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流道接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226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内流道接箍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流道接箍,包括接箍本体,所述接箍本体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接箍本体上设置有依次穿设过通孔和固定槽的固定件,所述外套管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有螺旋导程槽。将通孔与固定槽对准,同时在抽油杆上设置有与固定件相配合的孔,将固定件插入通孔、固定槽和抽油杆上的孔后,不仅实现了内套管与外套管两者之间的连接,即实现对外套管的更换,节省了材料,同样实现了内套管、外套管和抽油杆三者的固定。
【专利说明】
内流道接箍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流道接箍。
【背景技术】
[0002]抽油杆接箍是抽油杆在油田有杆栗采油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零件,通过该接箍可以实现抽油杆之间的连接,使抽油杆的总长度到达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的原油层。在抽油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抽油杆在油杆内上下往复的动作,而接箍的直径大于抽油杆,所以接箍的侧面会与有关内壁发生摩擦、碰撞,很容易造成抽油杆接箍和油管内壁的磨损,从而导致抽油杆发生脱落或者漏油的问题。
[0003]在有杆栗抽油系统中,不论是直井还是斜井,抽油杆和油管都是在接触中相对运动,因此,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磨损,特别是深井和斜井,抽油杆在油管内很容易弯曲,出现严重的抽油杆磨损油管的问题,产生磨损后使油管和抽油杆不能使用,造成油井作业,油井免修期短,增加作业费用,增加杆管消耗,油井停产时间多,减少了原油产量。为避免出现油管、抽油杆磨损的问题,采油技术上常采用油管、抽油管接箍。现有的油管、抽油杆接箍种类较多,一般都是钢性地固定在抽油杆上,随抽油杆同步运动,由于是钢性地固定在抽油杆上,因此,出现接箍磨损快,保护油管、抽油杆的时间短,油管、抽油管仍然出现严重磨损。
[0004]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120260492.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抽油杆接箍,该专利文件中公开了抽油杆接箍的常见结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偏磨的状况,即导致接箍的圆周侧面会受到剧烈的磨损,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整体报废,十分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替换节省材料的内流道接箍。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流道接箍,包括接箍本体,所述接箍本体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接箍本体上设置有依次穿设过通孔和固定槽的固定件,所述外套管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有螺旋导程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箍本体发生偏磨后,外套管产生剧烈的磨损,在外套管无法使用后,通过将固定件从通孔和固定槽内取出,然后将抽油杆从内套管的两端拔出,实现了内流道接箍的外套管的拆卸,然后通过在内套管上套设有新的外套管,将通孔与固定槽对准,同时在抽油杆上设置有与固定件相配合的孔,将固定件插入通孔、固定槽和抽油杆上的孔后,不仅实现了内套管与外套管两者之间的连接,即实现对外套管的更换,节省了材料,同样实现了内套管、外套管和抽油杆三者的固定,使外套管的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避免外套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松脱;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外套管上设置有螺纹导向槽,螺旋导向槽在抽油杆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外套管上的螺旋导程槽,方便外套管的旋转,同时螺旋导向槽在抽油杆旋转和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抽油管内壁的杂质刮除下来,该螺旋导程槽也是极易发生磨损的位置,外套管也方便了螺旋导程槽的更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外套管依次包括第一弧形导向段、抵接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呈对称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环形的外套管可以套设入内套管上,方便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拆装,第一弧形导向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减少了在抽油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与油液之间的撞击力,从而使得外套管的移动更快,移动时的阻力更小,方便内六道接箍的移动,抵接段起到了与抽油管内壁的抵接,起到了一定的密封效果,同样的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导向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使内六道接箍上下移动的阻力一致。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上,所述通孔沿接箍本体的周向呈均匀分布。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段和第二弧形导向段上,还沿着接箍本体的周向呈均匀分布,起到了多点定位的效果,同时通孔的位置是远离抵接段设置的,加强了对内六道接箍的固定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段向下倾斜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避免内流道接箍在抽油杆的上下移动过程中,突然与油液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阻力过大的问题,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弧形导向段,从而使得外套管与油液之间的接触面积缓慢变大,从而起到了避免阻力突然变大的作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沿外套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固定件与外套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固定件位置的扭断和切断等问题的发生。
[0016]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有橡胶摩擦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摩擦层起到了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避免了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通过刚性接触的摩擦进行定位,通过橡胶层可以发生变形的作用,通过橡胶层自身的变形,起到了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同时橡胶摩擦层较软,不会与内外套管之间发生刚性摩擦,起到了减少摩擦痕迹的作用。
