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610发布日期:2020-05-20 00:4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与天然气的气举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



背景技术:

气举采油和气举排水采气是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液体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其分为正举与反举。正举是从油管注入高压气体,油套环空返出;反举是通过油套环空注入高压气体,油管返出。随着气举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其可靠性,开展气举模拟实验必不可少。随着连续油管气举解堵,排水采气等技术的发展,正举的研究逐渐增加,目前的井筒模拟实验装置只能单一地满足正常的井筒生产模拟实验或者气举反举生产模拟实验,如果想进行正举模拟实验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周期较常,投资较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井筒正常生产和正、反举生产模拟实验通用接头,减少设备改造投资,提高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反举接头、正举转换器。

所述反举接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反举接头包括第一油管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下部的侧壁、设置在所述侧壁下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注气孔,所述第一注气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侧壁内部设置有能卡住油管的油管台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侧壁之间设置能卡住套管的套管台阶。

所述正举转换器包括内部中空的油管固定器、间隔设置在油管固定器侧壁上的连接支架、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端的环状第二连接部;所述油管固定器包括第二注气孔和第二油管连接部;所述第二油管连接部内部能套住并卡住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反举接头与正举转换器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注气孔内径小于第二油管连接部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反举接头上设置有一圈螺孔;所述反举接头通过所述螺孔与套管上的法兰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设有外螺纹,可与流体排出管线连接。

进行正常井筒生产模拟实验和井筒气举反举模拟实验时可直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反举接头。进行正举模拟实验时,正举转换器通过丝扣固定在反举接头下方,转换器下直接插入油管,注气孔中插入软管接头,通过耐压塑料软管将其与正举转换器相连,再将连接了注气管线的供气接头拧入注气孔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反举接头、正举转换器,可克服现有实验装置的单一性,实现一套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井筒正常生产及正、反气举的转换。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避免实验设备改造,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举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举转换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举生产模拟实验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注入气流动方向。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举生产模拟实验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注入气流动方向。

其中:1.反举接头、2.正举转换器、3.软管接头、4.第一注气孔、5.第二注气孔、6.供气接头、7.耐压塑料软管、8.螺孔、9.通孔、10.油管固定器、11.镂空部位、12.连接支架、13.第二连接部;14.油管、15.套管、16.流体排出管线、17.注气管线、18.第一连接部、19.第一油管连接部、20.侧壁、21.油管台阶、22.第二油管连接部、23.套管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包括反举接头1、正举转换器2,所述反举接头1和正举转换器2为分体式,并且反举接头1和正举转换器2可以拆卸连接。

所述反举接头1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反举接头1包括第一油管连接部19、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19下部的侧壁20、设置在所述侧壁20下部的第一连接部18;所述侧壁20上设置有第一注气孔4,所述第一注气孔4与所述通孔9连通;所述侧壁20内部设置有能卡住油管14的油管台阶21;所述第一连接部18与侧壁20之间设置能卡住套管15的套管台阶23。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19设有外螺纹,可与流体排出管线16连接。所述反举接头1上设置有一圈螺孔8,所述反举接头1通过所述螺孔8与套管15上的法兰盘连接。

所述正举转换器2包括内部中空的油管固定器10、间隔设置在油管固定器10侧壁上的连接支架12、设置在连接支架12上端的环状第二连接部13。所述油管固定器10包括第二注气孔5和第二油管连接部22;所述第二注气孔5内径小于第二油管连接部22内径;所述第二油管连接部22内部能套住并卡住油管14。

所述第一连接部18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13设有外螺纹;所述反举接头1与正举转换器2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连接。

开展井筒正常生产模拟实验时,按图4所示将反举接头1与油管14、套管15组装好,将第一注气孔4封堵住,流体从通孔9排出,完成井筒正常生产模拟实验的排液、排气过程。

开展井筒反举注气生产模拟试验时,按图4所示将反举接头1与油管14、套管15组装好,将注气管线17通过供气接头6接入第一注气孔4,注入气由其进入油套环空,同时油管14与反举接头1密封相接,因此流体都通过油管从通孔9流出,完成对现场井筒反举生产的模拟实验。

开展井筒正举注气生产模拟实验时,如图5所示将反举接头1与正举转换器2连接,再与油管14、套管15连接。通过供气接头6将注气管线17接入第一注气孔4,通过软管接头3、耐压塑料软管7连通第一注气孔4和第二注气孔5。注入气通过注气管线17经由第一注气孔4、第二注气孔5进入油管14,然后注入气从油管14底部涌出进入油套环空,通过连接支架12间的镂空部位11,由通孔9进入排出管线16排出,完成对现场井筒正举生产的模拟实验。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反举接头(1)、正举转换器(2);

所述反举接头(1)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反举接头(1)包括第一油管连接部(19)、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19)下部的侧壁(20)、设置在所述侧壁(20)下部的第一连接部(18);

所述侧壁(20)上设置有第一注气孔(4),所述第一注气孔(4)与所述通孔(9)连通;所述侧壁(20)内部设置有能卡住油管(14)的油管台阶(21);

所述第一连接部(18)与侧壁(20)之间设置能卡住套管(15)的套管台阶(23);

所述正举转换器(2)包括内部中空的油管固定器(10)、间隔设置在油管固定器(10)侧壁上的连接支架(12)、设置在连接支架(12)上端的环状第二连接部(13);

所述油管固定器(10)包括第二注气孔(5)和第二油管连接部(22);所述第二油管连接部(22)内部能套住并卡住油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8)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13)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反举接头(1)与正举转换器(2)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气孔(5)内径小于第二油管连接部(22)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举接头(1)上设置有一圈螺孔(8);所述反举接头(1)通过所述螺孔(8)与套管(15)上的法兰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连接部(19)设有外螺纹,可与流体排出管线(16)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筒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转换接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反举接头、正举转换器。所述反举接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反举接头包括第一油管连接部、侧壁、第一连接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注气孔,所述第一注气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侧壁内部设置有能卡住油管的油管台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侧壁之间设置能卡住套管的套管台阶。所述正举转换器包括内部中空的油管固定器、间隔设置在油管固定器侧壁上的连接支架、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端的环状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一套气举模拟实验装置的井筒正常生产及正、反气举的转换,避免实验设备改造,节约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张轩豪;罗威;师浩文;程阳;孙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