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336发布日期:2018-07-10 22:2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卡装置,属于石油修井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吊卡是在钻井与修井起下钻作业中,用于提升钻杆、套管和钻铤的工具,是修井作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现有吊卡多是手动打开和闭合,工作效率低下。本发明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吊卡油管,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修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吊卡装置。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卡装置,包括吊卡主体、摆座、夹紧套、连接板和液压缸,所述吊卡主体中部设有空腔,其前后立板呈倒T形,顶部为十字形,其顶部和底部设有同心油管孔;两个摆座通过摆座轴连接在吊卡主体空腔内,摆座与摆座轴通过平键定位、并可随摆座轴转动;两个夹紧套固定在摆座上、可随摆座摆动;所述吊卡主体前后立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支座,四个弯板分别安装在支座上,弯板的上端固定在顶部十字形侧壁上;所述吊卡主体的后立板上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液压缸缸体固定在连接板上,其液压杆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端部与摆座轴通过键连接,液压缸驱动连杆机构转动,通过摆座轴带动夹紧套的打开和闭合。

所述连杆机构由连接块、两个摆臂和连接杆组成,摆臂一端与摆座轴通过键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两端铰接;液压缸与连接块连接。

所述摆座包括摆座体和摆座轴套,所述摆座体为一方形体结构,其中部设有半圆孔,其半圆孔的上部为夹紧套安装槽,所述摆座轴套与摆座体为一体结构、位于摆座体下方一侧;所述摆座轴套的轴孔内设有键槽;所述摆座为左右对称件。

所述夹紧套为满足不同管径的吊装的多规格组件。

所述的吊卡主体为一整体的锻压件。

所述吊卡主体的侧面设有弯臂安装座,弯臂一端通过弯臂安装座固定在吊卡主体上,弯臂的另一端通过绳索固定、并在绳索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由原来的应导正改为现在的软导正,消除了作业机对导正部分的侧向力,有效的保护了导正部分;弯板可防止吊环滑落,提高了修井作业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摆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卡主体、2摆座、3夹紧套、4连接板、5弯板、6支座、7摆臂、8连接杆、9连接块、10液压缸、11安装座、12摆座轴、13摆座体、14摆座轴套、15夹紧套安装槽、16键槽、17半圆孔、18弯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卡装置,包括吊卡主体1、摆座2、夹紧套3、连接板4和液压缸10。

所述吊卡主体1中部设有空腔,其前后立板呈倒T形,顶部为十字形,其顶部和底部设有同心油管孔。

所述吊卡主体1前后立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支座5,四个弯板6分别安装在支座5上,弯板6的上端固定在顶部十字形侧壁上。

所述吊卡主体1的后立板上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液压缸10缸体固定在连接板4上,其液压杆与连杆机构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由连接块9、两个摆臂7和连接杆8组成,摆臂7一端与摆座轴12通过键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两个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连接块9的两端铰接;液压缸10与连接块9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的端部与摆座轴12通过键连接,液压缸10驱动连杆机构转动,通过摆座轴12带动夹紧套3的打开和闭合。

所述夹紧套3为满足不同管径的吊装的多规格组件。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所述吊卡主体1的侧面设有弯臂安装座11,弯臂18一端通过弯臂安装座11固定在吊卡主体1上,弯臂18的另一端通过绳索固定、并在绳索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所述吊卡主体1空腔内两个摆座2通过摆座轴12连接在吊卡主体1上,摆座2与摆座轴12通过平键定位、并可随摆座轴12转动;两个夹紧套3固定在摆座2上、可随摆座2摆动。

图4所示为本发明摆座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摆座2包括摆座体12和摆座轴套14,所述摆座体13为一方形体结构,其中部设有半圆孔17,其半圆孔17的上部为夹紧套安装槽15,所述摆座轴套14与摆座体13为一体结构、位于摆座体13下方一侧;所述摆座轴套14的轴孔内设有键槽16;所述摆座2为左右对称件。

所述的吊卡主体1为一整体的锻压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本发明的液压缸10依次驱动连接块9、连接杆8带动摆臂7摆动,摆臂7通过摆座轴12带动摆座2进而带动夹紧套3摆动,实现夹紧套3的打开和夹紧。

本发明由原来的应导正改为现在的软导正,消除了作业机对导正部分的侧向力,有效的保护了导正部分;弯板可防止吊环滑落,提高了修井作业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