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0851发布日期:2021-03-19 11:1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隔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具有很大的危害,为了对爆炸进行隔断,目前常用的防爆装置多是由冲击波触发,利用高压气体将灭火粉喷出,达到隔爆效果。但是目前的隔爆装置中,虽然高压气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灭火粉喷满整个巷道截面,但是忽略了外罩对灭火粉的引导作用,喷出灭火粉的效果仍存在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通过对外罩的改进,使灭火粉更加迅速的布满巷道截面,进一步提高了隔爆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出口所在平面与外罩轴线的夹角为5°~90°。

本方案隔爆装置的外罩出口端面向下倾斜设置,使用时将隔爆装置吊挂在巷道顶部,以免影响正常行走,隔爆装置被触发时,灭火粉由上方朝向斜下方喷出,使灭火粉在更短的时间内充满巷道截面,达到隔爆的及时性。

作为优化,外罩的出口端固接有网圈,所述网圈内设有支撑套,支撑套的轴线与外罩的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套通过沿周向布置的连筋与外罩固接。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套和连筋,提高了外罩出口端的结构强度,同时给高压气腔提供了支撑,方便高压气腔的安装和固定。

作为优化,支撑套的进口端面与外罩的轴线垂直,支撑套的出口端面的倾斜角度与外罩出口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本优化方案支撑套的设置方便加工,采用将轴套斜切割的方式即可完成,同时方便薄膜的安装,有利于保持薄膜平整。

作为优化,连筋与网圈之间还固接有限位圈,限位圈的出口端面与支撑套的出口端面平齐,限位圈的出口端面与网圈的出口端面之间设有一段插入距离。本优化方案的限位圈分别与网圈、连筋焊接,进一步提高了外罩出口端的强度,通过设置限位圈而形成插入距离,可将薄膜的边缘卡设在插入距离处,进一步方便了薄膜的安装。

作为优化,所述连筋的数量为3~10根。本优化方案连筋的数量设置,不仅保证了外罩出口端足够的强度,而且避免了连筋设置过多而影响灭火粉喷射。

作为优化,支撑套的壁厚为2~20mm。本优化方案的壁厚设置,既保证了对高压气腔的可靠支撑,又避免了壁厚过大而影响加工效率。

作为优化,外罩的出口孔径与进口孔径的比例为1~15。本优化方案的两处孔径比例设置,使灭火粉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扩散,有利于提高隔爆效率。

作为优化,在包含外罩轴线的竖直截面内,外罩的上、下母线夹角为1°~60°。本优化方案的外罩设置,在使用时,使灭火粉向后喷射的同时,整体向下发生位移,与外罩出口端倾斜角度共同作用,实现灭火粉快速充满巷道截面的目的。

作为优化,外罩的进口端固接有对接环,对接环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与对接环的径向一致。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对接环,方便外罩与过渡腔的连接,通过设置螺纹孔,可以在螺纹孔内设置顶紧螺栓,达到将外罩与过渡腔快速连接的目的,螺纹孔的轴线与对接环径向一致,对过渡腔的固定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所述螺纹孔与对接环进口端面的距离为20~25mm。本优化方案的螺纹孔位置设置,既避免了对对接环边缘强度的影响,又避免了对对接环长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外罩的整体角度设置和外罩出口端角度的设置,给灭火粉的流动提供导向,使灭火粉可以更快速的填充整个巷道截面,与实际应用中将本隔爆装置吊挂设置更加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隔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视图;

图4为图2中c向视图;

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中所示:

1、外罩,2、高压气腔,3、支撑套,4、限位圈,5、网圈,6、连筋,7、托板,8、把手,9、反光贴,10、对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自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挡板、滑套、伸缩套、过渡腔、和外罩1,外罩1内支撑设有高压气腔2,其中挡板、滑套、过渡腔、高压气腔、伸缩套均采用现有技术。

如图2所示,外罩的出口所在平面与外罩轴线的夹角为5°~90°,外罩的出口孔径与进口孔径的比例为1~15,在包含外罩轴线的竖直截面内,外罩的上、下母线夹角为1°~60°,外罩进口的孔径为50~500mm,外罩出口的内径为51~2000mm,外罩钢板厚度1~20mm。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外罩的出口所在平面与外罩轴线的夹角为45°,外罩的出口孔径与进口孔径的比例为3,外罩进口的孔径为150mm,外罩钢板厚度3mm,在包含外罩轴线的竖直截面内,外罩的上、下母线夹角为20°。

外罩的出口端固接有网圈5,所述网圈5内设有支撑套3,支撑套的壁厚为5mm,支撑套3的轴线与外罩的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套通过沿周向布置的连筋6与外罩固接,连筋的数量为4根。支撑套的进口端面与外罩的轴线垂直,支撑套的出口端面的倾斜角度与外罩出口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连筋6与网圈5之间还固接有限位圈4,限位圈焊接在网圈内孔壁,连筋一端与限位圈的内壁焊接,另一端与支撑套的外壁焊接,限位圈4的出口端面与支撑套的出口端面平齐,限位圈的出口端面与网圈的出口端面之间设有一段插入距离。

外罩的进口端固接有对接环10,对接环10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与对接环的径向一致,所述螺纹孔与对接环进口端面的距离为20mm。

外罩的顶部还固设有托板7和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外罩壁和托板的连接螺栓,托板的顶部为平面,方便与吊挂件连接固定。

外罩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反光贴9,给工作人员提供警示,避免工作人员发生磕碰。

外罩的外侧壁还焊接有把手8,以方便在巷道内对外罩和整个隔爆装置进行安装和检修时移动。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出口所在平面与外罩轴线的夹角为5°~90°,外罩的出口端固接有网圈(5),所述网圈(5)内设有支撑套(3),支撑套(3)的轴线与外罩的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套通过沿周向布置的连筋(6)与外罩固接,支撑套的进口端面与外罩的轴线垂直,支撑套的出口端面的倾斜角度与外罩出口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连筋(6)与网圈(5)之间还固接有限位圈(4),限位圈(4)的出口端面与支撑套的出口端面平齐,限位圈的出口端面与网圈的出口端面之间设有一段插入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筋的数量为3~10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套的壁厚为2~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的出口孔径与进口孔径的比例为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含外罩轴线的竖直截面内,外罩的上、下母线夹角为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的进口端固接有对接环(10),对接环(10)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与对接环的径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与对接环进口端面的距离为20~2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出口所在平面与外罩轴线的夹角为5°~90°。本方案隔爆装置的外罩出口端面向下倾斜设置,使用时将隔爆装置吊挂在巷道顶部,以免影响正常行走,隔爆装置被触发时,灭火粉由上方朝向斜下方喷出,使灭火粉在更短的时间内充满巷道截面,达到隔爆的及时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罩的整体角度设置和外罩出口端角度的设置,给灭火粉的流动提供导向,使灭火粉可以更快速的填充整个巷道截面,与实际应用中将本隔爆装置吊挂设置更加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隔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和法伦;梁广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钢城鲁冶钢铁销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