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3685发布日期:2021-08-17 13:4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液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不断增大,油气资源开发已经由浅部地层向深部地层、由陆地向海洋深水、超深水区域发展,水平井、定向井及复杂地质环境下钻井增多,井下情况日益复杂,这对井下随钻测量(简称:mwd)、随钻测井(简称:lwd)及随钻信息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钻测量仪器、碎钻测井仪器及随钻信息传输仪器等井下敏感仪器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包含大量杂质和异物,保护井下敏感仪器免受杂质和异物的损伤对保证井下仪器正常工作、降低钻井作业风险至关重要。目前,在现场钻井施工过程中,为了过滤钻井液中的杂质和异物从而防止损伤敏感仪器,通常采用在钻杆内螺纹端防止锥型、管状等多孔过滤器。上述过滤方式会导致以下不足:1)过滤器受钻井液冲蚀严重,使用寿命低;2)短接内杂物堵满后容易卡钻,引发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强度高,降低了钻井液对滤网底部的冲蚀,且带有防卡钻功能,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部设有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一端设有过渡锥,所述滤芯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环,所述过渡锥的一端与滤芯本体焊接,所述过渡锥的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所述滤芯把手外设有上导流环,所述过渡锥、滤芯把手、上导流环及下支撑环均位于外筒内;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套筒和内芯,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形成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内芯形成第二环形空间,所述上导流环上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过渡锥的外沿,所述内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锥的大直径端固定焊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下支撑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芯上设有“o”型圈,所述套筒的内壁光滑,所述“o”型圈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环内设有台肩面,所述内芯卡接于所述台肩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本体的上端还设有旁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套筒和过渡锥均采用42crmo高强度合金钢制成,所述滤芯本体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在工作时,钻井液通过滤芯本体上端的导流环(线切割而成的若干个导流孔)出来后,经过滤芯过渡锥到达内芯外部与套筒之间的环形空间,被滤芯本体进行过滤后进入内芯内部并经套筒下部的水眼流入井下外筒下部的钻井工具内,钻井液内的固体杂物不能通过内芯上的滤孔的,被留在内芯与套筒的环形空间内,外筒用于保护整个短接装置,过渡锥一端与滤芯本体焊接,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结合下支撑环整个结构强度高,更加稳定。

有益效果:钻井液经导流孔出来后从内芯外部往内过滤,相比直接从内往外过滤的方式,钻井液对内芯底部的冲蚀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滤芯本体提前损坏失效的几率;滤芯安装简便,但更稳固;导流环的导流孔、过渡锥等采用流体力学设计降低了钻井液通过时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筒;2-滤芯本体;21-套筒;22-内芯;221-滤孔;23-“o”型圈;24-旁通孔;3-过渡锥;4-滤芯把手;5-上导流环;51-导流孔;6-下支撑环;61-台肩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部设有滤芯本体2,所述滤芯本体2一端设有过渡锥3,所述滤芯本体2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环6,所述过渡锥3的一端与滤芯本体2焊接,所述过渡锥3的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4,所述滤芯把手4外设有上导流环5,所述过渡锥3、滤芯把手4、上导流环5及下支撑环6均位于外筒1内;所述滤芯本体2包括套筒21和内芯22,所述套筒21的外壁与所述外筒1形成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套筒21的内壁与所述内芯22形成第二环形空间,所述上导流环5上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51,所述导流孔51位于所述过渡锥3的外沿,所述内芯2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孔221。

本实施例中,在工作时,钻井液通过滤芯本体2上端的导流环5(线切割而成的若干个导流孔51)出来后,经过滤芯过渡锥3到达内芯22外部与套筒21之间的环形空间,被滤芯本体2进行过滤后进入内芯22内部并经套筒21下部的水眼流入井下外筒下部的钻井工具内,钻井液内的固体杂物不能通过内芯21上的滤孔221的,被留在内芯22与套筒21的第二环形空间内,外筒1用于保护整个短接装置,过渡锥3一端与滤芯本体2焊接,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4,结合下支撑环6整个结构强度高,更加稳定。本短接装置钻井液经导流孔出来后从内芯外部往内过滤,相比直接从内往外过滤的方式,钻井液对内芯底部的冲蚀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滤芯本体2提前损坏失效的几率;滤芯安装简便,但更稳固;导流环的导流孔、过渡锥等采用流体力学设计降低了钻井液通过时的冲击。

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21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锥3的大直径端固定焊接,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下支撑环6内;本实施例中,滤芯安装简便,但更稳固,下支撑环6能很好地支撑套筒21,防止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内芯22上设有“o”型圈23,所述套筒21的内壁光滑,所述“o”型圈23与所述套筒21的内壁配合安装;本实施例中,内芯22上下均与套筒21完全接触并通过“o”型圈23密封,滤芯在工作时在短接内没有晃动、振动等导致提前损坏的风险。

如图1所示,所述下支撑环6内设有台肩面61,所述内芯22卡接于所述台肩面61内;本实施例中,内芯22下部直接与台肩面61接触限位。

如图1所示,所述滤芯本体2的上端还设有旁通孔24;本实施例中,旁通孔,当滤芯本体2内的环形空间被杂物填满后,钻井液可以通过旁通孔24继续循环,这时只有循环功能以防止卡钻,没有过滤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外筒1、套筒21和过渡锥3均采用42crmo高强度合金钢制成,所述滤芯本体2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本实施例中,过滤本体采用加厚不锈钢设计,比传统的滤网在厚度和强度上提高很多,从而使得整体寿命大大提高。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外观修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部设有滤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2)一端设有过渡锥(3),所述滤芯本体(2)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环(6),所述过渡锥(3)的一端与滤芯本体(2)焊接,所述过渡锥(3)的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4),所述滤芯把手(4)外设有上导流环(5),所述过渡锥(3)、滤芯把手(4)、上导流环(5)及下支撑环(6)均位于外筒(1)内;

所述滤芯本体(2)包括套筒(21)和内芯(22),所述套筒(21)的外壁与所述外筒(1)形成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套筒(21)的内壁与所述内芯(22)形成第二环形空间,所述上导流环(5)上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51),所述导流孔(51)位于所述过渡锥(3)的外沿,所述内芯(2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锥(3)的大直径端固定焊接,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下支撑环(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2)上设有“o”型圈(23),所述套筒(21)的内壁光滑,所述“o”型圈(23)与所述套筒(21)的内壁配合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环(6)内设有台肩面(61),所述内芯(22)卡接于所述台肩面(6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2)的上端还设有旁通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套筒(21)和过渡锥(3)均采用42crmo高强度合金钢制成,所述滤芯本体(2)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液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高效耐用型井下滤网短接,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部设有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一端设有过渡锥,所述滤芯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下支撑环,所述过渡锥的一端与滤芯本体焊接,所述过渡锥的另一端焊接有滤芯把手,所述滤芯把手外设有上导流环,所述过渡锥、滤芯把手、上导流环及下支撑环均位于外筒内;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套筒和内芯,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形成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内芯形成第二环形空间,所述上导流环上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过渡锥的外沿,所述内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孔。工作时,钻井液经导流孔出来后从内芯外部往内过滤。本实用新型强度高,降低了钻井液对滤网底部的冲蚀,且带有防卡钻功能,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王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