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循环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2120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循环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头,特别涉及一种正、反循环钻头。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促使现代建筑业向高、大、深、新的方向发展,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天然地基往往满足不了现代建筑的需要,大部分深基础处理采用桩基础,为了满足设计对垂直承载力、水平承载力、抗震和变形的要求,常常采用加长桩体、加粗桩径和扩大桩头来解决。桩的抗水平力,主要决定桩的抗弯强度和土抗力,桩直径在0.3~1.2m时,桩的最大抗弯零点在地面以下的2.5~5d处(对于粘性土)。桩直径越大,桩抗水平力越大,当桩顶与地面变位过大时,将引起上部结构破坏。所以加粗桩顶直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桩的垂直、水平承载力,浅层受力最大,加大桩浅层横截面积是提高桩的垂直、水平荷载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有的钻头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48869U 、申请日为2012年2月2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旋钻机钻头。该回旋钻机钻头,包括中空转轴,通过多条加强筋固定在中空转轴圆周的圆环柱形钻头围壁,至少三个翼刀,翼刀一端固定在钻头围壁上另一端在中空钻轴中轴线聚合在一起,翼刀以中空转轴的轴线一定半径的外圆上径向均布。通过简单的改变尺寸大小来达到加大钻孔大小的方式,不仅需要增加钻头的结构强度,且其在钻孔时所需的能耗会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反循环钻头,具有降低能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正、反循环钻头,包括转轴和转刀,所述转刀沿转轴的轴心线方向从下往上分别设置有小刀头和大刀头,所述小刀头包括通过多条加强筋A固定在转轴圆周上的圆环形的第一钻头围壁、以及多个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钻头围壁和转轴上的小翼刀,所述所述大刀头包括通过多条加强筋B固定在转轴圆周上的圆环形的第二钻头围壁、以及多个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钻头围壁和转轴上的大翼刀。

如此设置,采用两个不同大小的刀头设置,使得在打孔时先使用小刀头进行打孔,在打出小孔的基础上,再使用大刀头打孔,采用分层次打孔的方式,来减小打孔阻力,不仅可以打出更大、更深的孔,且能耗低。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小翼刀和大翼刀上均设置有若干刀齿,每个所述刀齿均呈双向阶梯型结构设置。

如此设置,采用双向阶梯型设置可以减小每个刀齿上每个面在打孔时所受阻力,进一步降低打孔时所受阻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刀齿上的阶梯长度随阶梯抬高而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阶梯越高,所受阻力越大,通过长度不同的设置,保证各阶梯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大翼刀和小翼刀均设置为四个。

如此设置,四个翼刀的设置,在保证强度的同上,打孔时接触面积较小,能耗上较低。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大翼刀和小翼刀以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

如此设置,受力均匀,更加稳定,强度越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大翼刀与转轴轴心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小翼刀与转轴轴心线的夹角。

如此设置,夹角越小打孔阻力越小,但是翼刀越长,强度越低,小翼刀使用较小夹角在于其打孔较小,本身翼刀长度不大,所以小角度设置其强度仍可以保证,但能耗小,而大翼刀本身较长,采用大角度设置来减小其长度保证其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大翼刀与转轴轴心线的夹角为50°,所述小翼刀与转轴轴心线的夹角为40°。

如此设置,设计较为合理,使用各类尺寸大小的钻头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筋A和加强筋B的横截面均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如此设置,减小加强筋A和加强筋B的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大、小翼刀的设置,以及双向阶梯型刀齿和加强筋三角形结构的设置,使得打孔时阻力越小,能耗越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加强筋A和加强筋B的结构;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转轴;2、小刀头;21、第一钻头围壁;22、小翼刀;3、大刀头;31、第二钻头围壁;32、大翼刀;4、加强筋A;5、加强筋B;6、刀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正、反循环钻头,如图1所示,包括转轴1和转刀,转刀沿转轴1的轴心线方向从下往上分别设置有小刀头2和大刀头3,小刀头2包括第一钻头围壁21和小翼刀22,第一钻头围壁21呈圆环形通过多根加强筋A4固定在转轴1圆周上,且与转轴1同轴心设置;大刀头3包括第二钻头围壁31和大翼刀32,第二钻头围壁31呈圆环形通过多根加强筋B5固定在转轴1圆周上,且与转轴1同轴心设置。

第二钻头围壁31的直径一般为第一钻头围壁21的1-2倍,根据所需打孔的直径而定,本实施例中第二钻头围壁31的直径一般为第一钻头围壁21的1倍。大翼刀32和小翼刀22均设置为四个,以转轴1为中心均匀分布。

如图3所示,小翼刀22和大翼刀32上均设置有若干刀齿6,小翼刀22和大翼刀32上的每个刀齿6均呈双向阶梯型结构设置,本实施例中刀齿6设置为两阶阶梯,即刀齿6沿转轴1切面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并且,刀齿6上的阶梯长度随阶梯抬高而逐渐增大,即刀齿6离转轴1最远的一阶阶梯长度最大。

参照图4,大翼刀32与转轴1轴心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小翼刀22与转轴1轴心线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大翼刀32与转轴1轴心线的夹角为50°,小翼刀22与转轴1轴心线的夹角为40°。

如图2所示,加强筋A4和加强筋B5的横截面均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在钻孔时,小翼刀22先进行挖掘,而开始挖孔时对钻头的影响本身就较大,需要较慢的速度进行钻孔,使用与转轴1轴心线的夹角小的小翼刀22钻孔速度更快,更容易进行孔的定位和钻头的稳定,在小翼刀22进行钻孔时,第一钻头围壁21和加强筋A4与地面接触,加强筋A4的三角形设置会对泥土产生切削,减小钻孔时所受阻力。在小翼刀22完全钻入地面后大翼刀32开始扩孔,形成分层次的打孔工作,不仅钻孔稳定、快速,且能够降低钻孔所需能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