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949发布日期:2018-07-11 02:0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衬砌作为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的安全储备,其自防水效果是隧道防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衬施工过程中使用传统木模无法满足中埋式止水带对称居中问题,可能导致中埋式止水带防水效果失效,从而引发二衬渗漏水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二衬端头采用纯木模形式加工,存在以下几项缺点:1、施工进度缓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断面可能不太圆顺,导致端头施工时端头模板宽窄不一,从而导致端头木模块数较多,切割木模工作量大,施工较为缓慢;2、劳动强度大,木模封堵时至少需要6人6小时才能完成,而且加固过程中每块木模必须牢固才能保证不跑模爆模,加固起来尤为繁琐;3、材料循环利用率低,木模封堵时根据断面形状进行切割,拆模后下次施工利用率颇低,导致木材消耗量极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调整钢模板在外模板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应隧道开挖截面的超挖量或欠挖量,多个钢模板之间接缝处严实紧密,当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强烈的震动下,不会发生漏浆的现象,而且钢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载荷都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装拆方便,钢模板能够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衬砌端面上的钢模机构和用于将所述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的压紧机构,所述钢模机构包括安装在台车模板上的内模板、与所述内模板连接的外模板和安装在所述外模板上的多个钢模板,多个钢模板沿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所述钢模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外模板上,所述钢模板上竖直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腰型孔,所述内模板的顶端垂直设置有第一弧形板,所述外模板的底端垂直设置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留有供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的间隙,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沿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的多个压紧杆、套装在所述压紧杆底部的箍筋、设置在钢模板端面与压紧杆外圆之间的压块和设置在台车模板与压紧杆外圆之间的斜楔。

上述的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和第一弧形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板,所述台车模板上位于内模板的正下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对第一铰耳,所述第二弧形板上设置多对第二铰耳,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铰耳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铰耳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所述内模板和安装板均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台车模板上。

上述的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铰耳均为直角形钢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第二铰接轴穿过的弧形槽孔,所述连接板上具有与所述弧形槽孔相匹配的圆弧边缘。

上述的一种用于衬砌台车混凝土灌注的端模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和压块的数量均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衬砌端面上铺设钢模机构,并利用压紧机构将所述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上,所述钢模机构包括内模板、外模板和多个钢模板,通过在外模板上安装多个钢模板,且钢模板上竖直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腰型孔,通过调整钢模板在外模板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应隧道开挖截面的超挖量或欠挖量,多个钢模板之间接缝处严实紧密,当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强烈的震动下,不会发生漏浆的现象,而且钢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载荷都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装拆方便,钢模板能够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模板和第一弧形板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板,在安装板上设置多对第一铰耳,在第二弧形板上设置多对第二铰耳,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铰耳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铰耳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便于拆装,提高了拆装和运输的速度,便于施工现场的周转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多个压紧杆,在钢模板端面与压紧杆外圆之间设置压块,操作人员在台车模板与压紧杆外圆之间安装斜楔,并敲击斜楔使其挤压压紧杆的外圆面,由于压紧杆的底部套装有箍筋,因此,在斜楔的作用力下,压紧杆的上端向靠近衬砌端面的一侧倾斜,并不断挤压压块,使压块紧紧的压紧在钢模板的端面上,从而实现将整个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上的目的,操作方便,压紧力大,使用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通用性好,适应范围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调整钢模板在外模板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应隧道开挖截面的超挖量或欠挖量,多个钢模板之间接缝处严实紧密,当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强烈的震动下,不会发生漏浆的现象,而且钢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载荷都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装拆方便,钢模板能够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模板处于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模板和外模板均处于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车模板; 2-1—安装板; 2-2—第一铰耳;

3-1—内模板; 3-2—第一弧形板; 3-3—连接板;

4-1—外模板; 4-2—第二弧形板; 4-3—第一铰耳;

5-1—第一铰接轴; 5-2—第二铰接轴; 6—钢模板;

7—螺栓; 8—螺母; 9—背贴式止水带;

10—中埋式止水带; 11—压紧杆; 12—箍筋;

13—斜楔; 14—压块; 15—浇筑衬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衬砌端面上的钢模机构和用于将所述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的压紧机构,所述钢模机构包括安装在台车模板1上的内模板3-1、与所述内模板3-1连接的外模板4-1和安装在所述外模板4-1上的多个钢模板6,多个钢模板6沿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所述钢模板6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外模板4-1上,所述钢模板6上竖直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腰型孔6-1,所述内模板3-1的顶端垂直设置有第一弧形板3-2,所述外模板4-1的底端垂直设置有第二弧形板4-2,所述第一弧形板3-2和第二弧形板4-2之间留有供中埋式止水带10安装的间隙,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沿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的多个压紧杆11、套装在所述压紧杆11底部的箍筋12、设置在钢模板6端面与压紧杆11外圆之间的压块14和设置在台车模板1与压紧杆11外圆之间的斜楔1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衬砌端面上铺设钢模机构,并利用压紧机构将所述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上,所述钢模机构包括内模板3-1、外模板4-1和安装在外模板4-1上的多个钢模板6,与现有技术中支护木模板的方式相比较,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模板4-1上安装多个钢模板6,且钢模板6上竖直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腰型孔6-1,实际使用时,通过调整钢模板6在外模板4-1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应隧道开挖截面的超挖量或欠挖量,多个钢模板6之间接缝处严实紧密,当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强烈的震动下,不会发生漏浆的现象,而且钢模板6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载荷都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装拆方便,钢模板6能够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将中埋式止水带10安装在第一弧形板3-2和第二弧形板4-2之间的间隙中,保证中埋式止水带10安装顺直且在施工混凝土过程中不移位,保证中埋式止水带10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称居中。

