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坞门防护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992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坞门防护挡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挡墙,具体是一种在船坞围堰拆除爆破时用于保护坞门安全的坞门防护挡墙。
背景技术
船坞围堰在拆除爆破围堰拆除爆破有害效应主要有围堰爆破堆积体对坞门的冲击和挤压、爆破振动、爆破飞散物、爆破冲击波和动水压力。因此在防护措施上主要通过调整爆破孔网参数、装药结构、选择爆破器材及起爆顺序、控制炸药单耗等技术手段实现,达到既能使围堰岩坎充分松动、便于清理,又使得爆破堆积体范围最小的目的,最大程度的降低爆破堆积体和飞散物对坞门等坞口设施的挤压和打击。但是光是这些措施还是不能对坞门进行有效地保护,坞门距离围堰最近的只有5. 5飞m左右,爆破后产生的爆破飞散物打 击、爆堆挤压及爆破振动仍然会对坞门造成一定破坏,尤其是坞门靠近围堰一侧更加应该采取重点防护,因此需要在坞门与围堰岩坎之间构筑防护体系,来防止围堰爆破后爆破堆积体的冲击和挤压损伤坞门,保护坞门的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坞门防护挡墙,设于坞门与围堰岩坎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柔性,可适时破环解体,同时施工方便、成本低,可以在船坞围堰拆除爆破时对坞门起到防护作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坞门防护挡墙,包括设于围堰岩坎与坞门之间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的外墙和内墙,外墙和内墙围成后形成中间空心的结构,在外墙和内墙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层圈梁,在外墙和内墙之间的空心结构处纵向设有多个隔墙,在墙体的空心结构间隙处以及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缓冲材料。作为改进,所述外墙和内墙为平行设置且高度相同,所述外墙和内墙的内外墙面上采用混凝土粉刷加固层,在外墙的下部外侧与地面之间间隔堆砌有多个成坡状的加固墙,在内墙的下部外侧紧贴墙面堆砲有砖柱。作为改进,所述墙体设于坞门板前沿I. 5^2. Om处,墙体的高度为6 9. 5m,总宽度为I. 5 2. 5m,墙体的壁厚为O. 4 O. 6m。作为改进,所述外墙和内墙上每2. 5^3. 5m高度设有一道圈梁,圈梁采用混凝土浇铸均匀置于外墙和内墙的中部,圈梁内置有加强竹筋;所述圈梁的高度度为O. 2^0. 3m。再改进,所述隔墙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均匀设置在外墙和内墙之间,隔墙的厚度为O. 2^0. 3m,隔墙的高度低于墙体高度f I. 5m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固墙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加固墙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45% 55%,厚度为O. 2 O. 3m ;所述砖柱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60 75%。。最后,所述缓冲材料为黄沙、废旧轮胎和茅草,在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底部填充I. 5^2. 5m高的黄沙,其他部分采用废旧轮胎与茅草交错搭配填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墙体为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的空心结构,在空心结构间隙处以及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缓冲材料,同时又在墙体上设置圈梁,使得整个防护挡墙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缓冲性能,可适时破环解体,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可以在船坞围堰拆除爆破时通过墙体变形和墙体、坞门间缓冲材料的柔性缓冲消耗大量的爆破能量,从而避免爆破堆积体直接打击、挤压坞门造成坞门变形损坏,对坞门起到防护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圈梁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坞门防护挡墙,包括设于围堰岩坎与坞门之间的墙体,墙体设于坞门板5前沿I. 5^2. Om处,墙体包括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的外墙I和内墙2,外墙I和内墙2围成后形成中间空心的结构,在空心结构处纵向均匀设有多个隔墙3,在墙体的空心结构间隙处以及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缓冲材料7 ;外墙I和内墙2为平行设置且高度相同,在外墙I和内墙2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层圈梁9,圈梁9采用C20混凝土浇铸,便于爆破后清渣,圈梁9内置有加强竹筋91 ;外墙I和内墙2的内外墙面上采用混凝土粉刷层以提高墙体的整体强度,在外墙I的下部外侧与地面之间均匀间隔堆砌有多个成坡状的加固墙4,在内墙的下部外侧紧贴墙面堆砌有砖柱8 ;缓冲材料7使得整个挡墙既具有刚性又具有柔性,在围堰爆破时起到缓冲消耗大量的爆破能量的作用,缓冲材料7选用黄沙、废旧轮胎和茅草,这些材料经济实用,且爆破后对海域不会造成污染,并且缓冲材料7在爆破后还能回收利用;填充时在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底部填充2高的黄沙,其他部分采用废旧轮胎与茅草交错搭配填充;墙体的高度根据围堰岩坎6高度确定,为6 9. 5m,墙体的宽度为2. 0m,外墙I与内2墙的宽度分别为O. 48m,外墙和内墙上每3m高度设置一道圈梁9,圈梁9的高度为O. 