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40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和工程技术中的支护问题,具体为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



背景技术:

自1912年来,德国谢列兹矿最先采用锚杆支护井下巷道以来,锚杆支护以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和对工程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我国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其大坝施工中使用了大量锚杆(索)维护开挖的边坡、岩壁。

根据锚杆的锚固方式,锚杆可分为机械式锚固和粘结锚固两类。其中机械式锚固的缺点是钻孔中的锚固端较短,在高应力区容易导致岩层破坏和锚固剂松动,锚固力一般偏低,但其具有安装迅速,可即时达到承载力等优点。中空注浆锚杆作为粘结锚固型锚杆,能够进行全长锚固,是较为理想的顶板锚固形式,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如:不能立即提供承载力,施工技术要求高,杆体与浆液接触不充分,特别是当杆体较长强度不够,杆体中充满浆液后,由于杆体和浆液自重导致杆体下垂,就会有部分杆体贴着孔壁,使浆液不能充分包裹杆体,造成杆体遇水腐蚀,抗剪能力下降,造成杆体被剪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中空注浆锚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它包括中空注浆杆体、第一套筒、中空滑块、第二套筒、止浆塞、垫板、螺母组成,使用时可以依次将第一套筒、中空滑块、第二套筒套在中空注浆杆体外面,钻孔完成后放入孔中,再套上止浆塞、垫板、螺母,施加于预紧力,然后将杆体与注浆管连接,完成注浆。

所述中空注浆杆体在锚头和杆体四周开有小孔,且杆体四周的小孔沿着杆体径向互成90°分布,沿着杆体轴向等距分布。

所述第一套筒在一端开有四条互成90°细缝,细缝的长度可依据钻孔的大小调整,同时,挖去的四个三角形缺口使得套筒一端形成四个三角形尖刺,更容易深入土体或岩体,很好的将锚杆至于钻孔的中间。

所述第一套筒径向也分布着互成90°的四个小孔,沿着套筒轴向等距分布,轴向孔距和注浆杆体孔距相同,这样当施加预紧力,内外小孔放能重合,而且在套筒上沿着轴向还有倒刺与小孔交替间隔。

所述中空滑块内表面光滑,外边面成一定弧度,可在注浆杆体上自由滑动。

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构造完全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机械式锚固所具有的优点与中空注浆锚杆相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空注浆锚杆具有使用方便,可即时提供初始锚固力,后期锚固力大,能够节省锚杆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锚杆能够稳定居中,能与浆液充分接触,隔绝地下水侵蚀,防止锚杆锈蚀的优点,这一点在锚杆比较长时尤其明显。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软土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且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围岩的支护,同时也适用于稳定围岩的支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注浆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示意图

其中:1-中空锚杆体,2-第一套筒,3-中空滑块,4-第二套筒,5-止浆塞,6-垫板,7-螺母,8-内小孔,9-外小孔,10-倒刺,11-细缝,12-尖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事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空注浆锚杆包括中空注浆杆体1、第一套筒2、中空滑块3、第二套筒4、止浆塞5、垫板6、螺母7,所述中空注浆杆体在锚头和杆体四周开有小孔8,且杆体四周的小孔沿着杆体径向互成90°分布,沿着杆体轴向等距分布。所述第一套筒2在一端开有四条互成90°细缝11,细缝的长度可依据钻孔的大小调整,同时,挖去的四个三角形缺口使得套筒一端形成四个三角形尖刺12,更容易深入土体或岩体,很好的将锚杆至于钻孔的中间。所述第一套筒2径向也分布着互成90°的四个小孔9,沿着套筒轴向等距分布,轴向孔距和注浆杆体孔距相同,这样当施加预紧力,内外小孔方能重合,而且在套筒上沿着轴向还有倒刺10与小孔9交替间隔。所述中空滑块3内表面光滑,外边面成一定弧度,可在注浆杆体上自由滑动.所述第二套筒4与第一套筒构2造完全相同。

当钻孔、清孔工作完成后,依次将第一套筒2、中空滑块3、第二套筒4套在中空注浆杆体1外面,放入钻孔内,使杆体末端距离孔底尽可能近,排除孔内空气,然后依次套上止浆塞5、垫板6、螺母7,拧紧螺母施加预紧力使尖刺刺入岩土体,同时内外小孔重合,为浆液流动提供通道,然后杆体与注浆管连接进行注浆,当注浆阀压力表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注浆,至此整个实施结束。

虽然本实用新型对具体实施做了详细的描述,但该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并非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此技艺的工作人员在理解此方案的基础上均可进行各种变换和修改,但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