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综掘巷道双重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5185发布日期:2018-10-12 21: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除尘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综掘巷道双重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粉尘一直都是困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其作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之一,早已成为与瓦斯、火灾、水灾以及顶板灾害并列的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随着煤矿综合机械程度的提高,粉尘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粉尘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由此而产生的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及对作业人员其他身体的伤害,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有效控制和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杜绝煤尘事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煤矿多采用喷水设备和通风设备分别进行喷水除尘和通风除尘,除尘效果有限,并且两种设备在井下巷道有限的空间内占据很大空间,造成很多不便,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综掘巷道双重降尘装置,方便煤矿井下综掘巷道除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煤矿井下综掘巷道双重降尘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有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铰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斜块上,所述连接斜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另一侧的销轴穿过所述第四支撑柱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下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第四气缸内,所述第四气缸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四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四气缸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气缸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二气缸内,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二气缸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三气缸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每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均为长方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为长方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均为长方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导水管为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操作人员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连通入水池,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销轴带动风扇转动,第二锥齿轮通过连接轴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连接斜块转动,连接斜块带动连接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柱的一端的转动带动另一端往复摆动,连接柱的往复摆动带动转动轴往复摆动,转动轴的摆动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同步摆动,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一活塞在第二气缸内往复运动,当第一活塞向外抽动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四单向阀打开,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导管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气缸内,当第一活塞向里推进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四单向阀关闭,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气缸内液体在第一活塞的推动下,高速流经对应的导水管,从对应的雾化喷头喷出,形成雾化,同理,第一连接板带动带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活塞在第四气缸内往复运动,当第二活塞向外抽动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三单向阀打开,第一导管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第四气缸内,当第二活塞向里推进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单向阀打开,第三单向阀关闭,第四气缸内的液体在第二活塞的推动下,高速流经对应导水管,从对应的雾化喷头喷出形成雾化。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两个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气能起到有效的巷道降尘作用,风扇的使用有利于煤尘的消散,同时,风扇的风可以有助于水雾气扩散,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降尘效果,喷雾设备和通风设备合二为一大大节省了设备是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缸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气缸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气缸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气缸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中:1、风扇,2、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连接轴,5、第一支撑柱,6、第一气缸,7、第一导管,8、传动轴,9、连接斜块,10、连接柱,11、第一连杆,12、转动轴,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第二支撑柱,16、底座,17、第二连杆,18、第三支撑柱,19、第二气缸,20、第二导管,21、第三气缸,22、导水管,23、雾化喷雾,24、电机,24a、第三锥齿轮,25、第四支撑柱,26、第一活塞。27、第一单向阀,28、连接转轴,29、第二活塞,30、第二单向阀,31、第四气缸,32、第三单向阀,33、第四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6,所述底座16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4、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15、第三支撑柱18和第四支撑柱25,所述底座1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转轴28,所述连接转轴2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上端铰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斜块9上,所述连接斜块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轴8上,所述传动轴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5与第二锥齿轮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3与第三锥齿轮24a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24a下端与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24a与第一锥齿轮2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2另一侧的销轴穿过所述第四支撑柱25与风扇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2下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塞29,所述第二活塞29设置在第四气缸31内,所述第四气缸31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气缸6,所述第一气缸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管7,所述第四气缸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15,所述第四气缸31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0,所述第一气缸6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32,所述第二连接板14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17,所述第二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塞26,所述第一活塞26设置在第二气缸19内,所述第二气缸19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三气缸21,所述第三气缸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管20,所述第二气缸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18,所述第二气缸19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所述第三气缸21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33,所述第二气缸19和所述第四气缸3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2,每个所述导水管2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23。

所述第一活塞26和所述第二活塞29均为长方体,所述底座16为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15和所述第三支撑柱18均为长方体,所述导水管22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操作人员将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20分别连通入水池,启动电机24,电机24的输出轴带动第三锥齿轮24a转动,第三锥齿轮24a带动第一锥齿轮2和第二锥齿轮3转动,第一锥齿轮2通过销轴带动风扇1转动,第二锥齿轮3通过连接轴4带动传动轴8转动,传动轴8带动连接斜块9转动,连接斜块9带动连接柱10的一端转动,连接柱10的一端的转动带动另一端往复摆动,连接柱10的往复摆动带动转动轴12往复摆动,转动轴12的摆动带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同步摆动,第二连接板14带动第二连杆17运动,第二连杆17带动第一活塞26在第二气缸19内往复运动,当第一活塞26向外抽动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四单向阀33打开,第一单向阀27关闭,第二导管20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气缸19内,当第一活塞26向里推进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四单向阀33关闭,第一单向阀27打开,第二气缸19内液体在第一活塞26的推动下,高速流经对应的导水管22,从对应的雾化喷头23喷出,形成雾化,同理,第一连接板13带动带动第一连杆11运动,第一连杆11带动第二活塞29在第四气缸31内往复运动,当第二活塞29向外抽动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单向阀30关闭,第三单向阀32打开,第一导管7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第四气缸31内,当第二活塞29向里推进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单向阀30打开,第三单向阀32关闭,第第四气缸31内的液体在第二活塞29的推动下,高速流经对应导水管22,从对应的雾化喷头23喷出形成雾化。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