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369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部分地质条件复杂或是重大工程施工前,在含地下室的大型建筑物中,为取得最接近实际的试桩数据,在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的非摩擦段(即地下室深度范围内)区段内采用的双层套筒。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在非摩擦段内是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所以在试桩的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土体尚未开挖,土体和试桩之间会产生摩阻力,直接影响到试桩的真实数据,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参考数据。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双层套筒,将与地下室深度相同双层钢套筒安装在灌注桩试桩外侧,在试桩进行单桩承载力实验的时候,套筒将非摩擦段的土体与试桩桩身隔离,双层套筒之间产生滑动,真实模拟工程桩的工作状态,为桩基设计提供有效依据,本专利适用于各类工程及不同地质环境的试桩工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为桩基设计提供有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限位钢板,内层套筒内径为试桩的直径,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通过限位钢板限定相对位置,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留> 5cm的间隙。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的顶部、中部、底部分别设置三道限位钢板,限位钢板与内层套筒之间用电焊连接。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壁厚> 5_。当内、外层套筒在组装时,在内层套筒底部焊接一圈底座,并在底座上设置橡胶垫圈。当内、外层套筒在组装完成后,内、外层套筒顶部用钢板临时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易于加工,结构稳定,安装便捷,且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适应各类工程及不同地质环境的要求,使试桩受力状态接近工程桩实际情况,测试数据准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在非摩擦段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局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包括内层套筒1、外层套筒2、限位钢板3、橡胶垫圈4等。I)内层套筒1:内层套筒I内径为试桩的直径,内层套筒I壁厚不宜小于5mm,长度根据建筑地下室的埋置深度来确定。2)外层套筒2:与内层套筒I之间留有不小于5cm的间隙,套筒壁厚不宜小于5mm,长度根据建筑地下室的埋置深度来确定。3)限位钢板3:用于限定内、外层套筒1,2之间的相对位置,分别在内、外层套筒1,2的顶部、中部、底部设置三道限位钢板3 (可视埋置深度适当增加限位钢板的道数),限位钢板3与内层套筒I之间采用电焊连接。4)内、外层套筒1,2在组装的时候,抗压桩的内层套筒I底部需进行构造处理,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有混凝土或水泥浆进入到双层套筒的间隙中,在内层套筒I底部焊接一圈底座,并在底座上设置橡胶垫圈4 (图4),组装完成后,在内、外层套筒1,2接口部位采用硅胶密封。5)双层套筒组装完成后,采用钢板在套筒顶部将其临时焊接牢固。双层套筒沉入桩孔后,将其进行临时固定,待试桩5养护到期开始进行检测前,将套筒上口连接固定设施拆除,使内、外层套筒1,2脱离开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试桩5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包括内层套筒(1)、外层套筒(2)、限位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筒(1)内径为试桩的直径,内层套筒(1)与外层套筒(2)之间通过限位钢板(3)限定相对位置,内层套筒(1)与外层套筒(2)之间留≥ 5cm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筒(1)和外层套筒(2)的顶部、中部、底部分别设置三道限位钢板(3),限位钢板(3 )与内层套筒(1)之间用电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筒(1)和外层套筒(2)壁厚≥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其特征在于:当内、外层套筒(1,2)在组装时,所述内层套筒(I)底部焊接一圈底座,并在底座上设置橡胶垫圈(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其特征在于:当内、外层套筒(1,2)在组装完成后,所述内、外层套筒(1,2)顶部用钢板临时焊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抗压钻孔灌注桩试桩非摩擦段的双层套筒,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限位钢板,内层套筒内径为试桩的直径,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通过限位钢板限定相对位置,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留≥5cm的间隙。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的顶部、中部、底部分别设置三道限位钢板,限位钢板与内层套筒之间用电焊连接。本实用新型易于加工,结构稳定,安装便捷,且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适应各类工程及不同地质环境的要求,使试桩受力状态接近工程桩实际情况,测试数据准确。
文档编号E02D5/66GK203008002SQ20122069856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周君, 郝肇轩, 张铭, 谷志旺, 李松, 张云超, 周红兵 申请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