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5105发布日期:2020-07-04 01: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综采工作面端头的防护方法是架设一梁三柱的单体柱大板棚,该大板棚只能维护转载机机尾上方1.5-3m的顶板,在顶板垮落后顶网自然下垂的重量较大,转载机机尾常处于重压之下,顶网下垂超过转载机机尾盖板后,顶网易卷入机尾轴造成机尾轴损坏,同时顶网一旦发生破裂撒煤,会破坏老塘正常维护,造成检修工无法正常检修机尾轴和盖板、重新补网维护老塘、清煤等工作,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及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该装置具有防护转载机机尾和放顶煤功能,实现端头顶煤的回收和有效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安装在转载机机尾部后侧,包括下端铰接在转载机机尾部底板上的第一挡板、铰接在第一挡板上部的第二挡板、溜槽、一对第一液压杆、一对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所述一对第一液压杆分别位于转载机机尾部两侧,一端与转载机机尾部底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对应侧面上部铰接,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所述一对第二液压杆分别位于第一、二挡板左右部,一端与第一挡板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中部铰接,当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垂直于地面时,一对第二液压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放煤口,放煤口上铰接有挡煤板,挡煤板用于封闭放煤口,所述溜槽铰接在放煤口下侧,溜槽下端搭接在转载机机尾部盖板上,所述第三液压杆一端铰接在第二挡板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挡煤板中部,用于开启挡煤板。

所述溜槽的出口正对转载机刮板中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在转载机机尾部可以保护转载机机尾,并且可以回收端头顶煤,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安装在转载机机尾部,包括下端铰接在转载机机尾部底板上的第一挡板1、铰接在第一挡板上部的第二挡板2、溜槽3、一对第一液压杆4、一对第二液压杆5、第三液压杆6,一对第一液压杆4分别位于转载机机尾部两侧,一端与转载机机尾部底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1对应侧面上部铰接,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一对第二液压杆5分别位于第一、二挡板左右部,一端与第一挡板1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2中部铰接,当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2垂直于地面时,一对第二液压杆垂直于地面;第二挡板2上设置有放煤口,放煤口上铰接有600mm*600mm的挡煤板21,挡煤板21用于封闭放煤口,溜槽3铰接在放煤口下侧,溜槽下端搭接在转载机机尾部盖板10上,溜槽口正对转载机刮板中部,第三液压杆6一端铰接在第二挡板2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挡煤板21中部,用于开启挡煤板。

使用时通过操作手柄的实现放煤口的开启与关闭,剪网后操作第一、第二液压杆的伸缩,带动支护体实现转动,实现对老塘的有效支撑及对转载机机尾的防护。

经济效益:该装置在第二挡板上开有放煤口,以回采1000m巷道,顶煤厚度3500mm,转载机机尾宽度1540mm,回收率按30%,煤炭容重1.4t/m3.计算,预计可回收煤炭=1000*3.5*1.54*30%*1.4=2263.8t,可创造经济效益2263.8*700≈158万元。

安全效益:机尾老塘的有效支护,保证了正常循环作业时回收棚、梁的作业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得到保证,同时降低破网发生的概率,降低员工清煤、补网等作业时的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转载机机尾部后侧,包括下端铰接在转载机机尾部底板上的第一挡板、铰接在第一挡板上部的第二挡板、溜槽、一对第一液压杆、一对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所述一对第一液压杆分别位于转载机机尾部两侧,一端与转载机机尾部底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对应侧面上部铰接,用于驱动第一挡板转动;所述一对第二液压杆分别位于第一、二挡板左右部,一端与第一挡板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中部铰接,当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垂直于地面时,一对第二液压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放煤口,放煤口上铰接有挡煤板,挡煤板用于封闭放煤口,所述溜槽铰接在放煤口下侧,溜槽下端搭接在转载机机尾部盖板上,所述第三液压杆一端铰接在第二挡板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挡煤板中部,用于开启挡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塘端头放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的出口正对转载机刮板中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塘端头放煤装置,安装在转载机机尾部后侧,包括下端铰接在转载机机尾部底板上的第一挡板、铰接在第一挡板上部的第二挡板、溜槽、一对第一液压杆、一对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第一液压杆分别位于转载机机尾部两侧,一端与转载机机尾部底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对应侧面上部铰接,第二液压杆分别位于第一、二挡板左右部,一端与第一挡板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中部铰接;第二挡板上设置有放煤口,放煤口上铰接有挡煤板,溜槽铰接在放煤口下侧,溜槽下端搭接在转载机机尾部盖板上,第三液压杆一端铰接在第二挡板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挡煤板中部,该装置具有防护转载机机尾和放顶煤功能,实现端头顶煤的回收和有效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康显强;崔建勇;李会双;詹平;李双利;卫少军;陈大广;张永平;高宗明;武少鹏;谭毅;杨博;任晋娟;刘小风;孟海燕;马杰;王震;孛一峰;宋慧杰;李敏;魏晓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