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67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使用的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
背景技术
薄煤层(1.3米以下)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在支护和机械化开采上一直没有太好的方法,以往采用的综合支架由于体积大,无法在薄煤层中应用,薄煤层中的压力大,容易造成卡架现象。目前的薄煤层开采大多采用人工搬运支柱,以采煤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4排6 柱支护,排距是0. 8米,柱距是0. 75米,工作面全长220米的薄煤层矿开采为例,如果,工作面每进一个循环,返打工就要搬运大约590颗支柱。如果一个班进行3个循环,支柱的搬运量达到1800颗左右,工作面最少要20个人才能达到生产要求,这样造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能够有效解决煤层厚度在 1.3米以下支护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薄煤层开采提高安全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创造条件。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其组成包括由一组推移柱连接起来的两个支架,每个所述的支架包括四个液压油缸,每个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钢架与其相邻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下面具有底座。所述的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所述的推移柱为液压油缸或者气缸。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的薄煤层开采过程中支护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薄煤层开采提高安全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创造条件。以单体液压支柱DZ12—25/80为例子,这个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50千牛,额定工作压力50兆帕,初撑力75—100千牛,泵站压力15 — 20兆帕油缸直径80毫米,底座面积 113平方厘米。支护密度=工作面支护强度/支柱的额定工作阻力乘以支柱额定工作阻力的实际利用系数。单体的系数取0.85左右。N=Pt/nRt工作面的支护密度η和排距b,求出柱距 a:a=NS/Nb+F,其中N是工作面的排数;F是机道上方梁端至煤帮的距离;S每颗支柱的支护面积a =nRtN/(Nb+F)Pt可以得出采用本产品4排8柱,支护的额定阻力将达到8到10倍,工作面的安全系数会更高,更有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避免液压支柱丢失现象,可谓是一举多得。在工作面顶底板比较平整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一个工作面的循环切换作业会在三分钟之内完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工作面顶板没有下沉来压的情况下,无需借助外部压力,依靠自身结构优势实现自行移动。[0017]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其组成包括由一组推移柱1连接起来的两个支架,每个所述的支架包括四个液压油缸2,每个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钢架3与其相邻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下面具有底座4。实施例2 所述的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所述的推移柱为液压油缸或者气缸。工作时将四个液压油缸通过钢架连接在一起,做好前后两个支架,中间加可伸缩推移柱。作业操作方法收缩前架——推移前架到循环量——升起前架达到支撑压力—— 收缩后架——收推移柱后架前移,完成了整个步进工作流程。
权利要求1.一种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其特征是其组成包括由一组推移柱连接起来的两个支架,每个所述的支架包括四个液压油缸,每个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钢架与其相邻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下面具有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推移柱为液压油缸或者气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煤层自移式联合支架。薄煤层(1.3米以下)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在支护和机械化开采上一直没有太好的方法,以往采用的综合支架由于体积大,无法在薄煤层中应用,薄煤层中的压力大,容易造成卡架现象。目前的薄煤层开采大多采用人工搬运支柱,造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由一组推移柱(1)连接起来的两个支架,每个所述的支架包括四个液压油缸(2),每个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钢架(3)与其相邻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下面具有底座(4)。本产品用于薄煤层开采过程中的支护。
文档编号E21D23/08GK202140106SQ20112019084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赵庆伟 申请人:赵庆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