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4003发布日期:2018-11-14 03:4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和丘陵的国家,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在公路、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必将遇到大量软散围岩隧道。在软散地层中修筑隧道时,围岩的自稳性较差,极易产生滑塌和牵引变形,且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流变特性明显。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容易在挤压大变形作用下出现开裂、掉块、钢架扭曲、折断和侵限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不可控,建设费用严重超概,建设工期难以预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甚至造成二衬开裂,拱脚下沉,仰拱上隆等工程病害。

对于软散围岩隧道,大变形是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并且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传统的做法是增加初期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主要支护手段有:两层、三层初期支护,加强二次衬砌,扩挖为受力性能更好的圆形断面,应力释放技术(超前导洞应力释放、预留变形应力释放、换拱应力释放),让压锚杆支护等。综合分析上述大变形支护方案,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工程造价高,工序繁琐,进度缓慢,工期延长;

(2)控制软岩大变形效果一般,甚至无效;

(3)二衬往往在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未收敛的情况下施作,二衬受力较大,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得不到保障;

(4)未考虑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一味地加强初衬的强度和刚度,支护效果差,且造成隧道工程的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其既能限制初期支护结构在自重、振动、拱脚围岩压密、钢架间的约束反力作用下的沉降变形,防止产生背后空洞,围岩持续牵引变形,松动圈扩大,继而诱发的大变形等问题,同时又能增加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约束初期支护结构在较小的围岩压力小产生“曲杆”失稳破坏问题,防止出现钢架扭曲、折断、初衬侵限等现象,优化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性,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上台阶施工:首先进行上台阶的开挖,开挖一个进尺后进行初喷混凝土,初喷完成后,在上台阶左右拱腰钢架连接位置处按水平向上30°钻孔,然后,将第一约束杆送入孔内;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一约束杆进行注浆;架立上台阶钢架,使上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施作超前注浆小导管;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上部初衬支护;

(2)中台阶施工:在上部初衬支护下,两侧错位开挖中台阶,预留中台阶核心土部分,开挖完成后进行初喷混凝土;初喷完成后,在上中台阶钢架连接位置处偏下30~50cm处按水平向下10°钻孔;然后,将第二约束杆送入孔内;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二约束杆进行注浆;接长中台阶钢架,使中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下台阶施工:两侧错位开挖下台阶,预留中台阶核心土部分,开挖完成后进行初喷混凝土;初喷完成后,在中下台阶钢架连接位置处偏下30~50cm处按水平向下10°钻孔;将第三约束杆送入孔内;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三约束杆进行注浆;接长下台阶钢架,使下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施作下台阶锁脚锚管;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回填下台阶左右两侧;

(4)预留核心土开挖:开挖中台阶预留核心土部分和下台阶预留核心土部分,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一致;

(5)仰拱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3~5m,仰拱部分开挖后,进行初喷;

(6)在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下,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以至隧道贯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中超前注浆小导管的直径为42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2)与(3)中钻孔时,均预留0.2m的长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2)与(3)中压浆时,压力为0.5~2mpa。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5)中采用弱爆破和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挖,上台阶开挖矢跨比不小于0.3,开挖进尺根据钢架间距确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约束杆、第二约束杆与第三约束杆均为注浆锚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约束杆、第二约束杆与第三约束杆的直径均为76mm,长度均为6~1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原理,结合初期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或失稳模态,利用欧拉公式,采用稳定杆原理,通过设置第一约束杆、第二约束杆与第三约束杆,解决初期支护结构的失稳破坏;

(2)本发明选择取消系统锚杆、上台阶的锁脚锚管和中台阶的锁脚锚管,加强钢架间纵向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有效增加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围岩大变形,减少开挖预留变形量,解决初期支护结构失稳破坏、侵限导致的频繁换拱问题,同时大大降低开挖量、出渣量及喷射混凝土用量;

(3)采用本发明中的支护方法,取消了隧道系统锚杆、上台阶的锁脚锚管和中台阶的锁脚锚管,可节约工程造价,简化工序,节省时间,加快进度;

(4)本发明的支护方法中初期支护结构采用单层钢架,与传统两层、三层钢架相比,所述新型支护型式为初期支护结构做“减法”,达到明显“瘦身”的效果,充分发挥支护的材料强度;

(5)本发明的支护方法中支护型式变内支撑为外支撑,节省隧道内空间,利于大型机械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其中约束杆作为永久支护,后期不用拆除,可进一步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新型支护型式相比传统支护型式,在有效控制隧道大变形的同时,更加安全、经济、耐久、操作性强,有效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开挖步骤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护型式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护型式的主视图。

图中,1为第一约束杆,2为超前注浆小导管,3为第二约束杆,4为第三约束杆,5为下台阶锁脚锚管,6为连接构件,ⅰ为上台阶,ⅱ(1)为左侧中台阶,ⅱ(2)为右侧中台阶,ⅲ(1)为左侧下台阶,ⅲ(2)为右侧下台阶,ⅳ(1)为下台阶左侧空间,ⅳ(2)为下台阶右侧空间,ⅴ为中台阶核心土部分,ⅵ为下台阶预留核心土部分,ⅶ为仰拱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上台阶施工:首先进行上台阶ⅰ(见图1)的开挖,开挖一个进尺后快速进行初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需满足厚度及平整度要求,初喷完成后,在上台阶左右拱腰钢架连接位置处按上倾角(即水平向上)30°钻孔,锚孔需包括0.2m的预留长度;然后,立即将第一约束杆1送入孔内,对孔口进行封堵并预留排气孔,排气孔在注浆过程中也可用于排水;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一约束杆1进行压浆,注浆压力需达到0.5~2mpa,确保注浆达到饱压密实效果;若孔内有地下水汇集,注浆时应采用间歇压浆;注浆完毕后立即清洗注浆设备;架立上台阶钢架,确保上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施作φ42mm超前注浆小导管2;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上部初衬支护。

