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003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石油钻井领域,涉及一种丛式井钻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解决加密调整井钻前筛选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丛式井平台槽口间距小,尤其是海上平台,受平台面积的限制,槽口间距更小,井眼分布密集。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眼碰撞风险高,防碰难度大。尤其是钻加密调整井,相当于“扫把中间插扫把”,井眼防碰难度极大。精确的井眼轨迹数据是井眼轨迹高效控制和防碰的前提,尤其已钻井的井眼轨迹数据,是调整井设计、防碰扫描以及钻井施工的重要依据。一旦井眼轨迹数据不准确,发生井眼碰撞,就有可能导致井眼报废、溢油等恶性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安全隐患。对于一些老平台(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平台),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测量工具精度以及坐标系统的影响,其已钻井轨迹数据的准确性无法确认。在这些老平台钻调整井之前,为了保证已钻井轨迹数据的准确性,通常是利用陀螺测斜仪对已钻井的轨迹进行再次测量,即陀螺复测。陀螺复测虽然可以保证已钻井轨迹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对于井数较多的老平台,如果每口井都复测,不仅增加作业周期和作业成本,同时由于复测时必须关井,还会造成产量损失。另外由于已钻井生产设施多,操作空间小,复测作业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在保证已钻井轨迹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减少陀螺复测井数及工作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井钻前对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陀螺复测已钻井的工作量大和作业成本高,作业风险大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整井钻前对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计算机防碰扫描结果、复测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吻合程度来筛选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该方法包括步骤:1)对平台所有已钻井进行计算机防碰扫描,根据分离系数、中心距等参数,将已钻井分为一级风险井和二级风险井两类;2)对一级风险井进行陀螺复测,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3)如果复测数据与原始数据差距不大则二级风险井不用复测,如果与原始数据差距大则二级风险井进行复测。所述已钻井为设计调整井井位所在平台的已钻井。所述陀螺复测是指利用陀螺测斜仪对已钻井轨迹进行测量。所述计算机防碰扫描是指利用定向井设计商业软件对设计调整井和已钻井间的最小距离进行扫描计算,确定井眼碰撞和趋近风险。所述复测数据是指利用陀螺测斜仪对已钻井轨迹进行测量所得的轨迹数据;原始数据是指已钻井原有的轨迹数据。所述中心距是指设计调整井井眼中心到已钻井井眼中心的距离;分离系数是指设计调整井和已钻井之间的中心距除以两个井眼误差椭圆的半径之和,计算公式如下:SF=L/(R1+R2)其中:SF—分离系数,无量纲;L—设计调整井和已钻井之间的中心距,m;R1—设计调整井井眼的误差椭圆半径,m;R2—已钻井井眼的误差椭圆半径,m。所述的误差椭圆是指由于测量误差导致测点处在空间上可能存在的区域,即井眼轨迹可能位于椭圆内任意位置,其半径可利用定向井设计商业软件计算求得。所述一级风险井是指满足以下条件中任意一项:(1)分离系数<1.5;(2)中心距<10m;(3)原始轨迹数据非陀螺测斜仪测量所得;所述二级风险井是指满足以下条件中任意一项:(1)1.5<分离系数<2;(2)10m<中心距<20m。一级风险井陀螺复测数据与原始数据对比,满足以下条件中任意一项即表示与原数据相差大:(1)原数据与陀螺复测数据之间中心距>5m;(2)原数据与设计调整井之间中心距、陀螺复测数据与设计调整井之间中心距,两者相差>3m;如以上两个条件均不满足,则表示与原数据相差不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调整井钻前对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即针对设计调整井井位所在平台上(尤其是丛式井平台)已钻井井眼轨迹数据的准确性无法确认,本方法利用计算机防碰扫描结果,从已钻井中筛选出一级风险井和二级风险井,根据一级风险井陀螺复测结果,确定二级风险井是否需要复测。本发明可根据不同平台已钻井井眼轨迹数据的具体条件,筛选出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能够避免因已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而造成的井眼碰撞事故,保证钻井作业安全,有效减少陀螺复测的工作量,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调整井钻前对已钻井中需要陀螺复测的风险井的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实施例1:某油田A平台共有已钻井10口,该10口井均为2000年以前所钻井,轨迹数据如表1所示。计划在该平台实施4口调整井,设计轨迹如表2所示。表1A平台已钻井轨迹数据表2A平台调整井设计轨迹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的主要流程示意图。步骤1,对已钻井和设计调整井进行防碰扫描,结果如表3所示。表3A平台防碰扫描结果井名防碰井防碰井段(m)分离系数中心距(m)是否为陀螺测量数据风险级别A1A150-5601.0251.73无一级A2A160-5802.164.72无一级A3A170-6503.714.3有二级A4A180-7205.412.1有二级A5A190-25015.29.41有一级A6A200-8201.69.22有一级A7A210-6403.210.5有二级A8A220-5704.511有二级A9A230-7003.213有二级A10A240-5601.222.29有一级步骤2,根据防碰扫描结果,对已钻井风险级别进行分类,如表3所示,A1、A2、A5、A6、A10五口井为一级风险井。步骤3,对一级风险井进行陀螺复测,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一级风险井陀螺复测结果步骤4,陀螺复测数据与原始数据对比,从表4可以看出,各测点原数据与复测数据中心距均小于5m,与设计调整井中心距之差均小于3m。步骤5,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原始数据与复测数据相差不大。步骤6,对二级风险井,即A3、A4、A7、A8、A9井取消陀螺复测。实施例2:某油田B平台共有已钻井7口,该7口井均为2000年以前所钻井,轨迹数据如表5所示。计划在该平台实施3口调整井,设计轨迹如表6所示。表5B平台已钻井轨迹数据表6B平台调整井设计轨迹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的主要流程示意图。步骤1,对已钻井和设计调整井进行防碰扫描,结果如表7所示。表7B平台防碰扫描结果井名防碰井防碰井段(m)分离系数中心距(m)是否为陀螺测量数据风险级别B1B110-6000.790.36有一级B2B120-5600.842.28有一级B3B130-6300.620.84有一级B4B140-6002.911.4有二级B5B150-4006.21.82有一级B6B160-4305.311有二级B7B170-5204.312.5有二级步骤2,根据防碰扫描结果,对已钻井风险级别进行分类,如表7所示,B1、B2、B3、B5四口井为一级风险井。步骤3,对一级风险井进行陀螺复测,结果如表8所示。表8一级风险井陀螺复测结果步骤4,陀螺复测数据与原始数据对比,从表8可以看出,B1井在600m原数据与复测数据中心距为6.75m;B2井在560m原数据与复测数据中心距为5.2m,与设计调整井中心距之差为3.63m;B3井在630m原数据与复测数据中心距为5.95m,与设计调整井中心距之差为3.76m;B5井在400m原数据与复测数据中心距为5.35m,与设计调整井中心距之差为3.38m。步骤5,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原始数据与复测数据相差大。步骤6,对二级风险井,即B4、B6、B7井进行陀螺复测。复测结果如表9所示。表9二级风险井陀螺复测结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