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及采掘冲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002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及采掘冲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采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采掘冲铲。
背景技术
当前广泛使用的矿山采掘设备为滚筒采煤机。其工作原理是铣削式落料,这就决定了该种采掘方式破碎比较大,特别是在压应力状态下进行破碎,消耗了大量能源,降低了生产率和块料率,同时,破碎过程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了采掘环境恶劣等问题及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滚筒式采煤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I)块料率低;(2)粉尘多,污染了环境;(3)截割部铣削下的物料较碎,功率消耗较大,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成本高。专利号为200910309903.7的发明提供了 一种采煤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采煤设备,该设备的采煤头包括犁形板,犁形板前端的落料锯齿与楔形体前端的距离为300-800mm,故其落料与清面分为两个部分及步骤,只能在楔形体涨裂崩落煤后,犁形板、底板清理机构、顶板清理机构的锯齿才可清理出煤面,且犁形板的锯齿形成了线切削,阻力大、功率消耗大、功效差、浪费时间,设备的落料部分与清面部分前后分开增加了整机长度,使采煤部分结构强度降低,耐冲击及耐掰折性能差,寿命短,设备结构庞大,运转灵活性差。专利号为2006201374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冲击头及冲击臂没有冲击落煤后对采煤面的清理结构,其多个冲击臂与动力箱的连接方式为多点连接,多个冲击头及冲击臂的固定方式复杂,造成运行结构繁琐易损,没有将多个冲击头及冲击臂组合在一个固定部件上,利用固定部件化繁为简,同时吸收冲击头、冲击臂对机身及动力箱的反作用力,使设备难以使用。专利号为201020274464.9实用新型破碎头和专利号为201010238402.7的发明专利破碎头,均没有冲击落煤后对采煤面的清理结构,故其冲击破碎煤壁后不能清理出使采煤机顺利前行的煤面,无法使采煤机连续前进,与专利号为2006201374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缺点相同。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短、科学合理、紧凑实用一个动作将落煤与清面同时完成的采掘头,以实现采取块煤的同时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采掘冲铲。固定于固定部件铲齿的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实现一个动作将落煤与清面同时完成,使采掘冲铲从结构设置及对时间、冲击力等利用上,提高采煤效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节约能源及时间等,且优化简化了设备结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为:
(I)将侧部和/或底部带有切削刃的多个铲齿按煤质及需采煤层高度对应做成“ I ”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2)将不带有切削刃的铲齿按煤质及需采煤层高度对应做成“ I ”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采掘冲铲,包括冲削落煤清面部分和固定部分,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为铲齿,其中,所述的铲齿安装在固定部件上,铲齿位于采煤冲铲前部,铲齿与需采煤层高度对应成“ I ”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铲齿的型状及结构布置能清出对应采煤机机身向前行走的相对平面。采掘冲铲在冲击机构的冲击下一次冲击同时实现落煤与对侧面、顶面及底面等物料的清理工作。所述铲齿的侧部和/或底部设有切削刃。所述铲齿包括长铲齿与短铲齿。所述长铲齿与短铲齿间隔布置。铲齿的顶部形状可以为尖点形、刀刃形、球面形、锥尖形、钉头形或上述形状的任
意组合。所述的固定部分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式固定部件、插孔式固定部件、台肩式固定部件、板式固定部件、斜面式固定部件、球面式固定部件和/或扣槽式固定部件等。所述固定槽式固定部件为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和/或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铲齿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铲齿通过凸起与凹槽配合,铲齿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槽上;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中,铲齿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固定部件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固定部件通过凸起与铲齿的凹槽配合;铲齿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部件上。其中,所述凹槽可以为倒“T”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T”形凸起等;所述的凹槽也可以为楔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楔形凸起等;所述的凹槽也可以为弧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弧形凸起等。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螺栓与螺母、定位销、螺栓、插板和/或挡板等,挡板一般固定设置在冲铲的外侧端面等,即挡板与固定部件的外侧端面和/或铲齿的外侧端面等固定连接,定位装置主要是对铲齿进行顺凹槽方向定位等。