(2)中台阶施工:在上部初衬支护下,两侧错位开挖中台阶,具为左侧中台阶ⅱ(1)和右侧中台阶ⅱ(2),预留中台阶核心土部分ⅴ,开挖完成后快速进行初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需满足厚度及平整度要求;初喷完成后,在上中台阶钢架连接位置处偏下30~50cm处按下倾角(即水平向下)10°钻孔,锚孔需包括0.2m的预留长度;然后,立即将第二约束杆3送入孔内,对孔口进行封堵并预留排气孔,排气孔在注浆过程中也可用于排水;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二约束杆进行压浆,注浆压力需达到0.5~2mpa,确保注浆达到饱压密实效果;若孔内有地下水汇集,注浆时应采用间歇压浆;注浆完毕后立即清洗注浆设备;接长中台阶钢架,确保中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下台阶施工:两侧错位开挖下台阶,具体为左侧下台阶ⅲ(1)和右侧下台阶ⅲ(2),预留下中台阶核心土部分ⅵ,开挖完成后快速进行初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需满足厚度及平整度要求;初喷完成后,在中下台阶钢架连接位置处偏下30~50cm处按下倾角(水平向下)10°钻孔,锚孔需包括0.2m的预留长度;然后,立即将第三约束杆4送入孔内,对孔口进行封堵并预留排气孔,排气孔在注浆过程中也可用于排水;通过注浆设备对第三约束杆4进行压浆,注浆压力需达到0.5~2mpa,确保注浆达到饱压密实效果;若孔内有地下水汇集,注浆时应采用间歇压浆;注浆完毕后立即清洗注浆设备;接长下台阶钢架,确保下台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密贴,挂设钢筋网;施作下台阶锁脚锚管5;最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回填下台阶左右两侧空间(见图1中下台阶左侧空间ⅳ(1)和下台阶右侧空间ⅳ(2)为已经回填得到部分)。

(4)预留核心土开挖:开挖中台阶预留核心土部分ⅴ和下台阶预留核心土部分ⅵ(见图1),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一致;

(5)仰拱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3~5m,仰拱部分ⅶ(见图1)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

(6)在超前注浆小导管2支护下(见图2和图3),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以至隧道贯通。

本发明的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工艺的要点为:

步骤(1)~(5)中应采用弱爆破和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挖,上台阶开挖矢跨比不小于0.3,开挖进尺根据钢架间距确定。

步骤(1)~(3)中应选择取消系统锚杆,步骤(1)和(2)中还取消锁脚锚管,加强钢架间纵向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

步骤(1)~(3)中钢架架设或落底接长后,应快速连接第一约束杆1、第二约束杆3与第三约束杆4与钢架,并快速施作步骤(3)中的锁脚锚管,避免因钢架下端自由而加剧钢架的沉降和收敛变形。

步骤(1)~(3)中在改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性能方面,特别重视加强约束杆与钢架的连接质量,避免两者在受力过程中脱开而导致约束杆失效。

本发明的支护形式可概括为“约束杆+钢架+喷网+超前注浆小导管+锁脚锚管”组合结构,即该支护型式包括约束杆、型钢钢架、钢筋网、超前注浆小导管以及锁脚锚管,喷射混凝土。

本发明中的第一约束杆1、第二约束杆3第三约束杆4为大直径大尺度(直径为φ76mm,长度为6~10m)的注浆锚管。第一约束杆1、第二约束杆3与第三约束杆4与钢架均通过连接构件6相连接,约束杆通过注浆产生抗拔力。约束杆用于增加钢架、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铰约束的作用,防止初期支护结构的失稳破坏,并限制初期支护结构在自重、振动、拱脚围岩压密、钢架间的约束反力作用下的沉降变形,防止产生背后空洞及围岩牵引变形。

本发明第一约束杆1、第二约束杆3第三约束杆4中注浆浆液为高强快硬锚固砂浆,高强快硬锚固砂浆通过以下过程制得:将水泥、水和缓凝剂混合均匀即可,其中,水灰比为0.46,缓凝剂用量为水泥含量的0.03%~0.1%。其中,缓凝剂为柠檬酸,水泥为硫酸盐水泥。该高强快硬锚固砂浆4h抗压强度大于10mpa。约束杆钻孔应采用快速钻孔设备,钻孔直径应满足浆液握裹厚度。钢架采用型钢钢架,钢架节与节环向通过螺栓连接,钢架与钢架纵向通过钢筋相连。钢筋网由钢筋焊接而成。超前注浆小导管端头与钢架相连。锁脚锚管于下台阶拱脚施作,锁脚锚管分布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相连。

本发明中步骤(1)~(3)中喷射混凝土施作分为初喷和复喷。初喷利于所述钢架与围岩紧贴密实,防止围岩松动圈扩大。喷射混凝土为早强快硬型,4h抗压强度大于10mpa,能快速封闭开挖面,提供承载力,防止松动圈不断牵引扩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