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31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包括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在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进行绑扎现浇扶壁柱的钢筋;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通过柱箍筋固定连接;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还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所述现浇扶壁柱设置有内侧模板,所述内侧模板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之间设置模板拉结件;本实用新型将预制外墙连接竖向拼缝与现浇扶壁柱结合施工,既能够很好的解决预制外墙的防渗性能又能加强节点处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施工工艺简化,施工效率提高。
【专利说明】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设计与预制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关键是如何将在工厂制作的构件在现场吊装后有效地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连接节点区域构件的安装难易程度与混凝土浇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因此寻求尽可能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连接方法是目前工程界不断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0003]对于预制装配整体式的地下室外墙,处理好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渗问题十分关键。现有的技术通过在预制板上预埋螺杆与现浇层锚固,以期望达到内侧模板拉结锚固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由于采用此种操作方式,导致扶壁柱内侧模板无法在预制板拼缝处搭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将预制外墙连接竖向拼缝与现浇扶壁柱结合施工,既能够很好的解决预制外墙的防渗性能又能加强节点处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施工工艺简化,施工效率提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包括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在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进行绑扎现浇扶壁柱的钢筋;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通过柱箍筋固定连接;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还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所述现浇扶壁柱设置有内侧模板,所述内侧模板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之间设置模板拉结件;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包括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平行设置,且同时穿过现浇扶壁柱与现浇扶壁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与柱箍筋绑扎;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柱箍筋设置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之间;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上设置金属接驳器,用于连接模板拉结件;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内侧模板与现浇扶壁柱通过螺栓固定。
[0011]一种对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进行操作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12]⑴架立好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
[0013]⑵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绑扎现浇扶壁柱钢筋;
[0014]⑶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通过柱箍筋固定连接,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连接附加钢筋组与柱箍筋绑扎,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
[0015]⑷在现浇扶壁柱架设内侧模板;
[0016](5)在现浇扶壁柱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中空处浇筑混凝土,从而使现浇扶壁柱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形成整体。
[00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设置于现浇扶壁柱处,使得竖向拼缝成为现浇扶壁柱的一部分,通过增设搭连接附加钢筋组连接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保证了外墙传力的连续性;
[0019]2、现浇扶壁柱仅在内部四周搭设模板,施工方便、快捷,节省了支外侧模板所需的空间,进而减少了土方开挖,减少施工费用,加快了施工的进度;
[0020]3、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上设置模板拉结件,解决了现浇扶壁柱外侧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预留的模板与内侧模板的拉结问题,同时加强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可靠性,阻止了因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连接形成薄弱区而易开裂的问题;
[0021]4、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拼缝处与现浇扶壁柱结合为一体施工,使连接更可靠,防渗更有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现浇扶壁柱,2为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3为模板拉结件,4为第一连接附加钢筋,5为第二连接附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附图仅是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不代表图纸及具体的细节设计。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所示,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包括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和现浇扶壁柱1,在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的竖向拼缝处进行绑扎现浇扶壁柱1的钢筋,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的竖向拼缝设置于现浇扶壁柱1处,使得竖向拼缝成为现浇扶壁柱1的一部分,通过增设搭连接附加钢筋组连接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和现浇扶壁柱1,保证了外墙传力的连续性;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的竖向拼缝处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和现浇扶壁柱1 ;所述现浇扶壁柱1设置有内侧模板,现浇扶壁柱1仅在内部四周搭设模板,施工方便、快捷,节省了支外侧模板所需的空间,进而减少了土方开挖,减少施工费用,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所述内侧模板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之间设置模板拉结件3 ;解决了现浇扶壁柱1外侧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预留的模板与内侧模板的拉结问题,同时加强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与现浇扶壁柱1的连接可靠性,阻止了因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连接形成薄弱区而易开裂的问题;
[0026]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包括第一连接附加钢筋4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5,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4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5平行设置,且同时穿过现浇扶壁柱1 ;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4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5通过柱箍筋绑扎,设置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之间;
[0027]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上通过设置金属接驳器,用于连接模板拉结件3 ;
[0028]所述内侧模板与现浇扶壁柱1通过螺栓固定;
[0029]一种对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1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进行操作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30]⑴架立好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 ;
[0031]⑵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的竖向拼缝处绑扎现浇扶壁柱1钢筋;
[0032]⑶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通过柱箍筋固定连接,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的竖向拼缝处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连接附加钢筋组与柱箍筋绑扎,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和现浇扶壁柱1 ;;
[0033]⑷在现浇扶壁柱1内部四周架设内侧模板;
[0034](5)在现浇扶壁柱1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中空处浇筑混凝土,从而使现浇扶壁柱1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形成整体。
[0035]将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2拼缝处与现浇扶壁柱1结合为一体施工,使连接更可靠,防渗更有效。
[003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包括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进行绑扎现浇扶壁柱的钢筋;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通过柱箍筋固定连接;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的竖向拼缝处还设置连接附加钢筋组,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用于连接固定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和现浇扶壁柱;所述现浇扶壁柱设置有内侧模板,所述内侧模板与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之间设置模板拉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附加钢筋组包括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平行设置,且同时穿过现浇扶壁柱与现浇扶壁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附加钢筋和第二连接附加钢筋与柱箍筋绑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箍筋设置在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双层叠合地下室外墙板上设置金属接驳器,用于连接模板拉结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与现浇扶壁柱通过螺栓固定。
【文档编号】E02D31/02GK204151835SQ20142062454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吴敦军, 李宁, 汪杰, 王流金 申请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