所述的插孔式固定部件为孔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和/或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孔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中,铲齿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固定部件对应设有定位孔,定位轴设置在定位孔内,铲齿通过定位轴与固定部件配合,固定部件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中,其固定部件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铲齿对应设有定位孔,定位轴设置在定位孔内,固定部件通过定位轴与铲齿配合,铲齿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所述铲齿的切削刃由硬质合金、金钢石、有色金属合金、高速钢、弹簧钢、不锈钢、模具钢、银钨和/或加硬铝等制成。所述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与固定部分等呈一体式结构,即整个采掘冲铲呈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台肩式固定部件包括单台肩式固定部件、多台肩式固定部件和/或阶梯台肩式固定部件,台肩与铲齿运行方向垂直,台肩与铲齿固定连接。所述的球面式固定部件包括凸球面固定部件和凹球面固定部件,球弧面的两端可以增设有台肩,球面式固定部件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采掘冲铲上可以设置一个铲齿,也可以设置多个铲齿。当采掘冲铲上设置多个铲齿时,位于采掘冲铲中部的铲齿比位于两侧的铲齿长。所述铲齿的前端可以设置冲击头,冲击头由耐磨耐冲击的合金材料制成。冲击头与铲齿为可以呈一体式结构,或者为分体式结构。在用于采煤时,该冲铲在液压、气动、电动或机械动力等作用下一次冲击煤层同时完成落煤及清面等工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掘冲铲具有以下优点:(I)铲齿的形状及排列充分利用了矿石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的力学硬脆性,在动力机构的撞击下对矿层进行爆破性冲击,可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实现了往复冲击采煤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等功能;(2)固定部件的固定方式有利于铲齿根据煤质及采煤高度进行不同的的排列与组合,有利于吸收铲齿对机身及动力部分的反作用力,有利于铲齿的固定、更换、维修,使铲齿固定刚性足,传递的作用力大,使用寿命长;(3)将先行采煤的采煤头与后序清理煤面的清理机构合二为一,缩短了落煤机构与清面机构的长度并简化了其结构,(4)增强了冲击头的刚度,使采煤部分耐掰折抗冲击寿命长;(5)使采煤机结构简捷紧凑,缩小了采煤机的体积,使采煤机在矿井下狭小的空间中工作灵活;(6)采掘冲铲结构简单紧凑牢固、性能先进、寿命长,各零件互换组装简捷,铲齿磨损后,可在现场直接快速维修更换;(7)使相同冲击行程的冲击力增大,大大提高了采取块煤的效率;(8)采煤冲铲对所采矿石未进行充分破碎,所以块料率高、功率消耗小、粉尘少,工作环境好,提高了所采煤层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图1是实施例1中采掘冲铲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采掘冲铲的左视图;图4是实施例1中铲齿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1中铲齿的左视图;图6是图4中B-B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1中固定部件的主视图;图8是实施例1中固定部件的左视图;图9是实施例1中挡板的左视图;图10是实施例1中固定部件的半剖视图11是实施例1中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12是实施例1中铲齿包含式的铲齿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1中铲齿包含式的固定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4中为一个铲齿的采掘冲铲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5中铲齿底部局部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6中固定槽上部局部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6中A-A剖视图;图18是实施例7中A-A剖视图;图19是实施例8中铲齿底部局部示意图;图20是实施例8中采掘冲铲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1是实施例8中铲齿底部局部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8中采掘冲铲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9中A-A剖视图;图24是实施例10中一体式采掘冲铲的主视图;图25是实施例11中采掘冲铲主视图;图26是实施例12中采掘冲铲主视图;图27是实施例14中铲齿的主视图;图28是实施例14中铲齿的左视图;图29是实施例15中铲齿的主视图;图30是实施例15中铲齿的左视图;图31是实施例16中铲齿的主视图;图32是实施例16中铲齿的左视图;图33是实施例17中采掘冲铲的主视图;图34是实施例18中采掘冲铲的结构示意图;图35是实施例19中采掘冲铲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铲齿;1.1长铲齿;1.2短铲齿;2固定槽;3挡板;4挡板压紧螺钉;5 —体式结构采掘冲铲;8 —个铲齿结构的采掘冲铲;9带压紧螺钉的采掘冲铲;10铲齿压紧螺钉;11侧面带有切削刃的铲齿;12头部带有切削刃的铲齿;21侧边铲齿;22侧边铲齿凹槽;23紧固螺钉;24台阶I ;25斜面;26横向“T”型凸起;27台阶II ;28台阶III ;29定位轴;30定位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1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采掘冲铲。所述的采掘冲铲包括冲削落煤清面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冲削落煤清面部件为铲齿1,该采掘冲铲中设有多个铲齿1,铲齿I位于采掘冲铲的前部,并与固定部件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铲齿I包括设置在固定部件上的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长铲齿和短铲齿,各铲齿位于同一平面。