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1496发布日期:2021-07-23 21:0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空除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迅速除去钻井液中的浸入气体的真空除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钻井作业中,钻井液泥浆中往往参杂了大量的有害气体(ch4、h2s等),进而导致钻井液比重不均,粘度性能不稳定等,妨碍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钻井液性能良好,使生产作业顺利进行,人们研究出了真空除气装置,它利用真空泵的抽吸作用,在真空罐内形成负压,钻井液泥浆中的气泡在负压的作用下破碎,完成除气作业。

目前,现有的真空除气装置大都采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真空罐内的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安装在转轴上的叶轮搅动泥浆,此种结构复杂,它除了需要安装转轴两端的上下轴承盖、轴承、油封、隔套、挡油环等部件外,还需要定期添加润滑脂,并且轴承长时间在泥浆中易腐蚀,发现有异响时需要及时更换轴承,增加了作业成本及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它通过电机轴直接驱动叶轮,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中间的传动环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真空罐和进气口与真空罐相连的真空泵,真空罐的内部设置有叶轮腔,所述真空罐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轴向下延伸至叶轮腔,电机轴底部安装有叶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罐为圆筒结构,电机安装在真空罐的中心位置,电机轴与真空罐的顶面垂直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气水分离器,真空泵的出气口通过管线与气水分离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叶轮腔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真空罐内壁的挡板,挡板内壁与电机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叶轮腔外侧的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叶轮腔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叶轮腔的伞状导浆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电控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机轴的下方设置有空心管,空心管的上端向上连通至叶轮腔,其下端向下穿过真空罐的底部伸出真空罐与进液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管上开设有径向通孔,通孔设置在真空罐内且靠近真空罐底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挡板上方的真空罐内部设有液面自动控制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液面自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真空罐顶部的密封塞、连杆和浮球,连杆一端与密封塞连接,另一端与浮球连接,浮球带动连杆实现密封塞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它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真空罐和进气口与真空罐相连的真空泵,真空罐的内部设置有叶轮腔,真空罐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轴向下延伸至叶轮腔,电机轴底部安装有叶轮。本发明通过采用电机轴直接驱动叶轮的传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直接传动高效节能;

2.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的零部件,如上下轴承盖、轴承、中间轴、油封、隔套、挡油环和皮带等,节省加工制作和装配费用;

3.不需要更换轴承,减小了作业成本及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了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节省维护保养费用。

进一步地,底座上还安装有气水分离器,真空泵的出气口通过管线与气水分离器连接。钻井液中的气体经气水分离器的分离得到进一步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气水分离器的排气管排出并排往安全地带。

进一步地,叶轮腔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真空罐内壁的挡板,挡板内壁与电机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叶轮腔外侧的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泥浆依次经进液管、空心管至叶轮腔,泥浆在叶轮腔内经叶轮的旋转,使泥浆中的气泡在真空和搅动中破裂,在真空泵的作用下气泡中的气体经环形空间向上移动至挡板上方空间,最终被真空泵吸走;当挡板上方的空间有泥浆进入时,可通过挡板上的溢流孔流至真空罐底部,通过设置溢流孔可防止泥浆进入真空泵,对真空泵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叶轮腔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叶轮腔的伞状导浆口,通过设置伞状导浆口,可使挡板下方真空罐内的泥浆经伞状导浆口顺利地进入叶轮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控箱。通过电控箱,可实现对电机、真空泵和气水分离器的集中控制。

