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3160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勘测中,碳酸盐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但是真正能形成油藏的并非是碳酸盐岩整体,而是以非规则形态、有限空间尺度、非均匀散布在储层之中的溶洞、裂缝、孔隙等储集体,这就形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所谓的非均匀性,如果不能对非均匀的储集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就不能发现油藏的具体位置,因此在对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探测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高产稳产碳酸盐岩储集层多为孔隙-裂缝混合型,不经过次生改造的原生孔隙碳酸盐岩很难成为良好储集层,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层,鄂尔多斯盆地和延安地区均发育这种储集层,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为世界级特大型工业气田,储集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是风化淋滤的产物,纵向差异性大,储集空间种类多,对该类储层进行布井测井现在虽取得该区勘测的重大突破,但随后的勘测和滚动开发过程并非顺利,而目前对储层利用某种单一技术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探测,鉴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对储层利用某种单一技术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探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该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首先选取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作为布井对象;

s2:利用地震属性参数的综合分析对地下地质结构、岩性和所含流体进行预测和描述储集层的发育规律,提取和筛选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反应敏感的多个参数;

s3:通过应变量分析技术从地下地质构造、岩石的特征和裂缝地质成因对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发育密度进行预测;

s4:选取太原组灰岩顶作为区域性标志层利用层拉平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奥陶系顶面拉平,然后对太原组沉积厚度进行脱压实校正,并绘制原始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图;

s5:采用测井约束多重反演技术,利用奥陶系碳酸盐岩不同岩性段的波阻抗差异确定储层厚度和空间展布形态;

s6:通过多参数融合综合评价技术综合对储层有利区域的预测参数进行综合运算,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数,通过多种信息反映较为一致的岩溶型储集层为发育区带;

s7:选择评价指数较高的有利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多个参数包括地震相干属性数据、地震振幅属性数据和地震振幅变化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岩溶古地貌图可反映出岩溶古地貌残丘部位地层保存厚度大,物性相对发育,单井无阻流量较高,岩溶古地貌斜坡部位地层保存厚度中等,物性发育良好,单井无阻流量高,岩溶古地貌洼地部位地层保存厚度薄,物性相对发育差,单井无阻流量较低,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残丘部位和斜坡部位是布井有利区。

优选的,所述步骤s5测井约束多重反演确定了波阻抗反演剖面,根据波阻抗反演剖面统计分析奥陶系纯灰岩段相对波阻抗平均值在10000-14000m/s·kg/m3范围内,目的层厚度在大于5m的区域为布井有利区。

优选的,所述步骤s6多参数融合综合评价技术包括首先对以上各种属性参数数据进行归一化,然后给出各属性参数的权系数,通过对钻井、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对比,对岩溶型储集层反映较好的属性参数给予较大的权系数,反映一般的属性参数给予较小的权系数,最后在归一化基础上对各种参数加权求和,最终得出储层有利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部署具体位置为单井产量大于15×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4~6km,单井产量10~15×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2.5~4km,单井产量4~10×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1.8~2.5k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和气层横向变化等复杂地质特征,通过多项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储集层严重的非均质性问题,为井位布置提供了可靠依据,布井方法合理,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测井约束多重反演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该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首先选取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作为布井对象;

s2:利用地震属性参数的综合分析对地下地质结构、岩性和所含流体进行预测和描述储集层的发育规律,提取和筛选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反应敏感的多个参数,多个参数包括地震相干属性数据、地震振幅属性数据和地震振幅变化率;

s3:通过应变量分析技术从地下地质构造、岩石的特征和裂缝地质成因对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发育密度进行预测;

s4:选取太原组灰岩顶作为区域性标志层利用层拉平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奥陶系顶面拉平,然后对太原组沉积厚度进行脱压实校正,并绘制原始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图,岩溶古地貌图可反映出岩溶古地貌残丘部位地层保存厚度大,物性相对发育,单井无阻流量较高,岩溶古地貌斜坡部位地层保存厚度中等,物性发育良好,单井无阻流量高,岩溶古地貌洼地部位地层保存厚度薄,物性相对发育差,单井无阻流量较低,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残丘部位和斜坡部位是布井有利区;

s5:采用测井约束多重反演技术,测井约束多重反演技术确定了波阻抗反演剖面,根据波阻抗反演剖面统计分析奥陶系纯灰岩段相对波阻抗平均值在10000-14000m/s·kg/m3范围内,目的层厚度在大于5m的区域为布井有利区,利用奥陶系碳酸盐岩不同岩性段的波阻抗差异确定储层厚度和空间展布形态;

s6:通过多参数融合综合评价技术综合对储层有利区域的预测参数进行综合运算,多参数融合综合评价技术包括首先对以上各种属性参数数据进行归一化,然后给出各属性参数的权系数,通过对钻井、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对比,对岩溶型储集层反映较好的属性参数给予较大的权系数,反映一般的属性参数给予较小的权系数,最后在归一化基础上对各种参数加权求和,最终得出储层有利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数,通过多种信息反映较为一致的岩溶型储集层为发育区带;

s7:选择评价指数较高的有利区域进行井位部署,部署具体位置为单井产量大于15×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4~6km,单井产量10~15×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2.5~4km,单井产量4~10×104m3/d的井区,井距控制在1.8~2.5k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