同时冲铲的左右两侧也分别固定有铲齿21,该铲齿起到了清理上下煤面的作用。侧边铲齿21垂直于冲铲或与冲铲呈一定角度,此时所有的铲齿间隔布置呈“ I ”字型、“」”型、“]”型或上述几种形状的组合。如图4至图6所示,长铲齿和短铲齿的的顶部和/或侧部均设有切削刃,其顶部的切削刃主要起到了冲击落煤的作用,侧部的切削刃主要起到了清面的作用,采掘冲铲顶端压强集中,可瞬间爆发大的冲击力,破碎压应力下的煤层,且同时利用采掘冲铲冲击力使铲齿侧部和/或底部的切削刃对煤壁进行清削。因此采掘冲铲实现了落煤及对侧面、顶面及底面煤的清理工作一次性完成,从而使采煤机的机身顺利通过采煤区。为了提高采掘冲铲的使用寿命,长铲齿和短铲齿的切削刃可以由硬质合金、金钢石、有色金属合金、高速钢、弹簧钢、不锈钢、模具钢、银钨和/或加硬铝制成。如图7至图8所示,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槽式固定部件,固定槽2的顶部端面设有弧形槽,且固定槽2内腔下部的尺寸大于固定槽开口处的尺寸,铲齿I的底部端面对应的设有弧形凸起,铲齿I通过该凸起与固定槽2配合,同时铲齿I通过定位装置与固定槽2固定配合,定位装置为设置在冲铲外侧面的挡板。如图1和图9所示,固定槽2内的凹槽贯穿两外侧端面,因此固定槽2的两外侧端面均设有挡板3,挡板3通过挡板压紧螺钉4与固定槽2固定连接。铲齿I从凹槽的侧面装入,铲齿I的侧面挤紧定位,铲齿I的两端由挡板3定位,从而使铲齿I与固定槽2固定连接。此时的固定槽式固定部件为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如图10和11所示,固定槽2两侧边分别设有侧边铲齿凹槽22,对应的侧边铲齿21底部设有凸起,凸起设置在凹槽内,侧边铲齿21通过其底部的凸起与固定槽2配合,凹槽的两外侧端面分别设有铲齿定位装置,铲齿定位装置可以采用挡板,即侧边铲齿21的两端由挡板定位。凸起与凹槽的形状相吻合对应。本发明中,当只有凹槽的其中一端与固定槽外侧端面连通时,可以只在该外侧端面固定设置挡板。所述的固定槽2顶部端面的凹槽也可以为倒“T”形槽或楔形槽,对应铲齿I的底部设有倒“T”形凸起或楔形凸起;固定槽2顶部端面的凹槽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只要使固定槽2内腔下部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即可,铲齿I底部凸起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铲齿也可以为长度相同的铲齿。所述挡板3也可以通过销轴、卡槽等其他部件与固定槽2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或者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实现挡板3与固定槽2的固定连接。为了实现固定槽与冲削落煤清面部件的固定连接,定位装置除了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挡板外,所述的定位装置也可以采用螺栓与螺母、定位销、螺栓、插板等结构形式。除了上述定位装置外,铲齿也可以通过固定槽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间隔设置侧面压紧螺钉和在固定槽的上表面间隔设置压紧螺钉与固定槽固定连接;另外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实现固定槽与冲削落煤清面部件的固定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也可以在铲齿I的底部端面设置凹槽等,此时的固定槽式固定部件为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固定槽2的顶部端面对应的设有凸起,铲齿I与固定槽2通过凸起和定位装置固定连接。当固定槽的顶部端面只设有一个铲齿时,所述定位装置可以是在铲齿的外侧端面固定的挡板。当固定槽的顶部端面设有多个铲齿时,所述铲齿槽向定位装置可以是在固定槽和铲齿的外侧端面固定的挡板。根据凹槽的设置,在铲齿和/或固定槽的两外侧端面或其中一外侧端面固定设置的挡板;定位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除了上述定位装置外,铲齿I也可以通过铲齿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间隔设置的侧面压紧螺钉和在铲齿的下表面间隔设置的底面压紧螺钉与固定槽固定连接;另外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实现固定槽与冲削落煤清面部件的固定连接。固定槽与侧边切削刃之间可以采用固定槽与铲齿之间的上述任意一种方式。实施例2在铲齿的两侧部以及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切削刃,其中,铲齿头部冲击落煤的同时,侧部切削刃和侧下部切削刃一次冲击同时完成清面工作。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3在铲齿的两侧部以及底部均设置有切削刃,其中,铲齿头部冲击落煤的同时,侧部切削刃和底部切削刃一次冲击同时完成清面工作。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4如图14所示,为只有一个铲齿的采掘冲铲,铲齿的、两侧部、两侧下部以及底部均设置有切削刃,其中,铲齿头部冲击落煤的同时,侧部切削刃、侧下部切削刃和底部切削刃一次冲击同时完成清面工作。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5图15和图16为实施例5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铲齿I的底部设有多排凸起,对应固定槽2的顶部设有多个凹槽。凸起设置在凹槽内,铲齿I通过其底部的凸起与固定槽2固定连接。凸起的形状可以为弧形、倒T形、楔形或类似上大下小的形状,凹槽与凸起的形状相对应。另外,固定槽2的顶部可以设有多排凸起,对应的铲齿I底部设有多排凹槽。本结构方式也可以为铲齿底部单个凸起与固定槽顶部单个凹槽或多个凹槽组合固定。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6图17为实施例6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铲齿I与固定部件之间通过侧面的紧固螺钉23固定连接。铲齿I与固定部件的接触处设有多个台阶I 24,通过设置台阶124可以承受反作用力。铲齿I与固定部件的接触处也可以呈斜面式或台肩式。铲齿I与固定部件之间也可以通过销轴、卡槽或其它部件连接。