进一步地,空心管上开设有径向通孔,通孔设置在真空罐内且靠近真空罐底部位置。真空罐停止工作时,罐内泥浆可通过通孔回流到进液管内。

进一步地,挡板上方的真空罐内部设有液面自动控制机构。通过液面自动控制机构,可控制泥浆液面的高度,避免其进入真空泵中,从而解决了“泥浆进入真空泵造成真空泵的损坏,还对泥浆造成了浪费”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液面自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真空罐顶部的密封塞、连杆和浮球,连杆一端与密封塞连接,另一端与浮球连接,浮球带动连杆实现密封塞的上下移动。通过采用浮球经连杆推动密封塞的结构,可使泥浆液面始终保持在真空罐内的挡板附近,不会造成泥浆液面过低造成处理量下降,也不会造成液面过高泥浆被吸进真空泵,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真空罐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真空罐的局布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气水分离器;3、电控箱;4、电机;41、电机轴;5、真空罐;6、挡板;61、溢流孔;7、叶轮;8、叶轮腔;9、伞状导浆口;10、出液管;11、空心管;111、通孔;12、进液管;13、真空泵;14、密封塞;15、连杆;16、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下、外、内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真空罐5和进气口与真空罐5相连的真空泵13,真空罐5的内部设置有叶轮腔8,真空罐5的顶部安装有电机4,电机轴41向下延伸至叶轮腔8,电机轴41底部安装有叶轮7,本发明对叶轮7的安装方式不作限制,如可采用将叶轮套设在电机轴41上等方式。真空罐5优选为圆筒结构,电机4垂直安装在真空罐的中心位置,电机轴41与真空罐5的顶面垂直分布。

底座1上还安装有气水分离器2和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电控箱3。真空泵13的出气口通过管线与气水分离器2连接;真空泵13、气水分离器2和电机4分别通过电线与电控箱3连接。

叶轮腔8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在真空罐5内壁的挡板6,挡板6内壁与电机轴4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叶轮腔8外侧的挡板6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61。优选地,溢流孔61的数据为三个至八个,且沿挡板6的周向均匀分布。

叶轮腔8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叶轮腔8的伞状导浆口9,伞状导浆口9的顶部连接在叶轮腔8的底板上,挡板6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环形板,其中,挡板6的下表面、环形板的内壁和底板的上表面共同构成叶轮腔8。

电机轴41的下方设置有空心管11,空心管11的上端向上连通至叶轮腔8,其下端向下穿过真空罐5的底部伸出真空罐5与进液管12连接。优选地,空心管11与进液管12通过法兰连接。空心管11上开设有径向通孔111,通孔111设置在真空罐5内且靠近真空罐5底部位置,真空罐5停止工作时,罐内泥浆可通过通孔111回流到进液管12内。

为避免泥浆进入真空泵13中,在挡板6上方的真空罐5内部设有液面自动控制机构。液面自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真空罐5顶部的密封塞14、连杆15和浮球16,连杆15一端与密封塞14连接,另一端与浮球16连接,浮球16带动连杆15实现密封塞14的上下移动。具体控制原理如下:启动真空泵13以后,先将真空罐5内的空气抽出,这样真空罐5内形成真空,此时泥浆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进液管12进入真空罐5内;真空罐5内的液面高度会不断上升,不断升高的液面经真空罐5内的挡板6内壁与电机轴4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空间会把挡板6上方的两个浮球16浸没在泥浆里,此时浮球16受到浮力会向上运动,密封塞14在连杆15的推动下被顶开,真空罐5上部与大气连通,在泥浆重力的作用下,泥浆依次经空心管11、进液管12回泥浆罐,泥浆液面下降,浮球16受到的浮力减小,浮球16向下运动带动密封塞14回到密封状态,泥浆液面在真空的作用下回再次上升,这样的过程会往复循环进行,泥浆液面就会始终保持在真空罐5内的挡板6附近,不会造成泥浆液面过低导致处理量下降的现象,同时,也不会造成液面过高泥浆被吸进真空泵13,从而使真空泵13损坏,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真空泵13的抽吸作用,在真空罐5内形成负压;钻井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依次通过进液管12、空心管11至叶轮腔8,在叶轮7的搅动下泥浆被甩向叶轮腔8内壁,在碰撞及负压的作用下,使浸入钻井液中的气泡破碎,气体逸出,通过真空泵13的抽吸及气水分离器2的分离,气体由气水分离器2的排气管排出并排往安全地带,除气后的钻井液则由于自重进入叶轮腔8,经旋转的叶轮7排至出液管10,最终回到泥浆罐。在上述过程中,由挡板上的溢流孔61流至挡板6下方的真空罐5内的钻井液,经伞状导浆口9至叶轮腔8;当不需要真空泵13工作时,真空罐5内的钻井液经空心管11上的径向通孔111回进液管12中。

以上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