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地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028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组合型地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组合型地锚,涉及一种击入地面用于固定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组合式的地锚,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型地锚,包括轴端部和轴段体,轴端部和多个轴段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轴端部和轴段体的横截面均为多角星形状,轴端部的一端为锥体状且另一端的端面中间开有连接槽,轴段体一端的端面设有固定凸块,轴段体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凹槽,所述连接槽、固定凹槽均与固定凸块相配合,所述轴段体和轴端部通过固定凸块与连接槽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相邻两个轴段体之间通过固定凸块与固定凹槽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预埋在地表内用于地面固定,多用于建筑和紧急救援等领域。
【专利说明】组合型地锚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组合型地锚,涉及一种击入地面用于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锚作为一种在地面上作为固定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旅行、救援、建筑等各个领域。现有的地锚多为一体式成型,建筑所用地锚多为大型,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救援则多为恶劣环境,携带物品越轻便越能给救援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地锚本身会给救援队员带来负担和诸多不便;由于一体式成型的地锚长度不可调整,一种型号的地锚只能适用于相对应的小范围地质,局限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组合式的地锚,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型地锚,包括轴端部和轴段体,轴端部和多个轴段体依次固定连接;
[0005]所述轴端部和轴段体的横截面均为多角星形状;
[0006]轴端部的一端为锥体状且另一端的端面中间开有连接槽;
[0007]轴段体一端的端面设有固定凸块,轴段体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凹槽;
[0008]所述连接槽、固定凹槽均与固定凸块相配合;
[0009]所述轴段体和轴端部通过固定凸块与连接槽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0]相邻两个轴段体之间通过固定凸块与固定凹槽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所述轴端部的横截面和轴段体的横截面为三角星,或为四角形,或为五角星。
[0012]所述连接槽、固定凹槽和固定凸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为正方形,或为圆形。
[0013]所述固定凸块与连接槽、固定凸块与固定凹槽之间通过螺栓或者销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4]所述轴端部的制作材料为合金。
[0015]所述轴段体的制作材料为锻钢。
[0016]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击入地表的轴端部和预埋在地内的多个轴段体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安装并以螺栓或销栓等固定连接,根据地质确定轴段体的数量,能够灵活应用,适用范围广且携带方便,减轻了携带者的负担;轴端部和轴段体的横截面为多角星形状,这样的结构使其与地内的接触面增多,抓地性能增强,增强了稳固性;根据地质逐级拼接并重击深入地面的方式也使施力高度降低,使用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截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安装截面示意图。
[0022]图中:1为轴端部,2为轴段体,3为连接槽,4为固定凸块,5为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型地锚,包括轴端部I和轴段体2,轴端部I和多个轴段体2依次固定连接;
[0024]所述轴端部I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均为多角星形状;
[0025]轴端部I的一端为锥体状且另一端的端面中间开有连接槽3 ;
[0026]轴段体2 —端的端面设有固定凸块4,轴段体2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凹槽5 ;
[0027]所述连接槽3、固定凹槽5均与固定凸块4相配合;
[0028]所述轴段体2和轴端部I通过固定凸块4与连接槽3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9]相邻两个轴段体2之间通过固定凸块4与固定凹槽5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0]所述轴端部I的横截面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为三角星,或为四角形,或为五角星。
[0031]所述连接槽3、固定凹槽5和固定凸块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为正方形,或为圆形。
[0032]所述固定凸块4与连接槽3、固定凸块4与固定凹槽5之间通过螺栓或者销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3]所述轴端部I的制作材料为合金。
[0034]所述轴段体2的制作材料为锻钢。
[0035]上述多角星形状具体为多个尖角顶点朝外呈放射状布置形成的一种形状。
[0036]实施例一
[0037]如图3所示为轴端部I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为三角星,连接槽3、固定凹槽5和固定凸块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8]实施例二
[0039]如图4所示为轴端部I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为四角星,连接槽3、固定凹槽5和固定凸块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0]多角星形状的截面使轴段体2侧面与土地接触面积增大,在起固定作用时,上方的拉力施加在本实用新型上,土地施加在接触面上的阻力使本实用新型稳固地驻扎在土地中,实现其固定的功能。
[0041]所述的组合型地锚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第一步,根据地质条件准备好轴端部I和所需数量的轴段体2 ;
[0043]第二步,将一个轴段体2的固定凸块4安装在轴端部I的连接槽3内并通过螺栓或销栓固定连接;
[0044]第三步,将第二步连接好的装置以轴端部I的锥体尖端向下放置在地面上,以电锤等重击装置在地面定位并击入一定距离;[0045]第四步,将另一个轴段体2安装在所述第三步露出地面的轴段体2上部,使其固定凸块4位于固定凹槽5内并以螺栓或销栓固定,再用电锤等重击装置继续敲击使其深入地面;
[0046]第五步,重复上述第四步直至轴端部I到达预定深度;
[0047]第六步,在最后露在地面上的轴段体2上固定安装支承部件即可使用。
[0048]上述根据地质确定钉入深度,并将多个轴段体2逐级拼接并重击深入地面的方式也使施力高度降低,使用更加方便。
[004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槽、固定凹槽和固定凸块的设置位置可以互相调换。又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槽、固定凹槽和固定凸块的连接方式除了上述螺栓和销栓连接外,也可以使用螺纹连接等可实现其功能的任何方式。
【权利要求】
1.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端部(I)和轴段体(2),轴端部(I)和多个轴段体(2)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轴端部(I)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均为多角星形状; 轴端部(I)的一端为锥体状且另一端的端面中间开有连接槽(3); 轴段体(2)—端的端面设有固定凸块(4),轴段体(2)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凹槽(5); 所述连接槽(3)、固定凹槽(5)均与固定凸块(4)相配合; 所述轴段体(2)和轴端部(I)通过固定凸块(4)与连接槽(3)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相邻两个轴段体(2)之间通过固定凸块(4)与固定凹槽(5)的配合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部(I)的横截面和轴段体(2)的横截面为三角星,或为四角形,或为五角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固定凹槽(5)和固定凸块(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为正方形,或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4)与连接槽(3)、固定凸块(4)与固定凹槽(5)之间通过螺栓或者销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部(I)的制作材料为I=1-Wl O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型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段体(2)的制作材料为锻钢。
【文档编号】E02D5/80GK203684223SQ20132072709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黄刚, 张云帆, 张强, 许洋, 贺锦韬, 张华
申请人:黄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