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7图18为实施例7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伊齿I与固定部件的接触处设有一个台阶I 24。其它同实施例6。实施例8图19至图22为实施例8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铲齿I的底部横向设置有“T”型凸起26,对应的在固定部件如固定槽上设置有凹槽,铲齿I与固定部件的接触处设有台阶II 27,通过设置台阶II 27可以承受反作用力。其它同实施例6。实施例9图23为实施例9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铲齿I与固定部件的接触处设有台阶11128,台阶III28的形状为圆弧状,通过设置台阶III28可以承受反作用力,减少台阶的损坏程度。其它同实施例7。实施例10如图24为实施例10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采掘冲铲为一体式采掘冲铲5,即采掘冲铲中的冲削落煤清面部件即铲齿、固定部件和挡板呈一体式结构,此时采掘冲铲5通过铸造或锻造等方法整体成型。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1如图25为实施例11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采掘冲铲为一个主铲齿结构的采掘冲铲8,即该采掘冲铲的冲削落煤清面部件为一个主铲齿,主铲齿的侧部、侧下部和/或底部设有切削刃,切削刃平行于采矿面且朝向采矿层。该主铲齿的底部与固定槽2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铲齿两侧设有侧边铲齿21,侧边铲齿21的方向垂直于米矿面。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2如图26为实施例12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采掘冲铲为带压紧螺钉的采掘冲铲9。所述铲齿的底部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定位轴与铲齿的底部端面连接处设有轴肩,轴肩起到了吸收反作用力的作用。对应的固定槽顶部端面设有定位孔,定位轴设置在定位孔内,固定槽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间隔设置多个铲齿压紧螺钉10,从而实现铲齿与固定槽的固定连接。上述铲齿压紧螺钉可以由销轴、卡槽等其他压紧装置来代替。固定槽与铲齿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焊接等形式实现固定连接。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固定槽的顶部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定位轴与固定槽的顶部端面连接处设有轴肩,对应的铲齿底部端面设有定位孔,同时在铲齿的正侧面或背侧面间隔设置多个铲齿压紧螺钉,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铲齿与固定槽的固定连接。其它同实施例12。实施例14图27至图28是实施例14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铲齿的头部不设置切削刃,铲齿头部的形状为圆锥形。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5
图29至图30是实施例15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铲齿的头部不设置切削刃,铲齿头部的形状为球面形。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6图31至图32是实施例16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铲齿的头部不设置切削刃,铲齿头部的形状为尖头形。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7图33是实施例17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铲齿的侧部和/或底部可以不设有切削刃,冲削落煤清面部分包括长铲齿1.1与短铲齿1.2,长铲齿1.1与短铲齿1.2交错布置在固定槽2上,长铲齿1.1主要完成落煤工作,短铲齿1.2主要完成清面工作。长铲齿1.1与短铲齿1.2交错布置大大降低了采掘冲铲冲击前进的阻力。此时,长铲齿1.1与短铲齿1.2的头部也可以不设有切削刃,铲齿的顶部形状为尖点形、刀刃形、球面形、锥尖形、钉头形或上述几种形状的任意组合。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8图34是实施例18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I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为插孔式固定部件,并且该插孔式固定部件为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轴铲齿式固定部件中,铲齿I固定设有多根定位轴29,固定部件即固定槽2上对应设有定位孔30,定位轴29设置在定位孔30内,铲齿I通过定位轴29与固定槽2连接,固定槽2的正侧面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19图35是实施例19所述的采掘冲铲。与实施I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为插孔式固定部件,且该插孔式固定部件为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中,其固定部件即固定槽2上固定设有多根定位轴29,铲齿I对应设有定位孔30,定位轴29设置在定位孔30内,固定槽2通过定位轴29与铲齿I连接,铲齿I的正侧面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20所述采掘冲铲上设置多个铲齿,此时位于采掘冲铲中部的铲齿比位于两侧的铲齿长。当采掘冲铲瞬间接触煤体时,冲击力集中在长铲齿上,冲击具有较大压应力的煤层,减少压应力对其它铲齿的阻力,起到最佳使用压应力的作用。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21在铲齿的前端设有可拆卸的冲击头,冲击头为一种靴头镶嵌在铲齿的前端。冲击头由硬质合金制成,硬质合金硬度高,耐磨,使用寿命长,对冲铲本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大大提高了采掘冲铲的寿命。所述的冲击头还可以由工具钢、合金钢等硬质材料制成。
