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964发布日期:2018-07-11 02:0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为煤矿开采设施。



背景技术:

地质构造带是煤矿采掘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带,会造成煤层倾角急剧变化,由于该种地质带为松软岩层,使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出现漏顶区,即顶板出现松软岩层,极易垮落,给采煤工作面带来了极大的生产影响和安全威胁,尤其是大倾角煤层开采突遇大型构造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往往为了确保回采安全,常采取工作面搬家,重新掘开切眼或局部作“切割眼”的方式过构造带,造成煤炭资源大量丢失,导致回采率降低、采掘接替失调,造成吨煤成本增加,降低了生产效益。

在采煤工作面出现大型褶曲,会导致煤层倾角变化大,采煤工作面顶板与采煤工作面底板的破碎程度增加,采煤工作面底板松软,滑底严重;由于倾斜煤层的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所布置的液压支架是随着煤层倾角安放,所以液压支架本身都处于倾斜状态,如果采煤工作面顶板底板不平整,极易造成在支撑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液压支架歪斜,使液压支架的实际支护能力降低,移驾困难,造成支架上方不同程度的冒顶,顶板管理困难,安全压力增大。同时,大量的顶板垮落的岩土和矸石会混入采出的煤炭中,导致煤炭质量降低。如果是在大倾角的煤层中,上述问题将更严重。

所以,在大倾角煤层的采煤工作中遇到大型褶曲时,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了综采工作面顶板冒落和移架的难题,提高了综采效率,以确保了工作面的有序推进的采煤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倾角煤层顶板破碎带人工假顶设施。解决在采煤工作面的漏顶处液压支架移架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漏顶处的岩层下方,包括人工顶板、以及人工顶板上端的横梁;所述的人工顶板的下表面与采煤工作面顶板平齐;人工顶板与横梁固定,横梁上设置锚杆,锚杆前端打入漏顶处岩层内,锚杆尾端拉接横梁;横梁上方设置有短支柱,短支柱支撑在横梁与漏顶处岩层之间;在岩层表面覆盖有钢丝网。

如上所述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具体为,所述的短支柱上端设置锥尖体,锥尖体楔入岩层,锥尖体尾端设置有帽沿。

如上所述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具体为,所述的人工顶板由木条拼接而成,木条通过螺钉固定在横梁上;至少有两根横梁平行设置。

如上所述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具体为,所述的锥尖体穿过钢丝网的网孔后楔入岩层,帽沿托住钢丝网,并且帽沿紧贴在岩层表面。

如上所述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具体为,所述的横梁为工字钢,锚杆尾端连接在工字钢的槽内。

有益效果:

在大倾角煤层的开采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设施,液压支架能够安全顺利地通过漏顶区,不会发生液压支架倒倾与滑底问题。当发生漏顶初期,马上实施人工假顶的制作,做好后可立即进行生产,将漏顶事故控制在初始状态,避免漏顶势态的扩大,大大地缩短了漏顶事故的影响时间。

本实用新型能减少采煤工作面搬家次数,节约人工费用并多回收构造带煤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假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按以上方式实施。

参照图1、图2、图3:

本实用新型的大倾角煤层人工假顶设施,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漏顶处的岩层下方,包括人工顶板,以及人工顶板上端的横梁。

为了保证液压支架8能顺利通过人工顶板的下方,因此人工顶板的下表面与采煤工作面顶板必须平齐;当液压支架8移架时,从正常的采煤工作面顶板平移到人工顶板的下方时,不能有高度落差。

人工顶板7由木条拼接而成,木条通过螺钉固定在横梁6上。横梁的数量设置至少2根以上,视漏顶面积的情况而定,漏顶面积较小,则只需2根横梁便可,漏顶面积太大,则需要多加横梁,各平行横梁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米。

锚杆2前端打入漏顶处岩层内,锚杆尾端拉接横梁;横梁为工字钢,锚杆尾端连接在工字钢的槽内。锚杆将横梁拉住,使其不下降。

横梁6上方设置有短支柱5,短支柱支撑在横梁与漏顶处岩层之间;在岩层表面覆盖有钢丝网3。短支柱对横梁的支撑,使横梁的位置固定,当液压支架8移动到人工顶板下方时,人工顶板形成对液压支架的下压力,使液压支架有效接顶,防止液压支架向两侧倾倒。

短支柱上端设置锥尖体,锥尖体楔入岩层,锥尖体尾端设置有帽沿4。

锥尖体穿过钢丝网的网孔后楔入岩层,帽沿托住钢丝网,并且帽沿紧贴在岩层表面。帽沿所起的作用包括托住钢丝网,还能够防止短支柱扎入岩层内过深。

本实用新型人工假顶施工方式如下:

先向漏顶外的岩层内打入锚杆2,然后将横梁6挂在锚杆尾端,锚杆间距、排距为0.8米;然后在漏顶处的岩层表面铺上钢丝网3;量好岩层与横梁之间的间距,做短支柱时参考此间距。短支住5做好后,扎入岩层并托住钢丝网,并支撑在横梁与岩层1之间。然后在横梁下方拼装木条,形成人工假顶7。。

上述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