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057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开挖费用较低的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以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和岩爆风险。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该隧洞直径为D,隧洞掌子面前方D/2范围内产生蜗壳状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与掌子面之间形成应力缓冲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设为蜗壳状,中心部位向应力缓冲区凹进,从中心到周边平顺过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具有岩爆风险的水工隧洞、交通隧道等相关领域。
【专利说明】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适用于具有岩爆风险的水工隧洞、交通隧道等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岩爆问题是深埋硬岩隧洞工程建设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在隧洞开挖过程中降低岩爆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小岩爆对工程的危害,实现对岩爆风险的有效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的顺利推进,是目前所用遇到岩爆问题的深埋工程所必须考虑和面对的。
[0003]为了实现岩爆的防治与控制,现有技术手段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围岩中能量集中水平,降低岩爆风险,~^是提闻围岩在岩爆条件下的自稳能力,提闻围岩的抗冲击能力。把上述的思路转化为工程措施时即成为岩爆防治与控制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岩爆风险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主动措施和被动措施。主动措施主要是降低岩爆的风险,利用具体的方法对存在岩爆风险的局部部位进行处理,扰动局部岩体的受力状态,而被动控制措施主要指加固支护,其作用是提高围岩对岩爆的抵抗能力。其中主动控制措施性价比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并且需要对问题有足够的认识。被动控制措施则相对简单,但花费较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开挖费用较低的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以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和岩爆风险。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该隧洞直径为0,隧洞掌子面前方0/2范围内产生蜗壳状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与掌子面之间形成应力缓冲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设为蜗壳状,中心部位向应力缓冲区凹进,从中心到周边平顺过渡。
[0007]掌子面中心部位与周边的进尺差控制在2?3111。
[0008]所述隧洞的开挖进尺控制在1.5?2.0111的深度范围内。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掌子面形状的修正,达到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和岩爆风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门槛较低,方便施工,仅需要控制开挖进尺和开挖断面形状即可,较其它岩爆风险的主动控制措施更加便于现场施工人员掌握。同时,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掌子面前方的应力缓冲区,既降低了工程开挖费用,有缩短了施工时间消耗,保证了工程在岩爆区域也能够安全快速掘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隧洞掌子面前方应力集中区分布图。
[0011]图2隧洞掌子面前方应力缓冲区分布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根据对隧洞开挖应力响应的应力分析,深埋隧洞1在掘进过程中在掌子面2前方0/2 (0为隧洞直径)范围内会产生应力集中区3(图1),空间形态为一涡壳状区域,产生的岩爆震源发出的动力波对隧洞掌子面产生扰动破坏。
[0014]在应力集中区3和掌子面2之间由于开挖卸荷的影响,岩体屈服不具备高能力储备能量,因此会形成应力缓冲区4(图2),该缓冲区的存在既有利于应力释放,又由于围岩松弛有利于施工开挖,应充分加以利用。
[001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根据掌子面2前方的应力集中区3形状,将掌子面2形态也修正为涡壳状,中心部位向应力缓冲区4凹进,与周边的进尺差以方便施工为宜,从控制岩爆的角度看可以控制在2111左右,也可以略大一些,原则上不超过3111。从中央到周边平顺过渡,形成总体上的扁平的空间弧形壳。
[0016]在修正掌子面2形态以后,隧洞1开挖进尺也需随之调整,具体要求把开挖进尺控制在1.5?2.0111的深度范围内,即保持弧形掌子面2以较小的进尺向前推进。减小开挖进尺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得被开挖岩体内应力水平相对不高,即开挖限制在屈服区相对较低的应力水平下进行,控制开挖能量释放率的大小和对围岩的扰动程度,达到主动控制岩爆的效果;二是保证支护工作的及时性,小进尺掘进缩短了出渣的时间消耗,使得喷护和锚固施工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利用爆破后岩爆往往滞后发生的特点完成支护,以发挥支护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该隧洞(I)直径为D,隧洞掌子面(2)前方D/2范围内产生蜗壳状应力集中区(3),应力集中区(3)与掌子面(2)之间形成应力缓冲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2)设为蜗壳状,中心部位向应力缓冲区(4)凹进,从中心到周边平顺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掌子面(2)中心部位与周边的进尺差控制在2?3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岩爆风险的钻爆法施工隧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I)的开挖进尺控制在1.5?2.0m的深度范围内。
【文档编号】E21D9/14GK204212780SQ20142052600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宁, 褚卫江, 潘益斌, 房郭敏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