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875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树流程中合理控制油井沉没度,提高油井产能的技术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沉没度的大小对生产中的油井影响较大,尤其是针对高压低渗的井影响更大,容易导致动液面深造成油井供液不足,产量低,会造成油井气锁导致产量下降,而对于电泵井和供液不足的井影响就更为严重。

实际生产中,对动液面的管理上一直还没有形成和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还有许多职工没有真正意识到动液面对油井的影响,在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做到按时按要求定时录取和检查套压情况,对套压的高低和变化工作不放在心上,导致大量油井产能下降。

例如:套管气比较大的井平时疏于管理憋压,造成动液面下降,但在进行月度测试的时候,就敞排套管气,导致油井产能变化较大,严重时造成地层激动出砂,堵塞杆、泵造成躺井。为解决此问题,研制了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套管气进行控制和收集,以合理的控制油井动液面的高低,并将套管气重新输回干线,可以有效避免套管气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油气损失,也极大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上述不足,设计的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

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分离室、卡箍头、分离伞、出油口、上端口、丝堵、放油阀、调压阀本体、阀座、球阀、复位弹簧、定位阀片、密封圈、调压螺栓、排气口、单流阀、集气流程、过油通道;其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分离室设计为圆筒形,分离室左端设有带“O”形钢圈槽的卡箍头,右端设有的内螺纹与丝堵设有的外螺纹相配合,上部设有与调压阀本体相配合的上端口,下部设有与放油阀相连接的出油口,内设呈半球状的分离伞,沿分离伞外周对称设有八个过油通道。

其调压阀本体呈台阶状管式结构,内设“T”形通孔,通孔内台阶上设有呈45度斜口的阀座,阀座与球阀相配合,调压阀本体下部设有密封螺纹,与分离室上部设有的上端口相连接,上部设有内螺纹与调压螺栓相配合,将定位阀片、复位弹簧、球阀定位在调压阀本体内腔,调压阀本体左端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连接单流阀,单流阀通过管线连接到集气流程。

其定位阀片设计为“凸”形结构,上部设有“O”形密封圈,下部设有凸台来定位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智能控制油套环形空间动液面深度,使抽油泵在合理的沉没度下工作,减少油井气锁或供液不足造成的躺井,节约了大量的作业成本费用,有效提高了油井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分离室、2.卡箍头、3.分离伞、4.出油口、5.上端口、6.丝堵、7.放油阀、8.调压阀本体、9.阀座、10.球阀、11.复位弹簧、12.定位阀片、13.密封圈、14.调压螺栓、15.排气口、16.单流阀、17.集气流程、301.过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阐述:

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分离室1、卡箍头2、分离伞3、出油口4、上端口5、丝堵6、放油阀7、调压阀本体8、阀座9、球阀10、复位弹簧11、定位阀片12、密封圈13、调压螺栓14、排气口15、单流阀16、集气流程17、过油通道301;其油井动液面智能控制装置分离室1设计为圆筒形,分离室1左端设有带“O”形钢圈槽的卡箍头2,右端设有的内螺纹与丝堵6设有的外螺纹相配合,上部设有与调压阀本体8相配合的上端口5,下部设有与放油阀7相连接的出油口4,内设呈半球状的分离伞3,沿分离伞3外周对称设有八个过油通道301。

其调压阀本体8呈台阶状管式结构,内设“T”形通孔,通孔内台阶上设有呈45度斜口的阀座9,阀座9与球阀10相配合,调压阀本体8下部设有密封螺纹,与分离室1上部设有的上端口5相连接,上部设有内螺纹与调压螺栓14相配合,将定位阀片12、复位弹簧11、球阀10定位在调压阀本体8内腔,调压阀本体8左端设有排气口15,排气口15连接单流阀16,单流阀16通过管线连接到集气流程17。

其定位阀片12设计为“凸”形结构,上部设有“O”形密封圈13,下部设有凸台来定位复位弹簧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