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顶距强力爬底板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55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空顶距强力爬底板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煤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滚筒或单滚筒空顶距小的爬底板米煤机。
背景技术
当前煤矿极薄煤层(煤层厚500mnT800mm)采煤机基本采用爬底板式采煤机,采煤机割煤滚筒均在机身一侧,机身宽度加滚筒截深就达到近2000mm (机身宽1000mm左右,滚筒截深800mm),这就使得采煤过程中空顶距过大,造成支护困难,易发生冒顶事故。另夕卜,由于极薄煤层采煤,限制了机身制造厚度,使得驱动电机直径受限。加之为了不使空顶距加大还要限制机身宽度,这样就使得极薄煤层采煤机的功率受限,也是现有机型功率普遍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传统的滚筒布置在机身一侧,滚筒落煤后与运输机之间隔着采煤机机身,使得用滚筒叶片装煤变得不可行,只有机身后端另加一部转载运输机来实现装煤,这就使得采煤机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增加了损坏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煤方便的空顶距小的采煤机,安全可靠,采煤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空顶距强力爬底板采煤机,涉及割煤及装煤结构,包括滚筒、铲煤板,其特征在于滚筒设置在机身的前后两端,两个滚筒和机身之间各设一内铲煤板,两个滚筒的外侧分别设一可拆卸的外弧形铲煤板,外弧形铲煤板固定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为抽拉式结构与机身滑动配合,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距离,机身上位于内铲煤板和机身的连接处设有导煤槽。本实用新型滚筒布置在机身的两端,滚筒与机身大部分重叠,极大地缩小了井下采煤的空顶距,使得顶板维护更容易,可以降低事故率。由于机身藏在滚筒后边,这样就可以适当加宽机体,使得驱动电机在不增加直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电机的长度来实现提高功率的目的;另外,滚筒落煤后煤已距离运输机很近,给用铲煤板直接把煤铲到运输机上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比传统用增加转载运输机装煤简单可靠,易维护。还可能通过内铲煤板将煤铲到机身之上,在机身上的导煤槽内被排到采空区侧的运输机上,来实现滚筒落煤后的装煤过程(也可以在机身上设置拨煤爬爪将煤拨到运输机上)。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距离,使外弧形铲煤板在同机身行进时将滚筒落下的煤直接排向运输机上来实现装煤过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滚筒1、9,两滚筒通过摇臂2安装在机身7的前后两端,两个滚筒和机身之间各设一内铲煤板5、8,两个滚筒的外侧分别设一可拆卸的外弧形铲煤板3、10,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距离,外弧形铲煤板固定在安装架4上,安装架4为抽拉式结构与机身滑动配合,机身上位于内铲煤板和机身的连接处设有导煤槽6和11。工作原理在采煤机工作中只有两个铲煤板在工作,当采煤机向右运动时,右边的外弧形铲煤板3拆下,右滚筒I采的煤落下后,被右边内铲煤板5铲起,并铲到机身之上通过机身上的导煤槽6排到侧边的运输机上;同时,由于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距离,因此左滚筒9采下的煤通过左边的外弧形铲煤板10直接排到运输机上。当采煤机向左运动时,左边的外弧形铲煤板10拆下,右边的外弧形铲煤板3装上,左滚筒9采的煤落下后,被左边内铲煤板8铲起,并铲到机身之上通过机身上的导煤槽11排到侧边的运输机上;同时,由于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距离,即外弧形铲煤板与滚筒轴向呈一夹角,因此右滚筒I采下的 煤通过右边的外弧形铲煤板3直接排到运输机上。
权利要求1.一种小空顶距强カ爬底板采煤机,涉及割煤及装煤结构,包括滚筒、铲煤板,其特征在于滚筒设置在机身的前后两端,两个滚筒和机身之间各设一内铲煤板,两个滚筒的外侧分别设一可拆卸的外弧形铲煤板,外弧形铲煤板固定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为抽拉式结构与机身滑动配合,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机身上位于内铲煤板和机身的连接处设有导煤槽。
专利摘要一种小空顶距强力爬底板采煤机,涉及割煤及装煤结构,包括滚筒、铲煤板,滚筒设置在机身的前后两端,两个滚筒和机身之间各设一内铲煤板,两个滚筒的外侧分别设一可拆卸的外弧形铲煤板,外弧形铲煤板固定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为抽拉式结构与机身滑动配合,外弧形铲煤板的煤壁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空区侧与滚筒之间的距离,机身上位于内铲煤板和机身的连接处设有导煤槽。本实用新型极大地缩小了井下采煤的空顶距,使得顶板维护更容易,可以降低事故率,驱动电机在不增加直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电机的长度来实现提高功率的目的;另外,滚筒落煤后煤已距离运输机很近,装煤方便。
文档编号E21C25/68GK202510117SQ20122011846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徐士杰 申请人:徐士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