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034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隧道内路缘边沟施工中,传统的工艺是在隧道内路面板施工完成后安装模板进行路缘水沟施工,但传统施工方法无法达到路缘边沟与路面板整体浇筑目的,而且由于浇筑作业面小,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加之路缘水沟厚度较小,易造成路缘水沟与隧道路面板两张皮现象,造成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装置本体,两个固定装置本体分别置于路缘边沟模板的两端;

两个固定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包括桁架结构;

所述路缘边沟模板包括边沟侧模板和边沟顶模板,其中,所述边沟顶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顶部;所述边沟侧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横梁、支撑杆和吊杆,所述横梁安装在电缆槽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置于电缆槽和隧道壁之间的空隙内;所述吊杆安装在横梁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边沟顶模板通过用于调整边沟顶模板上下移动的升降调节装置安装在横梁。

优选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机械千斤顶、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高强螺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第一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机械千斤顶的上支点;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机械千斤顶的下支点,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边沟顶模板;所述高强螺杆的螺纹段依次穿过吊杆上开设的通孔和机械千斤顶远离电缆槽一侧的支点,与机械千斤顶靠近电缆槽一侧支点内壁上固定的高强螺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边沟侧模板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吊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焊接板和连接板,其中,所述焊接板的一端固定在边沟侧模板的侧壁上,所述焊接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吊杆上。

优选地,所述桁架结构上设置有行走部,所述行走部与电缆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行走部包括四个行走轮,四个行走轮分别为第一行走轮、两个第二行走轮和第三行走轮,其中,第一行走轮安装在横梁上,且与电缆槽的顶面相接触;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安装在支撑杆上,且与电缆槽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行走轮安装在升降调节装置上,且与电缆槽的外侧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个角钢,其中,两个固定装置本体的顶部之间通过两个平行布置的角钢连接;两个固定装置本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剩余角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将路缘边沟模板的边沟侧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侧壁,将边沟顶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顶部,形成一种立模结构,该结构能够确保路缘边沟模板与路面模板互不干扰,从而实现整体浇筑的目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施工方法无法达到路缘边沟与路面板整体浇筑目的,易造成路缘水沟与隧道路面板两张皮现象,造成的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调节装置的细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隧道内路缘边沟与隧道路面板整体浇筑的问题,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立模方式,确保路缘边沟模板与路面板模板互不干扰,从而实现整体浇筑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机械千斤顶提供动力的方式可快速的实现模板的定位及拆除,并通过行走系统可快速的进行再定位、再施工。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内路缘边沟模板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装置本体,两个固定装置本体分别置于路缘边沟模板的两端。

两个固定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个角钢,其中,两个固定装置本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角钢;两个固定装置本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角钢。

所述路缘边沟模板包括边沟侧模板42和边沟顶模板41。

所述边沟顶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顶部;所述边沟侧模板安装在桁架结构的侧壁上。

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包括横梁1、吊杆2、机械千斤顶3、顶模4、支撑杆5、角钢6、第一行走轮11、第一螺栓12、连接板21、第一固定杆件31、高强螺杆32、第一高强螺帽33、第二高强螺帽34、手动调节装置35、第三行走轮36、第三高强螺帽37、安装板121和第二螺栓122,其中,所述横梁1安装在电缆槽槽顶上,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与横梁1连接,且两者拼接形成倒置的l型结构。

所述横梁1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1,所述第一行走轮11与电缆槽槽顶相接触。

所述支撑杆5置于电缆槽和隧道壁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支撑杆5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行走轮51,两个第二行走轮51并排布置,且与电缆槽壁相接触。

所述横梁1的自由端一侧通过第一螺栓12连接有吊杆2,所述吊杆2与支撑杆5平行布置。

所述横梁1、吊杆2和支撑杆5组成桁架结构。

所述横梁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吊杆2配合安装在所述滑槽内,在滑槽内沿横梁1的轴向来回移动。

所述吊杆2通过调节装置配合安装在滑槽内。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所述吊杆2顶部焊接的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上固定有第二螺栓122,所述第二螺栓的自由端配合安装在滑槽内,第二螺栓在未拧紧状态下可使吊杆2沿横梁1进行小幅度滑动,便于侧模拆除。

所述吊杆2上安装有边沟侧模板42。

边沟侧模板42上焊接有焊接板41,所述焊接板41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固定在吊杆2的下端。

所述横梁1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杆件31,所述第一固定杆件31通过螺栓与横梁1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件31置于吊杆2和电缆槽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杆件31的自由端安装有机械千斤顶3。

所述机械千斤顶3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杆件32,所述第一固定杆件31和第二固定杆件32同轴布置。

所述第二固定杆件32的自由端连接边沟顶模板4。

所述机械千斤顶3和吊杆2之间通过高强螺杆32连接。

所述吊杆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高强螺杆32的底部依次穿过该通孔和机械千斤顶3的内腔与机械千斤顶上固定的第一高强螺帽33螺纹连接。

所述螺母33固定在机械千斤顶3靠近电缆槽一侧支点的内壁上。

该支点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三行走轮36,所述第三行走轮36与电缆槽壁相接触。

所述吊杆2的内、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二高强螺帽34和第三高强螺帽37,所述高强螺杆32依次穿过第三高强螺帽37、第二高强螺帽34和机械千斤顶3的内腔与第一高强螺帽33螺纹连接。

所述机械千斤顶3靠近吊杆一侧的支点外壁上焊接有第二高强螺帽34,所述第二高强螺帽34与高强螺杆32配合连接。

所述高强螺杆32的顶部固定有手动调节装置35。

所述手动调节装置35为手柄。

所述机械千斤顶为剪式千斤顶。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将所有构件拼装完场,将桁架结构与机械千斤顶安装在电缆槽侧壁之上,并调整好立模标高(在构件加工时将标高定好),所有构件安装完成后开始进行模板定位,即将装置推至待浇筑地段,通过顺时针转动手动调节装置35,由于机械千斤顶3上部活动被限制,因此千斤顶带动吊杆2通过调节装置向右移动,从而快速达到模板定位的目的,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逆时针转动手动调节装置35,机械千斤顶张开,底部通过第二固定杆件32提升模板,同时侧模通过调节装置进行后移,从而完成模板拆除,推动装置即可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本发明解决了路缘水沟混凝土与隧道内路面板混凝土整体浇筑的问题,同时模板定位简单,安拆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