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29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试井测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气井、注水井和生产井带压密闭测试中,当仪器上提至井口时,由于试井钢丝沾油、钢丝有折痕等原因不能使绳帽头上提并碰到防喷盒顶盖下表面,同时又由于深度仪会有一定误差,导致不能确定仪器是否已完全提出采油树阀门,很多情况是仪器还有几厘米或更短没有出采油树阀门,若这时关采油树阀门轻则挤毁仪器,重则剪断试井钢丝最终致仪器落井,这样不但测试仪器和数据丢失,而且还要修井打捞,给油田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关掉注气的干线阀门,再泄压一段时间才能卸下防喷盒取出试井仪器,这种做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井喷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该装置实现了能够精确探测试井、测井仪器的位置,操作方便,能很好的保护试井、测井仪器,大大降低试井、测井仪器掉落井底和被挤毁的可能性,提高测井的成功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克服了现有试井、测井仪器上提至井口时不能确定是否已完全提出采油树阀门,易发生关采油树阀门造成仪器损坏或落井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包括机壳;机壳一端设有手柄,机壳内部装有两条连接导线,机壳侧壁上安装有显示仪表,机壳前端一端固定有线圈盒Ⅱ,机壳前端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有线圈盒Ⅰ,线圈盒Ⅰ能够绕销轴旋转,线圈盒Ⅰ和线圈盒Ⅱ均设计成半环状,线圈盒Ⅰ和线圈盒Ⅱ内部分别设有金属线圈,线圈盒Ⅰ通过锁定环能够与线圈盒Ⅱ连接锁定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线圈盒Ⅰ通过锁定环与线圈盒Ⅱ相连接时线圈盒Ⅰ和线圈盒Ⅱ内部的金属线圈相导通,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内的金属线圈9分别与两条连接导线5相连接,两条连接导线5分别与显示仪表8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精确探测试井、测井仪器的位置,操作方便,能很好的保护试井、测井仪器,大大降低试井、测井仪器掉落井底和被挤毁的可能性,提高测井的成功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油气井密闭测试用位置探测器,包括机壳1;机壳1一端设有手柄6,机壳1内部装有两条连接导线5,机壳1侧壁上安装有显示仪表8,机壳1前端一端固定有线圈盒Ⅱ3,机壳1前端另一端通过销轴7连接有线圈盒Ⅰ2,线圈盒Ⅰ2能够绕销轴7旋转,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均设计成半环状,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内部分别设有金属线圈9,线圈盒Ⅰ2通过锁定环4能够与线圈盒Ⅱ3连接锁定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这个圆环可以将防喷管包裹住以便探测试井或测井仪器的位置,线圈盒Ⅰ2通过锁定环4与线圈盒Ⅱ3相连接时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内部的金属线圈9相导通,锁定环4具有固定、锁定两个线圈盒和导通两边金属线圈9的作用。解开锁定环4后可以通过旋转销轴7转动线圈盒Ⅰ2使得线圈盒Ⅰ2、线圈盒Ⅱ3两者张开以便探测器从防喷管上取下。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内的金属线圈9分别与两条连接导线5相连接,两条连接导线5分别与显示仪表8相连接。

测试中,当出现仪器上提至井口,由于钢丝沾有死油或钢丝有折痕等原因而不能使绳帽头上提至防喷盒顶盖下表面时,这时解开本发明的锁定环4,使防喷管顺利进入到线圈盒Ⅰ2和线圈盒Ⅱ3所包围的区域后再关闭锁定环4以保证探测器内部的两个金属线圈9处于闭合状态。为了方便说明,假设仪器上的磁性片上端为北极,下端为南极。将探测器沿着防喷管缓慢匀速向下移动(也可以向上),这个过程中线圈盒下端与磁性片北极越来越近,根据楞次定律,这一过程线圈盒内部的闭合金属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对应这个电流线圈盒的下端将被感应为磁场的北极,上端为南极;当线圈盒继续往下移动到其上端将要离开磁性片南极的时候,这时线圈盒上端将被感应为磁场的北极,下端为南极,在线圈盒整个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其上、下端的磁极刚好交换一次,对应的其内部金属线圈的电流方向刚好改变一次,反应在显示仪表8上就是指针向左、右(可以先右后左)各摆动了一次,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判断磁性片的具体位置,从而最终确定试井或测井仪器是否已经提出至采油树阀门以上。相应地,也可以将探测器沿着防喷管缓慢匀速向上移动进行探测,同样可以根据指针的摆动来判断试井或测井仪器是否已经提出至采油树阀门以上。探测完后,解开锁定环4并旋开线圈盒Ⅰ2可将探测器从防喷管上取下。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