[0018]作为优选,所述抵接段包括和第一弧形导向段连接的第一抵接段、与第二弧形导向段连接的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和第二抵接段螺纹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接箍本体的旋转过程中,进一步在螺纹连接位置加压,使得第一抵接段和第二抵接段结合的更加牢固,避免内流道接箍在抵接段位置发生偏向一侧的旋转和断裂。
[0020]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由耐磨钢材制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该种钢材,确保在各种井下工况条件中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能,阻止和推迟了最初接箍和油管内壁之间的粘着磨损发生。在(软表面)摩擦过程中,以片状形式转移到油管的内壁对磨表面,既减小了接箍和油管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了减摩的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油管中如以往那样的剧烈磨损,还能有效地与油管形成对磨面,缓解油管磨损,起到了保护油管内壁的作用。
[002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供橡胶摩擦层卡嵌的环形卡嵌槽。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卡嵌槽进一步提高了固定件的固定效果,同时橡胶摩擦层通过卡嵌入卡嵌槽内,对固定件起到了一定的密封效果,避免油液从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流入抽油杆内,对抽油杆造成影响。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通孔与固定槽对准,同时在抽油杆上设置有与固定件相配合的孔,将固定件插入通孔、固定槽和抽油杆上的孔后,不仅实现了内套管与外套管两者之间的连接,即实现对外套管的更换,节省了材料,同样实现了内套管、外套管和抽油杆三者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面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剖视图;
[0028I图4是图3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0029I图5是图3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1、接箍本体;11、内套管;12、外套管;121、螺旋导程槽;2、通孔;3、固定槽;4、固定件;5、第一弧形导向段;52、抵接段;53、第二弧形导向段;54、第一抵接段;55、第二抵接段;6、橡胶摩擦层;61、环形卡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3]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内流道接箍包括,包括接箍本体I,接箍本体I由一内套管11和一外套管12组成,内套管11呈管状且截面形状呈环形,内套管11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内嵌有一抽油杆,在内套管11上套设有外套管12。
[0034]外套管12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有螺旋导程槽121,同时外套管12由高耐磨、抗腐蚀钢材制成,该种钢材采用本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371921.X”的一种钢材制成,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能,阻止和推迟了外套管12和油管内壁之间的粘着磨损发生的作用。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外套管12的横截面形状也呈圆环形,外套管12由三部分组成,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弧形导向段5、抵接段52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第一弧形导向段5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以外套管12的中心呈镜像设置,同时第一弧形导向段5向下倾斜设置,即第一弧形导向段5的横截面直径由内向外依次减少。
[0036]如图3和图4所示,而抵接段52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和第一弧形导向段5连接的第一抵接段54、与第二弧形导向段53连接的第二抵接段55,第一抵接段54和第二抵接段55配合的位置分别向对方延伸有环形块和环形槽,在环形块和环形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从而使得第一抵接段54和第二抵接段55螺纹连接。
[0037]如图2和图3所示,在外套管12上设置有通孔2,且通孔2分别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段5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上,通孔2沿接箍本体I的同一竖直面的周向呈均匀分布有3个,故外套管12上设置有六个通孔2,在内套管11与通孔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槽3,在抽油杆上设置有与以上两者配合的孔,即键槽,外套管12上设置有依次穿设过通孔2、固定槽3、键槽的固定件4,且通孔2呈长圆形。
[0038]如图3和图5所示,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之间设置有橡胶摩擦层6,固定件4上设置有供橡胶摩擦层6卡嵌的环形卡嵌槽61,环形卡嵌槽61围绕固定件4设置。
【主权项】
1.一种内流道接箍,包括接箍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本体(I)包括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所述外套管(12)上设置有通孔(2),所述内套管(11)上设置有与通孔(2)相配合的固定槽(3),所述接箍本体(I)上设置有依次穿设过通孔(2)和固定槽(3)的固定件(4),所述外套管(12)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有螺旋导程槽(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外套管(12)依次包括第一弧形导向段(5)、抵接段(52)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段(5)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分别设置在第一弧形导向段(5)和第二弧形导向段(53)上,所述通孔(2)沿接箍本体(I)的周向呈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段(5)向下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沿外套管(12)的长度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之间设置有橡胶摩擦层(6)。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段(52)包括和第一弧形导向段(5)连接的第一抵接段(54)、与第二弧形导向段(53)连接的第二抵接段(55),所述第一抵接段(54)和第二抵接段(55)螺纹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由耐磨钢材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流道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上设置有供橡胶摩擦层(6)卡嵌的环形卡嵌槽(61)。
【文档编号】E21B19/16GK205714012SQ20162071268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李永安, 高光亮, 姜东 , 刘书杰, 韩福生, 张洪波, 张金中, 李振坤, 邢惠利
【申请人】浙江睿智钢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