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5419发布日期:2020-07-14 17:0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涵洞施工现场,由于涵洞内没有自然的空气对流,通常只能通过进风管道吹入新鲜空气,在涵洞施工现场所在位置形成正压,实现空气的对流。涵洞施工现场掘进机械和爆破施工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施工位置局部温度变高。通过进风管道吹入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对施工现场进行降温,是最为有效的降温途径。但是,如何在涵洞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获得低温的空气,一直是施工现场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效果明显,使用方便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包含高脚架、进风机、冰块网笼、挡水板,所述高脚架包含立柱、顶板、定位挡圈,所述立柱设置于顶板下方,立柱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所述顶板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进风机设置于第一平面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挡圈设置于第二平面上,所述冰块网笼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挡水板底面上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挡圈的数量与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个定位挡圈的中心都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下端穿过挡水板上的过孔插入定位挡圈的定位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水板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底部固定在定位挡圈上,所述撑杆顶部固定在挡水板下表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水板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挡水板远离进风机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风机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冰块网笼与进风机的进风口之间有间隔,冰块网笼内设置有冰块。

进一步优选的,涵洞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机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涵洞内的进风管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直径小于定位挡圈定位孔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冰块网笼的四个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隔板,所述冰块网笼的顶部敞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水板与顶板不平行,所述挡水板靠近进风机的一侧高于远离进风机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脚架立柱的高度大于2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通过在进风机的进风口前设置冰块网笼,让进风机吸入的空气在进入进风口之间与冰块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对进入进风管道内空气的有效降温。本装置,采用冰块作为降温介质,利用进风口前的强制对流进行热交换,简便易行。冰块在热交换过程中融化为水,可以回收利用,不产生污染物。该装置架设在高处,地面作业车辆可以从其下方通过,不影响地表的作业;设置有滚轮,可以根据通风点设置移动位置,实用性强。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包含高脚架1、进风机2、冰块网笼3、挡水板4,所述高脚架1包含立柱、顶板、定位挡圈5,所述立柱设置于顶板下方,立柱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所述顶板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所述第一平面6高于第二平面7,所述进风机2设置于第一平面6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挡圈5设置于第二平面7上,所述冰块网笼3底部设置有支撑柱8,所述挡水板4底面上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冰块网笼3底部支撑柱8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挡圈5的数量与冰块网笼3底部支撑柱8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个定位挡圈5的中心都设置有定位孔9,所述冰块网笼3底部支撑柱8下端穿过挡水板4上的过孔插入定位挡圈5的定位孔9。

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0。

所述挡水板4设置有撑杆11,所述撑杆11底部固定在定位挡圈5上,所述撑杆11顶部固定在挡水板4下表面。

所述挡水板4设置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设置在挡水板4远离进风机2的一侧。

所述进风机2设置有进风口21,所述冰块网笼3与进风机2的进风口21之间有间隔,冰块网笼3内设置有冰块31。

涵洞设置有进风管道13,所述进风机2设置有出风口22,所述出风口22连接涵洞内的进风管道13。

所述冰块网笼3底部支撑柱8的直径小于定位挡圈5定位孔9的直径。

所述冰块网笼3的四个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隔板,所述冰块网笼3的顶部敞开。

所述挡水板4与顶板不平行,所述挡水板4靠近进风机2的一侧高于远离进风机的一侧。

所述高脚架1立柱的高度为3米。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包含高脚架1、进风机2、冰块网笼3,所述高脚架1包含立柱、顶板,所述立柱设置于顶板下方,立柱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所述顶板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所述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在同一水平面,所述进风机2设置于第一平面6的上表面,所述冰块网笼3底部设置有支撑柱8,所述冰块网笼3底部支撑柱的底部压在第二平面7的上表面。

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0。

所述进风机2设置有进风口21,所述冰块网笼3与进风机2的进风口21之间有间隔,冰块网笼3内设置有冰块31。

涵洞设置有进风管道13,所述进风机2设置有出风口22,所述出风口22连接涵洞内的进风管道13。

所述冰块网笼3的四个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隔板,所述冰块网笼3的顶部敞开。

所述高脚架1立柱的高度为2.5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高脚架、进风机、冰块网笼、挡水板,所述高脚架包含立柱、顶板、定位挡圈,所述立柱设置于顶板下方,立柱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所述顶板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进风机设置于第一平面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挡圈设置于第二平面上,所述冰块网笼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挡水板底面上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挡圈的数量与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个定位挡圈的中心都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下端穿过挡水板上的过孔插入定位挡圈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底部固定在定位挡圈上,所述撑杆顶部固定在挡水板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挡水板远离进风机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冰块网笼与进风机的进风口之间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涵洞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机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涵洞内的进风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的直径小于定位挡圈定位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网笼的四个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隔板,所述冰块网笼的顶部敞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顶板不平行,所述挡水板靠近进风机的一侧高于远离进风机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脚架立柱的高度大于2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涵洞施工现场的快速降温进风装置,包含高脚架、进风机、冰块网笼、挡水板,所述高脚架包含立柱、顶板、定位挡圈,所述顶板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进风机设置于第一平面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挡圈设置于第二平面上,所述冰块网笼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挡水板底面上设置有过孔,所述冰块网笼底部支撑柱下端穿过挡水板上的过孔插入定位挡圈的定位孔。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代永兵;姜瑞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勇鑫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