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式公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2764发布日期:2020-11-19 21:2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钻进式公锥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采技术领域,是一种钻进式公锥。



背景技术:

公锥是石油钻采行业中的打捞作业使用的打捞工具,落鱼在井下在一些条件下鱼腔内会堆积满砂子或软性杂物(如胶筒胶皮),现有的公锥水眼均设置在端面,存在遇到鱼腔内有砂子或软性杂物时容易被软性杂物堵住或者在冲砂时直上直下,不能有效清砂,造成造扣失败的问题,降低了打捞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进式公锥,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公锥由于水眼设置在端面存在的遇到鱼腔内有砂子或软性杂物时容易被软性杂物堵住或者在冲砂时直上直下,不能有效清砂,造成造扣失败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钻进式公锥,包括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同轴设置,上锥体的外径大于下锥体的外径,上锥体的底部与下锥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扁铲体呈前后设置,下锥体的底部与扁铲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上锥体和下锥体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水眼,扁铲体的扁平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内高外低倾斜且与水眼底部贯通的下水眼,下锥体外侧设有造扣螺纹。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水眼可包括上水眼和中水眼,上水眼呈锥形上下贯通设置在上锥体中部,中水眼上下贯通设置在下锥体中部,上水眼、中水眼和下水眼的内径可依次减小。

上述下水眼中心轴线与扁铲体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为20°。

上述上水眼中部内侧可设有能够与钻杆螺接的内螺纹。

上述造扣螺纹可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扁铲体和在扁铲体上设置下水眼,便于通过扁铲体割开鱼腔内的砂子或软性杂物,同时通过内高外低倾斜分布的下水眼循环来排出豁开杂物,解决了下锥体遇到鱼腔内有砂子或软性杂物时容易被软性杂物堵住或者在冲砂时直上直下,不能有效清砂,造成造扣失败的问题,提高了打捞作业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锥体,2为下锥体,3为扁铲体,4为下水眼,5为造扣螺纹,6为上水眼,7为中水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钻进式公锥包括上锥体1、下锥体2和扁铲体3,上锥体1、下锥体2和扁铲体3同轴设置,上锥体1的外径大于下锥体2的外径,上锥体1的底部与下锥体2的顶部固定为一体,扁铲体3呈前后设置,下锥体2的底部与扁铲体3的顶部固定为一体,上锥体1和下锥体2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水眼,扁铲体3的扁平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内高外低倾斜且与水眼底部贯通的下水眼4,下锥体2外侧设有造扣螺纹5。

在使用时,当本发明进入打捞落物内孔之后,加适当的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造扣螺纹5挤压吃入落物内壁进行造扣,通过在下锥体2底部设置扁铲体3的扁平面结构,其中扁铲体3两侧扁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为45°,便于割开鱼腔内的砂子或软性杂物,避免下锥体2在鱼腔内遇到砂子或软性杂物时容易被软性杂物堵住;同时通过扁铲体3上内高外低倾斜分布的下水眼4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设置在端面的下水眼4在冲砂时存在的直上直下,不能有效清砂,导致下锥体2锥面不能与落鱼有效接触,造成造扣失败的问题,便于水眼循环豁开杂物,当所造之扣能承受一定的拉力或扭矩时,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方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从而提高了打捞作业的成功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钻进式公锥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水眼包括上水眼6和中水眼7,上水眼6呈锥形上下贯通设置在上锥体1中部,中水眼7上下贯通设置在下锥体2中部,上水眼6、中水眼7和下水眼4的内径依次减小。

通过这样设置,使上水眼6、中水眼7和下水眼4的压力依次增大,便于水眼循环有效清砂。

如附图1所示,下水眼4中心轴线与扁铲体3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

通过这样设置,便于下水眼4循环来排出豁开杂物。

如附图1、2所示,上水眼6中部内侧设有能够与钻杆螺接的内螺纹。

通过这样设置,便于钻杆与上锥体1的连接。

如附图1、2所示,造扣螺纹5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通过这样设置,便于造扣。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同轴设置,上锥体的外径大于下锥体的外径,上锥体的底部与下锥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扁铲体呈前后设置,下锥体的底部与扁铲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上锥体和下锥体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水眼,扁铲体的扁平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内高外低倾斜且与水眼底部贯通的下水眼,下锥体外侧设有造扣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水眼包括上水眼和中水眼,上水眼呈锥形上下贯通设置在上锥体中部,中水眼上下贯通设置在下锥体中部,上水眼、中水眼和下水眼的内径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下水眼中心轴线与扁铲体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上水眼中部内侧设有能够与钻杆螺接的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上水眼中部内侧设有能够与钻杆螺接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造扣螺纹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造扣螺纹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造扣螺纹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进式公锥,其特征在于造扣螺纹采用左旋向螺纹或右旋向螺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采技术领域,是一种钻进式公锥,其包括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上锥体、下锥体和扁铲体同轴设置,上锥体的外径大于下锥体的外径,上锥体的底部与下锥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扁铲体呈前后设置,下锥体的底部与扁铲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扁铲体和在扁铲体上设置下水眼,便于通过扁铲体割开鱼腔内的砂子或软性杂物,同时通过内高外低倾斜分布的下水眼循环来排出豁开杂物,解决了下锥体遇到鱼腔内有砂子或软性杂物时容易被软性杂物堵住或者在冲砂时直上直下,不能有效清砂,造成造扣失败的问题,提高了打捞作业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席武军;刘宝振;石义;景江;邹明;赵广;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9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