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自锁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126发布日期:2020-09-18 14:2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膨胀自锁锚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膨胀自锁锚杆。



背景技术:

矿井下巷道支护或隧道、坝体的主体加固需要安装锚杆。现有普遍使用的一种粘接式锚杆的安装过程是,先在需要安装锚杆及支护网的岩土体上钻孔,然后将锚杆伸入孔中,再用锚固剂作为锚杆与岩土体的粘结剂,将锚杆与围岩固定。这种粘接式锚杆存在的不足是,注浆锚固剂占用时间,施工环境差,施工速度受限制。目前,有一些自攻旋进锚杆出现,自攻锚杆具有施工快的特点,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安装要求钻孔精确、钻机扭矩要求大、安装需要专用钻具、增加施工要求及陈本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自锁锚杆,通过外力将该膨胀自锁锚杆冲入到事先钻好的沉孔中,即可使其可靠的与岩土体结合、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膨胀自锁锚杆,具有一锚杆体,锚杆体的前端部具有第一锥形孔、后端部具有第二锥形孔,锚杆体的前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一锥形孔贯通的前开口槽,锚杆体的后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二锥形孔贯通的后开口槽,第一锥形孔中装有呈锥形的芯杆,芯杆的前端具有呈锥体的杆头,第二锥形孔中装有呈锥形的柱销,柱销的后端具有突出的顶帽,在柱销上套有一托盘。

由上述方案可见,安装本膨胀自锁锚杆及支护网时,用钻机在岩土体上钻出沉孔,在柱销与锚杆体分离状态下,将芯杆及锚杆体穿过支护网后送入至沉孔中,当芯杆的前端与沉孔的底部抵靠后,用外力撞击锚杆体后端,锚杆体的前端在前进的过程铲削孔壁,且前端部在芯杆的作用下逐渐膨胀并与孔壁形成圆锥配合,锚杆则被可靠的固定在沉孔中;完成上述过程后,将柱销插入第二锥形孔中,再用外力撞击顶帽,即可由托盘及顶帽将支护网压紧在岩土体上。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它安装方便、固定可靠,且安装过程短、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

本发明提供的膨胀自锁锚杆具有一锚杆体2,锚杆体2的前端部具有第一锥形孔2b、后端部具有第二锥形孔2c,锚杆体2的前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一锥形孔2b贯通的前开口槽2a,锚杆体2的后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二锥形孔2c贯通的后开口槽2d。前开口槽2a及后开口槽2d均为三条,且均沿锚杆体2的周向均布。第一锥形孔2b中装有与其配合的呈锥形的芯杆1,芯杆1的前端具有呈锥体的杆头1a,第二锥形孔2c中装有与其配合的呈锥形的柱销3,柱销3的后端具有突出的顶帽3a,在柱销上套有一托盘5。

参见图1、图2

本实施例中,托盘5的中部逐渐向一侧隆起,托盘5隆起的一侧朝向柱销的顶帽3a,托盘5上开有两条以上的通槽5a,在柱销上装有一弹簧垫圈4,弹簧垫圈4位于顶帽3a与托盘5之间。本实施例中,通槽5a为三条,且沿托盘5的周向均布。托盘5中部呈隆起状,可更好的压紧支护网,弹簧垫圈4的设置,可有较好的防松动效果。



技术特征:

1.膨胀自锁锚杆,具有一锚杆体,其特征在于:锚杆体的前端部具有第一锥形孔、后端部具有第二锥形孔,锚杆体的前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一锥形孔贯通的前开口槽,锚杆体的后端部开有两条以上与第二锥形孔贯通的后开口槽,第一锥形孔中装有呈锥形的芯杆,芯杆的前端具有呈锥体的杆头,第二锥形孔中装有呈锥形的柱销,柱销的后端具有突出的顶帽,在柱销上套有一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自锁锚杆,其特征在于:托盘的中部逐渐向一侧隆起,托盘上开有两条以上的通槽,在柱销上装有一弹簧垫圈,弹簧垫圈位于柱销与托盘之间。


技术总结
膨胀自锁锚杆,锚杆体的前端部具有第一锥形孔、后端部具有第二锥形孔,锚杆体的前端部开有两条以上的前开口槽、后端部开有两条以上的后开口槽,第一锥形孔中装有锥形的芯杆,芯杆的前端具有呈锥体的杆头,第二锥形孔中装有锥形的柱销,柱销的后端具有突出的顶帽,柱销上套有一托盘。在岩土体上钻出沉孔,在柱销与锚杆体分离状态下,将锚杆体及芯杆穿过支护网后送入至沉孔中,当芯杆的前端与沉孔的底部抵靠后,撞击锚杆体后端,锚杆体的前端在前进的过程铲削孔壁,且前端部在芯杆的作用下逐渐膨胀并与孔壁形成圆锥配合,锚杆则被可靠的固定在沉孔中;再将柱销插入第二锥形孔,用外力撞击顶帽,即可由顶帽及托盘将支护网压紧在岩土体上。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熙;沐潇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景熙;沐潇然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