所述的冲击头也可以和铲齿本身呈一体式结构。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1)将侧部和/或底部带有切削刃的多个铲齿按煤质及需采煤层高度对应做成“I ”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 (2)将不带有切削刃的铲齿按煤质及需采煤层高度对应做成“I ”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
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采掘冲铲,包括冲削落煤清面部分和固定部分,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为铲齿(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齿安装在固定部件上,铲齿(I)位于采煤冲铲前部,铲齿(I)与需采煤层高度对应成“I”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齿的侧部和/或底部设有切削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齿包括长铲齿与短铲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分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式固定部件、插孔式固定部件、台肩式固定部件、板式固定部件、斜面式固定部件、球面式固定部件和/或扣槽式固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式固定部件为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和/或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2),固定槽(2)的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铲齿(I)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铲齿(I)通过凸起与凹槽配合,铲齿(I)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槽(2)上;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中,铲齿(I)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固定部件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固定部件通过凸起与铲齿(I)配合;铲齿(I)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螺栓与螺母、定位销、螺栓、插板和/或挡板(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孔式固定部件为孔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和/或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孔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中,铲齿(I)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固定部件对应设有定位孔,定位轴设置在定位孔内,铲齿(I)通过定位轴与固定部件配合,固定部件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轴固定部件式固定部件中,其固定部件固定设有至少一根定位轴,铲齿(I)对应设有定位孔,定位轴设置在定位孔内,固定部件通过定位轴与铲齿(I)配合,铲齿(I)的正侧面和/或背侧面设置铲齿压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齿(I)的切削刃由硬质合金、金钢石、有色金属合金、高速钢、弹簧钢、不锈钢、模具钢、银钨和/或加硬铝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与固定部分呈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肩式固定部件包括单台肩式固定部件、多台肩式固定部件和/或阶梯台肩式固定部件,台肩与铲齿运行方向垂直,台肩与铲齿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面式固定部件包括凸球面固定部件和/或凹球面固定部件,球弧面的两端增设有台肩。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铲齿与短铲齿的顶部形状为尖点形、刀刃形、球面形、锥尖形和/或钉头形。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铲齿与短铲齿间隔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掘冲铲包括至少两个铲齿,且位于采掘冲铲中部的铲齿比两侧的铲齿长。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掘冲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齿的前端设有冲击头,冲击头由耐磨耐冲击合金 材料制成,冲击头与铲齿为分体式或一体式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矿山采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采掘冲铲。该采掘冲铲包括冲削落煤清面部分和固定部分,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为铲齿,其中,所述的铲齿安装在固定部件上,铲齿位于采煤冲铲前部,铲齿与需采煤层高度对应成“|”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铲齿的切削刃布置能清出对应采煤机机身向前行走的相对平面,采掘冲铲顶端压强集中,可瞬间爆发大的冲击力,破碎压应力下的煤层,固定于固定部件铲齿的形状及排列方式,实现一个动作将落煤与清面同时完成,使采掘冲铲从结构设置及对时间、冲击力等利用上,提高采煤效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节约能源及时间等,且优化简化了设备结构。
文档编号E21C27/30GK103161462SQ2011104224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刘素华 申请人:刘素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