实际使用时,钢模板6的端部安装有背贴式止水带9,能够适应隧道开挖截面局部的不平整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隧道断面的周向布设多个压紧杆11,在钢模板6端面与压紧杆11外圆之间设置压块14,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在台车模板1与压紧杆11外圆之间安装斜楔13,并敲击斜楔13使其挤压压紧杆11的外圆面,由于压紧杆11的底部套装有箍筋12,因此,在斜楔13的作用力下,压紧杆11的上端向靠近衬砌端面的一侧倾斜,并不断挤压压块14,使压块14紧紧的压紧在钢模板6的端面上,从而实现将整个钢模机构压紧在衬砌端面上的目的,操作方便,压紧力大,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板3-1和第一弧形板3-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板3-3,所述台车模板1上位于内模板3-1的正下方设置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上设置有多对第一铰耳2-2,所述第二弧形板4-2上设置有多对第二铰耳4-3,所述连接板3-3的一端与第一铰耳2-2通过第一铰接轴5-1铰接,所述连接板3-3的另一端与第二铰耳4-3通过第二铰接轴5-2铰接,所述内模板3-1和安装板2-1均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台车模板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7和螺母8。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板3-1和安装板2-1均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台车模板1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台车模板1位于内模板3-1的正下方设置安装板2-1,并在安装板2-1上设置多对第一铰耳2-2,由于内模板3-1和第一弧形板3-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板3-3,因此,当将连接板3-3的一端与第一铰耳2-2通过第一铰接轴5-1铰接之后,在拆卸内模板3-1时,只需要将第二紧固件拆卸下来,绕着第一铰接轴5-1旋转内模板3-1,即能够完成内模板3-1与已浇筑完成的衬砌端面相脱离,当需要将内模板3-1完全的从台车模板1上拆除时,再将多个第一铰接轴5-1一一拆除,在整个内模板3-1拆除的过程中,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3的一端与第一铰耳2-2通过第一铰接轴5-1铰接,所述连接板3-3的另一端与第二铰耳4-3通过第二铰接轴5-2铰接,提高了拆装和运输的速度,便于施工现场的周转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3和所述第二铰耳4-3均为直角形钢板,所述连接板3-3上开设有供第二铰接轴5-2穿过的弧形槽孔3-3-1,所述连接板3-3上具有与所述弧形槽孔3-3-1相匹配的圆弧边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3为直角形钢板的目的在于:连接板3-3不仅起到与第一铰耳2-2和第二铰耳4-3连接的作用,同时可以作为筋板起到增强内模板3-1和第一弧形板3-2之间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板3-3上开设有供第二铰接轴5-2穿过的弧形槽孔3-3-1,且连接板3-3上具有与所述弧形槽孔3-3-1相匹配的圆弧边缘,实际使用时,在拆卸外模板4-1时,第二铰接轴5-2能够在弧形槽孔3-3-1内滑动,带动外摸板4-1和第二弧形板4-2转动,由于连接板3-3上具有与所述弧形槽孔3-3-1相匹配的圆弧边缘,因此,第二弧形板4-2不会与连接板3-3发生碰撞,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楔13和压块14的数量均为多个,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衬砌端面的端面直径确定钢模板6的数量,并根据钢模板6的数量确定压块14和斜楔13的数量,本实施例中,钢模板6的数量为108个,压紧杆11的数量为32个,压块14的数量为32个,斜楔13的数量为32个。

实际使用时,隧道二衬台车行走状态下,需要将内模板3-1和外模板4-1收起,完成隧道二衬台车行走定位后,从正拱顶向左右两边墙对称安装中埋式止水带10和背贴式止水带9,中埋式止水带10固定在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4-2之间,待中埋式止水带10与背贴式止水带9安装完毕后,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浇筑衬砌15,待浇筑衬砌15凝固后,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将多个钢模板6一一从外模板4-1上拆卸掉;其次,拆卸外模板4-1,只需要将外摸板4-1绕着第二铰接轴5-2转动,且第二铰接轴5-2能够在弧形槽孔3-3-1内滑动;接着,拆卸内模板3-1,只需要将多个第二紧固件一一拆卸下来,绕着第一铰接轴5-1旋转内模板3-1,即能够完成内模板3-1与已浇筑完成的衬砌端面相脱离,拆卸方便,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