24m,隔墙3和加固墙4也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隔墙3均匀设置在外墙I和内墙2之间,隔墙3的厚度为O. 24m,高度低于墙体高度的I. 2m,加固墙4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一半,其墙壁厚度为O. 24m,砖柱8的厚度为O. 24m,高度为墙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为减少个别飞石对坞门顶部的破坏,坞门顶部用单层轮胎、单层竹篱片再压沙袋的覆盖防护措施,坞门顶面突出部位用轮胎串联防护。下面对设置防护挡墙后的爆堆挤压坞门进行安全复核(I)挡墙压溃范围估计根据弹道理论估算,爆堆的水平抛掷距离(非滚落距离)为O. 67^4. 23m。因此可以判断,若挡墙与岩坎间距离小于此值,则防护挡墙会受到爆堆的直接冲击作用。由于挡墙为砖砌结构,本身强度较低,且单侧壁厚仅为48cm,此范围内的挡墙在爆堆的直接冲击及后续爆堆堆积产生的侧压力作用下,必然产生压溃破坏。[0021]根据挡墙、岩坎的平面布置可以推断,挡墙的压溃范围为离西北端20m左右范围。该估计的压溃范围与爆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2)坞门挤压安全校核挡墙压溃后,必然在爆堆冲击及后续滚落爆渣作用下往船坞方向继续运动。考虑水平运动抛掷距离为4. 23m,加上挡墙砖砌体净厚度为O. 96m,可得挡墙在爆堆冲击挤压往船玛方向的最远冲击距离约为5. 2m。岩坎距离船坞坞门的最小距离为5. 5m,可以判断压溃后的挡墙不会直接冲击坞门。而挡墙压溃后,由于挡墙和坞门间仍然有O. 3m的补偿空间,其间充填的轮胎及茅草等缓冲材料的缓冲作用,有效控制了爆渣及压溃后的挡墙对坞门的挤压破坏作用。这样,整个防护挡墙采用砌筑的墙体与填充的缓冲材料组成,同时设置圈梁9、隔墙3等进行加固,使得防护挡墙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柔性,且可适时破环解体,在船坞围堰拆除爆破时爆破堆积体首先打击和挤压位于围堰和坞门之间的防护墙,使其变形破坏,通过墙体变形和墙体、坞门间缓冲材料的柔性缓冲消耗大量的爆破能量,从而避免爆破堆积体直接打击、挤压坞门造成坞门变形损坏,实践证明,采用在坞门与围堰间设置防护挡墙,与柔性防护层缓冲材料相结合的防护技术,安全可靠、便于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坞门防护挡墙,包括设于围堰岩坎与坞门之间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的外墙和内墙,外墙和内墙围成后形成中间空心的结构,在外墙和内墙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层圈梁,在外墙和内墙之间的空心结构处纵向设有多个隔墙,在墙体的空心结构间隙处以及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缓冲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和内墙为平行设置且高度相同,所述外墙和内墙的内外墙面上采用混凝土粉刷加固层,在外墙的下部外侧与地面之间间隔堆砌有多个成坡状的加固墙,在内墙的下部外侧紧贴墙面堆砌有砖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设于坞门板前沿I.5^2. Om处,墙体的高度为6 9· 5m,总宽度为I. 5^2. 5m,墙体的壁厚为O. 4^0. 6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和内墙上每2.5^3. 5m高度设有一道圈梁,圈梁采用混凝土浇铸均匀置于外墙和内墙的中部,圈梁内置有加强竹筋;所述圈梁的高度度为O. 2^0. 3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均匀设置在外墙和内墙之间,隔墙的厚度为O. 2^0. 3m,隔墙的高度低于墙体高度f I. 5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墙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加固墙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45°/Γ55%,厚度为O. 2^0. 3m ;所述砖柱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60 75%。。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坞门防护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为黄沙、废轮胎和茅草,在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底部填充I. 5^2. 5m高的黄沙,其他部分采用废旧轮胎与茅草交错搭配填充。
专利摘要一种坞门防护挡墙,包括设于围堰与坞门之间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采用水泥砖堆筑而成的外墙和内墙,外墙和内墙围成后形成中间空心的结构,在外墙和内墙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层圈梁,在空心结构处纵向设有多个隔墙,在墙体的空心结构间隙处以及墙体与坞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缓冲材料。本实用新型墙体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缓冲性能,可适时破环解体,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可以在船坞围堰拆除爆破时通过墙体变形和墙体、坞门间缓冲材料的柔性缓冲消耗大量的爆破能量,从而避免爆破堆积体直接打击、挤压坞门造成坞门变形损坏,对坞门起到防护作用。
文档编号E02D29/02GK202672184SQ20122031495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管志强, 张中雷, 陈鹄, 王林桂, 陈亚建, 王晓斌, 李辰发, 熊先林, 应海剑, 冯新华, 杨中树, 高丽君 申请人:大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