每个扣环分别悬挂在滑轮组7两侧的连接板8上;步骤S3’具体为将钢丝绳2的另一端依次从连接在风筒3上的滑轮组7的穿设孔71内穿过。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二,用滑轮组代替滑轮,钢丝绳的导向性更加明确,另外相对实施例二,钢丝绳置于滑轮组的两滑轮滑槽对置形成的穿设孔内,钢丝绳被封闭在该穿设孔内,防止钢丝绳与滑轮组的脱离,防脱性更好,另外,增加钢丝绳与滑轮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作用面,防止滚动打滑。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吊具可以为柔性绳、带或链,也可以为刚性连接件。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悬挂式风筒组件,包括风筒3和设置在风筒3上的至少两个悬挂件,悬挂件包括扣环5和与扣环5连接的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4 ;扣环5沿风筒3外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扣环通过吊具6悬挂于动滑 轮中心轴的两端。悬挂件可与风筒组合安装为一体,在安装时直接将一端固定在巷道I内沿第一端21上的钢丝绳2从悬挂件内穿过,再固定钢丝绳另一端于巷道I内沿第二端22即可,组装方便。如图6、图7所示,作为上述悬挂式风筒组件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动滑轮组件具体为动滑轮4,吊具6第一端与扣环5连接,吊具6第二端包括两个连接端,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动滑轮4中心轴两端连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维护。如图8、9所示,作为上述悬挂式风筒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动滑轮组件为一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动滑轮4构成的滑轮组7,动滑轮4中心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8连接,动滑轮7轮缘的滑槽对置形成一个封闭的穿设孔71 ;吊具6第一端与扣环5连接,吊具6第二端包括两个连接端,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滑轮组7两侧的连接板8连接。钢丝绳能置于滑轮组的两个动滑轮4的滑槽对置形成的穿设孔内,钢丝绳被封闭在该穿设孔内,防止钢丝绳与滑轮组的脱离,防脱性更好,另外,增加钢丝绳与滑轮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作用面,防止滚动打滑。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风筒系统,包括两端固定在巷道内的钢丝绳和悬挂在所述钢丝绳上的悬挂式风筒组件,所述风筒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挂式风筒组件,所述钢丝绳穿设于构成所述悬挂式风筒组件的动滑轮底部轮缘的滑槽内。其中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巷道的掘进面处和送风口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在风筒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使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均与所述风筒连接; 步骤2)在采掘巷道的掘进工作面处固定钢丝绳的一端; 步骤3)将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从所述动滑轮底部轮缘的滑槽内穿设,并使所述动滑轮能沿该钢丝绳滚动; 步骤4)将所述钢丝绳的该端绷紧固定在所述巷道的送风口处;所述风筒的长度小于所述钢丝绳的长度,并且所述风筒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动滑轮和风筒一起沿所述钢丝绳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 步骤11)在所述风筒外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扣环; 步骤12)所述动滑轮组件具体为一个动滑轮,通过吊具使每个扣环分别悬挂在所述动滑轮中心轴的两端; 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从连接在所述风筒上的所述动滑轮底部穿设于该钢丝绳上,并使所述钢丝绳置于所述动滑轮轮缘的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 步骤11)在所述风筒外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扣环; 步骤12)所述动滑轮组件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动滑轮构成,所述动滑轮中心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动滑轮轮缘的滑槽对置形成一个封闭的穿设孔,通过吊具使每个扣环分别悬挂在所述动滑轮两侧的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从连接在所述风筒上的动滑轮的所述穿设孔内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呈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靠近所述掘进工作面的固定端与所述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在5-10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靠近所述送风口的固定端与所述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在20-30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内部顶端设置有顶底板,所述顶底板到所述风筒之间的距离在3-5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筒吊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在8-10毫米之间。
9.一种悬挂式风筒组件,包括风筒和设置在所述风筒上的至少两个悬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包括扣环和与所述扣环连接的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所述扣环沿所述风筒外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扣环通过吊具悬挂于所述动滑轮中心轴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挂式风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第一端与所述扣环连接,所述吊具第二端包括两个连接端,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动滑轮中心轴两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挂式风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组件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动滑轮构成,所述动滑轮中心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动滑轮轮缘的滑槽对置形成一个封闭的穿设孔;所述吊具第一端与所述扣环连接,所述吊具第二端包括两个连接端,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动滑轮组件两侧的所述连接板连接。
12.—种悬挂式风筒系统,包括两端固定在巷道内的钢丝绳和悬挂在所述钢丝绳上的悬挂式风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风筒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悬挂式风筒组件,所述钢丝绳穿设于构成所述悬挂式风筒组件的动滑轮底部轮缘的滑槽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筒吊挂方法、悬挂式风筒组件及系统,用于煤矿采掘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在风筒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动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滑轮,使动滑轮的中心轴均与风筒连接;2)在采掘的巷道掘进工作面处固定钢丝绳一端;3)将悬挂式风筒组件从钢丝绳另一端穿设在其上;从动滑轮底部穿设该钢丝绳;4)将钢丝绳的另一端绷紧固定在巷道送风口处。用滚动连接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滑动连接,减小摩擦阻力,使风筒能在钢丝绳上顺畅移动,避免风筒在钢丝绳上移动受阻导致的脱落或损坏,延长风筒使用寿命,从而消除掘进工作面供风不足引起的瓦斯超限安全隐患;确保放炮期间风筒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E21F17/02GK102877886SQ2011101961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吕兵, 王永, 程晋孝, 逄永德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